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费城风云 >

第11部分

费城风云-第11部分

小说: 费城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小邦决定据理力争。

三 唇枪舌剑

兰欣首先发难。

6月20日,兰欣发言全面抨击制宪会议,提出费城会议无权改变邦联体制,无权作主标新立异,声称各邦决不放弃主权,指责伦道夫方案对各邦的伤害比当年的英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等等(请参看本书第三章)。兰欣还特别反驳了汉密尔顿6月19日的说法。他说,我的同事说大邦的利益不会刚好同时相同,要小邦不要害怕。如果这话当真,即各邦之间确实存在普遍一致的利益,那么,不论实行现在的席位平等制,还是实行拟议中的席位比例制,对所有的邦岂不是同样安全?这一招是很厉害的。因为把汉密尔顿他们逼到了死角:要么承认各邦利益一致云云不过是弥天大谎,要么承认不肯同意平等表决权没有道理。

路德。马丁和谢尔曼都发言支持兰欣。路德。马丁说,各邦是美利坚人民生命所系,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权利和安全,都寄托给这些分开的主权。而他们之所以结盟,则正是为了支持自己的邦,不让自己的邦被别人吞并。各邦人民已经把他们的权力授予各邦议会,只要他们的邦政府不解散,他们就不会收回授权。

谢尔曼也说,过去,大邦并没有因为小邦享受了平等表决权而受到拖累,这说明从长远看,各邦的利益原本是一样的。何况邦联议会的工作并不亚于任何政府,它还帮我们赢得了战争。当然,如果席位分配的难题没有别的办法解决,他也可以同意实行两院制,其中一院的席位按比例分配,但条件是另一院内各邦席位平等。

谢尔曼话音刚落,威尔逊就顶了回去。威尔逊说,革命取得成功,不是邦联条例的功劳。大邦确实做了让步,但那是因为当时没有别的选择。第二天(6月21日),威尔逊又说,大家总在问,各邦政府如何能够得到总体政府的保障?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各邦政府如何能够做到保障总体政府?如果各邦政府认为,只有由他们自己指派议员参加总体政府,才能捍卫自己的权利,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给总体政府同等的自卫机会,也指派一些人到各邦去当议员呢?如果说一方要求保障是必要的,那么,另一方要求同样的保障也合情合理。可惜本人实在看不出总体政府对各邦政府有什么危险,就算总体政府当中万一有人产生了这种念头,全国议会本身就会哗然。这种哗然势必传播到各邦议会,最后传播到全体民众中去。这时,总体政府就会去保全各邦政府的权利,就像各邦政府会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一样。全国议会的议员都来自各邦,怎么会不维护各邦的权利?

麦迪逊同意威尔逊的观点。他认为,一、总体政府侵蚀各邦政府权力的危险,小于各邦政府侵蚀总体政府;二、总体政府侵蚀各邦政府的权力不会致命,各邦政府侵蚀总体政府的权力则会。因此,更需要防范的,是各邦政府侵蚀总体政府的权力。

这一场辩论的结果:7邦赞成,纽约、新泽西、特拉华3邦反对,马里兰赞成反对各半。制宪会议同意联邦议会由两院组成,麦迪逊一派胜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是在6月25日,讨论联邦议会第二院(参议院)议员由各邦议会选举。威尔逊坚决反对。他说,这将使人民处于一种双重关系之中,既是总体政府的公民,又是某邦政府的公民。非但如此,威尔逊还提出,我们在建立总体政府时,应该尽量抽掉邦政府这条思路,视各邦政府为不存在。总体政府并非各邦政府的集合,而是全体人民的集合。总体政府的目的,不是各邦,而是组成国家的全体人民。因此,是个人而不是各邦,应该在总体政府中拥有自己的议员。

艾尔斯沃斯不同意威尔逊的观点。他认为,不论由谁选举议员,医院总是他所在的那个邦的公民。同样,不论通过什么渠道,各邦也总是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独特看法反映到总体政府。因此,必须维持各邦政府及其代理人的存在,=。在幅员如此辽阔的国家里,没有各邦政府的合作,根本就不可能支撑住一个共和政府。要想做到这一点,惟一的办法,就是把总体政府嫁接到一个一个的邦政府上去。

约翰逊和威廉森(北卡罗来纳)都同意,就连弗吉尼亚代表梅森也支持。梅森说,大家已经一致同意,要使一个政府有效,就必须赋予它捍卫自己的能力。¨wén 、rén、shū 、wū¨要使组成政府的各个部门有效,每个部门也必须能够自我捍卫。而授予各邦政府这种权力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委任联邦议会第二院的议员。

这时,麦迪逊提议,先不讨论参议院由谁选举的问题,改为讨论参议院席位的分配,即讨论全体委员会报告第八条“第二院席位分配方式与第一院相同。”南卡罗来纳的巴特勒则提议改为讨论第七条“第一院席位分配实行比例制”,麦迪逊也同意。麦迪逊的意思是,只要席位是按人口比例分配的,由谁选举倒是不很重要。可惜他们两个的提议都没有被通过,而大会第三次表决的结果是:9邦赞成,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反对,会议同意第二院议员由各邦议会选举,小邦胜了第二回合。

这次表决结果是意味深长的。因为除了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其他邦,包括北卡罗来纳和马萨诸塞这样的大邦,马里兰、纽约、南卡罗来纳、康涅狄格这样的中等邦,都站到了新泽西、佐治亚和特拉华这三个小邦一边。事后麦迪逊总结,尽管只有比例制才符合民主原则,但两个大邦的“得理不让人”,也确实会引起其他邦更深的忧虑和更强烈的反弹。

这种反弹在6月27日爆发出来。这一天,大会讨论全体委员会报告第八条“第二院席位分配方式与第一院相同”。坚持反对费城会议制宪的“四大金刚”之一路德。马丁发表长篇大论,而且情绪激动,语无伦次。路德。马丁是马里兰代表,出席会议时43岁。它是马里兰的检查总长,精通法律,熟悉情况,但口才极差。每次发言,无不使人的耐心累倒极点,这次发言又长达3个小时,而且头天没讲完,第二天又接着讲。路德。马丁的基本观点是:一、建立总体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全各邦,而不是直接治理个人;二、总体政府的权力应该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休想多要;三、个人与总体政府实无多少相干,和本邦政府反倒关系密切,把公民交给总体政府,等于把他们扔回自然状态;四、各邦政府的成立,得到人民的授权,没有各邦选民的同意,谁也休想解散;五、各邦在遵守邦联议会立法方面表现良好,纵有问题,也是因为力所不及;六、各邦享有平等的表决权,是缔造合众国的基本思想,这个思想以公正和自由为基础,并非仅仅处于策略的考虑,虽然各邦有权放弃这种主权,但它们没有放弃,也不应该放弃;七、在自然状态下,各邦就像个人一样,享有平等的主权和自由,处于平等地位的邦,在不放弃他们公民自由权利的前提下,不能因为结盟而被视为放弃了平等表决权;八、现在讨论的这个方案,对于小邦而言等于奴隶制,要想纠正这个错误,与其小邦联合,不如拆散大邦。讲完这些观点,路德。马丁筋疲力尽。

第二天,6月28日,路德。马丁继续发言。他指出,如果事情真像有的人所说,大邦和小邦利益一致,马么,给予小邦平等的表决权也没什么危险。小邦不会自我伤害,也没有能力伤害小邦。相反,如果大邦小邦利益不同,席位又不平等,小邦就太危险了。最后他说,即便邦联解体,小邦也不会担心失去什么权力,万一3个大邦要结盟,其他10个小邦也会照此办理。他宁可看到这种结局,也决不同意现在这个方案。

麦迪逊当然不会同意这个说法。他的反驳一如既往地充满智慧,高屋建瓴。麦迪逊指出,承认各邦主权平等,起源于契约和跳跃混为一谈。条约是一些特定的义务,契约则创造一种授权。当我们要授权建立一个全国政府的时候,岂能再用签订条约的办法?没有必要保障小邦不受大邦欺负。历史的经验表明,强人和强国之间从来就是彼此争雄(比如斯巴达和雅典),很少有什么结盟。就是从这一点看,小邦也应该寄希望于一个强有力的总体政府。因为只有这样一个政府,才能在大邦和小邦之间一视同仁地进行治理。最后他说,摆在我们面前的出路,无非两个极端,要么13个邦彻底分开,要么完美结合。在前一种情况下,小邦将时时担心大邦。在后一种情况下,则可以高枕无忧。如果诸位希望后一种结果,那就请放弃自己的反对意见吧!

麦迪逊发言后,威尔逊和谢尔曼又发生争论,威尔逊认为平等表决权其实并不平等,谢尔曼则认为问题并不在于哪些权利自然属于人们,而在于这些权利如何得到同等有效的保护。夫人和穷人持有同等的选票,还不是同样感到安全?

眼见制宪代表吵成一团,八十高龄的富兰克林深感忧虑。他说,我们关起门来开会,已经四五个星期了。大家都在黑暗中努力摸索,却很少有人想想事情怎么会弄成这样!我已经活了一大把年纪。活的时间越长,就越相信是上帝在主宰着人间的事务;而会议的进程则证明,人的悟性绝非完美。看来,我们只有祈求上帝保佑了。他建议,聘请牧师,在每天开会之前主持祈祷仪式,让万能的主引导我们前进。

然而北卡罗来纳的代表威廉森却对大家说,制宪会议没有这笔经费。

看来,上帝也帮不了他们的忙。

四 上帝也帮不了忙

上帝没有请到,制宪代表只好继续再吵。

6月29日,也就是富兰克林提议每天开会之前进行祈祷的第二天,尽管已经有人(比如约翰逊、艾尔斯沃斯)开始从中调解、斡旋,麦迪逊和汉密尔顿却仍然不肯松口。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按人口比例选举议员,才是真正的代议制,也才是真正的民主(主权在民)。因此麦迪逊说,他恳求代表小邦的先生们,放弃一个众所公认的不公正原则。那个原则是绝对不会得到承认的。如果得到承认,势必在我们希望永世长存的宪法中灌注必死的命运。他恳求小邦代表想一想,邦联粉碎以后,各邦将会承受怎样的苦果。那将是一个个肝火大动的政府和杀声震天的战场。。因为那时无论哪个邦都不会有安全感。他们只能把自己武装起来,并授权他们的行政官独断专行。我们知道,一支常备军加上一位权力膨胀的行政官,决非公民权利的安全伴侣。抵御外来威胁的手段,总是会成为在国内推行暴政的工具。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发动战争就会成为常规口号。各邦政府将会以此为借口,强迫人民接受他们的压榨。无论各邦彻底分道扬镳,还是三三两两结成联盟,后果都是这样。到了那一天,导致这种后果的人将不会被他们的邦饶恕,也无法自我宽恕。

汉密尔顿接着发言。他提出一个问题,即议会的组成究竟应该是以邦为单位,还是应该以个人为本位。他认为应该是后者。因为邦是个人的稽核。再没有什么比为了邦尔牺牲个人权利更为悖理和荒谬。有人说,如果小邦放弃他们的平等,就是放弃了公民权利。这其实是争夺政治权力,不是争夺公民权利。难道特拉华的公民和宾夕法尼亚的公民享有同等的选举权,他们的自由就变少了?刚才麦迪逊已经讲到各邦彻底分手和各自自由结盟的后果。他则很想提醒大家另一个严重的问题:相互争雄彼此敌对的欧洲各国正在结盟。这些不同的盟国将在我们内部煽起骚乱,拉拢我们参与他们之间的争斗。列强虎视眈眈看着美利坚,唯恐天下不乱。因此,我们应该冒一切风险保住合众国。要知道,我们能够安安静静坐在这里讨论问题已经是一个奇迹,如果指望将来再出现这样的奇迹,那简直是发疯。

麦迪逊和汉密尔顿的发言可谓苦口婆心,但反对派却不为所动,路德。马丁甚至不愿意多讲,只是一口咬定:邦的语言就是主权和独立!

于是,第二天,即6月30日,威尔逊发言声援麦迪逊和汉密尔顿。威尔逊说,他非常希望大家不要放弃一个受到这么多兼顾亲密纽带约束的国家,但如果硬是要发生令人痛心的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对第一院席位分配方式的表决结果证明,大多数人都赞成不再遵循《邦联条例》的规则,反对派只代表美利坚人民的11/45。因此,前途很清楚:要么不足联邦1/4的人退出,要么3/4的人放弃自己与生俱来、无可置疑、不可剥夺的人权。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是在为谁建立政府。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想象中那个叫做邦的东西?我们诚实的选民,会满意这种形而上学的划分吗?会同意1/3的人构成议会的多数,34就能击败66吗?最后他悲叹:真没想到在这些问题上会盛行如此荒谬的意见,发生如此激烈的争论!

麦迪逊、威尔逊和汉密尔顿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使很多人感到不安,就连基本上持中立态度的艾尔斯沃斯也站在小邦一边。他在头一天提出了第二院每邦一席的动议,这一天又作了说明。他说把权力授予少数人,是为了保护他们不受多数人摧残。而且历史上没有一个联邦不实行席位平等的制度。德高望重的富兰克林也出面调停,希望双方都做些让步。但麦迪逊他们听不进去(这些情况我们以后还要再说)。而且就在富兰克林发言以后,第三个大邦马萨诸塞的代表鲁弗斯。金发言了。

金说,现在问题已经简化,每邦在第二院中是否席位平等?我看我们的方案再改也没有用了,最多不过把拟议中的参议院弄成又一个邦联议会。如果坚持平等制的人不肯改变态度,反对这种方案的人也不会让步!他说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建立公正原则和正义政府的天赐良机,而去维护凭空想象出来的什么邦的自由!金还说,为了他的国家,他的感情更痛苦了,忧虑更加剧了,实非言语所能表达。但他深信,要给这个国家提供公民的权利和幸福,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为此,他可以克服自己作某种让步,但决不会同意什么席位平等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