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逍遥再战三国 >

第69部分

逍遥再战三国-第69部分

小说: 逍遥再战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超于是将诸葛亮设计敌军又被敌军反埋伏的事情绘声绘色的说了一遍,刘备对此深信不疑,诸葛瑶见张超能把事情的经过说的如此详细也应该是真的,也就同意了刘备进兵。诸葛瑶道:“主公,还是你坐镇济北,让我与管亥将军前去救援军师与关将军。”
刘备同意了诸葛瑶的意见就下令让诸葛瑶前去了。诸葛瑶与管亥点起大军,横渡黄河救援济南。诸葛瑶率军来到济南渡口,全军刚下船集结完毕,官道两旁的密林中万箭齐发,青州军再次倒下了一大片,诸葛瑶见到此情就知道自己中计了,喊道:“盾牌兵在前,枪步兵在后,结成方阵,不要乱了阵脚。”
太史慈见青州军在慌乱之中也能应变自如,对其主将也非常敬佩。太史慈见弓箭无效,就大大方方的率军出了密林。
第一百零八章 鬼才VS卧龙(下)
    太史慈一杆玄铁枪在手,美髯须飘飘,犹如一尊战神横阻在青州军面前。就在青州军的注意力全在太史慈这边时,身后水中发出一声声,扑通,扑通的响音,诸葛瑶回头一看,看见水中跳出几名士兵,手中还拿着凿船的铁锥,明显青州军的船队已经遭了央。
太史慈威风凛凛道:“你们可愿降。”
诸葛瑶俏脸大怒,竟出口大骂道:“无耻小儿,可恨我不明察,就着了你们的道。不过你也不用得意,我青州的士兵定然与阁下背水一战,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诸葛瑶下令道:“管亥,去拿下对方大将的首级,你当记首功。”
管亥领命道:“遵命,军师。”
管亥单枪匹马向太史慈冲杀出来,太史慈一眼就看出,此人乃是高手,而且是青州军中少有的高手,只要将其击败,青州军必然士兵大减,无心恋战。太史慈抖擞精神来战管亥,管亥一刀横劈,太史慈弯腰恰恰躲过了这招,两将走马悬灯沙土滚滚。不知觉间已过四十多招,但还是不分身负,太史慈看出管亥已是强弩之末,于是长枪虚晃一下,驾开了管亥的大刀,并且回手全力使出一枪重重的击在管亥的大刀之上,管亥吃力不住,大刀掉到了地上。太史慈看准时机,一枪直抵管亥咽喉。后面的益州兵快速跑出几名将管亥俘虏了去。
果然青州军看见己方大将被擒,士气受到打击,眼睛中都流露出恐惧的神色,太史慈怒吼一声道:“不怕死的都给我上来,如果投降,本将军必宽厚相待。”
有几个胆小的青州兵经太史慈这么一喝,竟然把自己手中的兵器掉到了地上。而旁边不之情的士兵以为开始投降了,也纷纷学样将自己的兵器扔到地上,连锁反应可想而知。最后五万营救大军只有两千多诸葛瑶最忠心的士兵没有投降,围拢在诸葛瑶身边。太史慈命人将俘虏一个个的押下去了。太史慈得意的道:“怎么样,诸葛小姐,现在还想负隅顽抗吗。不如你乖乖跟我回去见我家主公,或许他还可以饶了你。”
诸葛瑶经过太史慈一说,立即想起了在长安客栈被我淫辱之事,雪白的俏脸竟然出现了红晕,诸葛瑶大怒道:“休想,我誓死不降。”
太史慈轻轻的道:“现在降不降已经由不得你了,给我杀,诸葛瑶势必活捉。”
一个简简单单的命令,一场残酷的屠杀再次开始,两千多的士兵无一幸免,诸葛瑶也被活捉,押往济南。
济北城下——
高顺身着破烂的青州军的服装,率一千多“残兵败将”叫门道:“主公、主公,快开城门啊,我们在半路遭到伏击,损失惨重,诸葛军师被俘,只有我带着这一千人人拼死杀出,来向主公禀报。”
刘备见此景不疑有假。打算叫人开门请高顺进来,这时后面出来一人发话道:“那管亥将军呢,现在怎么样了。”
高顺想,凭太史慈的功夫,要杀管亥应该不是难事,于是高顺哭泣着道:“管将军被敌军击杀,命已休已——”
刘备着急的道:“快快开城门,你快进来将事情详细告诉本公。”刘备接连受到打击,连最基本的分辨能力也开始出现了错乱。刚才发话的那人乃是简雍,阻止道:“主公,不可啊,诸葛军师现在军情未报,贸然放人入城怎么得了。”
刘备怒道:“你没听清楚吗,不是说军师被俘了吗,我军战败逃回,难道叫我不开城门看着他们受伤饿死吗,那我以后还有何颜面去面对青州百姓,还有和颜面去面对军中的士兵,你说啊。”
简雍苦谏道:“主公啊,小仁不同大仁,如此在军情不明的情况,贸然放军入城,乃是兵家大忌啊。”
刘备看来是吃了称砣铁了心了,刘备坚决道:“快开城门——”
高顺站在济北城下,看着缓缓打开的济北城门,悲伤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城门大开时,高顺率军进到一半时,大喝道:“动手——”
这一千多残兵突然发难,抽出早已藏好的砍刀疯狂的砍杀着城门口的士兵。刘备看到这一幕急忙道:“快,快阻止他们。”
城内源源不断的涌出青州士兵,但是高顺凭着这一千多人硬是顶在门口,没有退缩半步。济北城门口尸体堆积如山,血腥的战场还没结束。刘备在城楼上,看见远方有沙土滚滚,铁蹄踏着黄土地面发出犹如闷雷般的声音,重重的敲击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上。刘备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骑马,那就肯定不会是援军了,不是援军那定然就是敌军,刘备当断则断知道自己如此不跑就会有性命之忧,刘备下令道:“武安国率领全军抵抗敌军,其余人等随我撤回历城。”
刘备拉起一伙人,自己跑路了,留下武安国啦殿后。张辽的骑兵渐渐逼近济北城,高顺打通出一条通道,让张辽的机甲精骑长驱直入。无人能当的住机甲精骑的进攻,战场的局势顿时发生改变,青州军完全的沦落到被屠杀的局面,武安国也不能幸免,被张辽击杀,济北城破。
济南城内——
郭嘉向我解说着这一切的发生,原来这一切都是郭嘉的计谋,好个郭嘉,竟然把我也算计到里面去了,还害的甘宁差点丢了性命。还好甘宁救治及时,经过医疗小队的全力救治,生命已经无碍,只是最少也要修养几年,这对一个武者来说也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郭嘉一计大胜青州军,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现在只要青州、幽州、冀州拿下,全国将会再次一统。中华大地经过几十年的战乱之后,终于可以再次得到复苏,新的盛世即将到来。
就在我们高兴谈论之时,太史慈押着诸葛瑶回来了,太史慈拱手道:“主公,诸葛小姐带到,请主公发落。”
我见到果然是诸葛瑶,还是那样不屈的表情,我大喜道:“子义干得好。”“来人哪,请诸葛小姐下去好生招待。”我说完,从后面走出来几名俏婢将诸葛瑶待下去。诸葛瑶的眼睛恶狠狠的瞪着我大喊道:“你,不得好死。”
我当做完全没有听见,继续和大臣们讨论着这场酣畅淋漓的胜仗。不久,济北城也传来了好消息,济北城破,刘备仓皇而逃,济北城五万大军投降两万,被杀三万,刘备再也没有实力反抗了。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大家脸上的的笑意就更加浓了。
会议结束之后,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看见诸葛瑶还被绑着坐在床上。原来那套男式儒服,已经换成了标准的女子轻纱长裙,身上散发出阵阵女子幽香。诸葛瑶双手被反绑在身后,傲人的胸脯悄然挺立,顶峰的两点樱红若隐若现,显然婢女在给她沐浴时没给她穿戴内衣。
诸葛瑶看见我一双贼眼紧盯着自己的胸脯,原本因为气氛而晕红的脸上更加显得娇艳欲滴。诸葛瑶愤怒的挣扎道:“混蛋,你不得好死,快放了我。”
我轻描淡写的笑道:“成王败寇,至古真理也,今天你是我的俘虏,你就应该知道自己的下场。”
诸葛瑶见我吃软不吃硬,语气也渐渐软下来道:“你不是说以后捉到我会放我一马吗,现在你就放了我啊。”
我哈哈大笑道:“诸葛瑶,你太天真了,我是会放了你,不过要在等我消灭了刘备之后,到时你要走要留悉随尊便,不过现在,你是我的。”
我说完一把抓住诸葛瑶的长裙,用力的一撕,诸葛瑶那精致的玉体立马呈现在我面前。我狠狠的将诸葛瑶推倒在床上。这一夜我奋力的发泄,驰骋着,整个房间都充满着诸葛瑶不知是痛苦还是喜悦的叫喊声。
————————————————————————————————
关于大唐,等此书完结之后更新!
第一百一十章 大完结
    公元204年夏,益州军的四十万大军集结在冀州广平,准备进攻最后一个顽抗的诸侯。冀州历来是中原大州,人口众多,粮产丰富,尤其是信都平原是东汉王朝最大的产粮基地。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就曾经将信都定为都城。
刘备、诸葛亮自知现在已经无力再正面对抗我的军队了,于是采取稳固防守的策略。我也不着急,反正已经胜局在握,我也有能力与刘备打起消耗战。
最终益州大军围成两年,刘备的十万大军坐吃山空,最后就连女人孩子都开始吃了。许多人不忍心吃人肉宁愿饿死,饿死者不计其数。终于就连刘备的士兵也受不了了,就开了城门投降了。我率军进入信都之后,看见的一幕幕真是惨不忍睹,城里的百姓已经十去八九,留下来的也都是个个骨瘦如柴。
来到刘备府,看见刘备与诸葛亮已经面黄消瘦的坐在大堂之上,没有半句话语。现在我终于是最终的胜利者了,我问刘备诸葛亮道:“到了这种地步,你们还不投降吗。”
刘备神情委顿,有气无力的道:“废话少说,成王败寇,要杀要寡悉听尊便。”
我见这一带枭雄落寞的神情,我继续劝降道:“曹孟德也都已降,为何你们不降呢。”
诸葛亮与刘备的状况差不多,只是双眼中仍然是那样的清澈锐志。诸葛亮轻声道:“我诸葛亮一生只有一位主公,玄德公不降,我势必追随而去。你不必多言。”
我看刘备、诸葛亮两人已经没有再生存下去的念头了,也只好成全了他们。死后,我让人将他们好生安葬。
自此东汉战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百姓家家锣鼓齐天,鞭炮齐鸣,来庆祝这辉煌的历史时刻。天下的百姓与手下的各位大臣都要我正式称帝建都,但是天下刚定,不宜马上称帝,于是在郭嘉的建议下暂缓几年。
刘备消灭之后,我就着手重新扩建东都洛阳与西都长安两座大城,尤其是长安,地理位置、政治位置都十分重要。历经三载,经过数十万战俘的辛勤建设。雄伟的长安城终于落成,横跨在渭水边上,如果现在世界上要评选最大城市,长安当之无愧。其次,洛阳也重新落成,洛水围绕其周边,雄伟、壮观。
全国百姓通过三年休养生息,人人吃饱穿暖,丰衣足食,这时候献帝颁下诏书公告天下,要禅位于我,自请领献侯臣服与我,在朝大臣纷纷赞同,天下百姓也都热情响应。顺理成章我也顺天应命登基大宝,国号仍然为汉,我则被称为汉威帝。
新皇登基,建都长安,我登基之后对朝堂官员制度全面实行了修改,废除三公制,设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口和赋税、礼仪制度、军政、法律、刑狱、水陆工程等。各部长官为尚书。
官制确认之后就开始分封大臣了,封郭嘉为右丞相兼领太子傅,沮授为左丞相,陆逊为中书令,许靖为侍中,贾诩、庞统为左右仆射,徐庶为吏部尚书、程昱为刑部尚书,赵云为兵部尚书,张昭为户部尚书,鲁肃为礼部尚书,马骏为工部尚书。其余人等皆各有封赏。周瑜封为镇南王,其余大将一律封为大将军,爵一等。
在中原地区也效法益州、荆州等地,彻底废除孝廉制,实行科举制度,无论豪门、平民钧有资格参加科考,每两年举行一次,举行地点为江陵。每次科考分三甲,后分二十进士,这二十几个顶尖人才经过培训之后都会被委以大任。科举制度经过层层把关,杜绝徇私舞弊行为,如发现立马取消终身科考资格,如是大臣参于其中被发现之后立刻杀无赦。江陵也变成了天下学术文明的交汇点,是当时最有名的文化名城。除了文人科考之外,还创立了武人科考,前三甲之人必是大将之才。
公元210年,我宣布隐退,将皇位传给年仅十六岁了张荆,郭嘉、沮授、张昭、周瑜四人辅政,史称汉紊帝,而我就带着一干妻子儿女远离中原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我知道张荆从小就胸怀大略,有发愤图强之志。也在登基之后最多的时间也是花在教育张荆身上,我让他明白了盛世不可以守成,要创业要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扩张。而且我还让他在五年之后开始修建南北运河,发动全国百姓的凝聚力,将南北水系贯通。这样江南地区高产的粮食就能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师,这对以后的扩张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一场轰轰烈烈的扩张大战又将开始。
————————————————————————————
终于写完,无论好与不好大家多多见谅,第一次完结,,好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