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高王传奇-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雨生听了这话,就拉着弟弟们跑出去了。野勃跟在后面也出去了。
大山桃看着孩子们的背影,笑道:你们看,小雨生真象个小大人了,走起路来咚咚响,象个小狗熊似的。
高贞玉道:可不是么,转眼孩子们都长大了。
大山杏道:我们可都快成老太婆了。
高贞玉笑道:要说我象个老太婆了还差不多,你们可是还没开的花骨都呢!
大山杏道:还花骨都呢,不等开花就要蔫巴了。
高贞玉道:干嘛要蔫巴呀,趁着好季节赶快开吧!
大山桃听了高贞玉的话,不禁心中一动,追问道:嫂嫂,你好象话里有话,是啥意思呀?
高贞玉道:啥意思,好意思呗。给你们姐妹两个找婆家,不好吗?
大山杏道:找婆家?是不是要让我嫁到猛安谋克去呀,我才不干!
高贞玉道:那你想嫁给谁呀,说出来听听。
大山杏道:唉呀,我没想么!这不是嫂嫂你引出来的话头吗?
高贞玉道:都是嫂嫂不好。其实早就应该给你们张罗婚事了,不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么。现在合适的人倒是有了,可不知你们乐意不乐意。
大山桃道:除了安达和克达,哪还有我们能嫁的人哪。嫂嫂不要拿我们开玩笑了。
高贞玉道:真的有人向你们求亲了。不是安达克达。是另外的人。
大山杏道:那会是谁呀,要是营州官府的少爷公子,我也不嫁。
高贞玉道:是两位先生向你大哥提亲了,要娶你们。你们愿意吗?
大山杏道:哎呀,是他们呀!嫂嫂,你怎么不早说,我一百个乐意!
大山桃道:真的是他们来求亲了吗?
高贞玉道:不信哪,那就等你大哥回来,去问他吧!
大山桃道:要真是这样,我听哥哥嫂嫂的。
高贞玉道:听我的就好,你们就等着作新娘吧!
晚上大祚荣回来,向妻子问道:怎么样,和她们说了吗,她们乐意吗?
高贞玉笑道:人家说了,一百个乐意。还怪我没有早说呢。你那边怎么样,祚新和淑英合得来么?
大祚荣也笑道:岂止是合得来,还没等我们说呢,人家两个人就一起跑到大草甸子里比试骑马射箭去了。回来时已经难舍难分了。
高贞玉满心欢喜地说道:这下可好了,该娶妻的娶来了,该出嫁的嫁人了,妯娌有了,妹夫也有了,免得人家背后骂我这当嫂嫂的不关心人。
大祚荣道:你怎么这样说,谁也没有埋怨过你。
高贞玉道:这还用别人埋怨吗?将心比心就行了。我们结婚的时候才多大呀,你二十,我十八。你看祚新,都快三十岁了,才娶上媳妇,还不是我这嫂子没有当好么。
大祚荣上前扶着妻子的双肩,笑道:话不能这样说。当初我们那么早结婚,是形势促成的。现在他们晚几年结婚,也是形势促成的。这都是天意,怪不得任何人的。我敢说他们都是通情达理的,从来没有说过你当嫂子的不好。
高贞玉偎在丈夫怀中笑道:你还真以为我受了委屈呀?我这是为他们高兴,说句笑话,你还当真了。
大祚荣道:你还有功夫说笑话,快准备给他们办喜事吧!三喜临门,这回可够你忙的了。
涑末王府要大办喜事,一位王爷娶妻,两位公主招婿,三对新人同日成婚,而且对方全都是汉人,这就成为轰动营州城的特大新闻。大祚荣有意把影响扩大,不仅向营州各官府发了喜报,还向熟识和半熟识的汉人朋友们发出八百多份喜柬,整个营州城人人皆知涑末王府办喜事。许多人为了一睹沫末人婚礼习俗,从凌晨起就聚集在王府四周等待。
营州都督李道亨对涑末王府的喜庆十分重视。在他看来,大祚荣家族这样大规模和汉人结亲,是涑末部诚心归化的标志,是都督府十多年管制教化的丰硕成果。他特别制了一幅匾额,上书<四海同心>四个大字,当作最珍贵的贺礼,让乐队隆重伴奏,亲自送到涑末王府来。
都督府的礼队吹吹打打来到王府门前。大祚荣跑出来相迎。王府内外,礼花鞭炮齐鸣,欢庆声浪达到高潮。
李道亨道:恭贺涑末王府三对新人成婚。一名汉人媳妇,两名汉人姑爷,同日进入王府,这是大唐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汉夷通婚盛事。本帅特制四海同心贺匾相赠。祝愿涑末部早随汉风唐俗,成为文明开化的新族群。
大祚荣道:衷心感谢大都督亲赐贺匾。大祚荣愿带领涑末部十万部众,以汉人为师,崇尚文明,追求进化,竟忠尽力为大唐皇帝效命。
李道亨道:涑末部能成为夷族进步的楷模,本帅甚感欣慰。祝愿涑末部兴旺发达,为营州增光添彩。
大祚荣道:在下一定不负大都督厚望。请大都督入座。
李道亨都督如此重视涑末王府的婚礼,各府官员也不能落后。一些文官乘机显示文彩,当场为王府题词献句。有的赞扬侯淑英是王昭君再世,有称颂任雅湘是张骞复生,有的夸奖崔岳林是班超重现。还有许多不伦不类的贺词,说侯淑英是文成公主转世,说任雅湘是苏武托生,说崔岳林是张骞复出,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极尽赞扬之意,挂满了王府内外墙壁。
所有的人,所有在场的汉人和胡人,都是发自内心地称赞涑末部的归化。只有三个人欢笑中另有含义。这三个人就是大祚荣、任雅湘、崔岳林。这次声势浩大的汉胡通婚大典的真实意义,只有他们三个人心里最清楚。他们是在为韬晦之计的成功而欢欣不已。
第十七章 崔岳林献计练兵 任雅湘出谋厉武
自古以来,北狄东夷的十几个民族都是在马背上生活的,终年游牧于漫无边际的大草原上,四野为家,居无定所,就连王爷、酋长和可汗们的大帐蓬都是跟着牛羊迁移的。后来逐渐有了定居地点,建了房屋,有了村落,也仍然是以牧业为主。涑末部在长白山区也是以牧业为主,到营州十几年来,学会了种粟种菜,生活方式略有改变,但是放牧和射猎仍然是他们的传统习俗。
涑末部到营州十几年来,只有大祚荣一家人住在城里,其余数万部众都在草原上安居,大祚新一直在草原大营中料理部众的事务,每天除了处理一些猛安谋克之中发生的事项之外,所有的闲暇时间都消磨在骑射上。现在娶了个媳妇侯淑英,也是个喜欢骑射的人。这对夫妇就把骑射当作最大的乐趣,每天在草原上纵马奔驰,嬉笑比箭,其乐无穷。
这天,新婚夫妇大祚新和侯淑英二人正在骑马射箭。
亲兵来报:大王爷一行十几人马向营中来了。
大祚新向妻子欢笑道:大哥来了,我们快去迎接。
两人并马飞奔,向南迎去。
和大祚荣一起来的还有任雅湘夫妇和崔岳林夫妇。这是三对新人结婚后首次相聚。大家彼此问侯,十分亲热。
大祚荣见祚新夫妇都是携弓带箭,便笑道:你们可真是一对马上夫妻,骑射成了你们的家常便饭。
大祚新道:三天不练,手就发软。每天练一练,倒觉得很轻松。
任雅湘道:你们两人谁的功夫更强些?
大祚新道:任先生怎么这样问,我们可无法回答了。天天练是不假,可是没有比过高低,不知谁的功夫更好。
任雅湘道:这好办,现在就立个耙子,你们比试一下吧,我给你们当裁判,让大家来点评。
大祚新向妻子问道:你看行么?
侯淑英笑道:这有什么不行,咱们就表演给他们看。
这时不远处有一只灰毛大老鼠窜过,大祚新用手一指,说:就射它!
夫妇二人同时开弓放箭。两支箭都洞穿老鼠腹背,插在草丛中,把那只老鼠牢牢钉在那里。
众人齐声喝彩。
大祚荣道:熟能生巧,巧能出精。任何功夫,只要天天练,都可以达到纯熟精透。
崔岳林道:坚持天天练,这是个好习惯。部众是不是也天天练呢?
大祚新道:这个就不好说了,每个人都不一样,勤快的练得多些,懒散的练得少些。
崔岳林道:你不检查他们的训练吗?
大祚新笑道:你说什么哪,这还用检查吗?他们要放牧和狩猎,就必须学会马上功夫,就象吃饭要学会使筷子一样,自然就会,用不着检查。
大祚荣解释道:马上民族是从来都不需要训练的。平时安达和克达带领大家放牧和狩猎。打起仗来,安达和克达就是带兵的将领。部众的马上功夫都是在放牧和狩猎中自学自成的。
崔岳林见大祚荣也这样说,就有些着急,激动地说道:自学自成的功夫,用来放牧和狞猎还可以,用来打仗恐怕不行。打仗不仅靠个人功夫,还要有整体战术,不训练怎么会懂得战术?古往今来,没听说过哪一支军队是不经训练就能打胜仗的。
大祚新不服气,抢着说道:你说的不对。我可是没听说哪个胡人部落有过练兵的事。突厥人没有练兵场,打起仗来却很勇猛。
崔岳林挥手让他打住,说道: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突厥人是非常重视练兵的,每年有春秋两次大演习,都是在草原上进行的,只是没有中原的边关大帅们那样正规的演兵场罢了。过去涑末部只有五六万人,骑兵不过是一二万人马,有事时招呼一声就可以上阵。现在你已经有十万部众,一盘散沙怎么能行呢?
大祚荣点头,深思,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地说道:你们刚才的争论,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涑末部的战斗力。以前的事我不清楚。到营州这十几年来,没有打过仗,也没有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所以就没有机会检阅部众,还真不知道部众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崔岳林见大祚荣很重视部众的战斗力,就进一步劝说道:长期不打仗,部众很容易丧失斗志。你看营州都督府,过去五万人马何等威风。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就是在这里建功立业的。隋炀帝杨广也在营州留下过很著名的诗篇,诗中说: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进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衡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旗扬。营州历代的营州兵马,都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胜利之师。再看现在的营州军,五千老兵装备破旧,形同乞丐,连都督府的演兵场都变成了官宦子弟的马球场。一旦有事,他们连刀枪都找不到,只能等着挨打。王爷要实现东归大计,就要以此为鉴,万万不能忽略练兵这件大事。
大祚荣被崔岳林这番话深深地震动了,知道练兵确实不可忽视,可是这件事并不是说办就能办的,还要考虑到营州都督府的反应,不能弄巧成拙。涑末部是处于被营州都督严密监视之下的外来部落,不能和自成一国的突厥人相提并论,也不能和拥有松漠都督府的契丹人相提并论。涑末部的练兵,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必须另辟蹊径。
大祚荣走到崔岳林身边,神情凝重地说道:你说得很好。练兵确实很重要。涑末部一直没有练兵,除了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敢引起都督府的怀疑。这些年来,我是小心翼翼,不敢做任何可能让都督府不高兴的事。如果几万人马大张旗鼓地练兵,肯定会招来麻烦,影响我的东归大计。
崔岳林早就想到了这一层,为了打消王爷的顾虑,赶紧说道:不要让都督府感到不安,这是对的,以后也要这样做。为了不惊动都督府,我们可以借助传统习俗,以牧代练和以猎代练。这样就不会引起怀疑。
大祚荣听了这话,面露喜色,兴奋地说道:这个主意很好。牧民练习骑射,猎手练习刀枪,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阻拦不了。
崔岳林也兴奋地说道:对,我们练兵不仅仅是增进武功,关键是通过练兵要建立起打仗的体制。一旦有事,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任雅湘本是要和崔岳林一起动员大祚荣练兵的,在一边听大家议论了半天,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走过来向大祚荣说道:现在朝中的形势和营州的形势都在急剧变化,东归的机会随时可能出现,练兵的事不能再拖下去,要抓紧进行。
大祚荣坚定地说道:就按二位的意见办。现在就商议一下练兵的具体方案。
崔岳林早有方案在胸,从容地说道:为了实现东归,王爷手中必须有一支能战胜营州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的兵力。东归之后,王爷还要与辽东及长白山区各种势力较量,也要有一支顽强的军队。依我看,这支军队至少要有三万人马。
大祚荣立即表示赞成,说道:我现在有十万部众,其中青壮年男子有三四万,组建一支三万人马的军队不成问题。
崔岳林继续说道:军队要有正规的编制。五人一伍,有伍长一名;十人一什,有什长一名;百人一队,有队长一名;千人一营,有都尉一名;万人一旅,有将军一名;三旅成军,有大将军一名。王爷是这支军队的统帅。还要有大将军一名,旅将军三名,营都尉三十名,队长三百名,什长三千名,伍长六千名。这些军官必须职责分明,结成一张网,成为整个军队的骨干。
大祚荣对崔岳林的练兵计划非常满意,把手一挥,说道:你们二位做军师,大祚新做大将军,将军从安达中选拔,都尉从克达中选拔,队长从穆昆达中选拔,什长和伍长从牧民中选拔。三万人马就可以招之即来了。
任雅湘补充道:这支军队平时是牧民,练兵时要按编制集合。练兵的地点和时机也很重要,要有假想的敌军,要有实战的感觉。
大祚荣道:现在是春季,正是野狼聚群交配的季节,会有数十匹甚至数百匹的大规模狼群出现。我们就以狼群为敌,进行一场猎狼大战。战场就选在白狼河。过去都督府有过在白狼河剿狼的计划,后来不了了之。我们可以借题发挥,利用他的计划来实施我们的练兵。
任雅湘道:既然是借题发挥,我们就向都督府公开申报,请他支援弓弩箭矢,先把他的嘴给封住,免得他来干扰。
大祚荣道:这个方案可以定下来。大祚新,你这个大将军要即刻升帐,十天内把军队组建起来。十五天后在白狼河谷集结。到时候再按我的命令行事。
大祚新道:我一定按时把三万人马拉到白狼河待命。
大祚荣想了一下,说道:你还要给我单独拉出一队人马,一律要红马红衣红帽,由大野勃担任队长,我亲自指挥。
大祚新道:我保证一队红色人马准时到位。
任雅湘道:王爷是不是要建一支红色的亲兵卫队?
大祚荣道:不是卫队,是捕狼队。
崔岳林道:三弟大野勃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