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千古中医故事 >

第4部分

千古中医故事-第4部分

小说: 千古中医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鄄 ⒍〉娜私掀毡椋偷薄岸勘砸健保ㄎ骞倏埔缴魏昧诵矶嗬先说奈骞俨。共簧倮先舜佣刍ㄖ谢指戳私】怠5搅饲毓锥枷萄簦吹降钡囟姆⒉÷屎芨撸脱芯慷⒉≡颍绷恕靶《健保魏昧诵矶喽亩喾⒉ S纱丝杉馊挡唤鼍诳疲辜嫱ǘ啤⒏静啤⑽骞倏疲踔镣饪疲凰谡锒仙希唤鼍ā扒新觥保疑朴凇巴⑻⑿葱巍保辉谥畏ㄉ希唤鼍ㄕ刖模股朴谟庙臼㈧偬茨Α⑹质酢⑻酪┑龋晌揭晃欢嗝媸值拿窦湟缴K韭砬ㄋ邓恰八嫠孜洹薄N颐窍衷谡嫘枰庋拇蠓颍嫘枰芄欢愿髦植≈⒍寄芰私夂椭瘟频拇蠓颉1馊抵员蝗嗣亲鹁矗庵忠搅萍际醯娜嬗兄苯拥墓叵怠�
从扁鹊的行医路线看,他的足迹是由东到西,也就是从山东到河北、河南、山西,一直到陕西。一路上都留下了许多治病救人的故事。他医德高尚,人们怀念他,纷纷修墓、建庙以示纪念,扁鹊墓不下十处。各地人民都认为扁鹊和自己有关系,这种名人情结反映了人民对做过好事的人的怀念。
扁鹊一生走南闯北,为无数患者解除疾病痛苦,被人们称为能起死回生的“神医”。在他行医经过的路途上,历代人民为他建陵墓、立碑石、筑庙宇、朝香火。然而,一生救死扶伤的扁鹊,最终却是死于非命。那么,一代神医的生命究竟是怎样终结的呢?
咸阳是他最后到达的地方,据《战国策》记载,扁鹊在秦国时,秦武王(公元前310—前307年)请扁鹊看病。扁鹊认为,没问题,建议及早医治。这时秦武王左右近臣却说扁鹊坏话:“大王您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让扁鹊治疗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
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说不吃扁鹊开的药。扁鹊听了非常生气,把治病的砭石(针)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你与有知识的人共事可以得天下,治天下,与无知之辈同谋,将会失去天下。从今天这件事可以推知秦国的事,如果再这样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扁鹊的话批评了秦武王,也得罪了一些近臣。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对扁鹊怀恨在心,就在扁鹊离开咸阳东归的路上,李醯派人刺杀了扁鹊。一代名医死于非命,令人叹息!
扁鹊是司马迁《史记》里的第一位医生,也就是我们开头说的,正史记载的第一位医生,司马迁对扁鹊给予深切同情,扁鹊无端受害,司马迁自己也有相同的遭遇呀!所以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太史公感慨道:“女人无论美与丑,住进宫中就会被人嫉妒;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扁鹊因为他的医术遭殃……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说的就是扁鹊这样的人呀!”仔细看司马迁的话,是不是有他个人的感慨与不平?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司马迁引用老子这句话,“美好者不祥之物”?这仅指扁鹊吗?我似乎感觉到这里有司马迁个人的一种感慨!大家都知道,司马迁也是无端地被残害的,他就是因为替与匈奴作战的那位将军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他说李陵这个人不会真正投降的,他还会回归汉朝的,汉武帝怎么样?大怒,你敢对叛将说这样的话?他要是真把司马迁杀了,司马迁也许还不受罪了,偏偏不让你死,给你宫了,真是奇耻大辱,痛不欲生啊。司马迁就是在这个环境下艰难地写《史记》①,大家想,他对扁鹊是什么感情?自己也是毫无道理地被汉武帝给残害了。读《史记》会发现,司马迁在写好人被害、被诬陷的时候都会从内心发出相同情感。
说到这儿,我们可以给扁鹊作一个总结。扁鹊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医生,他满腔热情,治病救人,后来人们崇拜他,尊敬他,热爱他,于是就在他身上不断添加了许多传说的神奇的故事。扁鹊对祖国医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扁鹊永远不会为人民所忘记。
【附录】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于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简子寤,语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董安于受言,书而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蓄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睫,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缠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蹙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
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二、华佗篇
(篇章页内容):华佗,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杰出医学家。曾游学于徐州一带,通晓各种经书,喜爱医术和养生之学。精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其精于外科、针灸和医疗体育。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大胆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手段多样,疗效好。为人性情爽朗,淡泊名利,据史料记载华佗着有《枕中灸刺经》等多种医书,可惜均佚。
【一 神医传奇】
在世界华人的范围里边,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时候,经常会送给医生八个字: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也就是说,人们在心目中,把华佗当成了神医的代称。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民间医生,他以自己高超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在当时就非常出名。但是,中国古代名医众多,为什么后人称赞医生医术高明的时候,要说华佗再世呢?华佗的医术,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他为什么会成为后人心目中的神医呢?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华佗。华佗在正史中有传记,也就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有范晔的《后汉书》,都有《华佗传》。据史传的记载,华佗字元化,名字叫旉,他是沛国谯人。这个谯是当时沛国的谯县,东汉的谯县大致主要包括今天安徽的亳州,还有河南永城的一小部分,但是有关华佗家世的记载,完全没有。我们不知道华佗的家庭是个什么样的家庭,也不知道华佗跟谁学的医,都没有记载。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华佗在当时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由于他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身世,他的师承都没有记载。而且,我们看正史这两个传记也可以看出来,《三国志》把他收入《方技传》,《后汉书》把他列入《方术传》,方技、方术,是什么含义呢?在中国古代,把从事医学、天文、星象、占卜的一类人叫做方士,或者叫做方术,这就是我们现在仅存的资料中间所知道的华佗的基本状况。
华佗生活的时代,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再加上那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这一段时间,这时候正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时候,所以史书中关于华佗的记载很少,既没有他的身世记载,又没有他师承关系的记载,更没有医方传之后世,史书中只留下了他治愈疾病的一些小故事,所以后世流传的“华佗再世,妙手回春”这个说法,我们只能从华佗治愈疾病的小故事中去寻找答案了。
为什么我们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代称。我们先讲第一个方面,料病如神,预知生死,这是华佗最神奇的一面。这里边我们就要介绍史书中记载华佗治病的医案。第一个医案,说是原甘陵国,这个甘陵就是今天山东的临清,甘陵国相的夫人怀孕六个月,突然感到腹痛,痛得非常难受,然后请华佗来治疗,华佗把了把脉,就说胎儿已经死了。然后,华佗找一个人,为这位夫人摸一摸腹部,看胎儿是在左边还是右边,而且华佗告诉这个人,如果在左边是个男胎,如果在右边是个女胎。结果这个人摸过以后,说在左边。华佗就准备了汤药,然后,让甘陵国相的夫人把药喝下去,喝下去以后,果然产下来一个胎儿,已经死了,是个男孩。这个男胎一产下来,甘陵国相夫人的腹痛立即就停止了。这是第一个例子。他能判断胎儿是活的还是死的,号脉就断定了。
第二个例子,前任的一位督邮,姓顿,这个顿先生得了病,好了以后请华佗为他再看一看。华佗为他把脉以后,告诉他,他的病虽然好了,但是身体还很虚弱,在这个期间,千万记住,不能有夫妻生活,如果有的话,就会发生不测,死前他的舌头会伸出几寸长。结果他病好以后,这个消息就传到他妻子的耳朵里了,他的妻子跑了一百多里地来看他,当天晚上有了夫妻生活。三天以后,病发,死了。而且临死之前,舌头伸出来有几寸长。这是第二个医案。他料定这个人只要有性活动就一定会死亡。
第三个例子,广陵太守陈登是曹操非常信任的一个人,他得了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