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传-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证 :“一旦战斗打响,我将放弃治疗,返回非洲。”
9 月30 日,回到柏林的隆美尔来到帝国元首官邸希
特勒的书房,接过了一个里面装有闪闪发光、 镶着
钻石的元帅权杖的黑皮箱。隆美尔汇报了北非战场的
形势。尽管希特勒已经被苏德战场形势搅得心神不宁,
但还是痛快地答应了他的一系列请求,答应将支援最
新最大的坦克、火箭发射装置及大批给养和兵员。
10 月3 日,隆美尔回到了住在新维也纳城的妻
儿身边。隆美尔终于能在远离战场的奥地利喘一口气
了。但此时,阿拉曼战上场一场空前规模的厮杀又即
将来临。双方都在秣兵厉马,不遗余力地补充兵力,
调运武器和弹药。到10 月23 日为止。交战双方各
有8 个步兵师和4 个装甲师,但德意部队的兵员远远
不足额。
10 月23 日星期五晚10 时,英国1000 多
门大炮暴风雨般地砸到德意军头上,15 分钟后,步
兵发起猛攻。盟国与轴心国方面的北非大会战开始了。
10 月25 日下午2 点40 分,在碧波起伏、浩
淼如烟的地中海上,一架亨克尔111 型轰炸机正低
空飞行。 这是专门供隆美尔旅途换乘的DH —YA 型专
机。北非的战斗召唤着他。
25 日下午2 点,飞机在克里特岛降落。隆美尔
刚走下飞机,一辆加过油的坦克迎上前来。指挥空军
第十军的冯·瓦尔德将军在跑道上等候着他。瓦尔德
将军脸色阴郁,将一份阿拉曼战线的最新报告呈交这
位陆军元帅。战线的北部和南部同时遭到英军坦克的
猛烈进攻。搜索战场时发现施登姆将军因心脏病突发
死亡。
隆美尔不再多说,乘坐一架漂亮的高速的多尼尔
式飞机马上往埃及飞去。5 点30 分,飞机在飞沙走
石的卡沙巴机场登陆。隆美尔的斯托奇飞机已经等在
那里,他继续向东飞行,直到天黑才着陆,接着又乘
车沿海岸公路往前急驶。此刻,前方的地平线被炮火
映得通红,他又回到了装甲兵司令部,又见到了那些
熟悉的面孔和战斗车辆,那遍布石头的荒凉沙漠和依
旧令人窒息的热浪,以及无所不在的苍蝇和蝎子,还
有那离开32 天的那些营养不良但却英勇善战的士兵。
12 月25 日夜间11 点25 分,隆美尔向全体
官兵发出告示 :“我再次担任全军总指挥。隆美尔。”
当刚返回来的隆美尔跨进司令部的汽车时,阿拉
曼的战役已厮杀了48 小时。敌军的炮声震耳欲聋。
隆美尔询问当英军集结进攻时为什么不用炮火轰击。
冯·托马将军忙和威斯特法尔两人解释说,施登姆将
军严禁炮击,以免浪费炮弹。隆美尔愤怒地责骂道,
这简直是在犯罪。正因为如此,英军才能以排山倒海
之势轻而易举地压向前沿阵地,占领了德军的布雷区。
10 月26 日,越过布雷区的英军重新进攻,但
他们推进的企图受到阻遏,大规模展开楔形攻势的装
甲部队陷入德军反坦克炮强大的火力网中。双方战斗
十分激烈,隆美尔在他的日记中道 :“密集的炮火打
了整整一夜。最后炮声汇集成一阵持续不断的雷霆般
的轰鸣 。”隆美尔早早地就钻进指挥车,用望远镜观
察英军的调动和部署,清楚地看到英军正在28 号高
地上构筑工事。这里曾是德军炮兵侦察所,25 日落
入英军手中。隆美尔向这块高地发起了殊死的反攻。
贫瘠荒凉的土地上,血统成河。“在和平的日子里,
即使是一贫如洗的阿拉伯人,也不屑为这块土地伤筋
费神,”他后来这样写道。
隆美尔确信英军主攻方向在北部。26 日隆美尔
将包装21 装甲师和炮兵主力部队从南部调过来,与
英军展开拼死决战。在发动进攻的时刻,英军蒙哥马
利知道,隆美尔的部队无论那一方面都不能与他的大
军匹敌。但此时却遭到德军顽强抵抗,其进攻遭到失
败。以足智多谋和见机行事见长的他立刻意识到必须
制订一个新计划,同时让主力部队休整一番。
蒙哥马利令南翼的第13 军转入防御,把第7 装
甲师调往北部增援。双方的主力都集中到北部,一场
牛顶牛的作战将在这里展开。这在战术对隆美尔上并
无不利,但英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只要蒙哥马
利坚决“杀”下去,便会把隆美尔的部队压垮。隆美
尔意识到这将是一场生死攸关的一战,便向濒于绝境
的指挥官发布命令,要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命令,每一
个人都必须坚持战斗到底。“ 凡临阵脱逃或违抗命令
者,无论其职务高低,一律军法论处 。”
10 月28 日下午,隆美尔看到一张缴获的英军
地图,证实了蒙哥马利的意图是突破北部角落的主要
防线,然后长驱直入,打到达巴海岸。
晚上9 点,震撼大地的炮击开始轰鸣,10 点英
军拉开了总攻的序幕。双方展开了殊死的拼搏,战斗
持续到29 日凌晨6 点,德军终于遏止了英军的进攻。
这天晚上,隆美尔一直盘算着战局将会怎样变化,
以及他应该采取的步骤。有一件事隆美尔非常清楚,
他的部队固守原地,一旦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
抄的态势,德军必将全军覆没,因为他根本不可能迅
速将辎重装备和大批非机械化的意大利步兵搬至新的
防线。而要主动撤退,就非损失大部分的非机械化部
队,因为这些部队已投入战斗,根本不可能抽出来,
撤退时也不可能像机械化部队那样行动敏捷。清晨6
点,他又赶往附近的一个高地,由于睡眠不足,他两
眼模糊。当拜尔莱因休假归队于早晨7 点向他报到时,
隆美尔向他承认说,这盘棋已经输定了。
4 小时后,传来载油1459 吨的路易斯安娜号
油轮在托卜鲁克港外葬身海底的不幸消息,使燃料严
重短缺的隆美尔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
然而,隆美尔并不知道,蒙哥马利的处境也不妙。
经过5 天的战斗,英军伤亡近1 万人,却仍在突破口
上打转转。 丘吉尔对此十分不满,他对总参谋长阿
兰·布鲁克说 :“如果蒙哥马利的全盘计划就是打一
场掉以轻心的仗,他为何还对我们讲只消7 天就可以
获胜呢?难道我们就找不出一个能打赢一场战斗的将
军来了吗 ?”蒙哥马利迫于压力,再次改变了计划,
他决定向德意两军的结合部发起猛攻 。 新计划取名
“增压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是先在右翼狠狠打击敌
军,然后于次日夜间在左翼重创敌军。这是一个很高
明的决定,但他的部队过于笨拙,直到11 月1 日才
发起进攻。
在这短暂的平静中,隆美尔也正小心翼翼地瞒着
他的意大利上司,酝酿着撤退到新防线计划。新防线
设在阿拉曼以西100 公里的富卡。29 日下午,他
命令所有非作战部队撤到富卡防线以西的马特鲁地域,
开始了神不知鬼不觉的撤退。
11 月1 日夜间10 点,蒙哥马利的“增压”作
战开始了。200 门大炮同时向隆美尔防线的一段狭
窄地段轰击长达3 小时,成群的重型轰炸机潮水般向
该地区和后方目标狂轰滥炸。随后大批英军步兵和坦
克,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勇猛的冲击,主要攻击在28
号高地两侧的德军。
在这个漫长而又苦寒的夜晚,隆美尔焦躁地看着
战场上空滑过的道道弹迹。2 日凌晨5 点,他便驱车
到前沿了解情况。得知,英军坦克和步兵已在近1000
米宽的战线上突破了28 号高地西面的防御工事,
此刻正通过布雷区,企图打开一条通道。隆美尔仓促
地吃了几口鸡丁盒饭,随即赶去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
一次坦克大战。
然而,经过一天的激战,非洲军的两个装甲师已
由9000 人锐减至2000 人,坦克也由10 月2
9 日的90 辆减至30 辆。意军的薄皮坦克,损失更
为惨重。英军再次受阻后,虽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双方兵力的对比英军优势愈加明显了。英军仍拥有
600 多辆坦克,与德军相比占有20:1 的优势。
隆美尔的兵源也近于枯竭了。
下午3 点,隆美尔就已下了晚上开始从前线撤兵
的决心。夜里,托马将军打电话告诉他,“坦克只有
30 辆 ”,“后备队已全部出动”。隆美尔当即命令:
“我的计划是全军边打边撤,退到西线。 步兵今天
夜里开始运动。非洲军的任务是坚守到明天早晨,然
后再撤。但要尽量牵制敌军,给步兵赢得脱身机会。”
截止晚9 点5 分,装甲集团军的最后一支部队接到了
这次命令。
在准备撤军的决心定下后,隆美尔便于11 月2
日下午向德军统帅部发了一封电报。隆美尔在报告结
束时闪烁其辞,隐瞒了他已开始的撤退,只是在结束
电文时才不得不承认 :“11 月2 日至3 日夜间,步
兵师已经撤出防线 。”这句话对希特勒简直是当头一
棒。几分钟后,希特勒又收到隆美尔早上发来的电报,
说步兵的撤退“正按计划进行”。
希特勒紧紧地揪住自己的头发。埃及战场的突变
事件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非常恼火,他把怒气全部
发泄到约德尔的行政副官瓦尔利蒙身上。他对瓦尔利
蒙歇斯底里地叫嚷 :“在这关键时候,隆美尔求救于
我,求救于祖国,我们应给他鼓励,给他力量。要是
我清醒地话,一定全力支持,命令他坚守阵地。可是
当隆美尔向我呼救时,我们的瓦尔利蒙先生却在呼呼
大睡 。”
稍稍冷静片刻,希特勒便口授了下边这份在二战
中闻名遐迩的电文:
我和全体德国人民,怀着对你的领导力量和在你
领导下的德、意部队的英勇精神的坚定信念,注视着
你们在埃及进行的英勇防御战。鉴于你现在所处的形
势,毋庸置疑,只有坚守阵地,绝不后退一步,把一
每条步枪和每一个士兵都投入战斗,除此别无出路。
大批空援将在未来几天里到达南线总司令凯塞林那里。
领袖和意军最高统帅部必将竭尽全力积极增援,以保
证你能继续战斗。敌人虽占有优势,但已是强弩之末。
意志的力量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这在历史上已屡见
不鲜。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胜利,毋宁死,别无
其他道路。
阿道夫·希特勒
这天下午1 点,正在司令部吃午饭的威斯特发尔
上校,被一位通讯部队的上尉的报告声打断,“报告
上校,元首的命令 。”“什么内容 ?”威斯特发尔问。
“我们这支部队的死亡许可证,上校 。”
“什么 ?”威斯特发尔一把将电报抢过来。
看完后,他重重地掷到了桌子上。
此时,隆美尔的指挥车到了。他一从车上爬下来,
威斯特发尔便把电报交给他。
“这是元首的命令 。”
隆美尔抬眼看了看他,可威斯特法尔再不愿多说。
隆美尔看完后放到桌上,转过眼,凝视着窗外。
“不胜利,毋宁死”使他心乱如麻。他处于究竟
忠于元首还是正视现实危机保全官兵生命的的极度矛
盾之中。
他时而勃然大怒,时而又惶惶不安。仅仅90 分
钟前,他还向部队发出了进一步撤退的命令。此刻,
公路上已经一片混乱,意大利人和德国人你推我挤,
争先恐后地逃离阿拉曼屠场。然面在此时此刻,元首
却明令禁止撤退。他该怎么办?
下午2 点,他又和非洲军指挥官托马通了电话。
命令托马“要不遗余力地继续战斗”。 他向托马宣读
了希特勒的来电,并授予他直接指挥意阿雷艾特师的
坦克,并一再强调 :“把这项命令贯彻到士兵中去,
部队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托马认为这是一项
必然导致灭顶之灾的抉择。他建议撤下坦克,重新编
组。
“不能撤!元首命令我们竭尽全力坚守!不能撤
退 !”隆美尔对着话筒吼道。
托马迟疑了一阵,终于同意道 :“遵命。不过那
是总的策略。我们还得作一些小小的撤退 。”
隆美尔认可了这个办法。
下午4 点,他又派伯尔恩德中尉去柏林劝谏希特
勒,请他撤消那道灾难性的命令。此时隆美尔已认为
自己已在劫难逃。 他把所有积蓄的2。5 万意大利里
拉(约合60 美元)塞进信箱,请伯尔恩德一定平安地
转交给露西。
11 月4 日早晨7 点,陆军元帅凯塞林赶到隆美
尔这里。他本来是敦促隆美尔坚决执行元首命令的,
可当他看到德军仅剩下22 辆坦克时,便对隆美尔说:
“我觉得应把元首的电话看成是呼吁,而不是一成不
变的命令 。”隆美尔却诚惶诚恐地说 :“我认为元首
的指令是绝对不能更改的”。
凯塞林劝他立即电告希特勒,就说部队损失惨重,
人员剧减,不可能再守住防线。要在非洲立足的唯一
机会完全取决于这次撤退战。凯塞林答应本人也劝谏
希特勒。
上午11 时,他得知几支意军部队正在没命地溃
逃,他又命令他们的指挥强迫部队重新调头去战斗。
中午12 点,拜尔莱因向隆美尔报告,冯·托马将军
谴责坚守命令是“发疯 ”,他挂上自己所有的勋章,
乘坦克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了。拜尔莱因还说,他
还在前沿看到托马削瘦的身影伫立在一辆燃烧的坦克
旁,当英军坦克迎上来时,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帆布包。
隆美尔确信托马是有意投降英国人。不一会,隆美尔
监听人员听到英军广播:“我们俘虏了一名德国将军,
他供认自己是冯·托马 。”
下午3 点30 分,意大利阿雷艾特装甲师发来最
后一份电报,该师战斗到了自我毁灭的地步。此时英
军已在轴心国防卫核心上撕开了一个20 多公里宽的
突破口。意第20 军已全军覆没。再打下去,必将越
加危险,隆美尔最后下决心不再等希特勒收回成命,
他断然下令撤退。晚上8 点,希特勒终于同意撤退。
就这样,隆美尔率德意部队开始了艰难的撤退。
尽管英军情报工作做得好,但直到11 月3 日上
午11 时,蒙哥马利都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