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苍茫-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近黄金价格持续走高,黄金市场上的量也放出的很少,成交量也开始萎缩,使愕欧洲的金融界惊呼黄金在某些人手中的储备速度,甚至不亚于战争年代。
丁德已经完成了橡胶股票公司的转手,并且大量的开始撤出资金。伦敦的行情诡异异常,仿佛有人意识到了橡胶股票的不对劲,但是出于将隐患留给别人的目的,都在一边哄抬股价一边出货。
发现了这一现象的丁德毫不客气的推波助澜,忍着笑让投机商们以及银行团们去厮杀。
这次从伦敦市场上得到的资金初步算下来有一千两百万英傍左右,加上数目还无法清点的黄金等贵金属,收获不小。
这笔钱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内的获利将用于民族工业,而这笔收入则要用于南洋的教育与军费,当然,也包括国内的教育。
对于国内的教育,李秉衡向来也是不遗余力的,上海复兴教育基金会一直在廖仲恺的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运作着。
最近总有大笔资金打入基金会的账户上,廖仲恺也为宽裕的资金合不拢嘴,自从上海复兴大学开业后,卸下了这一销金大户所带来的包袱。顿时轻松许多。
李秉衡与温生有在沪军营待了会。便告辞离去,打算到复兴大学去看看,顺便拜访一下回国不久的蔡元培。
正好复兴教育基金会就在复兴大学旁边,李秉衡临时起念,进去看看廖仲恺夫妇。
近日廖仲恺夫妇忙着与司徒岳为首的复兴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兴办各家专业工商学校的事宜,如今资金也有,司徒岳本来就打算将股市中获利转入大规模的投资实业上,这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是件要事,需要投入不少资金,所以正在联络整个上海与江淅工商界。
虞洽卿等人下个月就要从南洋回来,到那时便要开始大展拳脚,李秉衡得橡胶园骗贷计戈给了民族工业一笔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加上南洋的机器设备与技术,实在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没有这次骗贷计划与股市热潮,只怕民族工业要苦苦经营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进行资本积累,何况他们获利颇丰,资金充裕,可以进行有预算的投资规划。
到了上海后,李秉衡便一直想去看看廖仲恺夫妇,当年为着虞洽卿与秋谨等人的请求,出任了上海复兴教育基金会主席,一晃两年多过去。做出了许多不凡的成绩。
由于上海复兴基金会一开始便与几家银行以及虞洽卿等人的民族工业互相持股,使得基金会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定期有资金会到帐,支持有规划有预算的教育投资。
与规模宏大的上海复兴大学相比,基金会只是在周围规划楼,连底下的门面前租了出去,只用楼上办公。且作为廖仲恺夫妇的起居之地。
复兴大学还没修建完毕,虞洽卿与张静江等人便规划了商业区,想借学兴商,借商兴地,让这里逐渐繁华起来。
由于开始规划的地盘较大,有够的地方荣下其他商业设上为了学校教师以及售…,建的稍有档次的住宅区,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发展。
这里已经开始有了兴旺的迹象。街头川流不息,商铺生意红火,大多卖的都是再货与南洋货。
站在基金会所在的小楼前,李秉衡朝着温生有感慨道:“想不到廖先生夫妇居然简朴至此,实在是大公无私的实诚人,若是我国官员都能如此,那么官场便能清明许多。”
也不多说,只是让夏才林抱了温生有一同上楼去。
他给廖仲恺开出的薪酬是极高的,每月三千两银子,而何香凝在复兴大学教美术,又在复兴印刷公司出任高管,也有不少收入,但是据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夫妇只留了何香凝教师工资,与廖仲恺自己五百两银子薪水,其余的都用来兴办孤童福利院与养老院。
照李秉衡看来,廖仲恺这样的高管拿三千两的月薪还算是极低的,南洋有些高级技师也有这么多,开始他是想给他们夫妇些股份,但是被严词拒绝,想不到连自己应得的钱也要拿出来作为公益之用。
想到原本历史上廖仲恺明知有人要于己不利,甚至友人连何时何地的确切消息都通报了他,他仍然坚持出面主持各项事务,被刺杀的隔夜还在为黄埔军校的资金奔忙筹集。忍不住长叹一声,中国人就是如此,喜欢排除异己,甚至动用武力置于死地。
中国的精英阶层太少了,更加经不起自己内斗损耗,凡是有想开此先河的,都要问问李秉衡的刀利不利。
“银行与工商业本然就有绝大笑系,工商业发达,银行便可发达。故银行对于工商业之投资,自系天职。而投资之目的则有二,一为专谋营业上之利益;二为助长工商事业之发展。如今对于工商事业的投资,正是迫不及待的,只是为何要牵扯上教育与公益,乃是为将来的民族工业试心所用?”
还没上楼,只听得楼上一今年轻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说道。
“何为试心?”一个略显沉稳的声音问道。
那个慷慨激昂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在南洋学习过,直到那里的规矩。
银行对优秀的有良好口碑的实业。直接投资入股。在贷款方面也分为数个档次,从高到低,贷款数量、期限、利息都有很大的区别。越是热心公益、赞助教育并且遵守南洋的行业法规,并且致力于投资人才的培养,技术的研发的,可以享有相当优惠的贷款方案。可以说,这样的实业,只要自身不发生大的变动。崛起是必然的,国家在支持着它。而银行也根据这些华人资本家的过往与口碑编订成册,将来根据实业的运营与盈利决定今后的融资方案。这就使得南洋的民族资本家争先恐后的襄助教育、公益,投资于人才培养与自身发展,在南洋你看不到纸醉金迷奢华顾靡,有的尽是积极奋发,昂首向上。国家风气为之一振,民族精神为之高起。”
“而且,李光华此人深谋远虑。将南洋庞大的资本集中于兰芳国家银行、光华银行为首的银行团手中。并且限制了外国银行的业务,打击了与外国银行勾结的买办阶级,打击不听国家号令的钱庄与票号,使得民间的资本尽数集中在几家大银行,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钱庄与金融机构。南洋在金融市场上的监管与控制,是应该让我们好好学学的。”
那行,沉稳的声音继续问道:“如此一来,南洋的资本倒的确是可以集中起来让国家加以引导,那么。南洋的那些富豪呢?有不少富可敌国但深藏不露的华商呢?他们盘根错节。技枝叶叶,脉络广布,掌握的资本也是可观非常的,难以为南华国家所尽用。”
“嘿嘿,这你们就不知道李光华的手段了。”那行小年轻的声音笑起来也是铿锵有力,信心实足,“我虽在南洋才几月,但见了太多的变迁。当初兰芳初建,许多势力蠢蠢欲动,李光华首先在金融市场上大动干戈,买办阶级灰飞烟灭,钱庄票号与投机商人损失惨重,顽固派保守派富商们也是大伤元气,凡是想用资本与阴谋向兰芳国发起挑战的,纷纷被击倒,而且一败涂地。接着又清算帮派势力、地方恶霸,从经济到政治,种种手段,叹为观止。许多世家大族,巨商大佬争相投靠。那位年轻的总理也没亏待他们。将他们的资本引入了许多新兴产业。现在南洋有个工业规划与发展委员会,权力极大,对南洋的工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边正在搞什么工业体系大规划”五年计利什么。想要在几年后赶上欧州列强国家。”
“若是从前,我是断然不信的,如今我亲自负责基金会,见惯了平生不敢想之事,倒是对南洋有些期待。”
屋内中人对南洋也大有兴趣。纷纷追问南洋的发展情景,那年轻声音捡了几件大事讲了,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浑然不知时间流逝。
李秉衡在外面也是倾听许久,只觉得这年轻人对经济金融很有见地。忍不住想见上一见,不知道国内也出了如此人物,而且也在南洋待过。却没有发现人才。!~!
..
第217节遇到了人才
卜来是想看来拜访廖仲恺料到居然盅到了人才。Www;缝房中高谈阔论的的那位年轻人引起了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
“不知道李光华为何要执意将南洋的资本尽数归于他的引导,我们华人兴办产业最为难的便是机器、技术与资金,如今他想让谁发家谁便能发家,这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吗?难道南洋的华商都要走他指的路,不走便要打压?再怎么样,也不能如此,我是不赞同的。两年前我也与他打过交道,那时看他并不如此霸道,看来人有了权力便是不行。”一今年老的声音似乎有许多疑问,却又找不到人解答。
“这个我也不清楚,南洋把这个叫做工业规戈”只是戈小了圈圈道道。只要不怎么违规,还是随你的。不过李光华有他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南洋的工业如何发展侧重那些产业是他硬性规定的,我们旁人看不出什么,但是南洋还是支持他的人为多,因为之前李光华的许多手段都让他们赚到了钱。不过,我还是欣赏的,这个不要别的,去南洋看看就知道了。
尤其是几个新兴的城市,那里聚集了全世界的华人,就连去了美洲与欧州的华人也回来了许多。”
“就怕还是像那会的洋务运动一样。全国上下大办洋务,着实热闹。又是官办,又是官督商办,举全国之力,从军械所起,到制造局、轮船招商局,还有汉阳铁厂,哎。如今去看看呢?这南洋可不能同样的虎头蛇尾,为外人笑话,让我等国人失望。哦。对了,那李光华控制南洋资本,是要将整个工业官办么?要不然,尽管放任钱庄票号借贷资本好了,让民族工业自由发展,这又何苦?”那个苍老的声音继续问道。
那今年轻的声音似乎在思索着,并没有回答,一时安静了下来。
李秉衡又站了站,见没了声息。便让周自奇去敲门。
朱佩珍今日带了周作民前来与廖仲恺商议由基金会的名义向欧美的一些教育基金会发出求助,招聘一批有丰富经验的金融管理教师,在复兴大学开办金融管理专业,培养一批可以在银行、投资机构与证券行工作的人才。
周作民是自学的财务金融,但是从南洋回来后由司徒岳推荐给李平书。最近一直帮着朱佩珍处理中再通商银行事务受到了他的赏识。
李秉衡走进门去,眼睛便去找那今年轻的声音,眼光落在了周作民身上,眼前一亮,只是一笑,朝着众人行了礼,说道:“不知哪个是廖先生?”
“是你?”周作民却认了出来。惊奇的问道。
“你认识我?”李秉衡故意反问他。
“当然认识,我在光华银行见过你,当然,是在南洋。”想到网才正在谈论的对象竟从天边飞到了眼前,真是说曹操曹操立刻就到,脸上有些挂不住。
“呵呵,是么,刚才在门外听见你们在谈论南洋的民族工业,所以忍不住想进来探讨探讨,还望勿怪。”
朱佩珍与他打过交道,但刚才就在评论着他,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上前笑道:“光华别来无恙,不知如何会到此地?”
“什么,你便是李光华?”廖仲恺惊奇的说道。
他是从来没有见过李秉衡的。当初便是为他的魄力所震动,可以将这么一个资金庞大的基金会交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人手中,不可以常理度之。
“你就是廖先生?久仰久仰。你的种种事迹我是耳闻已久,这里也多亏了你,说来我还得感谢你。”说着,朝着他深深一揖。
廖仲恺赶紧扶住他,坦率的说道:“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了国人的教育,为了国人的将来,这个基金会给了我一个大舞台,可以让我为之奔忙,即便不给我薪水,我都是愿意干的,在这里一天,我便开心一天,因为我们的国家多了份希望。”
这话说的诚恳真切,热烈慷慨,在场其他人也是心有所感,纷纷为之动容。
李秉衡心头一阵温暖,仿佛有了同路人一般,对着将来的信心也是多了几分。在他看来,华人最为缺乏的,是人才,是教育,这是阻碍民族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南洋便是如此,虽然一直在扩张。一直在兴办新兴产业,但是,人才还是远远的不够,要不是李秉衡致力于高薪聘请欧美人才,并且自己大力培养,那么扩张计哉便要受影响。
就拿联合制碱法来说,到现在还没有申请专利,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便是想自己培养人才,完成扩张,完成积累。
他很是担心一些很逆天的技术申请专利后,是否会导致欧美一些国家违反契约信念,强行解密专利。或者无视他的专利,凭借他们的工业基础与教育底子将中国远远的抛在身后。
李秉衡转头向朱佩珍说道:“只从大家热心教育等公益事业,便可的知各位的高风亮节,大公无私。教育是国家头等大事,现在不迎头赶上,就来只怕会更加落后于列强。”
这倒是实话,后世的中国吃了多少苦叹,其实源泉都在技教育芒,科学技术只是教育的集中体现?局部技术上领先又如何?还得要靠深厚的教育基础底子,工业体系才能全面发展。
众人客气了一阵,又说了些复兴大学运营情况,以及基金会的短期目标,谈论了目前的教育现状。
廖仲恺忽然问道:“光华,听说南洋那边凡是热心公益尤其是支持教育的,都能得到政府的优待甚至是补助,是吗?”
见他点头,又称赞道:“这点好。一个国家从上而下的都支持教育。这才能使得教育真正的得到支持,得到提高。”
朱佩珍一直对南洋不让资本在民间大规模闲置认识认同,但又对李秉衡他们一直致力于将南洋的资金都纳入他们的范围掌控并引导赶到不慢。他是个自由经济者,当年满清政府以官商合股方式开办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他以商股大股东身份出任总董,在摩肩接踵的洋行丛中,居然有了一家中国人开的银行,可见魄力之大。
但他还是对官商合股不是很赞同的,所以他后来前后投资了许多实业,遍布国内几大商埠。榨油厂、轮船公司、饼油厂、面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