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黄昏 >

第1部分

帝国的黄昏-第1部分

小说: 帝国的黄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待斋曰(代自序)

“虚待斋”之名,来自《庄子·人间世》,“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虚而待物,虚而待人,虚者,心也。“虚待斋”不是具体的一间房子,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鲁迅说:“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里的“空虚”,也是心灵的一种状态。空虚,有时比充实好,因为它还可以装新的更多的东西,思想,情感,以及其他。

虚待斋主人,学不足以成家,名不足以传世,真名实姓,不如隐去。人终为灰土,书得以传世。有《金瓶梅》传世足矣,何必探究“兰陵笑笑生”是谁。许多人非要搞明白不可,不知九泉之下,兰陵笑笑生笑了笑。曹雪芹,施耐庵,留名后世,留下的也不过是个符号。

然主人自知,《末代皇帝》此书不足以传世。其实只是想供各位读者,茶余饭后,特别是临睡前靠在床上,闲翻翻。倘能哗众取宠,博得一哂,心愿足矣。

尽信书不如无书,历代史书,都打上了朝代印记,并非历史的真实。能信一半,也就不错了。中国人“成王败寇”的观念,导致王莽、杨坚同为外戚篡位,忠奸有别;李世民也曾杀兄逼父,却与杨广的杀父害兄,褒贬各异。真应证了一句俗语:“历史是个花姑娘,怎么打扮怎么像。”

《三国》开篇有词云:“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笑谈足矣,何必较真?

2005…12…04 


秦二世嬴胡亥:亡国责任只排第四

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末代皇帝,是秦朝的二世皇帝嬴胡亥。秦朝始于始皇帝赢政,终于二世胡亥,一共只有两个皇帝。胡亥之后,还有一个子婴被宦官赵高拥戴为秦王,未称帝,是不能算数的。

秦始皇犯下的错误

赢政在短短10年内扫灭六国,统一天下,认为自己的尊贵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就创造了“皇帝”这样一个新名词。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后代皇帝就“二世”、“三世”地叫下去,直到“千万世”,谁知秦朝二世而亡,只有短短15年,不能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

秦朝灭亡的原因,深究起来要追究到始皇那里。他统一六国,靠的是雄厚的国力,强大的军队,但这些以前的秦王也拥有,为何赢政能统一,而且只用了短短10年?赢政成功靠的是两个人,一是韩非,一是李斯。韩非给赢政带来了“严刑峻法”的治国纲领,但他被同乡和同学李斯害死,李斯则是韩非法家学说的执行者,帮助赢政把秦国打造成了一部战争机器。赢政就是靠这部战争机器取了天下,但后来胡亥亡国,也亡在了这部机器上。

战争机器所需要的润滑油,是在战争中不断掠夺战败国的财富和人口,只要能不断得到财宝和女人,将士们就能够忍受艰苦的征程、惨烈的战斗和严酷的刑罚。一旦战争结束,润滑油没有了,这部机器就应该停止运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让百姓休养生息,创造财富。而赢政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统一中国后,刑罚反而更严岢,统治反而更残暴,还兴起了万里长城、阿房宫、骊山陵这样的大工程,耗尽民力,终至灭亡。

赢政的第二个错误,是没有处理好接班人问题,没有使帝国安全度过“瓶颈期”。一个帝国建立之后,通常第二个皇帝是“瓶颈”。帝国建立不久,统治尚未稳固,人民的国家观念尚不牢固,而开国皇帝的威信突然消失,新皇帝得不到权臣的敬畏,又缺少治国的才干和经验,位子就坐不稳了。秦、隋、南北朝、五代十国不少王朝二世而亡,就是这个原因。

赢政心中的接班人,是他的长子扶苏,但一直未明确册立为太子。扶苏在他焚书坑儒的时候,反对他的做法,令他不满,于是被他贬到边疆,和蒙恬将军一起戍守边塞。当然,始皇赶走扶苏,还因为他的多疑性格,他是个喜欢到处巡游的人,长期不在京城的时候,扶苏老在京城里和大臣们活动,对他总是个威胁。

他的小儿子胡亥,是个浪荡公子,根本不成器,但他却很喜爱,出巡的时候总是带在身边,这为日后胡亥的篡位埋下了伏笔。赢政在用人方面,重用了宦官赵高,一个见识短浅但很有些小聪明的小人。只要赢政不死,赵高翻不起什么大浪,赢政一死,小人赵高就兴风作浪了。

至于丞相李斯,从他害死韩非来看,本来就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自私的本性一旦被赵高利用,胡亥的篡位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在秦始皇的晚年,他其实已不信任李斯,他临终前未将遗书、军令和玉玺交给李斯,而是交给了赵高,就说明在始皇心中,李斯还不如一个宦官可靠,这也是李斯最后被赵高说服的重要原因。

胡亥踢鞋

说胡亥是个浪荡公子,有这么一件事。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都参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喝酒,早早吃饱便借故退席。在殿门外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按照秦朝的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放在殿门外。胡亥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后来宴会结束,许多大臣胡乱错穿了别人的鞋子回家,闹了一场笑话,始皇却并不介意。后来胡亥即位,就像他当初踢鞋一样把国家“踢”得乱七八糟,最后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胡亥生活浪荡,也没有什么心机,他根本不懂政治,从来没想过要当皇帝。他能成为历史人物,还能亡国,全是托赵高的福。两人的缘分,是从秦始皇让赵高当胡亥的老师开始的。

小人赵高

赵高是个货真价实的小人。他本是赵国人,还是赵王的远房亲属。赵国灭亡后,因为和赵王的关系,他和父亲都被抄没入宫,阉割后做了宦官,而母亲则被处死。所以赵高在内心里是恨秦始皇、恨秦朝的,他把秦朝搅得乌烟瘴气、土崩瓦解,其实是在报仇呢。但他爬到高位,则靠的是聪明和机灵,还有过人的记性。

赵高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算个美男子,得到了始皇的垂青。他为人精细,善于窥测别人的心理,利用别人的弱点。秦始皇以法治国,统一了天下,尝到了法治的甜头,很喜欢懂法的人。赵高投其所好,下苦功将法律条文倒背如流,深得始皇喜欢,始皇曾经披阅公文,遇有刑律处分,稍有疑惑,赵高只要在旁边参与决定,无不如律。于是越加宠信,提拔他为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出行和印玺的事务。他常在秦始皇左右协助处理政事,也因此得以全面接触到国家机密大事。在始皇眼里,他不过是个奴才,但他的实权其实已经超过了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上了。

除了讨始皇喜欢,赵高还想得长远,考虑到始皇身后的接班人,想巴结巴结,将来好继续得宠。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宽仁忠厚、德才兼备,最有可能继位,赵高先去拍他的马屁。没想到扶苏内心里瞧不起宦官,不吃他那一套,让他受了冷遇。赵高转而求其次,发现始皇最宠爱的是小儿子胡亥。他想方设法笼络讨好这位娇纵无知的纨绔公子,让他吃好玩好,很快得到胡亥的欢心。始皇见了,也很高兴,干脆让赵高做胡亥的老师,教他书法、文字及狱律令法的知识。胡亥哪有心思研究什么法律﹖一切判决讼狱之事都推给赵高办理。赵高深知始皇性情,喜欢杀人打人,以此显示威严,每遇刑案总是严词罗织,铸成重罪,博得了始皇的欢心。

秦始皇放了赵高一马

赵高后来招权纳贿,舞文弄法,被秦始皇发觉,将他交付蒙恬的弟弟蒙毅审理。蒙毅猜不透秦始皇的意思,不敢徇私,于是按律定罪,当判死刑,并废除了赵高的宦籍。不料秦始皇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念赵高明断有识,办事勤敏,格外加怜,特下赦书,不仅免其一死,而且还官复原职。这件事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它使赵高和蒙恬兄弟从此结下了仇怨。而蒙恬兄弟是扶苏最仰重的大臣,一旦扶苏继位,赵高肯定没有好果子吃,这为日后的沙丘之谋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死在沙丘

始皇三十六年(前221),有流星坠于东郡,化成一石,有人在上面刻着:“始皇死而地分”。估计是当时一个六国之后人,追思故国,造出流言。到了秋季,有使臣从关东来,路过华阴,忽有一人持璧相授,说:“今年祖龙当死。”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秦始皇惊慌不安,召入太卜问卦,结果是游徙最好,于是秦始皇决定出巡避凶。

第二年(前220),大队人马走到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时,秦始皇突然病危了。当时随行的有胡亥、赵高、李斯等人,由于秦始皇晚年信奉神仙之说,祈求长生不老,平生最忌讳的就是“死”字,李斯等人都不敢开口向他请示身后之事。直到秦始皇自己意识到活不过明天了,才给长子扶苏留下一封诏书,让他把军队交给蒙恬,回到咸阳参加葬礼。

沙丘距京城咸阳1000多公里,始皇生前没有明确设立太子。所以,这消息一旦传出去,很可能发生诸皇子争夺皇位的内讧,丞相李斯下令秘不发丧,迅速赶回咸阳。他一面把秦始皇的尸体安置在车中,让宦官照常坐在车上,传递批答奏章,送水送饭,一切照常。一面催促赵高,速发玺书,召扶苏回咸阳。这个秘密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及所亲幸的宦官一共五六个人知道。赵高怕扶苏继位,蒙恬兄弟掌权,自己要倒大霉,就阴谋策划让胡亥即位,他首先去说服胡亥。

三人阴谋小集团

赵高告诉胡亥,秦始皇想让扶苏继位,胡亥觉得是理所当然,毫无野心。赵高说,现在天下大权就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李斯的手里,何不自己当皇帝,制人和受制于人,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胡亥说,废掉兄长而自立,是不仁;不遵守父皇的诏命,是不孝;自己能力不够才识浅薄,勉强靠别人的力量做了皇帝,是不能。这三件都属大逆不道,天下人是不会服气的,自身也会非常危险,祖宗的神灵也不会承认保佑的。

胡亥这番话,说明他并非不懂道理,但皇帝的权力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这种诱惑没几个人可以抵抗得了。凭赵高的伶牙俐齿,再劝几句,胡亥就被说服了。

赵高说,商汤革命,周武伐纣,都杀了他们的君主,天下没有人说他们不忠;卫国国君杀掉残暴的父亲自立,没有人说他不孝,连孔子都为他书上一笔。凡是干大事的,就不能够拘泥于小节;有大德行的人,就不计较一些小的过失和责备。事贵达权,不可墨守。因小失大,必生祸患;优柔寡断,将来后悔。这番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打消了胡亥尚存的一点良心,看来赵高还是个颇为高明的心理医生。

攻下胡亥,再攻李斯,赵高也只用了两三个回合。他先说明来意后,李斯大惊失色,斥责他的话亡国乱政,大逆不道。赵高却给他摆出了理由——

1、论才能、功劳、谋略、人心、与扶苏的交情和得到他信任的程度,李斯比得过蒙恬吗﹖由此推论,一旦扶苏即位,李斯将相位不保。

2、古往今来,被罢免的丞相或功臣的富贵荣耀,从来没有能够保持两代的,他们和子孙最后都逃不掉杀头的结局。由此推论,李斯只要罢相,难逃杀身灭门之祸。

李斯被说服了,三人组成阴谋小集团,开始实施一场直接改变秦朝命运的宫廷政变。政变的主谋虽然是赵高,执行者却是李斯,因为没有他的同意,任何诏书都发布不出去,同时李斯任相多年,在国内的地位和威望都是赵高无法比肩的。

胡亥登基

赵高先是毁掉了秦始皇赐给扶苏的“玺书”,另外伪造了一道给丞相李斯的临终遗嘱,册立胡亥为太子。又以秦始皇的名义把长子扶苏和蒙恬下令赐死。

诏书传达到军中后,扶苏虽然感到震惊,但毕竟不知道父皇已死,秦朝尚法,扶苏听完使者的宣旨后,便要自裁。蒙恬急忙上前劝止,认为始皇既然派扶苏来做三十万大军的监军,本身就意味着把天下重任交付给了他,今天怎能凭着使者的一封诏书就自杀,又怎么知道这诏书不是假的呢﹖让扶苏再请示一下,弄清诏书的真假,再死也不迟。扶苏是仁孝忠厚的人,认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稀里糊涂地拔剑自杀了。但蒙恬却坚决不肯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使臣就把他抓起来囚在狱中,然后回报胡亥、李斯、赵高。

三人听说扶苏已死,大喜,他们匆匆离开沙丘直奔咸阳。当时正值盛夏酷暑,没几天,秦始皇的尸体便腐烂发臭了。李斯和赵高怕引起众人的怀疑,就想了一个办法,下令索取鲍鱼,百官车上各载一石,以鱼腥来掩盖尸体的臭气。这样星夜兼程,赶回咸阳,立即宣布胡亥为太子,并为秦始皇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葬礼结束后,胡亥正式即位登上皇帝宝座,称为秦二世。赵高升任为郎中令,常居于宫中参与决策,李斯也保住了丞相的位子。

胡亥的杀戮

赵高得势后,便想起蒙毅曾经判过自己死刑,可以说是深仇大恨,便说动胡亥诛杀蒙恬和蒙毅。胡亥对赵高言听计从,下诏处死蒙恬和蒙毅。后来,赵高又让胡亥杀了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秦朝的几根栋梁,都让胡亥伐倒了。

杀完了蒙氏兄弟,赵高还不过瘾,对胡亥说,陛下刚即位,急须大振威力。要立威,就必须制定严酷、苛刻的刑法,使那些有罪的人彼此连坐,直至株连九族。再采取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的办法,换上一批亲信,这样,既可除去先帝的那些旧臣,又可安置陛下所亲信的人,谁不感恩戴德,忠于陛下呢?这样国家就安定了,陛下也可以高枕无忧了。胡亥的天下原本就是偷来的,做贼心虚,害怕诸公子与他争位,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杀个干净。只剩下自己一人是先皇的骨肉,就不会有人来抢帝位了。

于是在赵高的罗织诬陷下,胡亥连兴大狱。赵高将公子十二人、公主十人,旧臣近侍若干人一起拘捕,在严刑拷打之下,全部问成谋逆重罪。结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