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师:三野档案-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军为解救黄维兵团,战斗力较强的李延年兵团3个军于12月2日开始试探性进攻。3日起,开始全线进攻。
我军坚决抗击敌军前进,虽然敌众我寡,但由于我军拼死阻击,一周之内,敌军进展缓慢,伤亡惨重。
黄维兵团究竟是蒋军中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部队,被我军四面包围后,很快调整了部署,稳住了阵脚。包围圈里的敌人,一面利用其空中优势和强大的炮火对我军实施袭扰,一面不断强化防御工事,构筑大量的土木工事和永备工事,在短短的时间内形成了比较强固的防御体系。
11月26日起,我军进一步压缩对黄维兵团的包围圈,把敌人压缩到了在以宿县西南的双堆集为中心的横宽不足15华里的狭小地区以内。
27日,敌人集中4个主力师,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倾全力企图从双堆集东南方向突围。敌人可以抽出的机动兵力全都用上了。我军坚决痛击,粉碎了他们的突围计划。
敌人突围不成,再次调整部署、进一步加强工事,准备死守待援。
12月6日下午4时30分,我军东、南、西3个集团,同时向被围之敌发起总攻。我军依靠紧密的侦察,利用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散兵坑,充分发挥步炮协同的威力,对敌人展开进攻。虽然敌人依赖大量的地堡群、坚固工事和各种兵器组成的严密火网阻挡我军向前发展,并不断在坦克、火炮支援下反扑,仍挡不住我军猛烈的进攻。敌人的阵地一块接一块地被瓦解。敌人控制的地盘正在缩小。
一周以后,黄维兵团已被压缩在甚小的包围圈里。12月12日,刘伯承、陈毅两司令员发出了《促黄维立刻投降书》。设在邯郸的人民广播电台,进行反复广播,极大地瓦解了敌人军心。
黄维拒绝投降。
12月15日17时整,我备集团部队发起最后攻击。信号弹划破天空,炮声震撼大地。我南集团中野六纵队锐不可挡,连克敌阵,迅速突破敌人双堆集核心工事。我东西集团穿过敌人的火网,越过敌人的堑壕、地堡群组成的阵地和用汽车筑成的防线,向南集团会合。3股铁流很快会合在一起。敌人的指挥中枢被摧毁。无数蓬头垢面、衣衫褴楼的敌人从冒浓烟的地堡里爬出来,向我军举手投降。有一股敌人企图向西面突围,被堵住全歼。我军战至15日夜11时左右,围歼战基本结束。敌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兼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被活捉。敌兵团副司令胡琏只身逃脱。至此,国民党军队主力兵团之一的黄维兵团12万人,除少数漏网外,全被我军歼灭。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自11月23日至12月15日结束。在这一阶段中,中野和华野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完成了全歼黄维兵团的任务,并将杜聿明集团的3个兵团包围在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歼灭了突围的孙元良兵团。
12月18日,党中央向参加战役的全体指战员发出贺电,指出:“你们继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伟大胜利之后,又取得了第二阶段的伟大胜利。自11月23日至12月17日止,你们解放了战略要地徐州,全部歼灭了国民党最精锐兵团之一的黄维第十二兵团4个军10个师及1个快速纵队,生俘该兵团司令黄维、吴绍周,争取了黄维兵团一一○师廖运周部起义,包围了由徐州向永城方向逃窜的杜聿明部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并歼灭该敌三分之一以上,给予从蚌埠向北增援的李延年、刘汝明请兵团以严重打击,迫使其向淮河以南回窜,从而使杜聿明完全孤立于永城东北地区,粮尽援绝,坐以待毙;同时,又解放了淮阴、淮安,攻克灵壁,使淮河以北全境除杜聿明部所据永城东北地区之小块据点以外,均获解放,对于今后的作战极为有利。凡此伟大成绩,皆我英勇将士努力奋战,前后方党政军民一致协作的结果,特向你们致以热烈的庆贺与慰问之忱。尚望团结全体军民,继续努力,为全部歼灭当面敌军而战。”
黄维兵团的被歼灭,在南京国民党统治集团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失败主义情绪笼罩整个国民党统治集团。李宗仁后来说:“民国37年(1943年)12月中旬,徐蚌会战己近尾声,中共全盘胜利势成定局,京、沪震动,人心惶惶,阴沉气氛弥漫全国。至此,蒋先生固然感到大势已去,国内许多民意机关,甚或统兵作战的高级将领,也都认为内战前途无望,希望政府在犹有可能之时,与中共恢复和平谈判。”
黄维兵团被歼不久,12月25日,国民党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利用对蒋介石当时的不利形势,向蒋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目的是逼蒋下台,提高桂系地位。在白崇禧的指导下,国民党湖北省参议会通过致蒋介石电,警告蒋介石“如战祸继续蔓延,不立谋改弦更张之道,则国将不国,民将不民”,要蒋介石“循政治解决之常轨,寻取途径,恢复和谈”。蒋介石在军事上遭到致命打击,又受到美国和桂系势力的内外催逼的情况下,遂不得不于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的声明。这是后话。
黄维兵团被歼前后,中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东北,我军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全歼了国民党卫立煜集团。在中原和华东地区,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已经结束。徐州“剿总”的5个兵团,已被我军歼灭了3个,剩下的两个也已被我军紧紧包围,歼灭了一半,其余一半即将被歼。在华北,傅作义的60万兵力,有的已被我军包围,有的正处在被包围之中。在西北,胡宗南的部队被牢牢粘在了西安地区。在华中,白崇禧的手中还有一些部队,但有的被我军牵制,有的蒋介石是使唤不得的。
情况危急,蒋介石只好改变其军事部署。12月16日,即黄维兵团被歼的第二天,蒋介石令李延年兵团后撤,不敢再逞强去救援被共军包围的杜幸明兵团。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则由蚌埠移至滁县。杜聿明兵团的命运危在旦夕。
杜聿明是在淮海战役开始前,被蒋介石硬逼到徐州,辅弼刘峙与共军作战的。
杜聿明这年40岁,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些,这大概与他多年受着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的折磨有关。他身材消瘦而仪表威严,体质赢弱而气字轩昂。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于的是行伍事务,所以,他是一个被传统礼教和战争洪流雕塑出来的具有多重性的人。
国民党的气数不长,精明的杜聿明看出了端倪。但因为他是一个军人,并且忠实于蒋家王朝,蒋介石交重任于他,也只好知其不好而尽力为之了。
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使得国民党的“群星”实在是暗淡无光。
黄伯韬自杀,黄维被活捉,杜聿明的命运也凶多吉少。他的30万人马早已被共军围得水泄不通。水泄不通,主要指地面,因为当时共产党的军队还没有能力控制天空。
在黄维兵团即将覆灭之际,杜聿明坐飞机飞回南京,参加由蒋介石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期间,和蒋介石在小会议室进行密谈,力陈徐州不保,三十六计走为上。蒋介石终为杜聿明的陈述所动,同意放弃徐州,向南逃跑。
杜聿明要逃,粟裕早有预料,而且两人考虑的路线极其一致。
开完会议,杜聿明于当日又飞回徐州,向徐州“剿总”刘峙报告了蒋介石的指示。随后,即用飞机将总部人员运到了蚌埠。徐州机场拥挤不堪,连刘峙本人也是到第二天才飞到了蚌埠。
徐州“剿总”存有大批军用地图和档案材料,补给司令部还有大批武器弹药、库存被服用具和粮食。杜聿明下达命令;地图档案由参谋人员负责于12月1日午前烧毁,武器弹药由火车站运至黄口车站,另候处理;其它物资发给各部队尽量携带。随后,杜聿明率指挥部小部分人员急急忙忙撤离徐州。一路上部队、车辆、人马乱糟糟地拥塞了道路,绕道凤凰山便道,好不容易才在黄昏时到达王白楼。
发现杜聿明要逃,粟裕立刻下达命令追赶。他命华野主力一部沿陇海路向徐州急进,除留一个师控制徐州市外,大部分兵力仍向萧县跟踪追击;一部由阳城地区直插老祖楼,堵截逃敌;一部从徐州以南地区围向西北,尾敌侧击而追;另一部沿宿县、永城公路急进。此外,又布置了第二线截击和第三线迂回部队。各路大军全部轻装,兼程急进,一个劲直追,追上就打,两三天内歼灭逃敌2万余人。
杜聿明的汽车开开停停,越往前走,道路越堵塞。他不得不丢弃汽车,跛着一条被日本鬼子炸伤的腿,在卫士的搀扶下,步履艰难地向永城方向急逃。第三天到达孟集。而就在此时,忽然接到一封空投的蒋介石的亲笔手谕,命他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方向,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共军。
蒋介石让杜聿明停止逃跑的目的,是为了解救当时处于绝望之中的黄维兵团。
杜聿明见蒋介石决心有变,十分气恼,明眼人都知道,黄维兵团救也是亡,不救也是亡。现在杜聿明手中的30万大军,逃跑才是求生的唯一出路,如救黄维兵团,则会一起走向灭亡。
但杜聿明哪敢自作主张。如果按原计划继续撤退,将会被蒋“军法制裁”。杜聿明接到蒋的手谕后,心烦意乱,但又一时下不了决心。于是,只好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待命。通知各司令官到司令部商量决策。
到了此时,各路诸侯各说各的理,会议一开,司令们吵得一塌糊涂。这样,由于讨论对蒋介石手谕的态度,一下子就在此耽搁了10几个小时。到翌日拂晓,杜聿明就是敢违抗蒋介石军令再继续逃跑,也没有机会了,因为紧追快赶的华野各路大军已杀将上来,将其全部合围于陈官庄地区。
逃跑的可能没有了,只有向蒋介石求救。杜聿明频频向蒋介石呼救,要求“请空军积极助战并空投粮弹”。
蒋介石回电说:“无粮弹可抽,着迅速督率各兵团向滩溪口攻击前进。”
杜聿明的各路部队走投无路,军心动摇。邱清泉大骂:“国防部混蛋,老头子也湖涂,没有粮弹,几十万大军怎么打仗?”
杜部被围,华野代司令粟裕甚为满意,下令部队向杜部发起攻击。粟采取的是攻击东北,守备西南,先打弱敌,再歼强敌,逐步前进的方针。
杜聿明此时只好听天由命,硬着头皮顶着了。他采取的是三面掩护,一面突击,逐次前进的战法。
战至6日,敌阵地到处被突破,邱清泉打得最卖力,但也毫无办法突破铁桶般的包围。见此状况,杜的各路大将似乎都泄了气,邱清泉、孙元良哀求杜聿明快拿出别的解救高招。杜聿明哭丧着脸说:“三天以前还有,今天我也是江郎才尽了。”
他们左思右想,决定分散火力,多头突围。邱清泉兵团开始向南猛攻,孙元良兵团开始从西北方向冲杀,李弥兵团向西突击。但不管敌人怎样拼命攻打,华野的包围圈不但不见破,反而越收越小。孙元良在受到解放军攻击时,从吉普上滚到地下,从人缝中溜走,只身逃了个活命。孙元良兵团被歼。
7日,粟裕今东、西、北三面部队加强攻击,重点放在邱、李两兵团的
结合部。我部队连续发动猛烈进攻,占领了敌掩护阵地的大部分外围据点。李弥惊恐万状,枪毙了一个带头后退的团长,仍无济于事,敌兵照样溃退不止。
8、9两日,敌人分头突围失败,转而又实施集中兵力,重点突破。蒋介石派来轰炸机在空中进行支援,并在我军阵地投下毒气催泪弹,但突围仍不见希望。
10日,粟裕再次令部队发起全线攻击。杜聿明再三向蒋呼救。蒋复电云:“现无兵增援,望弟不要再幻想援兵。应迅速督率各兵团攻击前进。”杜聿明此时只好长叹一声:“末日到了。”
而就在杜聿明部行将被全歼之际,毛泽东在西柏坡忽叫暂停。
12月11日,毛泽东电令总前委:“于歼灭黄维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新部署。”
耐人寻味的电报。一个月前,毛泽东、中央军委还下不了吃掉徐州刘峙集团这锅“夹生饭”的决心。现在,这锅“夹生饭”已经煮熟,并吃下了一半,毛泽东忽然又叫暂停。毛泽东是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吗?感到一下吃完还不够味,要慢慢嚼出个味道来?还是有什么更大一步的棋要走?总前委的领导们没有一下子体会出这一步棋的好处来。
是的,毛泽东就是毛泽东,果然有一步更大的棋要走。
因为此时,平津战役已经开始,蒋介石对那里的部队是战是撤正举棋不定。而此时,我对平津的敌人尚未完成包围。如果此时蒋介石撤走平津的几十万大军到江南,就可能会对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最好是把敌人的主力部队统统消灭在长江以北。为了在我军完成对敌人的包围之前,稳住蒋介石,不急于下达部队南撤的命令,故才有12月11日毛泽东给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
12月14日,毛泽东又指示粟裕:对围攻杜幸明集团的部队,就地休息若干天,只作防御,不作攻击。
这样一来,可就苦了杜聿明手下的官兵们。如果早一点当解放军的俘虏,起码还有碗饭吃。而现在数十万大军被围在北风呼呼的冰天雪地里,蒋介石又不送粮草,岂能不苦?
杜聿明部饥寒交迫。先是抢劫当地群众的粮食、牛马、鸡犬以果腹。但这么一小块地方,老百姓的东西马上被抢光了。怎么办?继而只有吃野草、树皮、麦苗,再后就是杀骡马,连骡马的皮都抢吃光了。
此时,正是解放军开展政治攻势的好时机。在解放军这边,不只是有广播稿和快板书,而且还有热气腾腾的大米饭和白面馒头。“蒋军官兵弟兄们,放下武器吧!人民给饭吃。”这时候,馒头比炮弹的威力还大,敌人挡不住冒着热气的馒头的诱惑。整排、整连、整营地陆续向解放军投诚。但是,杜、邱、李等高级将领仍不投降。
不投降就消灭它!1949年1月6日,总前委令各纵队对包围之敌发起猛烈的攻击。炮火连天,杀声震地。各纵队从不同方向勇猛插向敌阵。
9日,我军插入敌中心阵地,敌土崩瓦解。10日,战斗胜利结束。邱清泉被击毙,李弥率少数残部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