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爱别离 >

第1部分

爱别离-第1部分

小说: 爱别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评羌管悠悠爱别离

文/刘广雄
《爱别离》为我们营造了这样一种意境:孤烟大漠,长河落日,黑衣的骑士与黑色的骏马;漠北朔风,悠悠回荡羌管的倾诉;马蹄声碎,羌管声咽,刀光、剑影和枪声中,黑衣的骑士和他的骏马像一颗黑色的子弹射向浑圆的落日;当艾山江的生命永远地融入雪山大漠,我们看到了安琪的小窗,那是一扇可以眺望到乌兰山顶千年积雪的小窗。窗台上,永远有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杯子里,永远有一杯同样透明的白开水;当黄色的野菊花开遍原野,苍凉的《腊月里的转场队伍》古歌声让我们掩卷长泣。
这杯透明的水,是安琪用青春的热情将乌兰山的千年积雪化成,又用了爱情的火焰把它暖热。透明如水的爱情就搁在窗台上,等待着她的骑士、她的歌手,等待着她永远不再归来的爱人。
还有比《爱别离》更为奇异的爱情故事吗?一对从未谋面的男女,却爱到了骨头和血管里。他们数次擦肩而过,却从未直面相对;他们在午夜时分用电话慰籍着彼此的心灵,却从未在灿烂的阳光下触及到对方真实的手指;当安琪终于知道了心爱的艾山江原是她的战友,接踵而至的却是爱人牺牲的噩耗……然而,《爱别离》想要讲述的并不是一场畸恋一段传奇,羌管悠悠,清霜满地,繁花落尽后,铅华洗尽时,雪山下硝烟散去,大漠上马蹄声消失,屋子里已经空无一人,留在窗台上的,只是那一杯可以照见灵魂的净水。
正如《爱别离》在剥茧抽丝的案情推动下,想要讲述的并不是一个侦破故事,而是想要讲述一群活生生的西部警察,讲述一群每天都与和平的人们擦肩而过,也无时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活生生的人,《爱别离》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爱别离》告诉我们的,就是爱情本身。
《爱别离》的叙述表层具备所有爱情侦破小说的要素:神秘的卧底探员、青春四射的年轻女警、纵横交错的人物关系、惊心动魄的重大案情;《爱别离》的叙述背景设置在遥远苍凉辽阔神秘的西部,这就使《爱别离》具备了超越其它同类小说的新的要素:雪山、骏马、骑手、风情、民歌;与毒品犯罪和恐怖活动的卓越斗争使《爱别离》的主题具备了与人类命运和人的价值相关的宏大取向。宏大的主题、完整的要素与作者精心营造的小说结构,以及作者流畅抒情的叙述语言相结合,使《爱别离》成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公安题材精品长篇之一。
然而,《爱别离》并没有停留在叙述的表层裹足不前,而是将灵魂的探头毫无保留地推进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说,推进到了当代警察的内心世界。笼罩了整个小说的女性视角,无所不在的女性关怀,使这部外表阳刚壮怀激烈的小说处处散发着动人心魄的温馨魅力。与其说这是一部由曲折情节推动的侦破小说,不如说这是一部由青春和爱情的至真至美之情推动的情感小说。正也是浮现在血性之上的柔情,闪现在刀光剑影之中的迷离星光,使这部小说充满了巨大的情感张力,让读者欲罢不能,让读者在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迭宕中,和故事中的安琪一起,并肩走过一段爱与死的生命历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别离》的质地得以净化和升华,从而超越了以“塑造”当代警察形象为指向的叙事小说,成为一部极具可读性同时闪现着人性光辉的心理小说。
在当前部分公安题材作品充斥着假、大、空、玄,通过暴露犯罪和侦破手段来吸引读者眼球的大背景下,《爱别离》的出现,无异于一缕清风,让我们在呼吸到自然、清新、纯美空气的同时,重新认识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警察。《爱别离》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能够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警察得以兄弟姐妹般对酒当歌促膝谈心。《爱别离》透过故事层面,向读者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爱情、美丽、青春和忠贞其实从来就离我们不远,只是我们常常在不经意中忽略了我们生命中这些最宝贵的元素。
《爱别离》提醒我们: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有一杯净水正安静地等待着我们饥渴的喉管;《爱别离》让我们在星空下仰起头来,聆听那首名为《腊月里的转场队伍》的古歌,今宵,让悠悠羌管引领迷失的灵魂,回家。

诗化的爱情 英雄的颂歌(1)

--读张西长篇小说新作《爱别离》
文/温金海
对于爱情小说,人们已司空见惯。但写警察的爱情,特别是卧底警察的爱情,却并不多见。青年女作家张西的长篇小说新作《爱别离》写的正是卧底警察的爱情故事。当我拿到书稿,强烈的好奇心使我一口气将书稿读完。
《爱别离》是一部很有吸引力的小说,它的魅力首先在于题材的创新与突破。卧底警察是一种特殊职业,重要而神秘,紧张又危险,几乎时刻与死神打交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对外界总是保持着距离,常常秘而不宣,一般人对他们了解不多,对他们的内心世界、婚姻爱情更是知之甚少,但很多读者却又十分渴望走近这一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长篇小说《爱别离》把笔触伸向卧底警察这一特殊群体,展示卧底警察鲜为人知的工作与生活,从而具有天生的可读性与亲和力。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凄美哀怨而又十分特别的爱情故事。内地警院毕业生安琪满怀激情到西北边陲工作,与一个高大英武的维吾尔青年男子邂逅相逢。他正是打入恐怖组织内部的卧底警察艾山江。安琪对他一见钟情,渴望了解他,一直寻找机会接近他。艾山江对安琪也颇有好感,但由于职业的关系,他不能随意与人交往,更不能透露自己的秘密,只能刻意地显示出冷漠,保持着与安琪的距离,把沉甸甸的情意埋在心底。这就使得安琪对他的爱恋一直处于奇特的状态,朝夕牵挂,却难以相见;痴心不改,却无缘相拥;近在咫尺,又远似天涯。安琪爱恋着艾山江,但直到艾山江为了获取恐怖组织的活动计划不幸牺牲,她实际上也没能与艾山江见上一面,没能享受到恋人相聚的快乐与温馨。艾山江牺牲后,安琪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她理解了艾山江对她的“冷漠”,同时也领悟到了艾山江“冷漠”背后对她的深沉的爱。她并不后悔对艾山江的痴恋,相反,艾山江的壮举激励着她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小说最后,安琪隐名埋姓打入贩毒集团内部,也当上了一名卧底警察。这无疑是爱的动力使然,也是她对艾山江爱的升华。《爱别离》的爱情故事确实极其神奇,看似虚幻,却很真实,看似隐约朦胧,却又刻骨铭心。有情人未成眷属。安琪对艾山江的爱,既执着又悲壮,既纯真又有几分辛酸。但这恰恰是卧底警察人生状态的真实写照。在林林总总的爱情小说中,《爱别离》的故事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带我们走进了一个隐秘世界,给我们带来新鲜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小说对警察形象的描写与刻划颇有新意。艾山江是小说着力刻划的人物,他外貌潇洒,英武迷人,对警察事业充满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忠心耿耿。他机智勇敢,聪敏过人,有着丰富的卧底侦查经验,屡建战功,是个成熟老道的卧底警察。尽管这一形象具有某种理想主义色彩,但他确实是众多优秀警察的代表。然而艾山江的婚姻却遭到了不幸。由于长期在隐蔽战线工作,神出鬼没,行踪无定,行动计划甚至对自己的妻子也不能透露,妻子对他感到惶惑不解,总感到他有什么事瞒着她,俩人的感情逐渐出现裂痕,并最终导致离异。对于妻子含怨而去,艾山江无法辩解,只能感到无奈。婚姻的变故无疑使他爱情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艾山江与安琪相识后,尽管觉得安琪是个优秀女孩,但他清醒自己不能给安琪带来常人所理解所追寻的那种幸福。为了防止安琪陷入感情纠葛,避免给安琪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与伤害,他故意疏远安琪,屡次有意无意地错过与安琪的约会,以致安琪从暗恋他开始,一直到他牺牲,俩人始终处于离别状态。艾山江牺牲后,遗体被悄悄掩埋在乌兰山的荒野,没有隆重的告别仪式,没有浩大的追悼纪念,公安部门甚至不能把真实情况公开,连艾山江的父母也不能告诉。艾山江像乌兰山的风,悄然而来悄然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安琪自然也无法与他进行最后的告别。安琪对艾山江的爱,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但这恰恰也是作品最憾动人心的地方。
小说对安琪和艾山江凄美爱情的描写,不仅没有损坏卧底警察的形象,相反作品通过对艾山江婚姻变故和爱情波折的刻划,展现了一个卧底警察的悲壮人生,使艾山江的形象更贴近生活原态,更真实可信,更有立体感,也更具艺术感染力。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开放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信念良莠并存,人们对人生、爱情的理解可谓千差万别。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则是泥沙俱下。一段时期以来,少数爱情小说着力展示肉欲,渲染放纵,靠赤裸裸的甚至是畸形的性爱描写来取悦读者。这样的作品尽管也可能风行一时,但未免流于低俗,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艺术感染力和长久的生命力。《爱别离》反其道而行之,在肉欲横流的世界逆流而上,写出了卧底警察对爱情的另一种态度,那就是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安全为重,对男女私情则采取克制、忍耐的态度。乍看起来,艾山江似乎冷若冰霜,似乎少了点七情六欲,显得不食人间烟火,但事实上他心中却充满了大爱,那就是对祖国对人民无私的爱、崇高的爱。艾山江对安琪的冷漠,实际上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作品通过对艾山江的形象塑造,让人看到了公安民警的伟大胸怀。

诗化的爱情 英雄的颂歌(2)

青年作家张西曾多次到新疆反恐一线采访,对警察生活有着深入了解,她爱西北,更爱西北警察。在《爱别离》中,小说以爱情为主线,反映了西北边陲警察与恐怖势力之间的殊死较量,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卧底警察工作的严峻,体现了反恐斗争的艰巨与复杂。她写得激情澎湃,不少章节段落很有艺术冲击力、感染力,读了催人泪下。作品既有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在众多的爱情小说中,《爱别离》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品格与风貌,体现了作品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

自序:我为他们写下的文字却活着(1)

(代自序)
文/张西
有一种职业人群,我无法忘记。即使有一天我远离了那个群体,即使有一天我的生命消失了,我为他们写下的文字却活着。我这样说,是基于我对文字价值的认识,是基于我对那个群体莫名的哀伤,更是基于我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权利,而那个职业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却不得不去死。这是一种生命的悲哀,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极端选择。这使得我对那个职业人群充满了关注、疑惑、理解、难过、担忧和更多的种种。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向前发展,安全也成了全球最凸显的问题,那个职业群体仿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直面挑战。于是,死的机会更多了。无论是为政府去死还是为个人的信仰去死,那种职业人群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而且队伍越来越壮大。这其实很应该令世界尴尬和悲伤。
我宁愿未曾遇见过那种职业人群,心静如水地生活着。
就职业的属性来说,他们一直被大多数目光忽略着,从一开始就心甘情愿或被动地充当历史社会中最隐蔽最不为人知的部分。他们是国家机器中N颗微小却不可替代的螺丝钉,命运充满了玄机,说停止就停止了,需要消失立刻就得消失。他们不是自己命运的掌控者。但我无法忽略和忘记。当我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的心灵因此被长久地照耀长久地不安长久地承受折磨。因为他们拿生命做赌注,从而对世界发出他们的不寻常的声音,他们是真正的生命赌徒!
我无法忘记他们,是因为我心存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第一次生命,在浑然不觉中,其实我们每个人本该再三遭遇生命劫难,是那个群体在暗中给了我们第二次或N次生命的权利。我这样理解,是因为我看见了他们渴望我们活下去的焦灼的目光,是因为我看见了他们在暗中执著地保护我们的代价。而读者们看不见。读者们只看见了生活原本就该如此美好:鲜花、音乐、爱情、工作、放松、美满,等等一切。
窗外正在飘扬着北京今春迎来的最大一场雪,远离西北边陲的人们正沉浸在春节的祝福声中。而我的目光却幽幽地看着那些读者们不曾知道的群体。我知道,我的祝福怎样努力都传达不到他们那里,他们与读者群原本生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中。我只有写下这些文字,让读者们感觉到他们其实也真实地存在着,他们是更加渴望幸福生活的生命群体。他们无处不在。
除了我无法忘记他们,我想,读了我这本小说的读者,也应该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边陲警察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更特殊更隐蔽的那部分群体。
决定要写西北边陲警察,是因为今天发生的事情,很快就成为明天的过去;而明天发生的事情又只是未来的零星碎片或一抹云烟。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能让人捧到手里的又有几掬浪花呢?人和世界的故事作为泥沙永远被沉于河流之中,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所有的所有,一旦沉入历史的长河,都只一味地流向更深更广的大海之中,与天连成一片,浩淼无际。再也没有立场,没有是非,没有底线,大海是一切的底线。历史很沉很沉,沉得天都拉动不起来;历史又很空很空,空得最终只剩下历史和人类两个最空洞的物质。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走的,沉到历史的深处成为一截灰或一缕烟或一滴即刻被晒干的水。但是我们到这世界上来过,明知微小,我们还是在做着这样或那样的努力,做着这样或那样的奋争。我们来过,明知不过是历史的一粒微尘,但还是想让生活丰富多姿,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不是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