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会用人-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言
一个人想生存,没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是不可能的。实力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础。不过,假如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仅靠个人的才智则远远不够。一个领导者,用人的本领往往比个人的才智更加关键。
俗话说得好,纵然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如果领导者刚愎自用、不懂用人,必然会疲于奔命,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反之,假如他能放心大胆地使用人才,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当个甩手掌柜,让成功自己送上门来。敢不敢用人,敢不敢放权,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魄力。
单单重视用人还不行,因为人才有优劣之分,也有合适与否。好的下属不仅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且能成为一个好参谋,不仅能让领导者的计划顺利实施,更能让这个计划尽善尽美。不过,如果你不幸用错了人,那他很可能会把一个完美的计划搞得一团糟,让你追悔莫及。会不会用人,善不善用人,则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智慧。
用人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因为人的性格、禀赋、能力各有不同,现代人又常常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小心地隐藏起来。这就更增加了用人的难度。既要大胆向下放权,又要小心被下属蒙蔽;既要让下属对自己忠心耿耿,又要善于激励下属;既要平衡下属之间的关系,又要做到知人善任。总之,好的领导者能够看透人心,洞悉人性,将性格、能力各异的人才牢牢控制于股掌之间,让他们各尽其才,形成合力。而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领导艺术和用人技巧,是你必须补上的一课。
现在展现在你面前的这本书,便荟萃了古今中外的用人法则。它能带给你宝贵的用人经验,启迪你的用人智慧,激发你的用人潜力。本书结合生动的实例,将用人要诀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将微妙的用人艺术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用人方法,把你塑造成为一个用人高手,一个充满智慧的领导者。到那时,你距离真正的成功就不远了。
□ 欲用人,先学会容人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这是导致失败的根源,它表现人的器量窄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的最要紧处就是要忍得住,所以忍就是要有一种宽大的胸襟与器量。它以退为进,并以此预示后来的成败,这也就成了弱者与强者的一种区别了。所以忍绝不意味着只咽气不吐出来。所谓吐出来,如越王勾践等那样,是一种吐法。当然平常人们忍一时之气,则常常是要时间和事实来作回答,这也是一种吐法。
总之,要做到忍得下,看得透,就要宰相肚里能撑船。
可以讲讲曹操对祢衡的态度,这故事叫“击鼓骂曹”。祢衡骂曹操,以及他所有对曹操的做法,乃至对东汉末年各地军阀的看法,有他的道理,其人品、才能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但曹操面对祢衡放肆的羞辱,为了顾全大局,把所有气都咽下去了,也确实表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
当时的情景,两人较劲的起因其实很简单。曹操请祢衡,实际想让他做个军务秘书长,动机挺好。但请人家来不请人家坐,就伤害了祢衡。接着祢衡就挖苦曹操手下无能人,并自夸才能。曹操大权在握,就要祢衡给他击鼓,以此羞辱祢衡,祢衡也不拒绝。击鼓应换新衣,按规定仪式进行,可祢衡只穿随身衣服。尽管这样,祢衡到底是才子,他击了一曲,让在座的人都感动得掉泪。曹操手下人则坚持要祢衡换衣,祢衡却干脆裸体击鼓,以此辱骂曹操是国贼。
此时一片喊杀声,但曹操却很冷静,他容忍了祢衡。他不能因杀一个手无寸铁的祢衡,背上忌才害贤的罪名,使天下人才对他望而却步。如果说这时曹操明智,倒不如说他度量大。他给祢衡派了一个差使,去劝说荆州刘表前来投降,并派他手下重要谋士给祢衡送行。这一系列的事情曹操都做得很好。
事实上,无论何种人物,为人做事胸襟宽阔都是必要的,而对于领导者尤其如此。
□ 以小见大,一碗水端平
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一个单位中有好几位领导,但是,当群众有什么矛盾或者问题出现,人们总愿意去找那么某几个领导去解决。问问原因,人们常常答曰:某某领导处理问题不公正,可不能找他。处事不公会引起下属的积怨,不仅给正常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对领导者个人的前途也构成了隐患。为官公正,办事公平,这是当领导的基本素质。《新书道术》中说:“无私谓之公,不公为私。”宋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物不得其平则鸣。”可见,公平之说,古已有之。公平之人,公平之事,在史籍典册中,更是不计其数。
唐代的大理寺少卿戴胄,办事就颇为公平。一次,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皇后之兄长孙无忌带刀进入皇宫,在宫门口站岗的监门校尉未发现,按照唐律,长孙无忌和监门校尉都违犯了法律。可是,当朝宰相封德却说,无忌是一时疏忽,不能算犯法,校尉麻痹大意,应该杀头。唐太宗居然点头同意这么办。这时,戴胄挺身而出,明确表示这样量刑不公平。他说,无忌带刀入宫,校尉没有发现,两方面都是由于一时疏忽,如果量刑,应一视同仁,怎么能重此轻彼呢?戴胄说得理直气壮,有根有据,唐太宗只好答应重新商议。而再次商议时,封德仍是力主原判,戴胄便据理辩驳,寸步不让。指出:无忌和校尉,论其过误,情况相同,而校尉是由无忌带刀入宫的缘故而致罪的,“于法当轻”。现在,轻罪反而重判,重罪反而轻判,“生死顿殊”,很不合理。坚决要求据法重新判决。唐太宗觉得戴胄说得有理,终于接受了他的意见,把无忌和校尉都免罪了。
这里的几个人物,长孙无忌是“国舅”,又是卓著功劳的开国元勋;封德是当朝宰相,大权在握,更有皇帝偏袒。监门校尉则不过是在宫门口站岗放哨的小官;戴胄自己也不过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可是他居然秉公办理,坚持公平断案,这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惟其公平合理,才得到了李世民的首肯。除了戴胄,像包拯、海瑞这些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也都是办过一些公平事的,人们口碑流传,同样说明了公平之可贵。
对待下属一定要公平,不可厚此薄彼、存私心。下属最忌领导偏心。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公平对待每个人的成绩,或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个人的错误,实际上起到的是一种离间的作用,孤立了被你偏袒的那一部分下属。因此会导致下属之间相互猜忌,矛盾重重。群体的凝聚力就会大大降低,这显然会给你的工作设下重重障碍。
“一碗水端平”有时很难做到,如诸葛亮要以公平服众,就必须挥泪斩了马谡,才不会在以后出现类似事情时有人说三道四。尽管马谡与诸葛亮素有交情。曹操曾经规定过无论何人之马只要进入老百姓的田地破坏庄稼就格杀勿论,在他自己的坐骑进入田地后,他也要“割发代首”,虽然有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了他的公平执法,从而极大地笼络了下属的拥护之心,为他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历览古今多少事,公平之心不可缺。这不仅是处事的必需,做人的起码道德,更是一个领导者搞好上下级关系、做好工作的一个起码的前提条件。如果办事不公平,搞邪门歪道,你那个部门那项工作就会出现偏差。
春秋战国时,燕昭王为报被齐国打败的仇恨,重振国威,便千方百计招揽人才。他找大臣郭隗想对策,郭隗向他说出了这样的道理:竭诚礼待他人,虚心求教,可聚集比自己强几百倍的人才;向人表示敬意,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聚集比自己强几十倍的人才;以平等方式待人,可以招来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才;而如果自恃权势,对人呼来唤去,则只会有一些小人投奔自己;昏庸无道,随意骂人,则只能剩下身边的奴仆。
可见,做领导一定要公平、公正,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得到自己的左膀右臂,笼络下属,稳定形势。
当然,完全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也不那么容易。有时候,虽然主观上想公平,但由于人的认识局限性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客观效果不一定那么公平。再加上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要求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即使公平了,站在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人认为不够公平。有道是,“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暖和麦要寒。采桑娘子要晴天,种田哥哥要雨天”,正是说的公平难。有鉴于此,周恩来就曾引用上述谚语说:“我们不要资产阶级的公平,要无产阶级的公平。平不那么容易,只要公就行了。”出以公心,就可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公道些;而如果有私心杂念,那就难免不平,就像“木匠的斧子一边砍”了!
□ 用人金诀:给人以权威感
一个老板是不能单靠甜言蜜语办事的,有时必须坚定不移,所谓恩威并用也。譬如发现一个人实在不可救药,就要坚决地开除。这个时候如果同情和顾虑过多,那只能说是一种软弱。下属都不是蠢蛋,他们自会对你的这种做法予以理解的,对这种人如果过分迁就,那么整个企业风气就要被带坏,也可能因此要失掉一些老板的权威。
譬如你今天开除了一个下属,他要好的同事可能会当着许多人的面问你:“听说某某被开除了?”而对这种近乎挑战性的询问,你是一个老板,你应该拿出权威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是的,对他来说是咎由自取!我们的客户总是在抱怨而他却不在乎。”
老板就是要及时拿出老板的权威,对于下属的缺点和不良倾向不能视而不见,举措不力,姑息迁就,如果不这么做,从根本上讲也是害了你的下属本人,不利于他本人的成长进步。
同时,如果任其自行自便发展下去形成了气候,企业内部的不良风气就会滋生蔓延,感染影响其他下属。长此以往势必损害老板的威信,不利于推动其他下属展开工作。
老板对自己下属的缺点错误,发现了苗头就应及时提醒,不要态度暧昧,姑息迁就,而应经常“吹吹风”,下点“毛毛雨”,争取工作环境的清洁,防患于未然。对于已经出现的错误,再给予适当的批评,帮助下属找出原因,认识错误,并以此教育他人。当然遇事要有分析,因人而异,对于有药可救的下属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走极端的做法也极易引起下属的反感。
老板的权威还体现在下达命令时和分派任务上。作为老板要勇于说“不”,发现问题,当机立断,即使在不接受任务的下属面前,你也不可失掉你的权威。在缺乏悟性不愿接收任务的下属面前,即使他对你的命令想不通,在行动上也必须坚持领受任务。如果一个老板没有这种权威,那就难以推动全局的工作。
当然,企业老板的权威应建立在自己领导能力之上,在指派任务前还要注意进行情况预测,对于任务的艰巨程度,领受任务下属的承受能力,分配任务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必要时要事先与领受任务的下属通通气,事先做好工作,征询意见,尽量避免分配任务时出现顶牛现象。
不过,企业老板权威的树立关键还是要靠其领导能力和用人的技巧。在决策前多听取意见,意见基本一致时,再定下决策。
在某些时候,为了避免决策错误,作为一个老板,少作决策也是一个极好的法子。有的管理学家甚至这样说:“一个单位总是需要老板匆忙地去作决策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好单位。”如果这样的话,老板会整天处在一种压力下工作,不断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某些优秀的老板只对某几个重要的事务才亲自决定。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为一艘大轮船的话,老板的任务应该是把握方向,不是一个人把握方向,而是和决策班子一起把握方向。
□ 你的下属需要你的信任
用人不疑是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
当然这个“不疑”是建立在自己择用人才之前的判定、考核基础上。不用则罢,既用之则信任之。领导只有充分信任部属,大胆放手让其工作,才能使下属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所以说,一旦决定某人担任某一方面的负责人后,信任即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手段,其作用是强大的。
试想一下,使用别人,又怀疑他、对他不放心,是一种什么局面;试想一下,在你的公司里,如果下属得不到你起码的信任,其精神状态、工作干劲会怎样。假如你的公司职员情绪欠佳、精神沉郁、怨懑丛生,上下级关系怎么能融洽?这种彼此生疑生怨的状况,常是导致企业瘫痪的主要原因。
信任你的下属,实际上也是对下属的爱护和支持。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特别是对于担当生产、销售、试验、拓展、探索者角色的下属而言,容易受人非议、蒙受一些流言蜚语的攻击,那些敢于直谏领导错误,提建议、意见的,那些工作勤勉努力犯了错误并努力改正的,领导的信任是其最后的精神支柱,柱倒而屋倾,在此种状态下,领导者切不可轻易动摇对他们的信任。
企业老板对下属信任的同时,对下属一定要坦诚。如果出现变故及不利因素,有话要说到当面,不要在背后议论下属的短处,对下属的误解应及时消除,以免积累成真,积重难返。有了错误要指出来,是帮助式的而不是非难指责式的,相信你的下属不是傻子,好意歹意心中自明。总之,与下属经常保持思想交流非常重要。
说到信任问题,其实它是两个彼此相处的人应该具有的一个基本的和必要的要素。两个陌生的人在一起,彼此防范,没有什么信任。而一旦人们通过某种渠道互相认识熟悉后,彼此渴望的就是一种信任。
互相看不惯的人很难有信任可言,嫌隙的存在是关系恶化的起端,离自己越近越亲的人,你应该给他越多的信任。对朋友应该推心置腹。在一个企业里,副经理、部门经理之于总经理,一般职员之于部门主管,可称为手足或臂膀,理应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