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254部分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254部分

小说: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战士”的较量中,印度陆军都发现了火炮在山地环境下的重要性。在每个山地步兵师之中印度陆军都编制有1个师直属炮兵团:下辖3个105毫米牵引榴弹炮营和1个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连。在各一线部队之中还装备有众多轻便的75毫米山炮。
但是此刻大部分的重型火炮此刻全部都留在了甘托克的城内,成为了印度陆军进攻时最大的杀手—战前为了避免在炮战中被中国军队先发制人的打掉自己的火力支援。苏斯曼少将选择了兵力部署前重后轻、火力部署前轻后重的策略,将自己手中所有大口径火炮都隐蔽在了甘托克城内,并为其修建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囤积了足够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坚守数日的弹药。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炮弹在今天会密集的砸到他们自己人的头上。
155毫米榴弹炮的杀伤威力对于缺乏装甲防护的步兵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在开阔的梯田山脊每一枚使用传统钢制破片的榴弹爆炸都可以轻松的收割350米半径之内的生命。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在这样的攻击之下,往往都在劫难逃。不过中国陆军似乎在有意的节约炮弹,他们并没有采取大面积的弹幕压制,而是往往是采取出其不意的单发攻击。虽然理论上来说单发的命中概率远不如弹幕的压制。但在拥有大量前方校射哨的情况下,这种攻击却往往更具威胁,因为除非你一直趴着不同,否者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炮弹将在什么位置爆炸。
“这是中国人恐怖的‘冷炮’战术。”不时有炮弹准确的命中印度陆军散兵线的最密集处,精确度几乎堪比直射,面对这样的场景苏斯曼少将突然想起自己曾在军校读到过的一段有关于一个英国军官在描述朝鲜战争时的文字—“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我们开始发现中国军队才是当之无愧的阵地战专家,那些叫嚣着要将北纬38度线变成远东凡尔登的人,此刻才惊奇的发现中国军队在相持中可以更轻松的让联合国军流尽鲜血,他们(中国人)有着数以万计的狙击手,他们可以在任何角度在步枪射击距离内夺走我们士兵的生命。而更为恐怖的是他们可以将大炮也变成狙击武器。在距离前线数公里的后方,我们的碉堡和车辆总会被出其不意的炮弹击中,而等我们发起反击时,他们的火炮早已不知的去向。”
而即便是印度陆军在冒着被重炮炸碎的情况下冲到了中国军人据守的建筑物前沿,面对着无数个窗户里射出的子弹,即便是豁出了性命他们往往也难以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除了付出了近2000人的伤亡代价,在前线的每一个角落伏尸累累之外。印度陆军的进攻几乎一无所获。
“我们已经无力再战了!”面对着一脸无所谓表情的长官,涌进指挥所内的印度陆军的官兵多少有些激动,他们几乎推攘着冲开了师部警卫连的防线,直面自己的指挥官提出了结束战斗的愿望。虽然印度陆军的山地步兵师的编制之内,步兵的数量要较机械化步兵师更多。而且在战前由于第17山地步兵师所处的战略位置,印度陆军东部军区还特地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和补充。目前以印度陆军第17山地步兵师为主力,再辅助以印度共和国锡金邦边境警察部队等准军事力量,印度军队在锡金地区的防御力量也不下3万之众。
但是印度陆军山地师的兵员虽然较多,但真正进入一线作战的战斗兵员却往往较小,各部队之中的人员都隶属于支援部队,印度山地步兵师中的工兵、通信部队都是团一级的编制,而其他国家陆军师编成内工兵、通信部队一般为营。而勤务保障部队的人员印度陆军也往往在每个师中都保持在两千人以上,山地师更是多达2661人,比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支援机关的俄罗斯陆军、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步兵师支援部队还多。
中国陆军的奇袭已经打垮了印度陆军第17山地步兵师作为预备队的廓尔喀营之后,印度陆军的一线步兵兵员本已捉襟见肘,而在刚刚的猛攻各步兵营又遭到了重型火力的杀伤。平均战斗减员都在30%左右。无力再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非是士兵们逃避战斗的借口。“回去战斗,你们的对手比你们更为疲惫,他们也快支撑不下去了。”但是此刻的苏斯曼少将显然已经对所有的请求都抱以无视的态度。他用力的挥舞着双手,咆哮着从自己的腰间掏出了自己的配枪。
“我要你们回去战斗……。”当苏斯曼少将举起枪口对准自己群情汹涌的士兵之时,他的悲剧便已不可避免。随着一声刺耳的枪响,本来一片混乱的指挥中心内顿时陷入了一边寂静之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依旧挺立在房间中央的苏斯曼少将,此刻他已经恢复了一个指挥官应有的平静。但是一个不停涌出鲜血的弹孔却在他的胸膛之上迅速的抽干他的体力。
“我们不能放弃希望!我们必须打下去……。”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苏斯曼少将用微弱的声音一再重复着自己最终的要求。但是此刻他早已不在是军队最高的指挥官了,所有人都抛弃了他。印度陆军第17山地步兵师在甘托克遭遇中国陆军奇袭3个小时之后,宣布全体放下武器,整建制、无条件向中国军队投降。在随后的数个小时内,依旧据守在乃堆拉山口的印度守军也奉命拆除了设置在主要交通要道之上的路障和地雷。锡金的大门向中国远征军敞开了。
“中国军队今天凌晨在锡金王国首都甘托克与已经吞并这个国家长达35年之久的印度占领军展开激战。接下来请看CNN记者从一线发来的报道……。”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迈克。李此刻正饶有趣味的在和同僚们共享晚餐之后在自己的椭圆形办公室通过放在墙角的14英寸的小电视机收看着美国最大的专门播送新闻的电视公司—CNN关于锡金战役的报道。
“中国陆军果然是奇袭战的专家。”画面的镜头里一个穿着山地战迷彩的中国陆军士兵正蹲在街角用点射压制着对面的火力。虽然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摆拍的作品。但是对于中国陆军闪电般的行动速度,干净利落的战斗效率,迈克。李总统依然予以了极高的评价。“虽然是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他们毕竟翻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他们的行动足以与穿越阿尔卑斯山的汉尼拔军队相提并论。”作为美国总统的军事顾问,美国军队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迈尔斯显然也认同总统此刻的看法。
“听说这个家伙是乘坐我们陆军的‘黑鹰’直升机上去的!”当镜头里出现纳穆加尔王朝的第十三世君王—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法王时,迈克。李总统微笑着对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微笑道。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长期以来在美国都可以说是一个无名之辈,毕竟在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土之上,象他这样落魄的政客可以说是多如过江之鲫。和那些来自美国的传统对手—俄罗斯、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的“异议人士”相比,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在美国的日子可以说是过的无比凄凉。
虽然美国政府并不吝啬每年从财政预算里挤一点出来,养着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这颗闲棋在自己的手中多握一张“锡金牌”,但是对于大多数美国公民连锡金在哪里都不知道的情况,美国政府并不可能仅仅为了能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上打下一个属于自己楔子,而与新德里这样的庞然大物翻脸。所以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在美国政府豢养的众多“政坛流浪狗”中并得宠,每个月从CIA手中领到美金基本上刚够自己和家人吃饱而已。
如果不是印-东战争的爆发,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可能最终将在美国纽约的破落公寓里潦倒的度过余生。不过从美国政府决定借中国之手瓦解印度之际,他的生活终于得以发生颠覆性的转变。当CIA的特工第一次选择了登门拜访,而不是通过电话和邮件联络他时,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复国大业”第一次看见了曙光。
不过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面对的同样是一场豪赌,首先他必须独自化装潜入尼泊尔的境内,在那里与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行动小队会合。虽然锡金已经近乎于在法理上归属于印度。但是此刻并没有任何人可以预言印度政府还在关注着这个流亡的国王。不过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的运气似乎不错,在孟买转机之时,印度人似乎并没有对他所持有的假护照表示任何的怀疑。
“北京政府竟然会同意让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这个“我们”这边的人接管锡金。甚至还表示欢迎和配合,这多少有些令人感到不可思意。”对于总统的询问,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微微一笑,尽管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美国陆军第1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三角洲”特种部队成功的将这位国王送到了首都,但是如果没有中国人点头,这个国王不要说走上王座,就是是否可以在甘托克逗留仍是一个问题。
“这并不难以理解。如果没有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中国人还要花费众多的人力、物力来平服锡金民众的情绪。而一个国王的归来显然足以转移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而且如果没有意外,我相信中国人已经开始跟这个国王开始接触了。他很快就会成为北京方面的忠实奴仆。我们和中国真正要在山南争夺的并是锡金,而是……。”迈克。李总统的目光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自己桌上的地球仪。
有些时候跳板并不一定只能通往目标,也可能就是目标本身。
“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了!你们这些该死的侵略者,准备应该孟加拉人民的愤怒吧!”在按耐了许久,放过了2个波次的印度陆军武装直升机群之后,守侯在达卡近芒果树林之中已经2个小时的哈德尔和“安萨尔”民兵们终于等到了他们所要猎杀的目标—印度陆军最为重型的垂直运输工具—那传说中的“光环”(Halo)—俄罗斯生产的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
作为世界各国空军现役装备之中体型最为庞大,自重最大的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米—26的身上体现着前苏联时代那无比高超的大型直升机制造水平,这种直升机最大内载和外挂载荷为20吨,相当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C-130型“大力士”军用运输机的载荷能力。在1983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之前便一举打破了5项直升机载重和高度的世界记录。
纸面上的数据固然惊人,但是当自己亲身面对4架依靠着8片高速旋转着的32米长的等长桨叶逐渐接近自己的庞然大物,所有人都在能在强劲的气流中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们真的可以击落他们吗?”哈德尔犹豫的举起了自己手中锈迹斑斑的RPG-7型反坦克火箭筒,匍匐着进入早已布置好的发射阵地。
作为一种重型直升机,米—26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在研制之初的主要目的就是被设定为向没有道路和其它地面交通工具不能到达的边远地区—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冻土和北方沼泽地带投送军事力量,同时为石油钻井、油田开发和水电站建筑工地运送大型设备和人员。所以它无疑拥有着骄人的航程和载重能力,同意因为需要远离基地到完全没有地勤和导航保障条件的地区独立作业,所以这种直升机不仅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而且稳定可靠。因此在从1986年开始对外出口之后,尽管有着单机1000万美元的高昂价格,却仍有近20个国家对它趋之若骛,而印度政府更是一气购买了10架。
但是米—26也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它体型庞大、飞行速度慢而且缺乏装甲防护,虽然在后期改进之中加装了红外干扰和电子干扰措施,但是无法灵活规避的重型战机在遭遇敌防空武器攻击时,注定只能是缓慢移动的靶子,只能被动挨打,豪无还手之力。早在前苏联时代红军的陆军航空兵便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将米—26更多的定位为一种后方的运输工具,而不将其直接用于战场之上的突击空降。而经过了阿富汗战争和车臣叛乱中血的教训之后,俄罗斯政府更在1997年明文规定,不允许使用米-26直升机运送士兵。
不过此刻为了达到战场之上持续、高密度的兵力投送,以迅速瓦解孟加拉人最后的抵抗,压制整个达卡城区。印度军方显然已经无暇再去考虑士兵的安全问题,而况战斗已经打响了2个小时,印度陆军的各个空中突击集群已经基本摧毁了孟加拉军方的防空体系,此刻挤进各中武装直升机座舱内的印度陆军精锐步兵已经在达卡市的众多交通要点之上展开楼顶机降,与孟加拉地面部队展开激战。此刻再迂腐的拘泥于这些所谓的条款,显然并不是印度陆军战场最高指挥官—乔京德尔的风格。
此刻每一架可以容纳85名全副武装士兵或2辆装甲战车的米-26型直升机座舱之内都挤满了1个完整建制的山地步兵连—约120名左右的士兵。而同时每架米-26型直升机的机身之下还吊运着一辆俄制BMP-2型轮式装甲运兵车。只要任何一架米-26型直升机成功的在达卡市中心降落,但将意味着在孟加拉军队的心脏区域平添了一支强大的地面突击力量。
“距离应该差不多了吧!”随着这些盘旋在200米低空的“巨兽”逐渐进入射程,包括哈德尔在的内所有猎手都不约而同的举起了手中的RPG—7型火箭筒,实际上“安萨尔”民兵们手中的这些武器大多都是来自中国的仿制品,中国生产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作为前苏联和整个东方阵营在上世纪60年代装备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不仅具有着重量轻、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更为可贵的是他是一种“万金油”型的多用途武器,除了打击包括装甲车辆、碉堡工事等地面目标之外,在冷战以来的局部战争中他的使用者还将他的猎杀领域拓展到了天空。
越南战争中北越的军队首先开创了在丛林树梢之上使用RPG—7系列火箭筒伏击美国军队即将着陆的直升机的战术,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而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面对苏联红军的“空中坦克”-米-24型直升机群穆斯林游击队演化出了一套几乎完美的RPG—7火箭筒打直升机的战术。在伏击苏军直升机时,穆斯林游击队往往采取重复设伏的战术:首先由隐藏在100米内的最佳伏击区的攻击小组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