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穷人缺什么 >

第11部分

穷人缺什么-第11部分

小说: 穷人缺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人买米 富人买碗

想挣大钱,至少要有个基本的理念,就是必须让别人去为你挣钱,靠自己一双手,你就是累死也只能糊口。
如果把生意场比喻成大粮库,里面有许多路径,门、窗,墙,也有许多粮食。要取出粮来必须熟悉道路,懂得规则,付出努力。然后当你打通所有的关口,站在粮食堆前,有碗的人舀出来的是一碗米,有桶的人取出的是一桶米,有车的人拉出的是一车米,而只有一双手的人则只能得到一捧米。
买碗、买桶、买车对于各种不同的人来说,可能都是不小的投资,而且有了这些工具不一定能找到米装进去,这种投资实际上带有很大风险。所以大多数人宁肯买米,一点一点屯积起来,最终也能成一个小财主。这种人,在企业中他们会是一个很好的员工,靠双手勤劳致富,但却不是具有发展前途的老板。
另一种人只要有了多余的钱,就不断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建立新的组织机构,把碗换成桶,桶换成车,车换成车皮,以求装到更多的米。当然结果也有两种,一是他的容器确实都装满了,那么他是一个成功的大老板,二是容器装不满,铺了很大的摊子,收获很小的利润,入不敷出,那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架子,投资也就是失败的投资,最多得到一个悲壮的评语。
要想在生意场上出人头地,惟一的办法,就是把碗做大。要不要把碗做大,是个战略问题;如何才能把碗做大,则是个战术问题。
人人都想让别人为自己赚钱,可是别人凭什么为你赚钱呢?人都不是傻子,他帮你做事,必定是有求于你。所以你得对别人有用。
不付出就不要想得到,你只知道自己挣钱,挣了钱就揣在兜里,生怕掏一分钱出来,你这一辈子就只是个打工的命。
穷人面临的问题首先是饥饿,长期在饥饿的状况下生存,久而久之养成了饥饿思维,哪怕有一天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他的眼光还是在饭碗里打转。舍不得放弃月薪,是穷人的固有心理,从来都是从别人手里领钱,有一天要让钱从自己手里发给别人,那滋味确实是怪怪的。
但是迈不出这一步,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富人。
必须让别人为你打工,这是实质所在。而要做到这一点,你自己得有码头。码头修好了,自然有船来靠,就算靠个粪船来,总还有点味道。

穷人唱戏 富人搭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此话差矣,别说三个臭皮匠,就是十个百个,千个万个,都没法和诸葛亮比。诸葛亮一个人,指挥的是千军万马;臭皮匠再多,都是各自为阵。诸葛亮的支配对象是人,臭皮匠的操作对象是物。物是财富链的最下端,财富是人创造的,支配人的人,才能站在财富之塔的顶尖。
人的智力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拔河可以靠人多取胜,但智慧的较量,和人数无关。
这已经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富人赚钱,靠的是智力——用他的智力,操纵更多人的智力,为他所用。
但是要实现这样的操纵,必须得有个组织方式。
富人不需要赤膊上阵,他只需要一个平台,有了平台自然就有了上台表演的人。富人的平台,通常叫公司,有时也叫机构或者别的什么,总之是个组织。组织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也有奋斗目标,比如利润达到多少,进入世界多少强等等。
在组织里,每个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活,什么时候休息,干多少活,得多少报酬,犯什么错,受什么处罚,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有了这些目标和规定,穷人们的力量就能够拧成一股绳了,步调一致地把富人抬进更富的阶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只是某一个人富了。越大的富人,拥有越大的组织,组织内还有组织,层层相扣,层层领导。于是穷人又分成了一般穷人和高级穷人,高级穷人也就接近富人了。如此一层一层管理下去,秩序井然地创造财富。
很多富人不喜欢把组织说成“组织”,而喜欢说成“平台”,似乎这样更人性化。有了“平台”,在上面活动着的人似乎就成了主角,就有了主人翁的感觉,积极性当然就更高了。
应该说,这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有了平台,穷人有了依靠,有了活动的空间,还有了晋升的阶梯;富人也有了一种工具,可以有效地把财富聚敛起来,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返还一部分给社会,确实是个好事。

穷人做事情 富人做事业

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
如果有人投资让你去开一个杂货店,你做还是不做?
从做事情的角度考虑,开杂货店用不着风吹日晒雨淋,除了进货,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可以闲聊,可以看报,可以打毛线,不可谓不轻松。钱呢,也有得赚,进价6毛的,卖价1元,零七八碎地一个月下来,衣食至少无忧。干嘛不做?
但换一个角度想,开了杂货店,你就开不成百货店、饮食店、书店、鞋店、时装店,总之,做一件事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做别的事的机会。人生几十年,如果不想在一个10平米的杂货店内耗过,你就得想到底做什么更有前途。从事业的角度,你要考虑的就不是轻松,也不是一个月的收入,而是它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到底有多大。
杂货店不是不可以开,而是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开。如果把它当作一件事情来做,它就只是一件事情,做完就脱手。如果是一项事业,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都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
作为事业的杂货店,它的外延是在不断扩展的,它的性质也在变。如果别的店只有两种酱油,而你的店却有十种,你不仅买一赠一,还送货上门,免费鉴定,传授知识,让人了解什么是化学酱油,什么是酿造酱油,你就为你的店赋予了特色。你口碑越来越好,渐渐就会有人舍近求远,穿过整个街区来你的店里买酱油。当你终于舍得拿出2000元钱去注册商标,你的店就有了品牌,有了无形资产。如果你的规模扩大,你想到增加店面,或者用连锁的方式,或者采取特许加盟,你的店又有了概念,有了进一步运作的基础。
一件事不是不能去做,而是看怎样去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穷人的眼光往往是盯在一件事的直接收益上,精力被无休止的具体工作耗光,事情永远还是那件事情,不能够有质的飞跃。

穷人发现 富人发扬

突然想起火锅的传说:据说重庆的船工,为了抵御江上的寒风和难耐的饥饿,就把当时一般人不屑于吃的牛杂碎(牛的肠子、肚子之类,俗称下水,也就是内脏)拿来煮成一锅,边煮边吃,又暖和,又解馋。后来这种吃法流传开了,成了今天的火锅。
很多美味最初的发明者都是穷人。比如鳖,据说以前也是没人敢吃的,因为它的样子丑恶。但人首先要吃饭,一旦饿慌了,连吃人的事都发生过,何况鳖。于是就有吃不起饭的穷人去吃鳖,这一吃,不仅吃出了好味道,而且发现了营养价值,人长得油光水滑不说,连分享了鳖头鳖脚的一只瘦狗,都长得肥头大耳了。丑陋的鳖经过这番价值发现,渐渐跻身于高档食谱。
好东西一旦被确定为好东西,必然就会和富人打成一片。因为好东西之所以被确定为好东西,就是因为它经过了富人的检验,被富人所肯定了,这个世界是以富人的标准为标准的。不被富人接纳的,也就不是好东西。而一旦富人开始接纳,穷人就与之无缘了。
穷人发明了火锅,但后来他们却远离了火锅。现在街上大量的火锅酒楼,门口站着村姑打扮的女子,门里装饰着水车和草鞋,但进进出出的食客中,却着实难有当年的船工。
穷人是美味的发现者,却不是最终的享用者。饥饿者的发现,常常需要饱食者来发扬。
因为发扬是需要加以整合和改造的,富人才有这样的资本。将美味发扬光大,一定得由富人来做,不仅因为他有钱,可以找到更优秀的厨师,更丰富的原料,还因为富人有更多的见识。吃尽天下美味,方能融会贯通。火锅发展到今天,成为饮食的一大门类,恐怕不是当年那几个船工能够预料的。
见识也是一种资本,一种资源。
当吃不仅仅是为了充饥,更成了一种事业,捣鼓着食物的人,也就不仅仅是食客,而且还有餐饮老板,让一种吃法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这种意义看,穷人的许多发现,如果是歪打正着,最终它也还是不属于穷人的。

穷人接收信息 富人传播信息

现在谁也不能否认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丰富到泛滥成灾的地步,以至于你想从信息的海洋中探出头来呼吸几口,也会有人又将信息劈头盖脑向你砸来。
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承受信息也成了特殊才能,可以生钱。比如接通手机,只要你能耐心地听上一段广告,就可以获得免费的通话时间;上网,你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点击一些广告网页,就可以挣到美元;收看电视,耐心答题,你可以得到礼品,大到电视机,小到一瓶饮料,有人确实就靠这一手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信息时代的一个奇迹。
信息时代给人提供了许多发财的机会,只要你肯把自己变成一个信息接收机,就总会有人为你充电,让你有足够的能量生存下去,接收下去。
但是你接收的这些信息对自己来说究竟有多大用处呢?可以这么说,你只是捡了一堆垃圾。世界上确实需要捡垃圾的人,你就是其中之一。
要知道我们处在一个商品社会,凡是不花钱就可以得到的,甚至倒贴钱也要硬塞给你的,恐怕都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其实你早就知道了,靠工资是成不了富人的,你想投资,只有投资才能使你成为市场的主体,去赚别人的钱,让自己的钱越滚越多。
穷人的资金宝贵,经不起半点闪失,所以穷人投资格外需要精确的信息。但是很多穷人却宁愿去挣那点小钱,充当人家的信息接收机,也就成了别人的市场,成了别人的赚钱对象。
富人不是傻子,今天让你免费享用的,明天都会加倍赚回来。富人在以市场的眼光传播信息,培养自己的潜在消费者,你却甘当一个接收机,把心智和精力都耗费在那些对你来说并不需要的东西上。
穷人志短,什么时候你想到如何包装自己,传播自己,让别人去接收自己,让别人的钱为已所用,那时你才有可能从穷人堆里脱颖而出。

穷人的工作太具体

一提富人,必提比尔•;盖茨,一提比尔•;盖茨,就必提DOS操作系统,比尔•;盖茨正是靠了这座金矿,一直挖下去,最终坐上了全球财富榜的第一把交椅,直到今天。但DOS的发明者并不是他,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命,享年只有54岁。
我们不能说比尔•;盖茨是强盗,抢走了别人的成果,如果不是他的推广和完善,整个信息世界也许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应该感谢他。一个伟大的创意,可能给世界带来伟大的变化,但将这个可能性变为现实的人,他的伟大更加值得称道。伟大的人会得到伟大的回报,在商业社会中,这个回报就是财富。
哪怕像比尔•;盖茨这种技术性人才,也不需要他亲自发明,固然,他也发明了一些,但那不是他致富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富人也有亲自发明的,并且将这发明发扬光大,比如裘伯君,比如王永民,他们的公司也做得不错,但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幼稚所在。
很多时候,富人并不需要做太具体的事,做事越具体的人,挣钱越不多,比如修鞋师傅,每一个破洞都是他亲自操劳,哪怕他补得再好,要价再高,也不可能富到哪里去。
富人的种类有很多,也有靠发明致富的,但大多数富人靠的是经营,是靠别人的双手致富。富人其实就是个高级厨师,把油盐酱醋恰到好处地调配起来,一炒一烹,味道就出来了。
做一个富人最根本的能力是调配的能力,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把每一种资源都配置得恰到好处,他的事业也就成了。

早富不如晚富

作家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出名若是晚了,快乐也要打折。
出名趁早,致富也要趁早,这个时代大家都是急急忙忙的。据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18至24岁的年轻人创业率超过30%,比香港整体创业率高出10多倍。可见年轻人创业是多么的符合潮流。
然而创业率高并不等于成功率高。现在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已经渐渐成熟,财富已经相对集中,商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再摸着石头过河,呛水的危险就大了。创业不能是盲目的冲动。
就说香港,那创业的年轻人,从事的大多是个人服务、商业服务或创造性行业。太年轻就没有资本,无论是金钱还是经验,都还没有积累。有些行业虽然门槛低,容易进入,谁都能做,但从长远的眼光看,未必对人生有利。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婚嫁乃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尤其是对旧时的女性而言,嫁人那天就是决定她终身命运的一天,对于闯天下的男人来说,行业的选择也是如此。
旧时武林中人,只要拜谁为师,终身就为其门徒,生死都交给他了。手艺人也将拜师看得很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开始打杂,到最后出师,算得上艰苦卓绝。学成之后,一般也就从一而终了,很少改行。因而一个手艺人的命运绝对和行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学习一门知识必定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人生有限,不允许你经常改行。而且你所学的那门技艺,所从事的那门行业,往往也影响着自己的思维和气质,要想改行,无异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那当然很难。
所以一开始选择事业的切入点很重要,虽然任何行业都有成功的机会,但并非所有机会都是为你准备的,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又被社会所认同的目标,成功才更有保证。
曾经有媒体评论说,宝洁是一个培育CEO和职业经理人的学校。近十年来,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对宝洁趋之若鹜。每年中国宝洁都招聘大学生150人左右,而每年从“宝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