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浙残明梦 >

第38部分

江浙残明梦-第38部分

小说: 江浙残明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一听,几乎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唐通肯降?莫非有诈?”

宋献策道:“小可初时也如此认为,但似不可能,其理由有三。”

李自成忙道:“军师,请速速道来。”

宋献策道:“其一,唐通虽为明军骁将,但功多而不受重用,位居吴三桂、左良玉之下,久怀不忿之心;其二,我军南征北战,一路势如破竹,唐通自知不敌;第三,大同镇将姜瓖降我便得重用,远近皆知,唐通自有钦慕之意。”

李自成大喜:“如此,直捣京师,俯控天下有望了。军师,接下来该如何安排?”

宋献策道:“既得居庸关,可南下先定昌平,进薄京师。”

“好,先定昌平,进薄京师,”李自成咬牙切齿地道,“孤定昌平,定焚十二陵,以雪掘祖坟①之恨。”

“殿下,在下有一事相告。”宋献策欲言又止。

“军师但说无妨。”李自成望着宋献策。

宋献策想了想,道:“殿下,眼下我军虽所向披靡,但明军多据南方,不可轻视。入京后,当约束军纪,收人心,定国是。”

“自当如此。孤以贫贱得天下,岂敢一日掉以轻心?”李自成豪情万丈,昂然答道。

宋献策道:“殿下既如此想,为臣也就放心了。”于是他告辞退出。

“向京师进发!”李自成重重地手按在桌案上。

“向京师进发!”霎时间,这呼声传遍了军营内外。

百万农民军浩浩荡荡地向北京城方向进发。

 

 

 



 

有关农民军的谣言越传越多。京师一时人心惶惶,群臣惊惶失措。

这些朝臣,各抱打算。

早在三月初十,崇祯帝闻宣府已破,便下诏要求大家输饷助军守城。

输饷助军一事,崇祯帝早在五年前就已发动过一次了,但却遭到以武清侯李国瑞为首的勋戚的抵制。当时崇祯帝震怒,将李国瑞削夺爵位,逮捕入狱。娇生惯养的李国瑞突遭厄运,惊怒而死。如此一来,勋戚哗然。崇祯帝本人也追悔莫及,募捐一幕便就此草草收场,此后几年不再提起。

现在时势已发展到了如此危急的地步,崇祯帝无奈之下,只好再出此下策。

他怕大家不肯响应,便先派太监徐高往谕家产殷实的国丈嘉定伯周奎,要他带头输饷。

谁知周奎却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见徐高前来,连称没有。

徐高苦苦哀求,泣谕再三,就差没跪下。

周奎却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道:“老臣安得多金?”

徐高见苦劝半天无效,不由心头火起,拂然而起道:“外戚如此,国事去矣。多金何益!”

周奎怕得罪这个喜怒无常的皇帝女婿,只好奏捐一万两银子。

但崇祯帝还认为他捐得少,提出要他捐两万。

周奎心疼银两,便暗中向周皇后求助。毕竟父女情深,周皇后不得已,只好答应给他五千两,其余要周奎以私蓄补足。

周奎却将皇后给他的五千两银子截留了两千,仅再输三千两银子了事。

国丈尚且如此,如何敢奢求他人?明朝最穷便是当官的,大家都在标榜清贫。首辅魏藻德仅输了一百两银子。前首辅陈演刚遭放归,尚未启行。召入要他捐献时,他却自诉清苦,不捐一文。百官共议捐助,勉谕至再。但他们互相观望,彼此推诿。他们各在宅第大书“此房急卖”,又将一些器皿物什拿到街市上出售。

最后,不得不按官员省籍限定数额,如:浙江六千、山东四千等。如此,前前后后共募得饷金二十万两。

另一方面,太监王永祚、曹化淳分别助饷三万、五万。司礼监王之心最富,崇祯帝亲自面谕,但他却只捐了一万两银子。后来,大顺军拷打王之心,追银十五万,其他金银器玩无数。而周奎抄家则出白银五十二万,珍币复数十万。

又议“前三门”②富户,各输粮食养军,且赡养守军妻孥,使守城官兵没有后顾之忧。后来因各大户反对而不了了之。

输金助饷一事,收效甚微。曹化淳却在一旁冷嘲热讽:“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崇祯帝这才想起魏忠贤在天启年间以酷刑追比、榨取大量所谓“赃银”的故事。他心下正恨着这些自诩清廉的所谓直臣,于是派人收葬魏忠贤遗骸于香山碧云寺。

十二日,崇祯帝召对,只问兵饷之事。以举朝无人足以胜任,不由泪下。

群臣建策,惟闭门禁止出入而已。

以外城兵少,议增兵外城,而内城却又兵缺;欲增兵内城,则外城兵缺。

除此外,君臣一筹莫展。

十三日,崇祯帝再次召对群臣,问御寇方略。诸臣都嗫嚅不能对。诏给京城九门守兵每人百文钱,又召前太监曹化淳共守城。

十五日,又传流寇已从柳沟抵居庸关。总兵唐通、太监杜之秩迎降。

居庸关为京师门户。此关一失,屏障大开。京师以西诸郡县,望风瓦解,将吏或降或遁。李自成部下权将军又移檄至京师,称:“十八日至幽州会同馆暂缴。”

京师大震,崇祯帝当即下诏令三大营屯齐化门外待敌。

京师内外城堞共十五万四千余,京营官兵精锐现在都被太监选去,登陴守御的官兵只剩下老弱五六万人。守城太监曹化淳、王化成整日只知饮酒作乐,无所事事。守兵没有炊具,买饭为食。欠饷整整五个月,每人仅给百钱。守兵无不怨言载道,士气消沮。

十六日,又传农民军攻陷昌平州,守军诸部全部投降,只有总兵官李守鑅连杀数人后拔刀自刎。农民军焚烧十二陵享殿,又分兵掠通州粮储。

崇祯帝正临朝视事,召考选诸臣问筹饷之事。滋阳知县黄国琦所答中旨,崇祯帝龙颜大悦,当即将他升授为给事中。余下依次答对。

事情还未进行到一半,一名太监匆匆进内,将一秘封呈上。

崇祯帝接过仔细阅览,突然脸色大变,起身入内。

诸臣立候多时,有口谕传出要他们全都退下。

大家这才知道:敢情是昌平州失守了。

 

 

 



 

三月十六日夜,农民军从沙河杀来,直犯北京平则门,一时竟夜焚掠,火光烛天。

屯在近郊的营兵见有数百骑至齐化门延绵至平则门向西,就诘问何人。

为首将官答道:“我等为阳和的勤王兵。”守兵不语,任其通行,其实他们都是大顺军的候骑③。

一时人心汹汹,到处在传言:“天子南狩,有内官数十骑拥护出得胜门了。”守门的都是内侍为政,卿贰勋戚不得上去。

十七日拂晓,开西直门接纳城外避难百姓。内官坐城上,取令箭下,城门马上大开。勋戚大臣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人敢上前过问。

崇祯帝早朝,召对诸臣。群臣束手无策,有的惟有哭泣。

漏下巳刻,探马来报:“远尘冲天,贼寇大至了。”

守城太监再派游骑前往侦探,报道:“此为哨骑。”于是不以为意。

将近午时,有五六十名大顺军骑马弯弓搭箭而来,大呼“开门”。

守卒急忙向城下发炮,当场炸死二十来骑,殃及难民死数十人。

城门这才紧紧闭上。

不多时,大队农民军从远处杀到。

这边方报“贼军已过卢沟桥”,那边就已经大片掩杀过来。旋即在新顺王李自成的亲自指挥下,开始环攻平则、彰义等九门。

驻扎城下的京师三大营敌不住来者势猛,大都溃降,火车、巨炮、蒺藜、鹿角俱为大顺军所有。崇祯帝选拔京营精锐至此全部被吞。

大顺军反炮攻城,一时炮声轰隆,震天动地。

诸臣正在侍班,奉旨守城的襄城伯李国桢匹马驰阙下,汗浃沾衣。太监呵斥要他停下。

李国桢道:“现为何时!君臣即求相见,不可多得呵。”

崇祯帝闻讯,急召入。

李国桢叩首哭道:“皇上,守军不用命。鞭鞑一人起,另一人又躺下如故。”

崇祯帝当下命所有太监都参与守城。

内侍一听,大哗道:“要我们守城?那诸文武做什么?”

又道:“官止内操,我等甲械俱无,奈何?”

有的则劝勉道:“我辈月食五十万,效死固当。”

于是纷乱中,所有太监都仓促持械登城守卫,共得数千人。

崇祯帝翻括库金二十万犒军。其实这二十万两银子系募捐而得,大明国库至此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这天,平民百姓有痛哭输金的,有的银子三百两,有的四百两,都授予锦衣卫千户之职。

 

十八日,大顺军奋力攻城,炮声不绝,流矢雨集。他们一面强攻,一面大叫:“快开门,不然屠城了!”

守城士卒害怕,就对城外放了几下空炮,同时挥手示意大顺军。待大顺军稍稍退后,炮才发出。

待炮声一过,大顺军随即驱赶居民背负木石,填护城河急攻。其部“孩儿军”均以少年组成,攻城骁勇异常,锐不可挡。

明军急发“万人敌”大炮,谁知慌乱中操作不慎,误伤数十人。巨响在城内爆起,明军顿如惊弓之鸟,到处都在叫“城陷了”,满城军民号哭奔窜。

太常少卿吴麟征累土填西直门,单骑驰入西安门。

吏部侍郎沈惟炳守门,对他道:“内守有宦寺,百官不得入内,奈何?”

吴麟征排门而入,太监王德化对他道:“守城人少奈何?请增派人马。”

吴麟征到了午门,遇大学士魏藻德,将他阻止住道:“兵部调度兵饷已足,圣生(吴麟征的字)何事如此张皇?藻德将要出阁。圣上正在休息,你如何能得以进内?”

吴麟征流泪,坚请得以非时见,魏藻德将他的手挽住往外便走。

薄暮时分,李自成在彰义门外设座,晋王、代王左右席地坐,新近投降的太监杜勋在一旁侍候。

杜勋大叫:“城上人听着!不许放箭,我是杜勋。请缒下一人,有话相告。”

守城的提督太监王承恩与曹化淳等一听,举目向下看去,但见暮色苍茫中,义军遍地,刀枪林立,一位红唇白脸的胖胖太监骑马耀武扬扬立于最前,正仰头对着他们指手划脚。各自迟疑道:“这不是杜勋吗?但他不是已在宣府殉难?皇上前几日还特地为他立祠祭祀呢。来者莫非是鬼?”

见杜勋又在城下大叫,这才道:“杜公公,我们留一人下去为人质,请公公上来。”

杜勋道:“我杜勋无所畏,用人质做什么!”

王承恩与曹化淳等于是将他缒上。

杜勋与众太监寒暄几句,然后一同入见崇祯帝。

崇祯帝见杜勋竟然没死,还降了贼,甚为不悦,便问道:“杜勋,你来此何为?”

杜勋道:“敌势大,万岁爷可自为计。”

崇祯帝道:“如何个计法?”

杜勋叩头将李自成书信递上道:“望万岁爷三思,及早逊位,可保万世富贵。”

崇祯帝不理他,转问在一旁的大学士魏藻德意见。

魏藻德却一语不发。

崇祯帝大怒,猛击龙椅,将之推倒。

这时,昌平守陵太监申芝秀也投降了农民军,缒上入见,备述贼寇犯上不道语,也请崇祯帝逊位。

崇祯帝怒斥道:“你等忘义小人,还有脸来见朕?还不给我滚!”

申芝秀抱头鼠窜而去。

杜勋耽留多时,见崇祯帝毫不动心,自觉没趣,只好告辞。

众太监请留杜勋。

杜勋笑道:“有秦、晋二王在下为质。咱家不回去,则二王不免于难呵。”

于是将他放回,仍旧从城墙缒下。

杜勋临行,回头对守城太监王则尧、褚宪章等道:“列位放心,吾党富贵自在。”

兵部尚书张缙彦奏道:“时势如此危急,臣屡至城门,欲观城上守御,都被监视阻止。今闻曹化淳王化成缒杜勋上城,未知何意,恐有奸宄不测。”

章上,崇祯帝御笔批遣张缙彦上城巡视。

至城上,内监仍旧拒绝让他通行。

张缙彦将皇上手书一亮,这才准许他上来。于是问道:“杜勋何在?”

众内监傲然答道:“昨夜缒上,今晨放下。万岁爷已知道此事,勿须诘问。”又道:“还有秦、晋二王在城下,也想通话。”

张缙彦道:“秦、晋二王既已降寇,如何可让他们上来?”

内监拂衣而去。

张缙彦无奈,乘此才有机会阅视城楼。却见守卒寥寥无几,便追问守城的兵部侍郎王家彦原因。

王家彦痛哭道:“贼势如此,监视中官却将营兵选调,李襄城④处尚有四成。家彦所守,两堵仅一卒。”

话未说完,城下坎墙攻城声急。守城的王承恩忙令发炮,连毙数人。

王化成等却仍然顾自饮酒自若。

张缙彦驰至内阁,将所见向诸阁臣述说一遍,约大家联名上奏。

到了宫门,却收到崇祯帝传旨止住。

原来,崇祯帝见情势危急,想起李建泰的话,忙召见驸马都尉巩永固,要他以家丁护送太子南行。

巩永固为明光宗西李选侍女儿安乐公主丈夫,为人正直,一直为崇祯帝所倚信。他接口谕不敢怠慢,赶忙入见圣驾。

崇祯帝见到他,顿时如落水之人突然抓到了一根救命草一般,便将其意告知。

巩永固叩头道:“亲臣不准藏甲,臣等岂敢私蓄家丁。即使有,何足以抵挡贼寇!”

崇祯帝这才想起自己亲自颁发的禁令,君臣相对而泣。

崇祯帝又下罪己诏,尽罢加派新旧饷,一面召王承恩等,急整饬内侍队伍准备御驾亲征,所以不愿接见阁臣浪费时间。

然而还未准备好,而这时情势已大变。日晡时分,农民军架飞梯继续攻打西直、平则、德胜三门。官军抵御不住,守城太监则暗中策应,农民军于是攻占了外城。

申刻,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献城投降,农民军大量涌入。

崇祯帝闻警,急忙召阁臣入,问道:“列位爱卿,可知外城已破吗?”

群臣面面相觑,摇头道:“皇上,臣等不知。”

崇祯帝道:“事情危急,现当出何策?”

群臣奏道:“陛下之福,自当亡虑。如其不利,臣等巷战,誓不负国。”

崇祯帝摇头长叹,挥手命他们退下。

他见群臣散去,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脑顿足,大呼:“内外之臣误我,误我!”

 

 

 



 

这天晚上,崇祯帝和衣而卧,一直没睡着。暝暝中他感觉到了一丝恐惧,他开始后悔死要面子而不听李建泰建议南迁。同时,他也痛恨那些迂腐透顶、不懂得变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