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时代 >

第84部分

华时代-第84部分

小说: 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6时20分,东岳庙附近,同样一座四合院,搜捕的士兵推门而入,引起悬挂在门口竹篮内炸弹的爆炸,当场9人死亡,13人重伤。

晚7点,一队巡逻士兵在小马圈即袁克定被绑架的老地方,遭到一挺捷克式轻机枪的扫射,12名士兵当场身亡,其机枪声响彻附近几条大街。

晚7点,礼士胡同警局突遭蒙面人袭击,据目击者称,袭击者有四人,均头戴面罩,双手持枪,枪法如神,突进警局之后,一顿炸/弹爆炸,整个警局被全部震倒,警察自然已经死了,没死也被活埋了。

晚7点20分,最令袁世凯心惊胆颤的袭击来了,也不知从哪儿飞来的炮弹,突然击中总统府大殿,只听“轰——”的一声,爆炸的气流将大殿中所有的物件都推倒了,此时,袁世凯正好不在大殿,否则,不死也得受伤。

但是,此时总统府中怎么会没人?这一炮还是让两人重伤,6人轻伤,这些受伤的人,虽然没有顶级大佬,可都是袁世凯亲近之人。

这个行动,是陈华特批的,如何惩治袁世凯,陈华与冯仁等曾经有过至少30个以上的预案,这个被标为“17号预案”的行动方案,就是在西直门外隐藏一门60迫,必要的时候用60迫向袁世凯的住所发射1-2枚炮弹,这个预案本身是带有警告性质的,所以这次只发射了1枚炮弹,阿嘎邛经过测算,袁世凯直接被炸死的可能性为2%,炸伤的可能性只有16%,毫发无伤的可能性竟然高达82%,那就发射一炮,警告一番也行。

这门60迫,自制造出来之后,只发射了这1枚炮弹,便宣布进入了历史的迷宫,因为它当即被发射者推进了南海之中,即便几年后再捞出来也只是一块废铁了。

“我的袁大总统啊……你不要折腾了好不好?”袁世凯几个姨太太听到总统府发生爆炸,风也似的赶来了,一听是城外飞来的炮弹,立即哭闹起来。

袁世凯那个恨呀!绑了自己三个儿子,连对方人影都没抓到一个,反而是对方步步紧逼,不但死伤了数百人,连炮弹都炸到自己家里了,真是岂有此理!

“好了吧,叫那些警察都回去吧,有部队的人就行了。”袁世凯想了想,自己这样搞也不是个办法,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儿子还在别人手里,这投鼠忌器啊!就算把别人抓住了又怎么样?即便抓住一百个人也抵不住自己的三个儿子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晚上,这些警察回家的路上,继续遭到狙击!而且全是无声手枪作的案。到了晚10点,前后竟然有60余名警察死于非命。

而且,似乎,每个警察的口袋里都出现了一张纸条,“跟着袁氏作恶,死有余辜!”

此时,袁世凯和他的幕僚再不明白是谁在北京闹事,那就只能算是白痴了。但是,包括袁世凯在内,心头都有一个疑问:这陈华到底在北京隐藏了多少人手?才能弄出如此大的动静来?500人,还是1000人?没有人能知道这个数字。

不说袁世凯无知,就是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这种超越于时代的城市游击战或超限战,连前世最强大最发达的老美也没办法解决。

最现实的问题摆在袁世凯的面前:如何营救自己的儿子?该怎样收场?

晚11时,忙得身心疲惫的唐绍仪回到自己的府第,准备休息,管家送来一封信,“是英国公使馆派人送来的,说让我亲自交给总理。”

英国公使馆,找我有什么事?唐绍仪带着疑惑将这个大大的信封拆开来,“啊——”信刚一拆开,唐绍仪就吓得大叫一声,手中的信纸、物件就掉落一地。

“老爷,怎么回事?”管家还未走远,听到唐绍仪惊叫,立即返了回来。

“禄生,你看,你看……”唐绍仪指着地上的一个物件,紧张地说道。

“咦,这是谁的恶作剧!”叫禄生的管家将地上的物件捡了起来,那是一个人的左耳,还带有丝丝血迹。

“老爷,稍等,我将之丢进垃圾中再回来。”

“不用。你看看这封信再说。”唐绍仪毕竟是身居高位者,紧张的情绪很快就平息下来。

“是。老爷!”禄生刚走了两步的身子双折了回来,从地上捡起信看了起来,看着看着,禄生的脸渐渐地变了。

“禄生,信上写的什么?”

“老爷,你看吧。”禄生将信递给唐绍仪,心里还怕怕的。他为什么怕?因为,他接触到了近年来北京最为隐秘最为恐怖最为神奇的事件,那已经被传说加工了无数遍的事件,那就是去年九月的“北京大劫案”。

唐绍仪接过信纸,看着看着,脸,同样变了颜色,信上的内容到不特别令人害怕,但透露出来的信息却特别的霸道,而且,唐绍仪绝对相信,如果袁大总统不接受这个条件的话,北京,包括袁大总统以下所有官员,将鸡犬不宁,片瓦不存!

信上的字不多,只有半页。

“请告诉袁大总统,切莫忘了他保险柜中的那些东西,切莫忘了他已经失踪的儿子和没有失踪的子女!今天,我能将一发炮弹送进总统府,明日,我可以将百发炮弹送进总统府;今天,我能将北京的警察局莫局长送上天,明天,我就能将北京所有的达官显贵送上天!在我的眼里,他的几十万部队不过蝼蚁,他的总统府防备再严也如同郊外的山野,我想来便来,想去便去,取他等小命易如反掌耳!

如果不想北京鸡犬不宁,紫禁城片瓦不存,过去是怎么样便恢复到怎么样,明早5点,如果长江还不能恢复通航,就等着更大的惩罚吧。另再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晚零点整,还有更大的惊喜!

知名不具。”

“快,快,禄生,备车!”唐绍仪一看这信,急了,必须立即交给大总统处理。

这封信,自然不是陈华写的,不过却是陈华主张的心理战的一部分。冯仁这几年,是深得陈华真传。只有不到100人的力量,能将袁世凯闹得如此狼狈,也算是颇有成效。

11点40分,唐绍仪又回到紫禁城,见到袁大总统,急急忙忙掏出信。袁大总统看着信,没说内容,而是说了一句,“少川(唐绍仪字),这字迹怎么这么淡。”

PS:这几章,略有些夸张,小说嘛,千万别当真就是哈。今天周末,千殇与同事们要出门搞工会活动,所以第二更提前更了。

第180章 保卫长江4

“什么,字迹很淡?”唐绍仪此前不觉得呀,反而觉得那墨汁很是饱满。但伸过头一看,果然很淡,“大总统,你快看吧,这字迹很诡异!”

当袁大总统将纸上的字一个不漏地看完,那字迹竟然全部淡化为无,只剩下一张白纸。袁世凯望着那张白纸,硬是懵了很久,愣了很久。

“少川,你怎么看?”袁世凯的心在往下沉,他隐约感觉到,他真的惹了不该惹的人。上次,“北京大劫案”的阴影还没消失,很多人,包括洋大人在内,对那么多人员、真金白银的失踪都表示不理解,那失踪是真正的失踪,不见影子的失踪,而且是很诡异的超出了常人理解力的失踪,甚至有可能是“神迹”,当时,也有分析家分析过早年成都的“神迹”与北京这劫案的相似之处,那时的袁大总统还自信满满,认为不过是江湖屑小之为,但现在袁大总统已经相信,成都的神迹也好,北京的大劫案也好,都应该是那人做的,但就没一点证据,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一点,在那人的实力面前,这世界就没有一处安全之地。

“这是讹诈!作为一国之总统,我绝不向这种魔鬼势力低头!”袁世凯突然表现出刚强的一面,他不能让别人把他看扁了。

“轰——”就在这时,紫禁城的西方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这爆炸,震得袁世凯茶杯里的水都直摇晃。

“来人,打电话问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袁世凯气急败坏地吼道。

“是。”门外值班副官应了一声。

“叮铃铃……”用不着袁世凯打电话,电话已经打过来了。

“报告大总统。国防军玉渊潭总仓库发生爆炸,枪炮、弹药全部被毁!现场一片烈火,其他物资损失不明!”电话是赵秉钧打来的,作为内务部长,赵秉钧本不应最先得到消息,但华夏的事有时就是这么奇怪,该报告的不报告,不该报告的在打报告。

是夜,袁大总统无眠。

是夜,唐大总理无眠。

是夜,京城很多大佬无眠……

是夜,东起上海,西至宜昌,长江南北两岸,冯仁的猫头鹰和赵有光的龙帮密切配合,上千条人影活跃在码头、街巷,狙击、爆炸、绑架、杀戮……

国防军第三军段祺瑞部第三师军火库遭到爆炸袭击,安徽省安庆省府遭到袭击,停泊在镇江的海军三艘炮舰遭到炸弹袭击,臭名昭著的辫子军张勋遭到狙杀,死于非命……上百个袁世凯的走狗见不到次日的太阳,近千名国防军士兵魂归天国,其财物损失更是巨大不可计算!

西元1913年4月4日,在华夏人的谐音中,“四”这个字等于“死”,所以,这一日被称为民国历史上的“死亡之日”,在后世的军史上,这一日的情况却被浓墨重彩地记上了一笔,认为这是“不对称作战”的鼻祖之战,这一日里所表现出的战术思想、战术手段,直接影响了人类战争的走向!让人类未来的搏杀,更加惨烈,更加血腥,也更加防不胜防!

研究者通过研究认为,陈华超越于时代的天才般的军事思想,也正是从今日起发端!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龙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历史上,人们从来看不起这种江湖组织,但是就是这种不入法眼的江湖组织,却给敌人的后方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混乱,完成了一支军队或一个政党想做但却做不到的任务。

“猫头鹰”的力量同样从此刻起开始展现在有心人的面前,人们对猫头鹰的研究,扩展了情报组织的作用,拓展了情报组织的空间,可以说,情报人员在敌占区,其任务并不仅仅是获取情报,其方式并不仅仅是潜伏、渗透,只要条件具备,情报员同样是战斗员。

但后来,有些人有样学样,结果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让陈华有些哭笑不得。他们根本没懂得情报工作的真谛。譬如前世的戴老板,其手下该隐藏的均隐藏得很深,而该杀伐的则奋勇杀伐,在任何时候,情报工作都不是民众运动。

如果说“猫头鹰”随时都能得到陈华提点的话,那么,“龙帮”除了每个季度通过书面向陈华汇报一次而陈华也以书面的方式指导一次外,几乎就是赵有光等三人自己努力的结果。

赵有光,第一批护厂队员,第一批磨盘岭受训学员,在磨盘岭60人左右的队伍里,成绩居于中等,赵有光性格比较阴狠,当时,在考虑到各人的前途时,陈华就想到了江湖帮派,这人,也许更适合那种江湖飘血的生活。

与赵有光一同去上海的另外二人,一个叫房禄,一个叫车福。前者,让陈华很容易想到前世的“房奴”,而后者,似乎应该叫“车辐”才对。这二人都是陈华在去磨盘岭的路途上收编的那伙土匪,对陈华的忠诚,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

刚到上海滩时,赵有光等人先加入了一个小帮派,这个帮派只有二十多人,主要由湖北、湖南人构成。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几次打杀,赵有光就成了副帮主,手下有了几个跟班。在一次与另一个帮派的火拼中,帮主战死,赵有光顺利上位。

这时,陈华支援的第一批军火50支“CHS-1”型仿科尔特手枪和10支“CHB-1型”狙击步枪运到上海,一下子让赵有光的实力壮大起来,人员迅速增加到百余。此时,赵有光开始将帮派进行分流,最忠心的一批约20人,赵有光将之交给房禄进行特种训练,作为帮派的核心力量。并对其他手下分班分组,实行准军事化和军事化管理,日常事务则由车福打理。

这个时候,青帮大佬黄金荣虽然不如后来如日中天,但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其手下亦有数百人,特别是在法租界一带,黄大亨的名头十分好使。

对于迅速崛起的“龙帮”,黄金荣初期不以为然,上海滩如此大,还容不下别个上百人?但是,江湖恩怨很快就把黄金荣和赵有光给牵扯到一起了。对于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人,陈华有过交待,轻易不要与其发生关系,暗中积蓄力量,如果要碰撞,那就要干净利落、杀无赦!

因为一块地盘被赵有光抢占,被抢的人刚好是青帮的人,黄金荣来调解,双方约好在法租界贝当路一家咖啡厅见面。

赵有光只带着房禄、车福二人赴会,而黄金荣明面上只有七人,但暗地里却埋伏了二十余人,如果赵有光不同意调解,极有可能被直接拼掉。

赵有光牢记教官的话,对黄金荣怎么会没有怀疑。黄金荣将人马全部埋伏在咖啡屋内外,而赵有光也不是吃素的,将10名狙击手埋伏在周围300米左右的距离上,每两把枪封锁一个方向,可以说咖啡屋完全在赵有光的火力笼罩之下。

黄金荣毕竟是旧时代的人,对于近距离打杀颇有心得,对于神枪手也有听闻,但对于狙击手的概念,却是闻所未闻。

千万不要以为黄金荣真的想当一个和事佬,法租界是黄金荣的地盘,而且枪手也准备得十分充分,如果龙帮的当家人能够识时务,将地盘退回并赔礼道歉,黄金荣也许真的是笑呵呵的和事佬,如果赵有光不买黄金荣的账,结局就是血溅三步,走不出咖啡厅。

果然,赵有光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赵有光很硬气地说,江湖打杀本就家常便饭,没本事就别出来混,如果不服气可以把地盘抢回来!

双方坐了不到十分钟,黄金荣以一句“敬酒不吃吃罚酒”就翻脸了,当黄金荣把暗号刚刚发出时,赵有光、房禄和车福的枪已经逼在了黄金荣的脑袋上,那动作之快之狠,让黄金荣后来只要谈起就心有余惧。直到其晚年时,黄金荣才明白,当年赵帮主他们,极有可能就是报纸上所说的特种兵,这种专业人士又岂是所谓的江湖人物能够相比的。

一人扭着黄金荣向外撤退,两人用枪逼着屋内的人,黄金荣埋伏着的枪手只得看着赵有光押着黄老板慢慢退去,直到达一辆路边的黄包车前,赵有光才将黄金荣往外一摔,说了一句“自求多福”便蹬车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