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

第52部分

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第52部分

小说: 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睿当上皇帝之后,追封早死的元配妻子虞孟母为“元敬皇后”,将继弦妻子郑阿春封为“夫人”。虽然郑阿春没有成为皇后,但是后宫以她为尊,司马睿要求包括太子在内的儿女都要以嫡母之礼侍奉她,服从她的命令。
虽然很得宠,但是郑阿春仍然常常面带愁容。司马睿非常奇怪,便询问原因。郑阿春回答道:“我有三个妹妹,大妹妹已经嫁给了长沙王褒,次妹幼妹至今仍未婚配,只怕是因为我这个姐姐如今为人之妾,于士族名声有影响,所以别人就不来求婚了。”
司马睿明白原因之后,立即就命令散骑常侍刘隗道:“郑夫人的两个妹妹未婚,你去为她们寻觅匹配的男子,不能有失身份。”
刘隗奉了这么一道圣旨,大出意外,于是便让自己的侄儿刘佣娶郑三妹,让汉中旧族李氏娶郑小妹。
在两个小姨子出嫁之后,司马睿又将大姨子的丈夫王褒召入朝中,封了一个尚书郎的官职给他,作为进一步的补偿以安慰未能封后的郑阿春。
郑阿春为司马睿生下了二子一女:琅琊悼王、简文帝司马昱、寻阳公主。
永昌元年(公元322),四十六岁的晋元帝司马睿去世,长子司马绍继位,他封自己的继母郑阿春为“建平国夫人”、生母荀宫人为“建安君”。
四年后,郑阿春病逝。
郑阿春的次子司马昱成年后被封为会稽王,上表朝廷请求尊礼生母,当时的太后褚蒜子遂追赠郑阿春为“会稽太妃”。后来司马昱又被立为晋简文帝。简文帝在位时间太短,没来得及追封生母,只得在临终时封次子司马道子为琅琊王,领会稽国,承担祭祀祖母之职。
郑阿春的孙子司马曜称帝,他追封祖母为“简文太后”,诏曰:“会稽太妃文母之德,徽音有融,诞载圣明,光延于晋。先帝追尊圣善,朝议不一,道以疑屈。朕述遵先志,常惕于心。今仰奉遗旨,依《阳秋》二汉孝怀皇帝故事,上太妃尊号曰简文太后。”
由于简文郑太后闺名“春”,此后的东晋朝野为了避讳,便改《春秋》为《阳秋》,名士们的“皮里春秋”之道,也因此改称“皮里阳秋”。
 
两晋王朝的“另类”幸运后妃之二:孝武帝之母李陵容
 
古代中国的男子,在男女情事上一般都是很占便宜的,既可娶妻又可纳妾。既考虑到门第是否旺夫,家教才德是否贤淑(娶妻的标准);又照顾到情色需要(纳妾的标准),实在是左右逢源,舒服啊舒服。尤其是皇帝,后宫动辄上千上万。在这方面,女子一般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在两性关系上都属于被迫从属的地位。
但是在东晋,却出现过完全相反的情况。
晋元帝的儿子司马昱,在司马氏子弟中算是特别福星高照的一个。他三岁封琅琊王;七岁封会稽王;二十五岁当抚军大将军、录尚六条书事;二十六岁辅政;四十六岁当丞相、录尚书事,双兼会稽与琅琊王;五十一岁当皇帝。虽然皇帝只当了半年,而且很心惊胆战,总算还是得以善终,享年在司马家族中也算比较长了。
不过世上的便宜事总不能全让一个人占完了。司马昱也不例外。
司马昱做会稽王的时候,迎娶了出身名门的王简姬为正妃。王简姬为她生了一个儿子道生。但是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夫妻感情很快破裂,公元350年,王妃死后不久,她的儿子也跟着死去。本来司马昱在道生之外还有两个庶子,但是没想到他们也先后夭折。眨眼间,年已三十岁的司马昱成了无儿无女之人。尤其让他心急如焚的是:自他二十岁以后,他宫中的所有姬妾,就不曾有过身孕。司马昱顿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实在是没有什么想头了,只好到处求神问卜。
当时有一个很出名的术士名叫扈谦,他为司马昱占卜之后,答复说:“在王爷的后宫中就有一个能生出贵子的女人,她能为王爷生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能振兴司马皇室。”
说来也巧,就在卜卦后不久,会稽王宫中就有一位极其得宠的徐姬怀了孕,期满之日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就是王献之先生未来的妻子新安公主。王献之原来娶的是舅舅郗昙的女儿,可是他才貌出众过头,被皇帝家看上了,没法子只好跟表妹离婚,做了新安公主的新郎倌(男人红颜也祸水呀!)。再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叫王神爱,成了表哥晋安帝的安僖皇后。
司马昱心里本来早已对自己的生育能力暗地打鼓了,新安公主的降生对他来说有重振雄风的重大意义。他对于这个盼了十年来来的女儿非常宠爱,同时也热切期望貌美如花的徐姬能够再为自己生下儿子。常言道,先开花后结子嘛!
可是一年时间过去了,这个“子”就是结不下来。司马昱又再次慌了神,认为扈谦的卦不灵,便另找了一个名叫许迈的道士求助。这道士仙风道骨,朝臣都认为他是得道的神仙,司马昱也不例外,因此便老着脸皮将自己家里的这本经都端给许道士,问他如何才能生出儿子来?
许迈的回答与扈谦差不多,都是让他回家继续努力而已。
可是司马昱回家后又“努力”了几年,累得眼冒金星,别说“贵子”,就是女儿也再没见着一个。
他终于吃不住劲了,一面对扈谦和许迈暗暗咒骂,一面又重新找人占卜。
最后,他找到了一位著名的相士,让他将自己的所有姬妾都相相面,看看到底是哪个女人有生“贵子”的福份,看准了自己也好“有的放矢”,省得象没头苍蝇似地乱扑腾——再这么搞下去,可不要没生出“贵子”,先把自己这个老爹给累死了。
相士将司马昱的几位宠妾都相了一遍,摇头不语;司马昱只好扩大范围,将王宫中没有名份的侍妾宠婢也召了出来,没想到相士还是无动于衷。司马昱气极,干脆把宫中所有的女奴都喊了出来。
宫中的女奴也分了好几级,最低级的莫过于织坊中的苦工,在这里服役的女子一般都出身贫寒而且相貌乏善可陈。而在织坊群女中,又有一个丑中之丑的女子。她的名字叫李陵容,身材高大壮硕,虽然长年织帛少见日光,仍然是皮肤粗黑。所以宫中女伴给她起了个绰号:“昆仑”。
——昆仑,即昆仑奴。这名称从何而来?据说,昆仑奴指的是黑奴,也有说是来自越南昆山岛和印尼爪哇一带的黑皮肤土著,在被卖入中原为奴婢之后,这些皮肤黝黑眼窝深凹的奴婢便被统称为“昆仑奴”。
李陵容竟会有一个这样的绰号,可以想见她的相貌。照说以她的先天条件,成为王宫女奴之后,只有劳作孤独终老这一条路可走。她也的确入宫多年,一直都不为人知,苦度岁月。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当李陵容出现的时候,相士却肃然起敬,惊呼:“她才是有福份做帝王之母的女人!”
语惊四座,在旁边看热闹的美姬艳婢们个个目瞪口呆,当事人司马昱更是傻了眼。他本人风致俊美,而且三十几年来都是在百花丛中厮混,做梦也不会想到相士居然会给自己“选”了这么一个“孩子他妈”。
然而事已至此,欲哭无泪的司马昱只得狠下决心,与李陵容比翼双飞。
总算相士言之有据,司马昱没有白白“牺牲”,很快就迎来了累累硕果。李陵容先后为他生下了二子一女:晋孝武帝、会稽文孝王、鄱阳长公主。事实胜于雄辩,司马昱对李陵容不得不另眼相看。
简文帝司马昱称帝时间太短,而我们可以想象,他对自己被强扭到李陵容身边的事实多少有些心情恶劣,因此在他做皇帝的时间里,李陵容没有册封,倒是新安公主的母亲得到了“贵人”的封号,位极宫掖。
后来李陵容的儿子孝武帝司马曜即位,他立即将自己的母亲尊为“淑妃”,随后又依次晋为“贵人”、“夫人”。直到封为“皇太妃”,待遇同太后。
孝武帝十九年,会稽王司马道子向孝武帝上表,请求更进一步尊崇李陵容。
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八月辛巳,孝武帝派太保刘耽前往太妃宫颁诏,晋封李陵容为“皇太后”,移居崇训宫。
当孝武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德宗即位,辅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依制度加尊李陵容为“太皇太后”。
做了四年太皇太后之后,李陵容于隆安四年(公元400)秋七月壬子日病逝于含章殿。葬修平陵,谥“文”太后。
李陵容的长子司马曜生于公元351年。假定李陵容生子之时二十五岁,那么她享年当在七十五岁左右。
 
两晋王朝的“另类”幸运后妃之三:孝武帝司马曜张贵人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最后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称帝的二十四年里,晋王朝多少出现了一些振兴之象,还曾经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淝水之战”,为历史增添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在他之后,东晋虽然又传了两位皇帝,但那已不可同日而语,只能算是捱日子了。
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是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子,他的母亲就是那位身世奇异的“昆仑奴”李陵容了。虽然母亲相貌丑陋,司马曜却是一表人材,很得父亲的欢喜——说到这个,顺便讨论一下司马昱对李陵容的复杂感情:也许他只是把李陵容当生育工具,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帅哥为了要儿子而跟丑女人同床共枕,其实他自己也一样把自己当成了生育工具。更有趣的是,相士只说李陵容“生二子”,司马昱却在生了二子之外,还让李陵容第三度受孕生下一个女儿,或者多少也有些日久生情、爱子及母的意思?那可真是只有天知地知、他们俩自己知了。
据说,司马昱很早以前曾经看过一句谶语“晋祚止昌明”,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也就丢到了一边。若干年后,怀上身孕的李陵容梦见神人相告:“你怀的是个男孩,你要以‘昌明’给他为字。”巧合的是,当李陵容生下司马曜的时候,正是天色欲晓的时候,于是她便将神梦告知丈夫,果然给儿子以“昌明”为字。
当司马昱称帝之后,他忽然醒悟过来,明白了儿子的神赐之名背后的玄机,不禁痛哭流涕,却已悔之晚矣。
不管怎么说吧,作为司马昱苦盼多年的儿子,司马曜仍然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关爱,兴宁三年(公元365)七月甲申,年仅三岁的他便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公元372)秋七月己未,病重的司马昱又在临终之时将十岁的司马曜封为皇太子。就在同一天,司马昱病逝,字“昌明”的司马曜继任为东晋王朝的新皇帝。
司马曜称帝的头三年,是由堂嫂褚蒜子代执朝政的。宁康三年(公元375),在亲政的同年八月癸巳,十三岁的司马曜册立了他的皇后王法慧。王法慧是太守王蕴的女儿,比司马曜大三岁。
当初议立皇后的时候,丞相谢安与中军将军桓冲都认为王家名声好,养出来的女儿也一定性情柔顺、四德俱全、可以母仪天下。然而这位王皇后却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她不但骄奢悍妒,而且还酗酒,尤其擅长借酒装疯,闹得司马曜的后宫鸡犬不宁。司马曜叫苦不迭,却又制不住这位姐姐级的皇后,只好转而向岳父王蕴求助,将自己被皇后收拾伏制的场面都一幕幕地加以血泪控诉。王蕴惶恐,也过意不去,摘下帽子向女婿皇帝赔礼道歉,承诺一定要好好教育女儿。此后王法慧略有收敛,总算能让司马曜勉强维持场面。
在做了五年皇后之后,二十一岁的王法慧病逝,十八岁的孝武帝总算逃出生天,恢复了自由。
三年后,在谢安的运筹下,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前秦,两年后前秦符坚大帝被杀,东晋王朝似乎迎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孝武帝却没有趁此大胜继续重用谢安等名臣名将,他象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皇帝那样,对这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开始猜忌起来。为了加强皇权,他任命自己的弟弟琅琊王司马道子录尚书六条事。而他自己则觉得没有了后顾之忧,专心享乐起来。
当初少年孝武帝曾经被酗酒的皇后折腾得晕头转向,可是当他自己长大成人,他却也成了一个好酒之人。——他的宠妃淑媛陈归女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未来的安帝和恭帝。弟弟恭帝司马德文倒是一个人格高尚品貌出众的人物,可是哥哥安帝司马德宗却是个饱暖都不知道的白痴。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司马德宗很可能就是孝武帝酒后的产品。
太元十五年,以美色歌舞艳冠后宫的陈归女青年早逝,司马曜追赠她为“夫人”。
随着陈归女的去世,后宫中其它的美女渐渐冒出头来。
在这些美女中,有一名姓张的贵人。她虽然不曾为司马曜生儿育女,却颇为得宠,在后宫中很有地位。
孝武帝在酒色之中渐渐失去了人生目标,不复当初的雄心壮志,而是变得醉生梦死。当时的士人感叹“人生苦短”、“浮生如梦”,常做“秉烛夜游”的及时行乐。而孝武帝对此很有同感,经常抱着美女喝得日夜不分,少有完全清醒的时候。
可惜,老天爷好象偏偏不想让司马曜逃避现实。太元末年,金星常在西方出现——金星出现东方称“启明”,出现在西方则称“太白”或“长庚”,代表杀伐的凶兆。更糟的是这颗“太白金星”“李长庚”不但整年都高挂西方天际,甚至在白天都常常显露身影。
司马曜对这个极凶之兆非常嫌恶,忍不住在华林园中举酒向天祝祷道:“长星,劝汝一杯酒,自古何有万岁天子邪?”
然而太白金星无动于衷。
司马曜眼看祝祷无效,越发地破罐子破摔,沉湎于酒色之中尽做长夜饮。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他将张贵人召到清暑殿里,当左右侍女护卫都退出之后,灌多了黄汤的司马曜不但没有让张贵人享受床第之欢,反而半真半假地发起了酒疯:“你当年是因为美貌才被封贵人,如今你年近三十,美色大不如前,又没生孩子,白占着一个贵人的名位,哪天我一定要废了你,从那些美貌少女中另选新人。”
一通胡言乱语之后,司马曜烂醉如泥,沉沉睡去。
然而,他刚才说的话,对于张贵人来说,却无异于晴天霹雳。俗语说的“酒后吐真言”,何况司马曜好色,她对皇帝的这席话自然是宁可信其有的。想到自己多年来小心翼翼的服侍却将要换来打入冷宫甚至被赐死的下场,她对眼前这个醉得死沉沉的男人顿时恨之入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