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倒所有明清专家解读中国-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出北京城,在往南方任何路上,就会有人鼓动老百姓群起围攻,一下就可以聚百万人短期内跟皇帝拼了,因为此时已经天下大乱,你是皇帝,别人也不靠你吃饭,只想抢你还有的金银财宝,比较实在的硬通货。崇祯是走不出北京城的,将太子送到南京城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后来太子到了吴三桂军中,吴三桂忠臣孝子不怕死的人都保不住太子,派人偷偷送走太子,谁还保得了太子。左良玉那个东林党提上来的武将实在太没用了,史可法自己也保不住,最后无非也是与太子同死。
所以迁都的问题实在没必要讨论,保不了大明朝,崇祯努力了十七年,都中兴不了,因为当世是名臣名将不如名妓的时代!
名臣名将不如名妓
名臣名将不如名妓
*********************************************************
名臣名将不如名妓,这一句话两层意思都是对的!其一,明朝末年的名臣名将的下场都还不如名妓;其二,名臣名将的名声最后还不如名妓!
**********************************************************
天哪!这是什么世道?
孙承宗全家七十口在河北高阳自尽,清军多尔衮手下一个偏将就打下高阳城;卢象升当世之岳飞,卢家军从山西一直跟着卢将军死战,军纪极强,也经不得八旗军一战之后主帅都死在蒿水桥;袁崇焕死于凌迟,这一段大家都熟悉,就不说了;杨嗣昌死在沙市,他从文字上完美无缺的战略最终成了纸上谈兵,只能以死报国了;史可法困死扬州城,全城遭殃,无技可施;孙传庭死在乱军当中;洪承畴被叛徒出卖,最后虽然没死,但是身败名裂!
当明末七大忠臣良将全部死光光,皇帝也只能吊死了,还有范景文这一些全家自尽的文臣们。下场惨了!
唉!名臣名将不如名妓!
**********************************************************
周延儒,温体仁,钱谦益,田弘遇等等这一些人,也是当世之名人,名节居然不如名妓,唉!什么世道。洪承畴也没享受的声色犬马,全让这一些人享受了。
**********************************************************
名妓在明末和南明真是玩得好,天天弹唱才子佳人,与高官子弟爱得死去活来,搞一个金陵八艳。洪承畴三十岁前以读圣贤书为主,当过小官,没有当过一部手,甚至是部门一把手,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没有当过领导,就不知道什么叫作声色犬马。三十岁之后一生都在无尽的战争中,他的行程也是几万里,洪承畴的生活真是比不得那一些名妓的生活。
洪承畴虽然死抗,但是顺治元年,终于还是出来做官了,而且一做就是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七省经略。虽然不死,假使从此不再加官,名节也算是保住了,但是洪承畴不要名节了,他五十年积累名声转眼间就不如名妓了!
没有办法,这一下打得“强盗中的强盗”、“悍匪中的悍匪”一次又一次的全军覆没的洪承畴虽然李自成的克星,但是皇太极注定是他的克星。将他的陕西集团军全军覆没,再将他一世英雄名灭亡。其实无非是一个情字。皇太极的情,要得天下的皇太极尽心竭力的工作,要降的就是洪承畴这样又能干,名声又好的人!既然能两降祖大寿,皇太极就能降得了洪承畴,你要怎么让你怎么,其实他知道洪承畴也不会怎么。
你洪承畴不是爱部将,爱兵士,爱百姓,就让你去当父母官,让你去拯救老百姓,安抚老百姓。
你洪承畴读书不是为了功名,给你大学士加太子太傅,你要实权,给你七省经略。
**********************************************************
现代人远远不如洪承畴懂得什么是名声,因为现代人的所做所为完全不受名声约束,洪承畴受名声约束的事情太多了,曾经撑起大明最后天空的洪承畴,只要洪承畴在,谁敢拿大明朝不当一回事。不过那已经是往事了。
因为那是一个名臣名将不如名妓的时代。名臣名将的待遇不如名妓,名臣名将的名节不如名妓,名臣名将的下场不如名妓,名臣名将全军的下场不如名妓。假如那一家出一个名妓,或许经济上还有一些实在,但是名臣名将往往是全家都得尽忠,吊在横梁上,投在井中,捆起来烧死,一刀一刀的砍死。亲手将自己全家人杀光,名臣得陇望这样做,皇帝也得这样做,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袁崇焕的明末布局与蒋介石兵败大陆
袁崇焕的明末布局与蒋介石兵败大陆
*****************************************************
曾经看过有人拿太平天国战略上失误与明朱元璋先西后东再北的战略论述。写得非常好,是正确的,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一是内乱,手是战略失误。当然,还有其它原因。
明朝末年军事布局与蒋介石布局其实也是一样的,果也一样。两个时期都可以分为东北和中原两大战场,东北战场集中的关键城市,并且最后决战围绕锦州展开;中原战场则是全面开花,双方搅杀在一些,分不出地盘,一方以城市为主,一方以农村小城镇为主。
蒋介石与明朝同样是以东南为基地,北京为一个防线中心。在中原谁也不怕谁,当一方处于强势,另一方可以走,蒋介石在中原陕北山东华北河南各个战场各有胜负,对方以游击战牵制你,你灭不了我,我也灭不了你。
在东北战场,明军主力精锐和蒋介石主力精锐全部被压缩到了严密防守的大城市动荡不得。最终以锦州为决战地,结果明军“中国之精锐付之一炬”;蒋介石五十万美式装备,训练,好将好兵严格纪律惨遭全歼!东北战局一结束,双方实力发生根本改变,明军与蒋军再也组织不起任何抵抗,几十万人几十万人的投降。
蒋介石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将五十万精锐投到东北战场去争夺日本人留下来的基地,这也有一些迫不得已。送人不甘心,派去五十万结果造成战备上重大失误,真是两难!
***********************************************************
蒋介石的失误是因为东北是重工业基地,一旦放弃将送给对手巨大的实力。从长远来看弃不得,因为日本人刚刚投降,重工业被美军炸了一些,苏军拆了一些,重要性要打一些折扣,不过几年之后肯定能够恢复的,那时候就不得了了。所以蒋介石是因为想得过去长远而忽视了当前。而明朝不同,到了袁崇焕到辽东的时候,辽河平原已经成了后金的粮仓,明朝只有辽西走廊而已,这时候充三百里地实行坚壁清野损失并不是那么大,并不会给后金实力一个巨大提升,只想到眼前的关宁锦防线而失去了长远。
假如袁崇焕是没有想到八旗军可以绕过关宁锦防线的话,那么他是能力不足,因为他本来在军事上成绩太小了,虽然有专家一再是关宁锦防线如何重要,阻挡清军二十几年。
但作为军事家的话,应该明白,自己不能够消灭敌人,那么也不能够被敌人消灭,一旦被敌人消灭,就再无翻身的机会,只要还存在,就能够东山在起,军事家是不以一城一地得失来考虑大局的。
***********************************************************
所以袁崇焕犯了巨大的错误,导致明朝有限的国防开支全部投到关宁锦了,结果更加重要的北京战区却成了漏斗。
***********************************************************
在关宁锦防线构筑完成,没有机会构筑北京战区防御的情况下,只能依旧使用关宁锦防线消耗国力了。没有办法的事了,运粮更加困,这时候明朝辽西集团军,山西集团军同时被皇太极钳制了。
后果当然是严重的,陕北起义军打进了山西,与山西三十六营南下河南,中原大战!
当辽西和山西两大战略集团被皇太极钳住,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就洪承畴建立起来的陕西集团军。这比起东林党左良玉集团及其他一系列战斗力不强,消耗国家财力与粮食的军队而言,洪承畴的洪军重要性就到了无比的程度了,陕西集团军成了与李自成作战的关键。李自成谁也不怕,独独洪承畴是他的克星。
东林党也并非没有用,这一班文人守住了东南半壁,给大明战争提供最后的保障。
打了十几年之后,潼关南原大战终于打得李自成全军覆没,洪承畴功德圆满差一点点,但是战争只是低潮而已,一个海浪的低潮,往往是因为大海在蕴量更加大的惊涛骇浪。
东北松锦大战又拉开大幕。
洪军这陕西军团是大明朝最后的本钱,但是大明朝想养着这样一军而不用都不行,因为打得要吃粮要军饷,不打同样要吃粮要军饷。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军都隐藏起来了,一时找不到他们打,除非他们不闹事了,永远呆在偏僻山村。
这才是明朝决策一个关键地方:将不将洪军投入到东北战场?
**********************************************************
迁都是不可能的,与清军议各也是不可能,迁都了不得北京城,老百姓才不怕皇帝,你几十万人敢动,没了防御,这时候可以几百万人攻你。清军五次入关,皇太极要的就是入主中原,议和也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决战就避免不了。
假如不决战松锦,或许大明朝会更加久一些,但是也长不太久了,长期的东北战场与中原战场已经将大明朝的一切给消耗掉了,人气,龙气,物质。
锦州真是丢也丢不得,救也救不得,这正是当年袁崇焕收复锦州埋下的恶果。
这时候洪军再构筑山海关到北京的防线,没有钱了,没有人力了,没有时间了。守守不得,战战不胜,怎么办?
侥幸是最后的机会,集中全部精锐孤注一掷,在锦州城与清军决战,可是锦州离沈阳不过三百里,离北京却有六百里。这一个决战点实在选择实在不好,可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又有什么办法?洪承畴攻不下清军的布防,锦州城内铁桶一样,锦州城外一样铁桶,城里依旧突围不出。洪承畴步步推进,与清军一样是你攻不破我的布防,我也攻不破你的布防。
皇太极倾国之兵来援。
洪承畴要决战,不主张退,可是众将与太监都主张回宁远取粮。
《三国演义》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洪承畴都读过的书,当一方开始后退,另一方就进去追击,对于兵士来说,退后的命令一旦下达,全万人向后狂奔,这时候再拿刀剑来阻挡逃兵,军官都会被踩死了。
曹操喜欢断人粮道,皇太极断了洪承畴的粮道。可是八旗军机动力强,野战强,洪承畴没有吕布的骑兵可以驻防城外,与陈宫形成内外合力。洪承畴在野外依赖布营防守。洪承畴当然是对的,主张继续以阵地对阵地的打下去。
可是几万人狂奔,连吴三桂都将印信,虎符之灰的东西都扔了,一个人依赖对地形的熟悉,因为他生于此,长于此,所以吴三桂逃了回来。可怜的是那一些关内来此作战的兵士,他们不知道海潮,也不知道如何逃,结果被八旗骑兵赶到海里去了,尸体漂浮如同人浪。洪承畴主帅终于被困在了松山城,开始了他人生的悲剧,做更加大的官,然后被定性为叛徒。
虽然他报答崇祯的知遇之恩在崇祯死前三年功夫硬是不当清朝的官,但是他还要报答皇太极之恩,不杀败军之将反而以重任。
当明朝全部精锐在东北灭亡之后,中原局势立马翻脸不认人,眼见明军大好形势,作为洪承畴长期的副手孙传庭在陕西还有十万临时征来没打过仗,也没有恩情的兵士。就这样依旧是战战战!
当然,清朝皇太极突然脑溢血发作而死,导致清军权力真空角力,暂时延缓了清军的进攻,否则清军会比李自成先打下北京城的。历史就这样给了明朝机会,假如洪承畴不去救锦州,谁又算得到皇太极会脑溢血发作而死?
**********************************************************
这是一个历史的巧合,人算不如天算!
假如洪承畴不去救锦州,皇太极脑溢血发作,满清陷入短暂的权力之争,内部亲王都不愿意征明以首先消耗自己的实力。中原张献忠和李自成这时候翻了天,大明朝还以机会再一次让洪承畴南下,洪承畴是唯一能够对抗李自成的,其他将领都没有这一个能力。明朝这时候还亡不了,然后洪承畴再一次邓取得一些优势,与以前一样不可能彻底消灭李自成。
等满清定下了新的皇帝,新的顺序,更加大规模的战争依旧会到了,这时候清军开始攻宁远,开始攻山海关,明朝依旧得将洪承畴掉往北方。除非几率极小的满清内斗。洪承畴活活累死!
明朝大概还能够晚五年灭亡吧,那么就会有崇祯二十三年,至少机会更加多一点。算了,写到这里吧,因为这一些事情都没有发生,假设是没有的,不存在的,写了也没意义。如同异世之重生,回到明朝当++
不该发生的山海关大战
山海关大战
*********************************************************
中国的皇帝影响力太大了,皇太极的脑溢血发作,结果给了李自成打下北京扬名立万的机会与成为开国皇帝的机会!这两件事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也!但其实满清军事上一停顿,真正消灭明朝主力的满清差一点白辛苦一场,李自成在明军主力在东北战场的时候,洪承畴走了,轮到李自成翻身了,张献忠也失败了杨嗣昌了,当然,事实上是双方也正在恶斗。
李自成十八骑入河南,中原战火又起,一举攻下洛阳这样的大城重镇!天下震惊。
张献忠随后拿下军事重镇襄阳。中原多少次战役都受到了东北战役的影响,每一次清军入关都给陕北起义军带来了机会。现在又将超级世无霸洪承畴搬走了,左良玉算那要葱!
李自成一气消灭明军几十万人,声势浩大,占河南,陕西,山西,山东,三年免征,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其实李自成知道自己真正的本钱老营只有十几万人,未必有八旗军更加多,此时八旗军已经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打胜八旗。李自成军队是很多,可是结果造成吃粮的多,战斗力强的并不多。好歹是收了唐通,白广恩等一些明朝军队。这时候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