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时代-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都。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宋策直面微笑的伯约,“伯约将军,我宋策人生已经大半,得蒙明主赏识,风云于天下,今日一时不慎落于汝手,已视死如归,决不负中国天子,天下百姓!”
他的声音是如此的激荡,自己也有些感动,在这即将到来的悲壮时刻,自己的壮怀话语使自己充满了浩然正气,在见伯约的前一天晚上,他清楚的想到自己的名字很快将为天下人传诵。
伯约轻轻鼓掌,道:“宋先生果然很有气节,不过先生据说前半生也是漂泊虚度,未有展露才华的机会,现在初获侯爵,就如此死去岂不可惜?”
宋策心中一阵抽搐,“权与义比,义自为先,况且投降鞑子之人又能有几人可以得到善终,乃为天下人所不耻的卖国贼!”
“先生可知道先生被俘一事我并未大肆宣扬,其实是想给先生一个机会,放先生回归侯爵之位”伯约的声音很平和。
宋策瞪大了眼睛,“尔休想戏弄于我。”
“决不是戏耍先生,人生一世总要留下退路,我绝对是真心放先生离去,而且现在不要先生为我做些什么,大家交个朋友而已。”
第八四章 帝王相会(下)
三日后,宋策奔赴重庆。
他应该庆幸自己的脱身,但心情却很沉重,走前他为伯约写了几幅字,供他收藏,他知道伯约总有一日会从自己手中索取回报,可是当时若不答应,岂不只有失去生命?
到达重庆之后,笑凡欣喜万分,“宋先生,真的让我们担心死了,陛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特意写信要求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回先生。”
宋策想说出真相,但还是犹豫了,说出来有谁会相信自己的完全清白?叹道:“真是一路艰险,被元军俘走之后,幸好我掩盖了身份,终于找到机会逃归重庆。”
“先生劫后重生,国之大幸,今后必能否极泰来,我军看来也要给元军一点颜色看看,为先生出一口恶气。”
建康素为名城,但是此时的防守却形同虚设。
六万多中国大军到达之后,没有经过什么激战,城中的元军就大多溃散,建康告破。
王想与李潮都很满意这样的战果,这等于证明了两军会师后的巨大量能。
但于此时却从襄樊传来了消息,范文虎部重新集结了湖南一带的元军主力大肆攻击宜昌一带,秦远初战失利。
李潮正希望王想可以因此离去,便立刻建议道:“陛下,我看我们此时可以暂且缓一缓向北攻击,不如陛下率军回救湖广,这次彻底击垮范文虎部队,解除后患。”
王想觉察到李潮目前对向北攻击兴趣不大,便笑道:“还是让冰焰回军去救吧,我先留在建康,到现在我还没有见到二弟与小芸,小傲临呢,怎么能走。”他要留下来。
当晚,王想找来冰焰,布置冰焰率军回师事宜。
冰焰有些不放心,“陛下,若我全军离去,您的安全我还真的有些放心不下。”他的声音很小,说的却很认真,“您与先生分道已有数年,就算先生没有异心,难保有其他深怀野心之徒。”
王想点头道:“冰焰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我实在不想此时离去,若我此刻离去,从建康北进以及更为重要的是将两军真正从感情上再度联系加深的努力就将中断,就算有些许危险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冰焰知道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陛下,我总觉得先生其实也是希望您离去的,若陛下执意留下,还是要留下一支护军我才放心。”
王想感怀道:“时至今时今日,冰焰已成我之支柱了,那就留下童铁及所属的五千士兵吧。”他随即展开笑颜,“冰焰,你看东进一行你的知名度大大上升,军队也增加了两万之众,又解救了这么多的百姓,证明我当初的决定没有错误,只有不断的前进,我们成功的机会才越大,你回返之后,不能只图稳定局势,要积极向范文虎进攻,争取夺取洞庭一带。”
冰焰道:“所以说还是陛下高明,我一定将范文虎彻底赶出洞庭!”
冰焰回军之后,王想与李潮暂时同驻建康。
李潮以赵哲率军万余屯守建康城中,而让骄傲重归合肥一带经略稳固新占区域。
此时,中国军队控制的地区已基本横贯串中到大海,使南方的部分元军陷入了恐慌,各地的抗元义军更是此起彼伏,已经有无数的人开始相信国家的命运真的可以改变,至少恢复偏安南方的局面应该是容易的。
而有幸成为中国的各级官吏与将领们都有了有些满足感,王想在建康就分明的感觉到了这种情绪,他相信就算是在襄樊,川中,汴梁一样也存在这种情绪。
“现在还不是可以满足的时候。”王想心中有一些不喜欢这种情绪,一旦失去了热血壮志,不再进取也许一切就将改变。
第八五章 和平攻势(上)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伯颜轻声叹了一口气,自从兵败于黄河北岸,自己始终有这种感觉,近些日子以来王李二军的会师,以及攻克合肥建康等重镇都让整个大都的官吏百姓议论纷纷,而且更为人忧虑的是在大都居然都已有了民族意识的抬头,许多普通的百姓已不再那么恐惧于帝国的勇士,开始憧憬中国军队收复这块已经丢失数百年的古城幽州了。
桌上放着伯约方才飞鸽传来的急信,上面是对自己的一些建议。
伯约居然提出要主动与王想等人议和,争取喘息的时间,重新组建一支主体由蒙古、契丹、女真、色目人组成的强大野战军队统一作战一起南下,而不是现在将少许精锐散步在各个战场上不断损失。
的确目前在与中国军队的交战中仿佛演变成了各地官员个人自扫门前雪,只是被动地防守自己的区域,当然处处被动。
伯约在信中还期待一旦形成了短暂的和平,也许目前朝气蓬勃的中国军民就会失去进攻的锐气,而王想与李潮这两大巨头的矛盾就会表露出来,如果这种矛盾真的可以激化来一次总的爆发,发生一场火并,那样就真是上天庇佑了。
想到这里,伯颜决定还是要进宫面见皇帝忽必烈,他实在有些愧对皇帝的信任,尽管遭受败绩的自己并未受到皇帝的斥责,不过今天的提议却有可能让皇帝震怒,这等于是低下了蒙古勇士高贵的头颅。
忽必烈其实正准备召唤伯颜,听完了伯颜的陈述他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听起来是不错,只是丞相以为王想与李潮真的会火并吗?”
伯颜见皇帝如此平和,连忙道:“我们此举主要是为自己争取改变的时间,只要我们重新焕发我们真正的实力就一切都可以解决。王李二人会否火并虽然不能肯定,但是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二人分兵已有多年,如今王想伪称为帝,权欲极强的李潮怎会甘心?”
“不过若真的与他们议和,可是要让我等失去尊严。”
“我们只不过是暂时失去尊严而已,但却可以赢得时间,从容调配各地精兵集结,再招募训练勇士,到那时可以再次南下,永远不给南人反抗再起的机会,失去的尊严可以用敌人的鲜血来重新建立。”
忽必烈点头道:“那就这样办吧,我军各部都暂时与敌军脱离战事,暂时后退,以表诚意,丞相就可派使者前去议和了。他们不会不允和吧?”
伯颜笑道:“我想应该会应允和议的,如今依旧是我强他弱,当年赵宋处于优势尚且要与金议和,偏安江南一百六十春秋,依然可以纸醉金迷,他们难道就会没有安享富贵的想法吗?人总是会有一些惰性的。陛下,到时臣还会与他们折箭为誓永允和平的”
忽必烈有些吃惊,随即笑道:“哦,那丞相岂不是要违背誓言了?”
伯颜大笑道:“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今天的时代,誓言只不过是哈哈。”
这次议和的使者伯颜经过了精心的挑选,选中了早在王想勤王之前就认识的唐之荣。
此人多少还有些名声,可以在王想面前说上话。
“唐大人,我大元愿意与他们以长江为界,重归和平,望先生此行劝服王想与李潮,我知道先生与他们素有交情,想必可以成功完成使命。到时候先生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功臣,将是造就和平的使者,成为天下百姓称颂的对象。”
唐之荣有些激动,他仿佛看到了未来自己的荣光,原来自己灰暗的人生一下子就峰回路转,他强自压抑住兴奋,故作淡然的说道:“为了和平唐某理当竭尽所能。”
流星在这段日子里与粘罕混迹于大都的酒店娼寮,吃喝玩乐,偶尔也谈论一下武艺,很得粘罕的赏识,而且通过粘罕的关系,也让温情不再需要为相府去做刺客了。
流星对温情笑道:“坦白说粘罕算是个很不错的朋友了。”心中却想道,可惜自己接近他终究是为了有朝一日成就自己的光辉时刻,不过到现在依旧是没有什么头绪,也许自己是在逃避,并没有积极争取,怕失去现在的生活。
温情道:“那么说你是绝对不会杀他了?”
“当然,我今后若要刺杀,绝对都是要对民族国家有巨大威胁的人物。”
这一日,粘罕知道了将与中国议和的消息以后,愤闷不已,他来到了流星的酒家,到了楼上的雅座,面对流星毫不顾忌的说道:“我蒙古勇士怎能向南人低头?都是这个祸国的伯颜,前次领军与王想交战,兵力相当居然被那什么狗屁至尊军击败,大损我帝国铁骑的威风,让至尊军的威名天下皆知,真是气死人也。”
流星叹道:“王爷所言差矣,其实我南人之中也有英雄,就比如我吧。”
第八五章 和平攻势(中)
粘罕抬眼看了他一眼,心中也知自己的话多少伤了他的尊严,便也点头。
流星接着问道:“难道大元真的想与王想议和不成?我还以为完全是无中生有的谣言而已。”他的确有些惊讶。
粘罕心痛道:“正是如此,求和的使者已经派出,流星,我总觉得两国之争就应该在战场上打出了胜负来,怎能稍遇挫折就去求和,不是大丈夫所为,可惜我没有领军作战为国效力的机会。”
流星频频点头,表示对粘罕的支持。心中却嗤笑不已,若让粘罕统军当真是中国之福了。
看来王想李潮真的已经成就了一番大事业,骄傲当初选择的道路就要比自己准确,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接受元的和议,自己也不明白这个和议是好是坏。
建康,又被称作石头城,曾经为东吴,东晋,南朝的都城,地处险要之地,有虎踞龙盘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想趁着空闲,将建康城里城外的名胜古迹都游览了一番,享受了几日的轻松。
后面的日子里,王想见李潮有些安于现状的样子,心中有些郁闷,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劝说休整完毕的李潮挥军北上,至少要将离建康不远的扬州,徐州两座重镇攻克才是。
又过了两日,王想忍耐不住了,便找到李潮,“先生,目前我军休整已有些时日,我看不如先起兵攻克扬州,解除对建康的威胁。”
李潮笑道:“陛下真是性急,我看将士们久战疲惫,都有些厌战的情绪,还是多休整一些时日为好,要不然就先派一军进占六合,以为前哨,待我军完全休整完毕之后再徐图扬州。”
王想只有无奈答应,便决定让这里唯一听自己调配的童铁率部过江,攻克了六合驻屯,威胁扬州。
三日后,元廷的和平使者唐之荣到达建康。
唐之荣的到来受到了王想与李潮的热情欢迎,大家对他毕竟还是有一些好感,念一点旧情的。
当天晚上,就在李潮的府中为他举行了一个欢迎的宴会,王想做为皇帝也欣然出席了宴会给他洗尘。
唐之荣很是满足于自己的待遇,颇有志得意满之感,这些年的颓唐已一扫而光,心道这使者若不由自己来当,谁可得到这般礼遇,众多的将佐见皇帝与先生都对他如此礼遇,也就更对唐之荣恭敬有加了。
王想举起酒杯,望向唐之荣道:“唐大人,当年一别,一直挂念,今日见大人身体依然康健心中十分高兴呀,故人依旧,江山却已变换,我来敬大人一杯,也请诸君同敬之荣大人,满饮此杯!”
众人均是一饮而尽。
李潮笑道:“有美酒自然应该有歌舞,来人呀,歌舞助兴!”
几名舞女开始跳舞,另有歌女开始弹唱起来。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忆昔西池会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唐之荣鼓掌大笑道:“好一曲千秋岁,让人沉醉。”
歌声甜美,舞姿飘灵,包括王想在内的众人都有些沉醉其中。
李潮叹道:“唐大人,当年何曾想到我等能有今日,可与大人在此等情况下把酒言欢,欣赏美人舞姿,佳人天籁之音呢?”
唐之荣待歌舞稍停之际,正色道:“陛下,王爷,可知唐某此次为元廷所派为使者来到建康所为何事?”
李潮道:“我也正觉奇怪,大人怎会为元人出使建康,似与大人的本性不符?”
王想叹道:“先生此言差矣,唐大人为元人出使想来也是迫不得已,大人并不是孑然一身呀,人生之中总有许多牵挂,我是理解先生的。”
他由此想到了当初汴梁张全义的无奈死亡,自己也就开口为唐之荣开脱了,不过他也着实奇怪元廷派唐之荣出使建康有什么目的。
唐之荣闻听王想此言异常感动,“陛下深知我苦呀,我忍辱生于世间,自也时感羞惭,可惜却惟有苟延残喘,可悲可叹呀。”
随即他饮下一杯酒,“时常是饮美酒似苦酒呀。不过,我今天前来却是心甘情愿而来。”
李潮问道:“大人就快讲吧,不要卖关子了。”
唐之荣轻笑一声,道:“我此行乃是担任和平的使者,伯颜让我来向陛下,王爷表达求和之意!”
他的这句话让时间似乎停滞,众人似乎都有一些不太相信,有不少人向他投来来怀疑的目光。
唐之荣大声说道:“众位,连纵横天下的蒙古人都有了求和之意,可见诸君的艰苦奋战是多么的成功,我钦佩你们,和平转眼就可以来到,我要敬大家一杯!”
他的激动让大家相信,随即众人一阵欢呼,虽然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但却很热烈。
梁天问用酒杯敲击着桌面,喝道:“天下之广,中国独尊呀!”
谁能没有满足的感觉呢?
第八五章 和平攻势(下)
就连李潮也流露出一丝微笑,道:“唐大人之言着实让人感到意外,不知元廷可有什么正式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