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61部分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61部分

小说: 异时空之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三天的停战期内,葛福领事曾和在汉口英租界开会的各省代表大会接洽和平,

    和平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全国性的,由袁世凯内阁代表清廷统治下的各省区,希望和一

    个能代表全部革命省区的人进行和谈;另一个是局部性的停战。由北洋军在武汉的最高

    统帅冯国璋这时冯还没有离开汉一黎军门”讲行以湖北地区为限的停战谈        十二月十五日停战期满,双方同意继续停战至一月月二日下午六时。在停战期内,

    十二月十八日袁世凯派出了唐绍仪为总理内阁大臣的全权代表。前往武汉与“黎军门”或

    其代表人讨论大局,而革命军方面也派遣伍廷芳为全权代表。

    当袁派唐为全权代表时,杨士琰向袁说:“少川唐的号是广东人,广东人最讲

    乡谊。革命领袖孙文也是广东人,伍廷芳也是广东人,广东人和广东人碰头,几句广东

    话一说,倒不可不提防一下呢!”袁笑着说:“杏承杨的号你放心,我就请你和贵

    本家暂子杨度随着少川南下吧。暂子是湖南人。革命军方面不少湖南人。让湖南人

    和湖南人碰头,说几句湖南话吧。”杨度在东京时和孙中山先生很熟,又和黄兴、宋教

    仁过从甚密。孙黄的认识还是杨的介绍,因此杨对和谈是有影响力的。当时有一种理论,

    是说:革命事业非袁不易成功,袁不是曾国藩、胡林翼,革命党人不要把他迫着走曾、

    胡这条路。今日大势,不是革命党和清廷的问题。而是革命党和袁的问题,袁的问题一

    解决,革命就成功了,而袁的问题只是条件问题,不是原则问题。

    袁世凯的亲信。清廷的和谈特使唐绍仪于辛亥年十二月廿一日抵达汉口,在大智门火

    车站下车。这时清军的统帅还是冯国璋。冯虽然奉到命令调返北方,可是接替他的段棋

    瑞还未到达,冯国璋及英国领事、英国舰长、英国民团长等均在车站欢迎。唐绍仪和杨

    士琰即以英租界英国民团为宿舍,随同唐一块来的,还有随员数十人和伦敦《泰晤士报》

    驻北京特派员莫里逊等。

    唐绍仪到汉口后,原希望和黎元洪在英租界内会面,可是革命军方面不同意,于是

    按照中国习惯,行客拜坐客,于廿二日正午唐绍仪由英国代理总领事和英国舰长陪同。

    渡江前往武昌织布局和黎会晤。双方会谈约半小时。由于革命军方面的和谈代表伍廷芳

    尚在上海,于是双方同意和谈地点改在上海进行。

    廿三日上午十时,唐绍仪等一行遂搭乘洞庭号轮船由汉口前往上海。武昌革命军方

    面也有和谈代表胡模、王正廷同乘洞庭号前往。

    廿四日清廷署理湖广总督兼第一军总统段棋瑞率领革职留任的布政使连甲、按察使

    祝书元等抵达汉口。第二天遂自冯国璋手中接替了第一军的指挥权。

    十月廿七日午后二时,南革命军北清廷代表在上海南京路市政厅举行第一

    次会议。南方首席代表是伍廷芳。参赞是温宗尧、王宠惠、汪兆铭、扭永建;北方首席

    代表是唐绍仪,参赞是聪着祥、许鼎霜、赵橡年、冯懿同。会议桌是一个长条案,伍、

    唐并位上座,双方参赞左右列,武昌军政府外交司长王正廷亦列席于伍、唐的对面,但

    均无发言权。双方坐定后,就互相查阅文件,同时宣布开会,首先由伍廷芳提议,自二

    十九日起停战,所有鄂、晋、陕、鲁、皖、苏、奉等省一律实行,待清内阁回电同意。

    然后和谈才能正式进行;在和议进行中。如有擅自调动军队的。彼此均当从严惩处。伍

    补充这一提议,认为和谈就是要和和气气地谈,不能打打谈谈。一边打一边谈,因为这

    样便不是真正的和谈。唐绍仪继伍起而发言,他表示立即把伍的建议电达袁内阁,同时

    请伍亦立即电告武昌黎都督转告各省查照。同时谈到一段故事,就是汪兆铭在北京时曾

    电黄兴谈到促袁参加革命,黄复汪电告以倘袁果能参加革命,即可举袁为第一任中华民

    国大总统。黄这封复电,汪曾交给杨度,杨度乃转陈袁。

    袁表示:“大统领我不能做,

    应由黄兴做。”因此可以证明袁内心倾向共和,不过身为清臣不能出口耳。于是唐作结

    论,认为当前和议所讨论的,不是反对共和宗旨,而是先求如何达到和平。这第一次的

    会谈就此结束。

    ,  正

    和谈开始后,南方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一个和谈的先决问题,就是北方代表

    清廷方面必须首先承认民主共和制的国体问题,这是革命的目的。如果不在这个基

    础上谈,则无和谈的必要。唐绍仪把南方的“和谈先决条件”打电报到北京,向袁内阁

    请示。并提出唐自己的看法。唐的看法是革命军方面对这个先决条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

    地。因此如果拒绝便无法谈下去,不如绕圈子谈,就是把这个“国体”问题交给一个,

    “临时国会”去做表决,如此和谈还可以谈得下去。袁世凯接到唐的电报,乃向隆裕太

    后请示,隆裕则召集御前会议讨论,最后终于接受了唐的意见。有人说唐的意见根本就

    是袁的授意,因为袁的手旧品二要假午干革命军来结束清朝的统治,同时为自只“取叨※

    代之”留下余地。

    南方代表伍廷芳不满意唐的答复,唐再三解释说:“这不过是形式问题和程序问题,

    这样做法是蜕变,对于达到革命目的,并无冲突。”南方代表认为绕了一个弯路也勉强

    可以同意。因此乃进一步和北方代表讨论如何召集“国民会议”以解决“国体问题”

    双方协议由革命军所占领的十四省和清政府统治的八省,每省各派代表三人,参加国民

    会议。国民会议的地点南方代表提议在上海,北方代表则表示必须向袁总理请示后才能

    决定。

    十一月十二日下午六时段棋瑞正式照会驻汉口各国领事,宣布自现在防区撤退一百

    里,以表示北洋军对谈和的诚意。撤军时军容整齐,秩序亦佳。所有撤退的队伍,均整

    装集合于所在地之原野,每一大队分若干排,成纵列形,伏地卧下。第一排开动,第二

    排起立前转,第三排收拾枪弹、最后一排伏地,持枪实弹掩护,逐次如式退尽。中外人

    士围观的有数千人,均啧啧称道。

    清宣统三年旧口年十一月十三日,就是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日、孙中山先生在南

    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一天正是南北双方和谈代表在沪讨论国民会议的组织问题。这个

    议题有两点要讨论:一走出席代表的产生,由革命军所占领的十四省和清政府所统治的

    八省,各派代表三人组织之,这个问题北方代表唐绍仪已经接受;二是开会地点问题,

    南方代表伍廷芳提议在上海召开。北方代表唐绍仪表示要向袁内阁请示后才能答复。唐

    请示的电报和孙大总统就职的电报同时到达袁的手上。袁听说临时政府已经成立,很生

    气地说:“既然已经选了总统,那么我坐在什么位子上呢?算了吧!不必谈和了。”他

    在一种不愉快的心情下,给唐绍仪一个指令,认为唐未经他许可就同意国民会议的代表

    权分配办法,应视为无效。同时。这个办法南方占旧省对北方的八省,不待开会,北方

    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了,因此他发电上海声明不同意,同时谴责唐的越权行动。唐绍仪

    在此情形下,只好引咎辞职。袁接受唐的辞职,同时电请伍廷芳北上直接谈判。

    伍廷芳

    则请袁南下,双方和谈变成了电报往还,不得要领。

    袁世凯在这时候使出了好几种手法,他既向革命军威胁,又向清政府要挟,他的手

    法是:

    一北洋军由姜桂题、冯县璋等发表联名通电:“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

    这是对付革命军的;

    二清政府驻外使节,由出使俄国大臣陆徵祥领衔,电请清帝退位。这是对付清

    廷的;

    三命令张勋的辫子军反攻南京,以试探革命的力量。可是辫子军太不中用,先

    被江淅联军和粤军在固镇击败,又被粤军和淮军在南宿州痛击,张辫帅结果连徐州也守

    不住,乃逃到山东;

    四设法取得革命军方面保证,如果清帝退位即推袁继任总统。其实这一默契早

    已形成,不过袁还不太相信。在革命军这方面由于妥协分子太多,大家认为基于民族主

    义观念,只要清室让国就已经完成革命目的了,袁手上有北洋军,不该逼他走曾国藩的

    路。所以只要袁参加革命。无妨推袁为大总统。

    南北和谈转入幕后。杨度和汪兆铭变成了主要人物。汪已被袁收买,又曾在北京和

    ,  正

    杨度组织了“国事共济会”南方妥协分子又占多数,因此。促孙。大总统让位于袁,由

    袁负责推翻满清政府的交换条件便更加成熟了。

    孙中山先生不是不知道袁的奸险,不过他是位“民主热”的政治家,处处尊重多数

    人意见,虚怀若谷。当时革命阵营里流行一种:“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的浅薄意见,

    孙中山先生遂通电宣布:“袁若表示赞成共和,当以总统相让,但须南下就职。”

    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看到一般革命同志只注意选总统、组内阁、制约法,和他所规定

    的革命方略:“三年军法之治,六年约法之治,然后进入宪法之治”完全背道而驰。

    加上独立各省各自为政,散漫而无组织,革命军力亦不够强大,财政情况更无把握,要

    想在这种情况下组成一支强大有力的革命武力北伐,将袁世凯的北洋军摧毁,是很不可

    能的,于是他也转而求其次,便是“用袁以倒清”使革命暂时告一段落。””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尸、

    求票

    ECHO 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卷 威震巴蜀卷 第六十九章 总统之争

    就在全国一片革命浪般声的时候。张斩只是派出了全权代表。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革命的结果,张斩已经不抱多达期望,袁世凯是最有实力的,所以他肯定就是总统,而接下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张折都是南方的一面旗帜,虽然孙黄名声很响,但是没有实力,也就得不到掌声。

    现在张斩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建设,建设很枯燥,但是如果不趁这个机会建设的话,以后就很难找到这样一个阶段,可以畅通的运输货物,辛亥革命之后各省都是关卡林立,四”再想不交税进出货物,除非建立起一支长江舰队。

    所以今天,张斩约见的就是清朝的水师提督萨镇冰的代表萨师俊,谈的也是长江水师的归属,萨师俊是英国留学生,穿的一身黄呢子军服,胸前挂了几块勋章,看上去威武的很,对张斩也十分的尊重:“张都督,家父的意思是,如果能够足额开饷,长江舰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网开一面

    张斩笑道:“足额是多少?”

    萨师俊有些意外:“一年是三百五十万两,如果加上维修费,添置的武器,恐怕要再加上两百万两。”

    张斩道:“萨小提督,你不觉得这话有点过分吗?。

    萨师俊依然一副威武的样子:“张都督,不知道那里过分?。

    ,  万

    张斩道:“军饷全由我出,可是舰队却不是我的,如果调用一下都要看萨提督的意思,这合理吗?。

    萨师俊辩道:“的置长江舰队的银子何止千万,这些都督可都没出

    张斩哈哈大笑:“萨小提督,你可能没有想过,如果我不给饷银,萨提督到哪来弄这五百五十万,不但他不能,全中国也没有人能。长江舰队用好了固然是一把利器,可是如果用不好,单是每年五百多万两得银子,就能把人拖垮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觉得还有人会接受长江舰队吗?”

    萨师俊脸皮涨得通红,猛的站了起来:“既然如此,哪有何必多说,长江舰队不需要靠别人,也能活于天地之间,张都督告辞了。”

    张斩微微一笑,萨镇冰到底是军人,心思很单纯,连他的儿子也是这样的单纯,怪不得民国的时候大不如意,海军编制一缩再缩,直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全部座沉江阴,悲壮是悲壮了,可是于国无益还磋驼了好几代海军将士。

    “萨小提督,先不要着急走,跟我出去走走,看看叙州,看看整个四川,你就会明白,中国的方向在那里

    萨师俊冷笑一声:“中国的方向在袁大总理那里,在孙逸仙博士那里,但是不会在你这里,我很确信这一点

    “是吗,这么有信心,难道没有跟我走一段路的勇气吗?”

    “走就走!有什么了不起的。”萨师俊毕竟年轻,中了张斩的激将之法后答应了张斩,在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是五一路,城市最中心的竖向交通要道,八车道设计,现在还不是很拥挤,但是以后会变得很拥挤的。

    。在五一路的人行道上,张斩指着路面侃侃而谈“四川没有沥青,所以路面前是青条石下接石灰,再用十万斤的轧道机反复碾压,所以到现在路面还是平整如新,

    这是下水渠,下雨的时候雨水会顺着坡道流下来,流进排水管道,我们的排水管使用的是德国人的排水管,无论多大的雨水都不会堵塞。这走路灯,现在没有点亮,等到晚上的时候路灯都会亮起来的,所有的管线都埋在地下,所以你看,马路的上方除了路灯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天空是自由的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