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59部分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59部分

小说: 异时空之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革命军。

    这时汉口已危在旦夕,武昌也人心浮动。黎元洪派人把黄接过江来,选了一

    匹大马,叫一个高大的人举着一面旗子。上书“黄兴到”三大字,骑马在武昌城外绕了

    一个大圈子。黄过江和黎匆匆谈了一下,就折返汉口指挥战争,布置最后防线于演春茶

    园。九月八日、九日、十日、十一日黄一面抹汗,一面电调各军上火线,可是士气不振,

    若干人不听指挥。黄亲手杀了几个,局面才稍定,但汉口卒于十二日陷落。黄兴渡汉水

    到汉阳,豪气犹在,余勇可贾,黎元洪再催请他渡江议事,黄乃于十二日下午抵武昌。

    这时武昌因汉口失陷而发炭可危,都督府内有人建议请黄兴出任作战总司令,黎欣

    然同意,乃于九月十三日在阅马厂高筑将台,举行隆重的“拜帅大典”将台上置有高

    桌。蒙以黄二,二目是雄剥剥与昂昂的武装十兵,台口为营长以卜的高淑牲日,由都督

    府到将台过道两旁,站满了文武官吏,黎、黄两人并辔而出,文官行脱帽礼,武官行撇

    刀礼,兵士行举枪礼,气象庄严隆重,有过于黎元洪就都督的誓师礼。

    黎都督黄总司令就像后,典礼开始,由李玉山宣读黎都督的任命状。这篇任命状是

    一篇文辞典丽的文章:“黄君兴险阻备尝,功在民国,各军当悉听调遣。”宣读任命状

    后即由黎元洪都督授令、授旗、记话,然后是黄兴总司令答礼、答词。黎都督退席后,

    黄总司令则骑着那匹已经骑过的高头大马,绕场巡行,全场官兵举枪致敬,礼成。

    当黄兴就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即以防御汉阳为主要任务,设总司令部于昭忠祠,

    任命李书城为参谋长。李原在北京军咨府任职,由载涛派其与黄邪南下。李、黄离北京

    后即决心革命。黄抵上海。留助陈其美;李则兼程来汉口,抵汉时汉口已失陷,遂投奔

    黄兴。副参谋长一为杨皇章,一为吴兆麟。参谋有姚金镰、蔡济民、徐达明、甘绩熙、

    高建翕、宾士礼、金龙章、吴醒汉、夏维善等。参谋处的任务是沿襄河入江处起,迤黑

    山以下挖壕筑堡,雇用民夫数千人,昼夜工作。当时两军苦战,隔江、汉二水对峙。革

    命军因汉口之战损失过重。新成立部队官兵大半未受练,因此不堪大战。

    十一月十八日据报汉口方面有清军 万余人,在汉口刘家庙至桥口附近,并于上关、花

    楼、黑山对岸及沿江布防。革命军则在汉阳南岸嘴至三眼桥一带防御。二十三日决定渡

    河攻击汉口,当时判断汉口清军兵力约一镇以上。革命军攻击计划:步四协张廷辅向汉

    口市街攻击;步六协杨载雄向汉口龙王庙登陆,攻击清军左翼,武昌凤凰山炮队支援进

    攻部队向汉口射击,海军炮舰亦加掩护。设信号于黄鹤楼、凤凰山、大别山等处。九月

    廿六日渡襄河左岸攻击,进攻时鄂军在左,湘军在右,鄂军因系临时召募。所以毫无作

    战经验,湘军甚勇,但独力难支,遂告败北。革命军伤亡惨重。计官歹人。士兵阳2人。

    失山炮旧尊,步枪知余枝。子弹2劲余箱。

    革命军进攻汉口失败,于是全力固守汉阳,清军因洞悉革命军方面作战实力不强,

    军令亦不统一,于是大举进攻汉阳。自辛亥年九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初六。剧战八昼夜。

    革命军死军官 刃人。伤石人;士兵死万旺人,伤4。余人。

    至十二月初七日上午十时。汉

    阳遂告沦陷。

    清军之攻汉阳,出动了强大兵力,配以新式德国管退炮若干尊,实力在革命军以上。

    革命军守汉阳者,为鄂湘两省军队,人数虽在万人以上,但缺乏作战经验,彼此又不协

    调。且全用于第一线,所以极感疲乏。汉阳之败并不能怪黄兴一人,可是由于黄兴曾指

    挥过镇南关之役、河口之役、黄花网之役,都是功败垂成,遂使人对黄有虽勇而不能战

    的印象。黄自己亦有年年败北的感慨,其和谭人凤诗有云:“怀锤不遇粤途穷,露布飞

    传蜀道通,吴楚英豪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能卓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愧

    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

    汉阳失陷后,黄兴退到武昌。军政府即召开军事会议,黎元洪主席,请黄报告汉阳

    战役经过。黄即席演说,对汉阳失败的原因未能详述,但对于未来军事演变,则认为汉

    口和汉阳已失,武昌难以固守,主张率领鄂湘两军前往攻取南京。黄的主张被军政府多

    知,万

    数人反对,参谋范腾霄愤然说:“汉阳既已不守,武昌又拟放弃,试问还有什么能力可

    以攻取南京,如果湘鄂两军尚可用,则武昌当然可守。”他的话一讲究被大家热烈鼓掌,

    死守武昌的提议便成为这次会议的决定。其时黎元洪因都督府被炮轰,所以迁往城外卓

    刀泉办公。黄兴在会议结束后,即俏李书诚、汤化龙、胡瑞霜、陈登山和黄中坨等乘轮

    去上海。武昌方面决定重行布置兵力死守,以那玉麟、何锡蕃两协警备武昌,罗洪升一

    协守夫君山,刘佐龙一协守小君山,王锡龄一营守京口,陈龙章的敢死队守磁基山,标

    统张廷辅、谢流芳、张杰夫等残部守白沙洲、标统刘廷璧、管带李忠义等守青山。

    十二月初八日。即清军攻克汉阳的第二天,清政府以二等男爵授给冯国璋。

    汉阳之败,对革命军是一个大打击。可是几天后苏、淅、沪联军攻克南京。使革命

    活动又见蓬勃。独立各省在上海的代表,认为武昌已在危险中,革命事业必须扩大,乃

    于十四日集议,决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选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即

    以大元帅组织中华民国政府。这一时期的武昌已经转危为安,倒不是因为武昌有力量固

    守,而是袁世凯并不想彻底打垮革命势力,幕后原因是独立各省的代表曾于十二月十三日

    开会,通过雷奋、马君武、王正廷所起草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二十一条。且有一个秘密

    决议,就是倘若袁世凯反正。则公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亦听到这个消息。

    所以在北洋军可以一鼓作气渡江攻下武昌时,突然煞车,并派代表至武昌谈和。

    武昌和上海两大革命中心在一开始便发生意见,黄兴对于上海方面同志推他为大元

    帅非常谦让,一再恳辞。随后的折衷意见是于十二月二十七日重新改选。推黎元洪为大元

    帅,黄兴为副元帅,黎因驻节武昌,不能前往南京,故由黄兴以副元帅身份代行大元帅

    职务。

    黎、黄之间不一定有芥蒂。但武昌方面的革命集团与上海方面的革命集团。彼此是

    有意见的,这是早期革命时的不幸事件。也是袁世凯得以利用的大好机会。

    ECHO 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卷 威震巴蜀卷 第六十六章 滦州兵变

    ”江天早上袁世凯起的很早,端坐在书房里。想着泣几天发甥刚乒情。抽丝录茧般的把这些千头万绪的事情理清楚,原本北洋六镇之中,第三第五镇来了汉口,满以为可以轻松平定乱党,但是没想到张斩竟然如此厉害,趁北洋军立足未稳之际连着打了几个胜仗,逼得袁世凯不的不调集第二镇第四镇前来增援。张斩此人厉害,如果不能一举歼灭,以后麻烦不

    只是没想到张斩说走就走,毫不以湖北都督为重,竟然将到手的权力拱手相让,带着部队悄悄地回了四川,这让袁世凯的四镇围攻落了个,空。武汉乱党虽然人多。战斗力却远远不及张斩的革命军,一战之下就丢了汉阳,败亡只在旦夕。

    但是张斩呢,金蝉脱壳之后回到叙州,然后带兵突袭成都,成都空有近万精兵,却因为赵尹争斗,弄得军心涣散,被张斩兵不血刃一鼓而下。自此四川就成了张斩的地盘,四川历来易攻难守,张斩得了四川。短期内想要拿下四川已不可能。唯一的指望就是云南的滇军。

    可是滇军也上了张斩的当,两路滇军全军覆没,云贵皆俯首,张斩已经成为西南的领袖。纵观辛亥革命以来,张斩所做的行种,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就连袁世凯也只是思索良久之后才想明白这么做的用意。不禁长叹“此子不能为我所用,憾事也!”

    把思路整理完毕,袁世凯提笔写了一道奏折:

    “内阁总理大臣袁世鞍跪奏。为沥陈下情,恳恩收回封爵成命,恭折仰祈圣鉴事:

    本月初八日奉旨:“联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公忠体国,憋著勤劳,

    自受任以来,筹戈小国馍,匡襄大局,厥功尤伟。着锡封一等侯爵。以昭殊奖,母许固辞,

    钦此”跪聆之下,钦悚莫名。伏念臣世受国恩。屡叼殊遇,本年武汉事起,重膺疆寄,

    兼绾兵府,寻以更新政治,游秉钩衡,当难阻之迭乘,愤防危之莫挽。绵历数月。寸效

    未收,国势土崩,人心瓦解,千疮百孔,无术补宜,诚有如明臣史可法所言,但有罪之

    当诛,并无功之足录者。谨将微臣受任以来,为难情形,为我圣上披沥陈之:此次各省

    事变,始而军队兴戎,继而官民响应,未及一月而沦陷者十有三省。甚至畿疆东夏亦多

    离涣。朝廷俯顺民情,允准资政院所奏,颁布宪法信条,君权录削造尽,无复留转圈之

    ,  万比

    余地,近人谓虚君共和者即同此意。臣入朝之初,抱定君主立宪宗旨,翼以挽救大局,

    虽近畿军队渐就范围,山东一省取消独立,方谓初衷可期勉遂。乃汉口甫下,海军继叛,

    汉阳既克,金陵复失。友邦出面介绍,以尊重人道息战和商为请。于是遣派代表,讨论

    大局,磋弃兼旬,迄无效力。民党坚持共和,毫不通融,而顺直河南咨议局从而和之,

    腹地各省时虞不靖,近则库伦、伊犁、呼伦等处亦相继告变,以数百年之屏翰,亦有到

    戈之形。臣苦虑焦思,深恐大局决裂,贻忧宗社,不得已沥陈实悄。仰蒙慈圣召问王公

    大臣,询谋食同,遂奉召集临时国会,公决国体之旨。臣之初志既已背驰,然尚望国会

    开成,或不至偏重共和,尚存君宪之望,乃召集地点及正式选举法皆不克议行,而纷纷

    电请者,不独素著时望之仲衿,曾主事功之督抚,洞达外势之使臣。即各埠商团公会。

    亦多坚主共和。臣独坐深思。每为泣下,诚不知人心何以如此乖离?国势何以竟对维挽?

    此臣奉职无状者一也。以军事言。臣起家督师之始,即以军事重大。请饷增兵,经奉准

    后始敢成行,饷械之筹拨,军队之召募,均未齐备,迭奉催往之命。及臣亲赴前敌,激

    励将士,规复汉口,若竟乘势进取。武昌未必不下。而其时朝野建议,各界争持,众口

    一词,皆请主抚,因之,明诏迭颁,不以兵力从事。臣奉宣德意,停止进攻,泊入都后,

    筹计饷需,搜简军器,无一不形匿绌,借款屡议,迄无所成。乾隆新疆金川诸役。喜庆

    川湘陕豫之师,饷款合计皆及万万。中兴告功,而各路销饷者至十万万。今兵食之筹备

    者,知本月而不知下月,幸荷慈施,屡发内帘,免于饥溃,而兵不能增,饷不能益,顾

    此失彼,左支右吾,江宁荆襄之不能救,弊皆坐此。兼之党人到处煽动,土匪乘机窃发,

    失陷之地未易复,而安靖之处亦难保无虞。民军可随时增加,我军则只有此数。东三省

    组织之军队,征调而弗能即至。秦晋皖豫环起之土匪,屡剿而尚未廓清,遂致军事至今

    ”二起臣之奉职无状事既属困难和押工复形棘手,即如铁路之运

    兵。关税之抵款,及各外国商团亦以条约失其效力,要求保护生命财产,皆事之尤为显

    著,旷日持久,枝节必多,理喻情求,择旋舟术。此臣之奉职无状者,又一也。至于政

    治因军事而延棚,**如前,人才以学说而推迁,振起不易,犹其小焉者也。臣以衰病

    之身,受恩如此,受任如此,而咎想日积,湄埃无补,分当自请罢斥,只以累世受恩,

    %,  万

    仰见宵肝焦劳,不忍以言去者重烦圣虑,然若再受高爵,则上累朝廷赏爵之明;下辜全

    **民之望,其何以昭示天下,表率群僚?唯有恳恩收回成命,使臣之心迹稍白,免致

    重臣之罪,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所有吁恳收回成命之缘由。理合恭折沥陈,伏乞皇上圣

    鉴示。谨奏。”

    写完这篇奏折。袁世凯突然有些慌乱,北洋四镇都在这里,第六镇守卫铁路,京城中只留下第一镇;是不是有点少呢。现在汉口的乱军已经不堪一击。要不要调一个镇回京城坐镇。袁世凯又想到一件事。京城的几个小王爷吵闹着要上前线,可是他们要的正是北洋六镇,如果调回去的话,少不了要跟这些眼高手低的争,这么一想,袁世凯打消了调兵回去的念头。历史这个任人涂抹的小姑娘,这一次又偏离了正轨。走向了莫测的一面。

    清廷计发于辛亥年举行永平秋操是在武昌起义前就决定的,早在这年二月就派张治

    中、田献章先后到永平和澡州择定秋操地点。命载涛为北洋陆军秋操大元帅,代表宣统

    设行辕手蓟榆镇守使署。派冯国樟为东军总统官,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廿镇统制张绍曾

    为辅。派舒清河为西军总统官,禁卫军咨议官田献章、哈汉章为辅。

    辛亥年八月东西两军开至操演地点。东军驻漆州以东至山海关一带。西军驻开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