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军官还是士兵,都是衣衫不整,拖拖拉拉,没有礼节,巴顿对这种现象极为不满,但又无能为力。尽管在潘兴的手下还有晋升的机会,但巴顿仍感到司令部的工作无聊之极。他非常渴望奔向战火纷飞的战斗前沿。
在此期间,他开始模模糊糊地对一种新式武器一一坦克产生了兴趣。英法先后发明了坦克,英国生产的是重型坦克、法国则是轻型坦克。从理论上讲,坦克具有防护性好、机动性高和突击力强等优点,其装甲外壳可以保护坦克手免遭敌人轻武器的杀伤;强大的火力可以摧毁铁丝网障碍物和机枪火力点,引导步兵冲击。但是,英法两国都未能在战场上充分发挥坦克的作用。美国人当时还没有坦克,但参谋军官们开始谈论向英法购买。
出于对战争和兵器发展史的深刻理解,巴顿初步认识到:坦克部队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途和作用的新兵种,只要美国组建坦克部队,他一定争取参加。巴顿还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坦克军官人选。他在一封信中谈到他的有利条件。他写道,使用轻型坦克就像指挥骑兵作战一样,而他是一名优秀的骑兵,此其一;他曾指挥过机枪连,并成功地教练士兵如何提高射程和精度,此其二;他曾修理过汽车发动机,知道它是如何运转的,此其三;他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与法国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可以与法国人商讨坦克使用条例,此其四;谈到墨西哥鲁维奥牧场的遭遇战,他认为自己是“乘汽车进行进攻作战”的唯一的美国军官,此其五。总之,巴顿认为自己能完全适应这一新兵种,在实战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不久,巴顿被提升为少校。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是继续留在司令部当参谋,二是到基层部队去。其实,巴顿早已拿定了主意,他要尽快地切断与潘兴的密切联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否则,如果继续留在潘兴身边,尼塔又与潘兴结了婚,他就会被人误认为是靠裙带关系而不是靠能力得到提升的。他希望到下面的部队去,或者指挥一个步兵营,或者领导一支坦克部队,自己去闯天下,创出一番大事业。
10 月中旬,巴顿患了黄病,住进了医院,碰巧与福克斯·康纳上校同住一间病房。他们共同探讨了是选择步兵还是坦克兵的问题。康纳认为,坦克的作战能力尚未得到证实,他倾向于步兵,因为步兵是战地之王,而且前程远大。听了康纳的话,巴顿感到一时拿不定主意,甚至几天睡不好觉。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他还是决定选择坦克兵。不几天,一个朋友来探望他时,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远征军司令部已经决定在朗格勒附近创办一所坦克学校,并任命巴顿为校长。巴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抉择,他决心接受这一挑战。出院不久,巴顿接到组建坦克学校的正式命令。当天,他彻夜难眠,思绪万干。一方面,他感到责任重大,生怕有负众望。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要与坦克联系在一起了,但坦克的效能确实尚未得到验证,所以他的前程也充满风险和许多未定的因素。如果成功了,坦克将会使他走上通向高级职务的道路。万一遭到失败,他将会被历史所遗忘,甚至身败名裂。但巴顿努力使自己坚信:如果在战争上加以正确使用的后,坦克一定会“具有地狱般的魔力”。他一遍又一遍地警告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巴顿是十分幸运的。他受领的任务是创办一所坦克学校,并以此为基础组建和指挥一个坦克营。如果顺利的话,他还可能指挥坦克团或坦克旅,并获得晋升高职的机会。而且,自从参加坦克兵以来,他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因为坦克是新式装备,有点令人捉摸不透,因此引起了舆论界的高度重视,英美等国的报纸和杂志都在显著位置上报道了坦克,作为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巴顿当然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使巴顿感到十分开心。另外,坦克兵还有一个好处,即受伤亡的机会较少,轻武器射击一般不易击中他。为了熟悉和精通坦克专业,巴顿首先到贡比涅附近的法国坦克兵培训中心学习两个星期,同他一起参加学习的还有爱尔金·布雷恩中尉。巴顿学习用的是双人小型雷诺型坦克。这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坦克,结构简单、性能很差。驾驶员坐在底层,射手坐在炮塔上,坦克内一片漆黑,发动机的噪音震耳欲聋,两个人无法交谈,驾驶员也看不到外面的情景,只能靠炮塔上的射手用脚轻轻地碰碰他的头和肩,指示他往哪个方向前进。坦克上配备一挺机枪或是一门加农炮。巴顿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训练。他总是闲不着,不是检查坦克的结构和设备,参观修理工厂,就是观看训练演习,与教官和学员就坦克的使用问题进行讨论。
正当巴顿在贡比涅培训中心学习的时候,一场真正的坦克进攻战役在康布雷发生了。尽管当时有些坦克过早投入战斗而影响了作战效果,但康布雷战役无疑是20 世纪坦克战诞生的标志。
康布雷位于斯海尔德河畔,是法国北部省的一个工业城市。公元445 年一一度是法兰克人的首府。
1678 年正式归属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被德军占领。
1917 年11 月20 日,英军3 个坦克旅的476 辆坦克,在1000 门火炮和6个步兵师的支援下,未经预先炮火准备即向斯海尔德河与北运河之间的德军阵地发起突然进攻,坦克群每3 辆组成一组,呈三角队形向前冲击。英军步兵坦克兵协同的突然进攻打得德军措手不及。在不到4 个小时内,英军主力部队向前推进约7 英里,并连续突破德军3 道阵地。当天日落前,英军突破德军防御,占领康布雷,俘虏8000 余人,缴获100 门火炮和350 挺机枪。康布雷战役充分证明了集中使用坦克的价值。坦克所具有的强大的打击力与冲击力能够有效地摧毁和冲垮敌人的阵地防御。但由于缺少经验以及技术、理论上的不成熟,坦克的作战能力没有充分地显示出来。巴顿认为,随着坦克技术的改进和作战技能的提高,它必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武器。康布雷战役所展现出的前景使人们对坦克再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报名参加坦克兵的人数有增无减。
巴顿为自己能成为美国第一名坦克兵而感到自豪。为了及时总结坦克的实战经验,他拜访了康布雷附近的英军坦克兵,与其旅长、参谋长等人认真地探讨了坦克作战经验,对坦克的作战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每当有坦克参战,他总是及时赶到前沿阵地去观察,并与坦克手切磋交流。
在一次驱车前往巴黎途中,巴顿不幸遇上了车祸,汽车撞上了铁路栏杆,巴顿太阳穴上的一根动脉被撞断,下颏也撞破了,血流不止。他被迫住进了设在纳伊的美军后方医院。
出院后,他和布雷恩立即赶往巴黎郊外的比兰考特兵工厂见习一个礼拜,从设计到装配对坦克进行了一番认真细致的检查。返回肖蒙后,巴顿很快将见习结果写成书面报告,就坦克的性能、坦克兵的组建、战术、训练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这份研究报告为美国坦克部队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创办坦克学校的任务艰巨而又复杂。巴顿是唯一了解坦克并熟悉新式战法的美国人,不得不单枪匹马地奋斗。他即将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兵种,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没有人员,没有装备,一切都是空白。他的性格倔强而又固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困难大越要迎着困难上。这时,巴顿万分思念理解他并一直给予他鼓励和支持的爱妻。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承认,我依然处在‘恐惧’之中,我所干的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我多么希望你能在我的身边。”
12 月15 日,巴顿一行离开肖蒙前往朗格勒筹建坦克学校和坦克部队。朗格勒是古罗马的一座军营,中世纪的要塞、城墙、堡垒、教堂等保存得完好无损。它距肖蒙约20 英里,位于朗格勒高地上。巴顿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抵达朗格勒的,先住在一家普通的旅馆里,几天后才租了房子。巴顿非常高兴在这里安营扎寨,因为他十分崇拜恺撤和古罗马勇士,在这里,他觉得离他们很近,似乎就生活在一个城市之中,这无形中增添了他的勇气和取得胜利的信心。
不久,萨缨尔·罗肯巴赫上校被任命为潘兴司令部直属的坦克兵司令。他的主要使命有两个:作为司令员,负责领导设在英国的美军坦克训练中心和朗格勒坦克学校;作为参谋军官,他是潘兴的顾问,负责坦克的管理、采购、供应等工作。
罗肯巴赫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高材生,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是一个颇有见地、成熟老练的军官。但他的个性极强,有自命不凡、卖弄资格的缺点。俗话说:一只槽上拴不住两匹叫驴。他与巴顿从一开始关系就很冷淡,互相猜疑,但为了战争,坦克和各自的利益,他们又不得不在一起共事,互相依托。罗肯巴赫欣赏巴顿敏锐的战术意识,巴顿则承认罗肯已赫熟练的参谋业务。很快,他们就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上下级关系:在私人关系上比较冷淡,在工作上却相互支持,认真负责,很少扯皮。
很快巴顿就在朗格勒以南约5 英里处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坦克学校校址。这里地处通向第戎的公路旁,紧靠布尔格村,是一片开阔地,有足够的坦克停放地和训练场地。巴顿和罗肯巴赫来考察了两次便把校址确定下来了。最初法方不同意让出这块土地,但巴顿施展手腕,软拉硬磨总算如愿以偿。随后,巴顿又拉着罗肯巴赫旋风式地访问法国和英国的几所坦克学校,耐心、细致地向他讲解各种技术问题,巴顿的目的是先人为主,使罗肯已赫接受他的理论,以便下一步牵着他的鼻子转。
年底前,第一批坦克人员到达了。但这批来自海岸炮兵部队的青年人的军事素质并不高,他们缺少军事常识,甚至不会敬礼,巴顿对此感到十分不悦。他认为:“我的手下别的东西可以没有,但决不能没有纪律。”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训练出一支与众不同的模范军队。他当校长后立的第一条规矩就是:注意个人外表,要衣着整洁,内务干净,不留胡须和长发,礼节周到。有15 名高级军官参加了坦克学校的开学典礼。巴顿在会上做了演讲。令人感兴趣的是,一向轻视步兵的巴顿在讲话中竟然大肆吹捧步兵在作战中的主导作用,贬低坦克的作用,一再强调:坦克的任务是紧密地配合步兵作战。巴顿之所以讲了违心话,是因为他充分意识到与会的高级军官都来自步兵,对坦克的价值普遍持怀疑态度。巴顿的目的是讨好这些高级军官,取得他们对坦克兵的谅解和支持。但巴顿对自己的这个讲话很不满意,以后每当提起这件事他都十分伤心。
法国人原来答应为巴顿提供几辆坦克供训练用,但却迟迟没有结果,巴顿一方面不断对法方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派人回国,敦促加快美国坦克的生产。他利用等待坦克和人员的间隙,加紧拟定编制和装备表,起草训练大纲,制定教学课程。
兵员补充中心给巴顿送来了200 个新兵。大约1918 年2 月底,巴顿带领他们住进布尔格附近的军营。在这里,巴顿是“绝对的老板”,执行铁的纪律。他认为只有执行铁的纪律,才能训练出无坚不摧的文明之师,才能在战场上把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给敌人以最大可能的杀伤。他还十分重视官兵们的礼节,认为:礼节是军人的标志,一支缺少礼节的部队在战场上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所以,他首先从纪律和礼节这两个方面着手训练部队。巴顿经常带领执勤人员在营区内巡察,随时随地检查军容风纪,根据情况对违纪者给予不同的惩处,他还经常向军官和士兵们训话,要求他们不折不扣地执行任务,并不断地给予他们以鼓励和鞭策。他对军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生动有趣地进行讲解和示范,向士兵灌输突击和进攻精神,用科学的理论培养出一批好学上进、勇猛顽强的战斗员。他还用各种方法向官兵们暗示:大家都要以他为榜样,养成残酷无情的勇敢和突击精神。
1918 年春,年事已高的艾尔夫妇先后去世了,巴顿因忙于坦克学校的建设工作无法回国悼念,只好写信安慰妻子。
3 月下旬,法方终于送来了10 辆坦克。紧张的训练工作开始了。10 辆坦克全部启用,所有的教官都投入了训练工作。巴顿也亲自上阵,向学员们讲解坦克的驾驶,维护和修理等问题,并组织进行坦克实战训练。很快,学员就掌握了有关坦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不久,巴顿组织了坦克与步兵的第一次联合作战演习,随后又进行一系列的模拟战斗训练和演习。通过多次尝试,不断对坦克兵的编组和作战技术进行改进完善。他事必躬亲,亲自拟定野战命令、指令和指示,对训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由于坦克兵军容严整、内务整洁,他经常受到好评。高级军官称赞坦克部队是整洁、礼貌、热情的模范部队。不久,巴顿被提升为中校。
4 月底,巴顿组建了第:轻型坦克营,他自任营长,下辖3 个连。两个月后,他又把第1 坦克营扩建为第1 坦克旅,下辖2 个营,每营辖3 个连。他任旅长,瓦伊纳和布雷特任营长,另外还编有一个直属旅部的修理和救护连,负责勤务工作。在这一时期,巴顿的工作虽然非常繁忙,但由于进展十分顺利,他的情绪也一直处在高度兴奋之中。在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现在,我走得既远又快。”他还告诉她一首坦克旅的歌曲,其中一句唱道:“我们跟着旅长穿越地狱,打到敌人那边去。”尽管他对部属要求严格,甚至肆无忌惮地责骂他们,但由于他办事公道,赏罚分明,又能与部属们打成一片,所以坦克兵的军官和士兵都很喜欢他。他经常说:“虽然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毫无疑问,我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军人。”
整个1918 年上半年,巴顿一直提心吊胆,深怕失去参战的机会。3—5月,鲁登道夫在西线连续发动5 次大规模的攻势,在盟军阵地上形成几个突出部,但此时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