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雪-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地说。
“爸怎么跟他们比?他今年都五十五了,还能象小伙子一样出大力气吗?!”蒋立言有些激动了,不觉中提高了声音。
“看你,怎么了?冬天没什么事儿,干一天能挣十五呢!你爸还行,活儿也不算累。你们不是要买房吗,志文还没嫁,怎么不得个几万?家里不紧着点儿,不想方设法挣点儿,成吗?”母亲有些奇怪地望着他。
“多少万也用不着你们俩去挣啊!你身体不好,爸岁数大了,再这样苦干怎么行!也让人家笑话我们这当儿女的啊!”
“我们多干点儿就多给你们点儿,‘家有家财万贯,不如日进分文’,过日子就得攒,不攒哪能一下子拿出大把大把的钱?有谁笑话你,我跟你爸是农民,农民就是干活儿的,这有什么丢人的──噢,是不是你现在出去了,在外面人五人六的了,觉得我们干粗活儿丢你的人了?”母亲笑着揭露他。
“我不是……”
外面院门一响,传来几声咳嗽,父亲回来了。母亲打了个手势止住了他的话。父亲进了屋,看了看他,问:
“刚才坐车回来的是你吧?”
“我刚才说的是不是,车来车往的,都成了大人物了!”母亲笑道。
蒋立言本想第二天去郝庄看看二姑,却从母亲那里知道:表妹小燕就在林河,前两天来看姥姥了,在二舅家住着呢。母亲的口气还是不屑,她着实看不惯这么丁点儿大就乱搞对象而且连亲妈都不要的人,她生怕别人知道这人就是自己的外甥女,自己就是那人的大舅妈。她挺疼小时候的小燕,但现在立场鲜明。蒋立言却担心母亲忍不住说出的话伤了小燕,他和父母打了招呼,便走出家门,向二叔家走去。
二叔和二婶都不在家,家里只有奶奶和小燕。见他来了,小燕脆生生而又有些难为情地叫了声:
“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奶奶见了他很是高兴,她不见从小就被她认为仁义、懂事儿的孙子已有两个月了,连忙打开自己的小柜,拿出里面的点心让孙子吃,用眼打量着,说:
“胖点儿了,比前一阵子新鲜多了。”
和奶奶坐了一会儿后,蒋立言就给小燕使了一个眼色,两个人就找了一个借口走了出来
。小燕低着头,也不说什么,不知是羞惭还是悔恨。
“现在你们怎么样?”蒋立言问道。
“就那样呗。不好也不坏。”小燕好象不想谈这个,语气很模糊。
“可能咱们的想法不一样,可我这个当哥的还是想说说,可能我的话有不对的地方,”
蒋立言还是把话题展开了,“我觉得你现在谈对象并不是错,但得注意一下方式。一方面对你爸、你妈,不应该采取抵抗甚至逃走的办法,他们不同意可以软磨硬泡,发个小姐脾气都行,但不能来真格的。一个他们生大气、着大急,一旦出了什么问题那不乱了套了?还怕落个‘硬伤’,本来他们就不满意你找的那个人,这样一闹,疙瘩就结死了,有时多少年都解
不开;就算你们结了婚,还不是别别扭扭的?
还有就是甭跟人家太近、太亲热,谈恋爱也得讲究技巧,不是说爱就爱,一点就着,有时候玩个小花招,制造个小矛盾,反倒使两个人的感情深厚、淳美,要不有个‘欲擒故纵’呢,还有个‘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都能应用到爱情上来。相反,如果单一的爱情模式,一旦喜欢上他了,就觉得他哪儿哪儿都好,整天就想和他在一起,百依百顺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了,这样的话他很容易就厌烦了,产生一种安逸感、惰性,再也对你提不起劲头来,人常说:‘容易得到的东西不是好东西’,所以也不会去珍惜。我比你大几岁,恋也恋了,爱也爱了,得到的这些全是经验。”
“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你讲得这些也挺有道理。我并不想和爸妈闹翻,只不过你不知道他们一开始的态度,不抗争一下就不会有在一起的可能。”小燕说,比刚才轻松了许多。
“我知道。矛盾肯定是尖锐的,所以我不太怪你。不过,我也提醒你,不要被爱冲昏了头脑,也要想一想现实的东西,房子啊,家庭条件啊,这些说出来也许会觉得很俗气,但毕竟是很有用的东西,你们现在觉不出来,等以后过起日子来就明白了,这些很俗气的东西有时比爱情还要沉。”
“你说的我们不是没有考虑过,确实,他家很穷,还得负担老人;但我们能挣,我想:树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两个人一条心,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什么也能创造出来。”
蒋立言看着表妹,他感觉得出她的坚毅,但却为她叫不出好来,要知道:他与她才认识多长时间啊,而且在不久前她还和另一个像模像样地谈过,怎么就突然地海誓山盟了,怎么会如此之坚贞了?幼稚,还是现代社会的爱情速成法?
1
新春这十几天,蒋立言没有在寻亲访友、喝酒划拳上花费太多功夫,而是把大段的时间用在《同居时代》的创作上。林雯答应他小说完稿后帮着找“婆家”,他也就有了野心,力求在诗以后小说也意外有所获得;在原有零散写成的两万字基础上,把人物网重新理顺,调自己到最佳的状态,一气呵成地写下去了……
正月十六返回市里时,他已完成了十六万字的初稿。他兴冲冲地把稿子交给“江云”打字社的刘江云。刘江云很是高兴,单从业务上,蒋立言已交给她三部书稿了,市青年文学作品选已进行了一校。还有一些别的方面的东西,蒋立言明白但不愿去深究,只知道两个人在一起就很容易聊得很好,彼此都有些欢愉。但又不能常去常聊,人家还是个未嫁的姑娘。刘姑娘有点儿大大咧咧地,常“哥们儿伙计”地乱叫;但这并不妨碍聪明和心计,不然不能独立办起一家打印社。然而她的马虎和智慧常不偏不倚地击中家里人通过各渠道给她介绍的对象,使他们悄然退去;家里人急她却不急,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这样的女孩整天在你身边浮来浮去,你也不是够不着她,但她不靠你太近也没躲避的意思,使你不忍心对她施以某种手段。所以蒋立言不愿意去深究。一来二去,他们成了真正的朋友。
印刷厂的厂长吴北辰也是一个不错的人,他对人总是热情,而且能想出别人隐藏的困难并给予援助,很不在乎钱的样子,好象他的印刷厂就是为了交各界的朋友而开的。然而这里面蕴含着大聪明:他给人豪爽、热忱的好印象的同时,有条不紊地干着盗版、非法印刷的“坏事儿”,然而大家对他却有一种“小孩儿发坏”的感觉,哈哈一笑了之;就是有什么风吹草动,也有各“线儿”上的哥们罩着,水大没不了船。而一些受过他恩惠的客户,没几个不把他当做朋友的,再有什么活儿,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所以他的印刷厂虽不大,但路子野、业务繁忙。所以他吴北辰更是一个精明的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蒋产言真的感到了生活的宽大厚重,自己学不来的东西还那么多,就好象陈玲说的,他不过是一个书生,除了因穷而酸外,几乎什么也没有,不过陈玲又认真地说:
“过不了几年,你也会象他们一样丰满起来,拥有自己的小圈子,并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到时候,你也就散发出成熟男人的魅力来了。”
其实已经朝那边儿转舵了,蒋立言自己感到。自从进了单位,他多少次自觉不自觉地压抑了原先活泼、张扬的自我,很成功地在一些场合说了一些话,很及时地改正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觉得自己时刻小心着,他能觉得出来。
青年文学作品选的发起使他引起了作协及文联领导的注意,虽然没有什么,但这无疑是良性的开始;他承担了大部分的实际工作,采、编、排、校,有时陈玲也跟着干到大半夜;而他却把顾问、执行主编、副主编的职位让给了这些偶尔停下脚步来问几句的领导们,这同样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中国人总自觉自愿地躲进领导的蔽护下,因为没什么神通的话怎能当得了领导;而且当上了领导后,就是笨得要命、狠得令人寒心,通常人们也是拿他没有办法。所以蒋立言作为七个编委之一,干得热火朝天。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市青年文学作品选终于在北辰印刷厂问世,收集了八十九位作者的诗文作品,封面用的一百二十五克铜版纸并压膜,使八十页的杂志显得厚重气派。而且专号几乎照顾到了全文联的头头儿──名誉主编是文联王主席,执行主编是作协李主席,文联吴书记、陈副主席、江副主席分别题了词,书名是书协杨主席题写的,封面画、封底画分别是美协赵主席、刘副主席的;封二与封三是重点作者的照片,陈秋田、阿贵、黄玉河、黄简等共十八人,总之该上的都上了,不该上但需要上的也上了。当然,也有他蒋立言的,排在里面故意让它不显眼,书中收了他四首诗,版面虽然有点儿大了,但也说得过去,不致于招人闲话。一千册杂志每位作者得了五册,其它的文联及各单位收的收、送的送,没余下多少──
皆大欢喜。
市青年文学作品选大功告成了,蒋立言得到许多直接或间接的表扬,在众人热乎乎的赞许的目光下,他走路开始有点儿飘乎乎。
这还只是一方面。专号所收作品的作者有八十八位,每人交了四十元钱──蒋立言除外,他负责具体工作,财务收支他都负责,盈、亏也是他的事儿,别人也就懒得过问──这就是三千五百二十元;由于事情牵动了文联的各阶层,领导们也多有参予,所以文联办公会一致通过,为专号拨出五千元经费,这就超过了林雯开的八千元。款全部到位后,林雯专程来了一趟;蒋立言按原先约定的交给她八千元,把余下的五百二十元自己留下了──作为编务费及其他;她收钱后代表《文学与社会》杂志社审校了作品选的终校稿和版式,然后做主在本市印刷,刘江云把片子出来后就直接交给北辰印刷厂了。
由发起到印制完毕还不到两个月,蒋立言连上百分之三十的提成,共收入了两千九百二十元。他是感激林雯的,要知道八千元扣去他的提成,扣去印刷费,再上交杂志社,林雯几乎没什么赚的──而人家这样忙,还不是为了自己?
“小人得志便猖狂”,蒋立言不让自己这样,他觉得如果说真的是顺利,真的是由朋友
帮忙取得了成功的话,那至少还得拓展出一部分,才能享受此时的喜悦、高现在的兴。此刻,在大家都举杯相庆的时刻,他又决定向前走一步了。
2
蒋立言从刘江云那里拿到《同居时代》的打印稿后的第二天就去了省城。在之前他已和林雯通了电话,她说已和几个书商朋友打过招呼了,只等他来了坐一坐了。正赶上双休日,陈玲也跟着去,说到时给出出主意。
他俩十一点多钟到了省城,因为事先说好了林雯在家里等,就直接坐车过去了。陈玲心细,下了公共汽车后不急着去林家,而是拽着蒋立言走进旁边的一家自选商场,在儿童专柜前来回走了三趟,才买了一辆能“呜呜”叫的闪着彩灯、能走能翻的小汽车,还有几袋花花绿绿的儿童食品,一共花了四十三块钱,但装在一个手提袋里很象那么回事儿。陈玲对蒋立言说:
“他们不是有个四岁的女儿吗?咱们去不能空着手。再说现在上去了正是吃饭的点儿,没什么表示怎么好意思坐下来就吃饭?”
林雯一家三口都在,他们买的一袋东西真管了用,林雯四岁的女儿在爸妈的教导下清脆地叫了叔叔、阿姨,然后抱着东西玩去了。林雯家已为他俩的到来做了准备,丈夫周雨又亲自下了厨,做了一桌色鲜味美的饭菜,然后四个人团团坐了,喝着周雨家乡产的白酒,边吃边谈;他们的小女儿时不时地跑过来,让妈妈挟上一筷子菜,放在嘴里,然后又“咯咯”笑着跑开……
吃过午饭后,林雯带着他俩去找书商,那个叫吴红禄的书商把点儿设在了城市的另一端,三个人倒了两次公共汽车、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吴书商在大宾馆包的房间,是那种颇有品位、档次不低的宾馆,估计一晚上得一百来块钱,可见他的财大气粗。吴书商不在,房间里只有一个女孩,是那种有些姿色的,却不浓妆艳抹,化着淡妆的她淡淡地告诉他们:
“老吴不在,刚刚出去了。”
“出去了?不是说好等我们的吗?”林雯有点儿急了。她与吴书商并不熟,只是在聚会上经朋友介绍认识互相交换了名片。
“你们等着吧,他一会儿就回来。”女孩依然那样,捧着一本书,过于专注地看。
他们不好再跟她说什么,于是便等。屋里很乱,床上、桌子上、墙角都是书,还有一些散页、书皮,墙上贴着几张宣传画,是一套文革回顾的书,黑大广告语挺吸引人。蒋立言与陈玲很新奇,四下看着;尤其是蒋立言,拿起一本书看看,然后放下又抄起另一本,看内容、摸质地,在心里暗暗与自己的长篇作比较。林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掏出手机拨号,通了,然后跑到走廊里与人说话。一阵儿电话铃响,女孩走到写字桌前,从一摞书后面拿起红色的话筒来,“喂”了一声,然后表情热烈地说了起来,末了,她对着那边说:
“你没什么事儿就回来吧,有三个人在等你呢。”
又过了半个小时,吴红禄才回来。他的典型特征就是矮、黑胖。四十多岁的样子,肥厚的手里提着“掌中宝”手机,他嗓门宏亮,一进门就对林雯说“对不起”,然后给那女孩叫“华”,问华谁谁打电话来了没有,谁谁谁回音了没有,女孩一一答复。听说话他们是从属、工作关系,看样子却有一种亲昵。然后请他们坐下,对蒋立言说:
“是你有一部稿子吧,叫什么时代的?”
“是《同居时代》。是我刚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写的是在改革开放第二个时期,社会大潮变幻不定的大背景下,一群年轻人的婚恋悲喜剧。他们处于一个情感、道德、价值观都日新月异的年代,人们失去了信仰,解构理想,回避崇高,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横行泛滥,新思想、新观念与传统的思想道德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他们迷惑而惊喜,跃跃欲试又惴惴不安,在新旧道德的激烈斗争下,他们恋爱、谈婚论嫁,直面一切既定的客观事实,他们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