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257部分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257部分

小说: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面对的同样是一场豪赌,首先他必须独自化装潜入尼泊尔的境内,在那里与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行动小队会合。虽然锡金已经近乎于在法理上归属于印度。但是此刻并没有任何人可以预言印度政府还在关注着这个流亡的国王。不过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的运气似乎不错,在孟买转机之时,印度人似乎并没有对他所持有的假护照表示任何的怀疑。
“北京政府竟然会同意让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这个“我们”这边的人接管锡金。甚至还表示欢迎和配合,这多少有些令人感到不可思意。”对于总统的询问,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微微一笑,尽管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美国陆军第1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三角洲”特种部队成功的将这位国王送到了首都,但是如果没有中国人点头,这个国王不要说走上王座,就是是否可以在甘托克逗留仍是一个问题。
“这并不难以理解。如果没有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中国人还要花费众多的人力、物力来平服锡金民众的情绪。而一个国王的归来显然足以转移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而且如果没有意外,我相信中国人已经开始跟这个国王开始接触了。他很快就会成为北京方面的忠实奴仆。我们和中国真正要在山南争夺的并是锡金,而是……。”迈克。李总统的目光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自己桌上的地球仪。
有些时候跳板并不一定只能通往目标,也可能就是目标本身。
“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了!你们这些该死的侵略者,准备应该孟加拉人民的愤怒吧!”在按耐了许久,放过了2个波次的印度陆军武装直升机群之后,守侯在达卡近芒果树林之中已经2个小时的哈德尔和“安萨尔”民兵们终于等到了他们所要猎杀的目标—印度陆军最为重型的垂直运输工具—那传说中的“光环”(Halo)—俄罗斯生产的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
作为世界各国空军现役装备之中体型最为庞大,自重最大的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米—26的身上体现着前苏联时代那无比高超的大型直升机制造水平,这种直升机最大内载和外挂载荷为20吨,相当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C-130型“大力士”军用运输机的载荷能力。在1983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之前便一举打破了5项直升机载重和高度的世界记录。
纸面上的数据固然惊人,但是当自己亲身面对4架依靠着8片高速旋转着的32米长的等长桨叶逐渐接近自己的庞然大物,所有人都在能在强劲的气流中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们真的可以击落他们吗?”哈德尔犹豫的举起了自己手中锈迹斑斑的RPG-7型反坦克火箭筒,匍匐着进入早已布置好的发射阵地。
作为一种重型直升机,米—26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在研制之初的主要目的就是被设定为向没有道路和其它地面交通工具不能到达的边远地区—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冻土和北方沼泽地带投送军事力量,同时为石油钻井、油田开发和水电站建筑工地运送大型设备和人员。所以它无疑拥有着骄人的航程和载重能力,同意因为需要远离基地到完全没有地勤和导航保障条件的地区独立作业,所以这种直升机不仅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而且稳定可靠。因此在从1986年开始对外出口之后,尽管有着单机1000万美元的高昂价格,却仍有近20个国家对它趋之若骛,而印度政府更是一气购买了10架。
但是米—26也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它体型庞大、飞行速度慢而且缺乏装甲防护,虽然在后期改进之中加装了红外干扰和电子干扰措施,但是无法灵活规避的重型战机在遭遇敌防空武器攻击时,注定只能是缓慢移动的靶子,只能被动挨打,豪无还手之力。早在前苏联时代红军的陆军航空兵便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将米—26更多的定位为一种后方的运输工具,而不将其直接用于战场之上的突击空降。而经过了阿富汗战争和车臣叛乱中血的教训之后,俄罗斯政府更在1997年明文规定,不允许使用米-26直升机运送士兵。
不过此刻为了达到战场之上持续、高密度的兵力投送,以迅速瓦解孟加拉人最后的抵抗,压制整个达卡城区。印度军方显然已经无暇再去考虑士兵的安全问题,而况战斗已经打响了2个小时,印度陆军的各个空中突击集群已经基本摧毁了孟加拉军方的防空体系,此刻挤进各中武装直升机座舱内的印度陆军精锐步兵已经在达卡市的众多交通要点之上展开楼顶机降,与孟加拉地面部队展开激战。此刻再迂腐的拘泥于这些所谓的条款,显然并不是印度陆军战场最高指挥官—乔京德尔的风格。
此刻每一架可以容纳85名全副武装士兵或2辆装甲战车的米-26型直升机座舱之内都挤满了1个完整建制的山地步兵连—约120名左右的士兵。而同时每架米-26型直升机的机身之下还吊运着一辆俄制BMP-2型轮式装甲运兵车。只要任何一架米-26型直升机成功的在达卡市中心降落,但将意味着在孟加拉军队的心脏区域平添了一支强大的地面突击力量。
“距离应该差不多了吧!”随着这些盘旋在200米低空的“巨兽”逐渐进入射程,包括哈德尔在的内所有猎手都不约而同的举起了手中的RPG—7型火箭筒,实际上“安萨尔”民兵们手中的这些武器大多都是来自中国的仿制品,中国生产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作为前苏联和整个东方阵营在上世纪60年代装备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不仅具有着重量轻、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更为可贵的是他是一种“万金油”型的多用途武器,除了打击包括装甲车辆、碉堡工事等地面目标之外,在冷战以来的局部战争中他的使用者还将他的猎杀领域拓展到了天空。
越南战争中北越的军队首先开创了在丛林树梢之上使用RPG—7系列火箭筒伏击美国军队即将着陆的直升机的战术,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而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面对苏联红军的“空中坦克”-米-24型直升机群穆斯林游击队演化出了一套几乎完美的RPG—7火箭筒打直升机的战术。在伏击苏军直升机时,穆斯林游击队往往采取重复设伏的战术:首先由隐藏在100米内的最佳伏击区的攻击小组发动袭击,在直升机规避攻击拉开到700米左右的距离处再由周遍的多个攻击小组一起进行攻击,利用900米处火箭弹自爆碎片来打击直升机上的薄弱部位。而在索马里、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反美武装也采用同样的战术打击着美国军方的直升机。
而一向习惯以弱击强,挖掘装备潜力的中国陆军当然更不会忽视这一战法的革新和培训。经过中国陆军的研究,RPG-7系列的火箭筒在一个熟练射手的操控之下可以射击约300米高的移动目标或约500米高的静止目标。在中国陆军的操典之中也强调了对付军用直升机,在100米的距离上采取迎头攻击是最为有效的手段,虽然利用火箭弹破片可以杀伤700~800米外的直升机,但是必须有多个攻击小组协同攻击,而且效果不佳。
在经过康伟等中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反复教导之后,“安萨尔”民兵之中已经有数百名掌握了使用火箭筒防空战术的士兵。但如果没有冷紫翎上校这几天里日以继夜带伤赶制出来的特殊弹头,那么这场被称之为“第二次达卡保卫战”的战役,其最终结果很可能会改写。
其实RPG-7反坦克型火箭筒为基础,改进设计出一批专用于对抗直升机的特种弹头一直都是RPG-7火箭筒“使用大国”们的共同心愿。例如俄罗斯军方就专门研制了OG-7V-RPG-7V型高爆破片杀伤弹头,和采用热压战斗部的GTB-7G型弹头。而中国陆军之中也有众多相类似的特种弹头装备着一线部队。不过此刻远水已难解近渴,面对着印度陆军随时可能展开的低空突击,冷紫翎上校只能带领着达卡城内的孟加拉军工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改进RPG-7火箭筒那至关重要的弹头。
这种改进其实并不复杂—就是缩短引信,不过这种方法并非是冷紫翎的首创。第一个“申请专利”的发明者是基地组织。通常情况下,RPG-7系列火箭筒所发射弹头只会在燃料耗尽后才点燃引信,引信烧完后再引爆弹头。而改装后的火箭弹缩短了自毁引信,使得弹头在飞行距离的前段就提前引爆。采用空爆方式打击直升机,虽然与早先用来对付苏联人的技术极为相似,但是由于引信更短,显然杀伤率会更高。
而在攻击之前的准备工作往往比攻击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如果单纯的模仿好莱坞电影—《黑鹰坠落》中的索马里民兵那样笔直的站立着直接将火箭筒举到高仰角进行攻击,那么无论是否可以击中目标,射手都会先被地面反射的尾喷焰吞噬。所以在伏击开始之前必须先在地面上挖一个足够大的深坑用来吸收火箭筒发射时炙热的尾焰。当站到在挖掘时曾感觉到是在自掘坟墓的深坑前,哈德尔感觉到自己的心几乎就快要跳到自己的嗓子眼了,虽然曾经有练习过用火箭筒打固定靶,但是如此接近的面对对手却毕竟还是第一次。
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的手中的武器,清楚的看到击锤已处于待击状态,十字螺栓式保险也处于打开状态。哈德尔一边深呼吸一边将扣动扳机的手放到发射管顶部,同时向身后背着众多弹药的副射手点头示意他已做好了发射前的准备。随着副射手稳健地向发射管内旋转着插入火箭弹,直到药管后侧的气流槽头显示杆完全进入发射管口前缘的槽口,针对确保击针对准击锤。
已经基本回复平静的哈德尔向左推出十字保险栓销,将自己腮部贴紧在隔热板上,通过最简单的瞄准具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庞大的米-26直升机纳入了自己的准线之中。正式因为采用这种最为原始的目视瞄准,虽然精度不高,但是正因没有制导系统,所以任何的机载反导弹和攻击系统都对它毫无办法。
屏住呼吸,缓慢扣动扳机,击发火箭弹……,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容易,在火箭弹咆哮着腾空而起之际,实际上作为射手的他几乎感觉不到武器的后坐力,但是剧烈的振响,却足以摧残射手的耳膜和心脏。
一枚又一枚的火箭弹宛如脱弦之箭一般扑向目标,飞行在编队最前方的米-26型直升机无疑在这样的攻击之中将首当其冲。第一枚旋转的火箭弹几乎不等空炸引信爆炸便直接撞击在了这架巨大无朋的直升机空虚的侧面,缺乏装甲防护的米-26在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中,立即熊熊的燃烧起来,在失去了控制之后坠向布里甘加河的河面。而第2架米-26型直升机试图规避着着纷飞的威胁。但是凌空爆炸的弹头却在低空产生了无数的杀伤破片,这些高速飞舞的毁灭之蝗敏捷而狠辣的打穿了这架米-26型直升机的脆弱装甲,破坏着足以使他保持高度的那些设备的运转……。
这样的阻击战此刻正在达卡城郊的各个伏击点上展开着,擅长于直升机攻坚战术的任令羽同样清楚这种战术的弱点。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装备序列之中还没有一种直升机可以在拥有武装直升机的装甲、火力和机动性的同时再兼顾军用运输直升机那样运载大量步兵的要求。这就必然面临象传统地面进攻中装甲部队中坦克和装甲运输车辆那样的协同问题。一次完美的直升机攻坚战实际上就是一场武装直升机和军用运输直升机之间的协同进攻。
利用武装直升机群的火力和装甲优势撕开对手的防线,然后投入军用运输直升机群,对城市制高点实行“蛙跳”战术—在武装直升机群的掩护之下开辟登陆场。这些登陆场不仅将会成为垂直打击的突破口,更可以建立成武装直升机群在火线之上的补给点。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就如同最传统的两维地面战中坦克和步兵的配合一样,是否默契对战斗的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放过敌军担任前锋的武装直升机群,先集中所有的反直升机小组在外围拦截印度方面第二攻击波次的军用运输直升机。将印度陆军的步兵尽可能阻挡在达卡城外。”尽管并不知道这场保卫战最终的结果如何,但是任令羽仍然坚信正确的战术可以有效的弥补武器装备上的不足。
“里面可能还有人活着!”望着那河面之上依旧还在燃烧的敌机,哈德尔不禁这样想到。但是残酷的战场之上早已容不得半点的恻隐之心。汹涌的布里甘加河上,一架被击落的米-26型直升机重重的陨落在了河床之上,折断的悬翼、破碎的驾驶舱在汹涌的河水冲刷着,一股股深红色的血液也随着这滚滚的水流奔腾向印度洋的方向。
“快……,印度阿三的步兵又上来了!”对着窗口打完一个弹夹的子弹,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激动的康伟一边蹲下身体,为自己手中的95式自动步枪换上新的弹夹,一边对着身后的赶来增援的战士们喊道。在弥漫着硝烟的窗外,这座古老而安详的城市,街道上满是战争的创痍。处于攻击位置的印度陆军士兵先锋部队正用生命为单价一寸寸的向前推进着。
“卧倒……”又一排密集的弹雨打在康伟和他的战士们刚刚据守的窗台之上,飞溅的泥土和木屑散乱的打在匍匐在窗口之下的一排满是泥泞的钢盔之上。“准备……射击……。”随着一声高昂的口令,5支俄制自动步枪伴随着整齐跃起的身影用猛烈的火力扫射着对面街角之上那些刚刚冲出隐蔽物的印度陆军士兵。
但战争永远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屠戮,当一颗颗中国军队射出的子弹迅速追上着那些快速移动着身体的印度士兵时,对方的火力掩护也从未停歇过,3颗5。56×45毫米北约制式子弹也从对面的街角飞来,沿着窗台的边缘飞进了中国士兵据守的房间,第一颗子弹打在康伟身边那位战士的肩头,军用防弹衣的存在,迅速化解了这颗子弹那致命的动能。但随着这位战士的身体无可避免的向后倒去,第二颗子弹却不偏不倚的击中了他那还没有长满胡须的稚嫩下颚。
旋转的子弹穿透那黄色的皮肤,撕裂所遭遇的一切生命组织,从内部撞碎了那一直以来无所畏惧的头盖骨,带着染满了鲜血的钢盔滚落到了这间已经布满了鲜血的房间之中。“卫生员!”康伟一边高声的呼号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