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西游真相 >

第24部分

西游真相-第24部分

小说: 西游真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猪八戒不再说笑,一脸正色,启奏如来佛祖,我乃天宫天篷元帅,奉玉帝密旨,跟随取经人,以防孙悟空图谋不轨,现已完成使命,我要回去向玉帝复命,尽忠职守,保卫天宫。
孙悟空笑,我说你个呆子一点都不呆。猪八戒笑得很开心,再也不用跟着你提心吊胆了,告辞,多保重。
二十九
玄奘为众生取经功德无量,如来佛说赐予真经,封为槿檀功德佛。玄奘却说我不要佛经,也不要做佛。
如来佛,观世音,满天神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玄奘平静地说,如果心中有佛,要佛经没用,如果心中无佛,要佛经也没用。如果我已成佛,你不封我是佛我也是佛,如果我未成佛,就算你封我是佛,我也不是佛。
如来佛问,不为取经,不为成佛,那你所为何来。
玄奘说,经历。我遇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我还看到了许多山山水水和许多妖魔鬼怪。见如来佛似乎还有无数疑问,玄奘突然问道,你成佛时,可曾有佛,可曾有佛经。
如来问,那你可知违背天意的结果。
玄奘笑,不拿起,不放下,不得到,不失去,我还有我,我来时不知结果,我去时亦不问结果。双手合十深施一礼,告辞。
如来佛无言以对,玄奘转身而去,头也不回。
空手而来,空手而去。
三十
孙悟空降妖伏魔保护唐僧平安地到达了西天,如来佛说念你生性逞强好斗,争强好胜,封你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笑得前仰后合,取经路上,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你却封我为斗战胜佛,你让我跟谁斗。
如来佛说五百年前我放你一条生路,五百年后我指你一条正路,你好生不知好歹。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孙悟空说,你饶我放我,与我有恩,我为你保唐僧到西天取经是为报恩。五百年前你让我生不如死,饱受屈辱,现在我来是为报仇。当年你赌我跳不出你的手掌心,今天,我赌你躲不过我的金箍棒。
如来佛问,到底要有多大的权力,才能满足你的欲望和野心。
孙悟空苦笑着摇了摇头,其实你们都弄错了,其实我要的并不是权力,我要的只是自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就算是法力无边至高无上的如来佛,也阻挡不了我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一声长啸,孙悟空一跃而起带着一道金光,扑向了法力无边至高无上的如来佛,一去不返。
孙悟空魂飞魄散,也许游离于世界之外,寻找着自己真正的自由,寻找着自己的敌人和战斗,其自由勇敢的魂魄播散到了众生的心中,深埋于每个灵魂的深处,世世代代,永不磨灭。
一群孩子还在七嘴八舌地争论着西游记的故事,争论着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有没有如来佛和玉皇大帝,有没有生死轮回,西天有没有极乐世界。
孙悟空,那只是那些不愿意受屈辱。受压迫的人们在无力反抗时却依然心有不甘,为了让那些绝望的人们不再绝望地生活在这个绝望的世界上,给他们一丝安慰,替他们出气,解恨,发泄。
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孙悟空,死后也不会有轮回有来世,所谓的西天是天竺,现在叫印度,那儿也没有什么极乐世界。一个孩子说,明知都是假的,竟然还傻得信以为真,还说自己是孙悟空转世,真可笑。一个孩子说,不是可笑,是可悲,老是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说些莫明其妙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脑子肯定有毛病。一个孩子不屑地说,少和他一般见识,不和他玩就是了。一个孩子却满怀恐惧地说,他的眼睛,让人胆寒,太可怕了,到现在我的心还在怦怦乱跳,你们说,他会不会真的是孙悟空转世。没有回答,孩子们都沉默着。远处,那个孤独的孩子,朝天空挥舞着手中的树枝,声嘶力竭地咆哮着,老孙决不投降,也决不放弃。声音在天空下回荡,回荡,久久不息,久久不息。

记忆的碎片(1)

记忆的碎片
当历史被淹没;成为传说,当传说被渲染,当神话都被时间侵蚀和遗忘,只留下一些记忆的碎片,当真相被遗忘,只剩下谎言和欺骗。绚丽多彩,金壁辉煌,神秘离奇,我们却都愿意信以为真。就在残存的断壁和支离的文字中寻找和思考神话和传说背后的真相,试图拼凑和重现出真实的历史。

公元前五六五年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诞生了一个名叫乔答摩悉达多的王子,二十九岁那年,王子离开了舒适的王宫,出家修行,去寻找生命的答案,不停的追问人生为何苦恼,众生为何自相残杀,如何才能脱离苦海。后来,他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之后,豁然开朗,用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回答人生诸苦。恍然大悟,悟出了四谛十二因缘之道回答人生诸苦,解说宇宙万物的生,成,异,灭。得道之后的悉达多创立了佛教,被称为觉悟者,教人止恶行善,超凡脱俗,到达彼岸。随着佛教的传播,信徒们信仰悉达多本人,甚至超过了信仰他的教意。漫长的岁月,为这个觉悟者的头上罩上了神圣的光环,悉达多消失了,不再是那个悲天悯人的忧郁王子,取代他的是神圣的佛祖释迦牟尼,是力大无穷的英雄,功德无量的世尊,无限光明的大日如来。

佛教的中国信徒始终没能把佛教何时传入中国说明白。据说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六十四年,有人自西域回洛阳,带回《四十二章经》,建白马寺。又说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过天竺闻浮屠之教,又说大秦帝国时就有外国沙门持佛教来化皇帝,还说西周昭王时等等,越说越久,越说越远,上达三皇五帝,盘古开天,不仅没能说明源远流长,反而更加云山雾罩纠缠不清,就连真实的也被弄得不可信了。

魏晋时期中国佛教盛行,西行求法者去者无数,但回者寥寥。公元三九九年,有个叫法显的和尚西出长安,历经艰难到达天竺。十四年后法显由海路回国,在建康道场寺译《大般泥洹经》。

大唐帝国结束战乱统一天下,但佛的教徒们却各执己见开始了教义论战,和尚多了各念各的经,争论不休。一些有志向的和尚想从佛教发源地寻找真经。在这些取经者中有一个法号玄奘的年轻和尚,他十一岁时就立志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佛的事业。要远绍如来家业,近光佛教大法,公元六二七年,贞观元年,玄奘和尚西出长安,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取经之路。

大唐的李姓皇帝尊奉老子为祖先,这个和古印度的悉达多同时代的思想家写了《道德经》,被中国的道教徒奉为祖师。贞观十一年,大唐敕令道先佛后,佛教护法法琳撰写《辨正论》,竟然说老子是野娘养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拘捕法琳,并说,你著书说有念观音者刀不能伤,给你七天念观音,到期试刀。到期法琳却说,我不念观音,只念陛下,陛下就是观音。被皇帝免去死罪的法琳最终还是死在了流放远州的途中。

公元六四五年,玄奘和尚往返五万里,经一百三十八国,历时十八年,带着六百五十七梵部文佛经回到了长安。太宗皇帝得知他的经历后,高度赞扬了他的虔诚和献身精神。玄奘和尚成了三藏法师,在弘福寺设译场翻译佛经。公元六四八年,皇太子李治为纪念其母文德皇后建慈恩寺,以盛大仪式迎三藏法师任慈恩寺上座。三藏法师译经十九年,译出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卷,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录西游的所见所闻。

三藏法师到慈恩寺任上座的第二年,希望能够长生不老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却因长期过量服用金石丹药结束了自己战斗和辉煌的一生。皇太子李治在他二十二岁那年登基做了唐帝国的高宗皇帝。李治继承了父亲的江山和女人,在感业寺削发为尼的太宗宫妃武媚娘被复召入宫,册封为昭仪。这个美丽能干的女人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公元六九○年,武则天自己立号为神圣皇帝,改国号为周。也许因为武则天不姓李,也许因为武则天曾经做过佛弟子,也许还有其他的什么原因,佛教徒们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女天子谕令天下,佛教在道教之上,僧人在道士之前,佛法弘扬鼎盛一时。当然这些后事三藏法师是无从知道了。公元六六四年,三藏法师就已经摆脱一切喜怒哀乐,圆寂于玉华宫道场,离开了这个曾经让他为之执着的世界,走完了自己六十二年的人生路。高宗闻报,哀恸伤痛为之罢朝。法师下葬之时,京城及诸州方圆百里内,送殡者百万余众,京城为之塞道。

三藏法师更不会知道他所为之奋斗终生的佛教大法,在一百年之后遭遇了空前的磨难。口中说着看破红尘,四大皆空,只重精神,不重钱财的佛教徒,却因为占有了太多的物质而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公元八四五年,会昌五年,因为佛寺栉比林立,僧尼摩肩接踵,上田美产多归浮图,天下其财十分而佛有七八。武宗皇帝下令没收寺产,毁佛寺佛像,令僧尼还俗,被毁寺庙四千六百所,招揽兰若四万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众,没收寺院土地数千万顷,被称为会昌法难,也叫会昌灭佛。

历千难万险取回佛经,又历千辛万苦译出佛经,当初为了学习大乘教理,进而想要一统佛教的玄奘,以他无比的虔诚和毅力,终于创立了他自以为正统的法相宗,又被称为唯识宗或慈恩宗。法相宗在对世界万物进行了无比繁琐和晦涩的论证之后,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只有在断除对世界的一切认识一切欲望之后,才能达到解脱进入佛境,众生各随各命,有人命中注定不能成佛。玄奘创立的法相宗虽然受到了皇室的倡导推崇,宗义却只能流行于上层士人之间,时间也不过三四十年,终因脱离教众不能普及长久,与玄奘想一统佛教教理普度众生的初衷相去甚远,几近背道而驰。

公元六九六年,五十三岁的法藏被授具足戒,成为一名正式的出家人,被称为贤首戒师。法藏创立的华严宗又被称为贤首宗,自称为佛教的圆教,并将其他一切教派判为偏教,当然也包括三藏法师的法相宗、华严宗试图调和佛教各派教义,一统三教九流,体现出一种中国所特有的大乘精神。后来宪宗皇帝封法藏为大统清凉国师,华严宗步入黄金时代,使中国的佛教到达鼎盛,实现了玄奘当初西游取经的理想。
十一
数百年过去了,凡尘俗世却始终不肯抛弃和遗忘玄奘这个佛的虔诚教徒在实践信仰时所体现出来的惊人毅力和顽强精神。历史已经成为一种传说,真相也被湮没。传说越来越神奇,离历史的真相却越来越远。宋代的说书人留下了一本一万多字的《大唐三藏取经记》,记述唐僧一行六人往西天取经遭遇到各种妖怪的折磨,离奇的情节却并不曲折,反正佛法无边,总能化凶为吉。书中有个举止斯文偷吃过仙桃的行者,还有个戴着枯骨身长三丈的深沙神。到了元代《西游记平话》里面又有了黑猪精朱八戒。明代的小说家写出了日后被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有菩提祖师,有牛魔王,白骨精,还有许多形形色色形象生动的神仙妖怪。许多年以后,人们终于不再去争论和计较,认同《西游记》的著作者是吴承恩。
十二许多年以后,那座叫长安的土地却始终不得安宁,在经历了无数战乱和苦难之后,成为一个叫西安的古城。
十三
公元一九七四年,在这片历史太过久远的土地下,出土了千军万马的战俑,被称为世界奇迹。这些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英勇威武,杀气腾腾的武士们震惊了全世界,向一切热爱和平向往安宁的人们展示出一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的强悍勇士们横扫千军吞并六国的宏伟壮阔。秦俑无语,披坚执锐,在暗无天日的地下默默地伫立了千百年,永不瞑目的眼睛时刻警惕着,期待着,寻找着敌人,渴望着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杀声震天的战斗,渴望着胜利的光荣和骄傲。满怀着抛头颅洒热血壮士捐躯战死沙场的一腔豪情,渴望着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人头落地,血流成河的厮杀。只要生命不终止,就不停息地战斗,直至被利箭穿透胸膛,用滚烫的热血浸染壮丽的河山,被炮火撕裂身躯,用强健的体魄滋养广袤的大地,把白骨抛散在荒野,让风沙和岁月见证出战士的纯粹和坚毅。
十四
秦俑不动,仗剑执枪,冷静得如同失去血液,失去心跳,失去生命,坚定得如同雕塑,即使倒下,支离破碎,也依然紧握手中的武器,保持战斗的姿态,坚守着战士永不放弃的尊严。如同那个曾经被压在大山下的妖猴一样纹丝不动,还有那五百年都不曾动摇过的顽强斗志和渴望自由的坚定信念。走过这些兵马俑身边,如果不是和他们一样的渴望战争的壮美,向往胜利的光荣,就会感到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沉默着,小心翼翼地不敢惊动他们。如果是和他们一样的勇士,就会禁不住热血沸腾,豪情冲天,振臂高呼,一声呐喊,去唤醒这沉睡千年的战士,执金戈骑铁马,生死与共,血雨腥风,快意情仇,踏破万里河山,雪洗一切屈辱和不平。
往事如烟却未散尽,历史变成传说,传说成为神话,残留一些挥不去的记忆和怀念,剩下一些抹不去的执着和信念,一些历史和神话的碎片,被一个自作聪明的人随意拼凑,并自以为是找到了历史的真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