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307部分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307部分

小说: 异时空之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权利时,抗议就渐渐地平息了。挪威在这件事上采取的行动,提高了挪威政府的威望;但是在别的事上,尤其在德国海军辅助舰“韦斯特瓦尔德”号的事件上,挪威对德国却表现了不必要的顺从。在战争的这个阶段,影响挪威中立的最重要的海军行动,是英国海军于1940年2月16日采取的,当时驱逐舰“哥萨克”号驶入耶辛峡湾,并强行靠拢德国的海军舰艇“阿尔特马克”号(它是“斯比伯爵”号的辅助舰)。海军上校(后为爵上海军元帅)菲利普?维安率领的一支队伍强登敌舰,打败了德国船员,救出了被“斯比伯爵”号俘虏而藏在“阿尔特马克”号上的二百九十九名英国战俘。在战斗中放了几枪,打死了四个德国人。按照这件事的是非曲直而论,英国的行动无疑是值得同情的,而英国政府也有可以争辩的法律依据。挪威白皮书声称挪威人允许“阿尔特马克”号驶入挪威的“外部”领海是有理由的,不过批评了舰队司令——他得到外交委员会的支持——让这条船通过卑尔根军港。但是另一方面,就在这同一份白皮书中,他决定对“英国的破坏中立”不予抵抗,却得到称许,理由是“一个中立国如其中立受到侵犯,按照国际法它并无义务使用武力来对付显然占优势的兵力”,而且,“我们急于要避免,由于耶辛峡湾之战的直接结果,挪威被卷入德国的一方作战”。科特在挪威议会中所作的一次说明中,声称抵抗将是没有意义的。这项声明同科特给英国和德国外交官的通知是矛盾的,通知说,“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挪威今后将“开火”。但是,英国政府和德国政府这时终于感到,挪威没有能力,也许甚至不愿意,扞卫它的中立,这样,德国对挪威的威胁就开始包含着不祥的凶兆。希特勒这时明确地决定入侵挪威,而英国人则决定在挪威领海内的航道布雷,希望借此挑动德国进攻挪威,从而为盟国的军队不以侵略者而以救星的身分在挪威登陆开辟道路。这时科特通过华盛顿方面迫切要求盟国对挪威处境的危险表现更多的谅解;可是盟国对挪威的口气也变了,英国的政治家们这时再三声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不应保持中立,而应为自身设想,参加到西欧国家一边来。

    挪威从战争一开始就被卷入了海战,但它的中立政策却直到俄国进攻芬兰时才在军事…政治方面经受了第一次严重的考验。挪威人民的心情虽然都向着芬兰,但是在负责的政治岗位上,却没有人准备按这种心情行事。尤其是首相,他利用了自己的全部权力来保持最严格的中立,而科特则心甘情愿地执行了这项政策。此外,德国驻奥斯陆公使布罗尔再三警告挪威政府,说任何给予芬兰军事援助的正式行动将导致德国的报复。因此,政府不理会议会中以J?L?莫温凯尔和汉布罗为首的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支持的少数人的意见,即要求执行一项与群情相一致的政策。尽管态度这样谨慎小心,苏联政府在1月6日还是对挪威报纸上的反俄宣传提出了抗议。挪威政府的答复是坚定而庄严的,认为这一指摘不正确而予以拒绝,强调了挪威保持中立的坚定决心。就官方来说,俄国政府对这个答复是满意的,但是非官方的莫斯科广播在1月15日却说这个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局势从未让挪威忘记过,它这条国家之舟正在惊涛骇浪中航行;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挪威人在中立条例的范围内就自己能力所及给予芬兰全力帮助。科特于12月14日在日内瓦说,虽然同瑞典给芬兰的帮助相比,挪威的帮助似乎很少,“但是,在挪威,我们以前确实从来没有募集到象帮助芬兰这样大量的金钱和东西。”此外,当盟国在1939年12月底照会挪威(和瑞典),要求提供方便,以通过斯堪的纳维亚领土运送战争物资给芬兰,这两个国家都给予了方便,认为这样做并不构成对中立的侵犯。另一方面,当盟国在3月2日要求瑞典和挪威,万一芬兰呼吁盟国给予军事援助时,准许盟**队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过境,这一要求却在3月2日和3月4日先后为瑞典和挪威拒绝。只有一次,能够看到科特稍微放宽了他对中立的严格概念,那是当他参加考虑在1940年3月12日俄芬和约缔结以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与芬兰之间建立防务同盟的可能性的时候;但当苏联政府表明, 这样的条约将被看作芬兰方面破坏和约时,这个建议就被撤销了。

    在“阿尔特马克”号事件以后一星期,挪威同交战国的贸易谈判在奥斯陆达到了紧要关头。德挪协定——它得到英国代表们的赞成——于2月23日签字,而英挪协定却直到3月11日方才办妥,因为它需要得到英国各自治领的同意。1940年4月2日,张伯伦在下院提到贸易情况时,着重指出“我们缔结的所有战时贸易协定中,都有条款规定中立国自己国内的产品可出口到德国。”我们将要看到,他没有明确提到矿砂的运输,因为实际上这是瑞典的出口,但是科特认为,根据中立的条例并考虑到挪威在1939年9月1日给德国的保证,挪威必须准许并保护在它领海内的“和平运输”。可是,英国加紧了对这条运输线的控制,英国的军舰有时还侵入挪威的领海。

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 大事不妙

    第三百零七章 大事不妙

    与此同时,在盟国原先的计划(与它们梦想给予芬兰援助以对付苏联有关)由于芬兰停止抵抗而遭受挫折和不值得再考虑以后,德国和盟国正在分别制订时间相同而内容类似的对付挪威的计划。

    3月21日雷诺一当上法国内阁总理,就立刻开始催促英国政府再次采取侵入斯堪的纳维亚的政策。

    这时决定,开始用原来的方法,就是在航道上布雷把敌人的船只赶出挪威领海的方法……来解决从纳尔维克以南运输铁矿砂这个老问题。在这以后,再在挪威领海内设下布雷区,不预先通知挪威政府。预料随后德国可能对挪威领土采取反措施;而盟国接着就可得到挪威的同意占领纳尔维克和南部的三个港口。……关于瑞典,前景不那么清楚,但是希望形势将使在纳尔维克登陆的部队能以卫护端典反抗侵略的战士的身份——不论是真实的还是假设的——抵达矿区。

    另一方面,德国人一直在加速推行占领挪威的计划。他们的行动原来打算在3月20日开始;英国的计划在3月28日得到最高作战会议的同意,要求在4月1日或2日向挪威和瑞典发出“辩解”的照会,接着在4月5日布雷。由于波罗的海的冰封久久不化,使德国人把日期推迟到4月9日,而英国的日期,也由于法国反对英国一项与此有关的在莱茵河布雷的计划而延迟了几天。英国给挪威和瑞典政府的照会于4月5日递交,那时在这两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首都,报纸已经对预料中的盟国的意图加以非难。布雷应当接着在4月8日进行。于是,就出现了德国海军和英、法海军同时集中到挪威去执行各自的计划的情况。不过,德国的计划是要在4月9日破晓以前同时对许多不同的地点进行一系列决定性的打击,而英国的计划则是“一连串有条件的登陆,并且只是在证明德国对布雷相应地作出敌意的反应时方才进行,而在那种情况下也要隔一天至四天半以后再进行”。

    当挪威遭到1940年4月的危机时,它只动员了一小部分防守力量。它没有布雷,沿海的要塞只有一部分配备了兵力,陆军只有一小部分处于备战状态。尽管4月以前事态的演变令人不安,可是挪威的防务措施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中立警戒”的性质。科特认为——莫温凯尔、汉布罗和科特有同样的看法——局势没有1914…1918年时那么危险,汉布罗还认为,盟国的空中优势和德国的石油匮乏,将使德国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因此政府无意屈服于它的军事顾问们要求加强挪威战备的压力,特别是因为,按照挪威白皮书所说,汉布罗、莫温凯尔、延斯?洪德塞德在那时也施加了一些压力,要求限制军事部署。不过,这种说法为汉布罗所否认。国防大臣——按照陆军司令官洛克将军的说法——通常把这种事情让内阁的其他阁员或让外交政治司去决定,同时,军界对政治形势和军事政治形势的情报也掌握得不够。海军司令官迪埃森将军在战后说,他当时认为敌军很不可能在挪威登陆,因此没有建议全部动用沿海要塞,甚至准备把这些要塞的大部分驻军复员回家。挪威议会在战后成立的调查委员会认为,就缺乏主动性而言,迪埃森将军比洛克将军应负更大的责任,因为领海显然比陆上防区更处在危险区域内。4月9日,科特在议会于哈马尔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声明,确凿地证明了他当时对防务情况没有感到任何忧虑。

    战后对外交部档案所作的调查,发现当时有许多警告说明德国对挪威的军事行动正迫在眉睫。“四月九日政府”在伦敦的成员否认知道这些警告。但是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在4月5日至8日间,奥斯陆从挪威驻柏林公使馆连续接到了关于局势的权威报告,科特、扬伯格上校以及陆军和海军司令官都知道这些报告,但是政府的其他成员并未得到通知。第一个汇报局势严重的警告是挪威驻柏林公使阿尔内?谢尔在3月29日发出的。警告的措词一般,指出危险来自法国和英国而不是来自德国。4月3日,就是盟国向挪威政府预告英国海军将在挪威领海布雷前五天,当时驻伦敦的挪威公使埃里克?科尔班电告,他从工党的一个主要党员菲利普?诺埃尔…贝克处获得确切消息,英国人正准备对德国在挪威领海内的铁矿砂运输采取直接行动。4月1日以及4月4日又有警告,这次指出德国打算侵略。这些警告同发到丹麦的警告是一致的,实际上都是根据同样的情报。但是,直到4月5日,方才提到挪威本身肯定正在受到德国的威胁。在那一天,奥斯陆收到从哥本哈根、柏林、斯德哥尔摩发出的警告,哥本哈根发来的警告是根据丹麦政府从其驻柏林公使萨黑处收到的情报。4月4日,在议会外事委员会的会议上,曾提出要科特就这些“谣言”在柏林采取措施,科特拒不接受。他指出,这些谣言不是没有根据,从而不成其为危险的信号,便是确有其事。假使确有事,他也不会得到对方的答复。在战后受到质问时,他解释说,1939年12月和1940年也流传过这类谣言,但是后来没有成为事实。他不愿把这些新的谣言看得更严重。他不承认曾经从瑞典方面接到警告,特别是一则据称由瑞典国防参谋部电告挪威参谋总部的消息。

    4月7日,挪威驻哥本哈根公使奥古斯特?埃斯马尔希发出了明确的警告,称德国将立即对挪威采取行动,德国舰队已经出发,向西驶去,显然开往一个比较远的地点。科特确信它是开往大西洋。奥斯陆方面之所以有无视这些警告的倾向,一个原因是政府和外事委员会当时都全神贯注地在考虑英国布雷可能造成的后果。不过,在4月8日下午3时,挪威驻伦敦公使馆在电话报告中宣读了一份紧急电报稿,报告德国舰队显然在向纳尔维克调动,科特立即把这个消息转告了海军部。消息说,当天上午曾在北海挪威海岸外发现德国舰艇,正在向北行驶,“非常可疑是企图对纳尔维克采取行动,能在午夜以前抵达纳尔维克”。几个小时后,传来了更为严重的消息。扬伯格上校在秘密会议上向议会报告说,据克里斯蒂安桑的指挥官报告,从“里约热内卢”号(当天上午在利勒散港外中了鱼雷)轮船上来了约一百名身穿绿灰色制服的德国人;他们承认船上有马匹和枪炮,并说听到谣言,他们是“应挪威政府的请求”前往卑尔根去帮助挪威人的。但这位国防大臣认为这件事只是另一次侵犯中立的行为,而不是即将发动攻击的警告。他也不理会参谋总长哈特莱达尔上校在4月5日、6日和8日再三敦促他考虑局势的严重性和挪威在南方兵力薄弱的情况。4月8日,哈特莱达尔上校的这些请求得到了洛克将军的支持,这两位军官出席了当天外事委员会的会议。哈特莱达尔在晚上催促扬伯格对他已提出的许多建议作出答复,扬伯格告诉他,将于次日上午给回音。当天晚上确是对事态进行了讨论,并起草了总动员的建议。扬伯格指出,动员工作需要三天时间,因此政府提出折衷方案,决定在厄斯特福尔动员两个营,这样可以调集得快一些。尼加德斯沃尔德曾明确地征询过国防大臣的意见,问他对这种不符合哈特莱达尔建议的做法是否有理由,并在得到保证两营兵力将足够使用以后,这个决定被采纳了。

    4月8日午夜,海军参谋部报告,奥斯陆峡湾外有外国舰艇,正试图夺取防御工事,外事委员会召集会议,并于4月9日凌晨1时30分举行了会议,全体委员出席。这时接到报告,德国的进攻正向卑尔根扩展,于是政府决定动员军队。清晨5时,拒绝了由布罗尔递交的德国最后通牒,并决定总动员。在国王不在场的情况下,这个决定并不是正式的或书面的,但是认为,扬伯格上校应通知所有的军事当局。洛克将军后来证明,直到凌晨2时30分他才能同扬伯格通电活,说服扬伯格重新采纳他自己的动员建议,直到清晨4时至6时之间总动员的命令方始发出。国防大臣一直到最后都固执地企图把这个命令保持秘密,而保持秘密自然会大大延误它生效的时间。战后的调查委员会发现,总动员命令根本没有发出过,因为已经查明总动员工作肯定从未开始过,而参谋总部既然这样迫切地要求有这个决定,那就毫无理由认为,如果接到这样一道命令,它居然会不执行。对于这一事关重大的疑点,文件记录本身并未予以澄清。调查委员会对哈特莱达尔上校面临严重困难时的主动积极性深为赞许。他努力由自己负责来扩大动员令的范围。由于令人遗憾的疏忽,在德国人进入奥斯陆以前,没有把挪威广播电台破坏掉,尽管官员们曾要求下令加以破坏。结果使吉斯林(挪威纳粹党的党魁)和德国人能把电台接收,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