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了敬佩、向往的心理。
刘玄到了洛阳,需要派一员亲近大将代表朝廷去河北一带,宣示朝廷旨意,要那里的郡国遵守朝廷的诏命。经过一番争议,选定了刘秀。这给刘秀提供了一个避开矛盾漩涡、自由施展的机会。刘秀在河北,每到一处,考察官吏,按其能力升降去取;平反冤狱,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吏名称。官民欢喜,争相持酒肉慰劳,刘秀一律不接受。在河北期间,刘秀还粉碎了一起假冒汉成帝之子另立朝廷的反叛事件。当假冒的王郎兵败请降、要求给予优厚待遇时,刘秀说:“现在,假如成帝再生,他的天下也不能得到了,何况诈称刘子舆的人呢!”使者要求封给王郎一个食邑万户的侯,刘秀说:“能够保全性命也就可以了。”而在清理缴获的文书档案,发现官吏与王郎勾结一起毁谤刘秀的材料有几千份。要是按这些材料提供的线索加以追究,必然会使一大批人惶恐不安。刘秀一律不看,把王郎的官吏们召集起来,当面一把火烧掉。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令反侧子(心怀不安的人)自安(放心)。”
更始皇帝派使节赶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并命令刘秀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与有功的将领赶到长安去。这表明刘玄已经对刘秀不放心,要削弱他的影响,夺回他的权力。刘秀自然明了这一意图,便以“河北未平”为理由,拒绝应征去长安。刘秀与刘玄的裂痕从此开始明朗。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天,刘秀调集各郡兵力,先后在馆陶(今山东馆陶县)、蒲阳(山名,在今河北省满城县)等地击破并收编了铜马、高潮、重连等农民起义军。刘秀知道被收编的将领对他半信半疑,心怀不安,就下令投降的将领各归军营整饬自己的军队。然后,他又单人骑马巡视各军。投降的将领见到刘秀对他们没有戒心,纷纷表示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以死相报)乎?”由于收编铜马等军,大大加强了刘秀的军事实力。
河北一带大致平定,而以樊崇、逢安、徐宣等人为首活动在今河南东部的赤眉军,正在迅猛地向长安进兵。赤眉一旦攻下长安,刘玄败逃,就出现一个夺取关中一带的良好时机。刘秀感到争夺天下的时机已经到来。他一边派将军邓禹率精兵2万向关中一带进发,相机行事;一边选定北据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处险要,财物富实的河内郡(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陟县)作为进取中原的立足点,他选用文武兼备的良将寇恂任河内太守,冠以“行大将军事”的衔号。他向寇恂交代任务说:从前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把萧何留在关中,我现在把河内交给你。你的任务是,像萧何那样保证军粮供应,训练士兵和战马;阻挡外面的军队,不让他们到这块地盘上来,特别是不让黄河以南刘玄的军队过来。后来寇恂果然不负重托。刘秀又在孟津(今孟县以南)部署重兵,窥视洛阳。
安排妥当以后,刘秀带领一支军队回到冀中、冀北一带。一路上将领们纷纷给刘秀上尊号,要他称皇帝。刘秀一律拒绝,有时故作惊讶地说:“你怎么讲这种话?该杀头了!”到了南平棘(今赵县南),将领们又一再劝说,还是不答应。当人们都走开后,将军耿纯说:“人们抛开亲人和家乡,跟从大王出生入死,本来就是想攀龙附凤,实现封官拜爵的愿望。现在大王迟迟拖延,违背大家的心愿。我担心人们失望了,就会产生离去的想法。人们一散,就难以再召集了。”刘秀由此相信了将领们要他当皇帝是出于真心实意,而且是出于个人利益,并非虚让。于是表示说:“我会考虑这个问题。”到鄗县(在柏乡县北),刘秀把将军冯异从洛阳前线召来,向他询问天下四方的形势。冯异是当时刘秀最亲密的人,自从刘秀任司隶校尉,他一直在身边,陪同和照顾刘秀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经常劝刘秀做争夺天下的思想准备。他不争功名,每当论功行赏,总是蹲在大树下面一声不响,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他不会对刘秀说假话;他担任洛阳前线的军事首领,了解战争的形势,他的估计有更大的可靠性,故此刘秀才召他来询问。冯异对刘秀说:“更始皇帝的败局已定,考虑宗庙社稷的问题,就在大王你了。应当听从众人的主张。”
正当此时,有个名叫强华的儒生,捧着赤符从关中来见刘秀,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四七”是28,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至公元22年刘秀起兵是228年;火,指汉朝,按阴阳五行说汉朝属火德。这表明,刘秀乃“受命天子”,要再不为天当子,那不仅违背群望,也要违背天意了。于是刘秀在鄗城南的千秋亭五成陌筑起坛台,于六月己未日登台祭告天地群神,当了皇帝,改这年为建武元年(公元25年)。
三、坐胜赤眉力平割据
刘秀在鄗城即位,却未定国都。定都何地呢?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心当然是长安,但长安不可能在短期内拿到手,刘秀在河内郡徘徊一月有余,最后确定了洛阳。他首先派兵占据了五社津(在今河南巩县北)等要塞,以防荥阳以东的割据势力前来争夺,然后下令包围洛阳。当初刘玄去长安时留李轶、朱鲔守洛阳,这两个人都曾劝刘玄杀掉刘纟寅,是刘秀的仇人。李轶愿归降,刘秀把李轶的信交给太守、郡尉一级官吏传阅,还说他为人诡诈,反复无常,对这种人要引起警惕。消息很快被朱鲔知道了,他觉得李轶的行为无疑是要出卖他,于是就派人刺杀了李轶。朱鲔刺杀李轶,引起洛阳军中的混乱,将领互相猜疑,有的出城投降。刘秀一箭双雕,既分化瓦解了敌军,又借刀除掉了仇人。当洛阳被包围以后,刘秀派廷尉岑彭劝朱鲔投降,岑彭原是朱鲔的部下。朱鲔在城上回答说:“我知道自己的罪过太深,不敢投降。”刘秀说:“干大事的人不计较小的怨恨。朱鲔要是现在投降,可以保住官爵,怎么会杀他的头呢?我对着面前的黄河发誓,绝不食言!”岑彭又去转达刘秀的话,朱鲔不相信,从城上放下一条绳索,对岑彭说:“你的话当真,就顺着绳索上来。”岑彭抓过绳子就上去了。朱鲔见无欺诈,就答应了投降。朱鲔把自己捆起来,要岑彭陪他去向刘秀请罪,刘秀亲手给他解了绳子,要岑彭连夜把他送回洛阳。第二天一早,洛阳的守军就大开城门全部投降了刘秀。刘秀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并封他为扶沟侯。
刘秀严禁军队进城后暴横抢掠,将军萧广违犯军纪,纵兵横暴,处了死刑。洛阳很快安定下来。
刘秀成事,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利用了赤眉起义军,刘秀是通过赤眉军打垮刘玄的。故当赤眉军进驻长安,刘秀即位后,二者从合作者变成敌人。赤眉军毕竟没有战略眼光,因而抢了一城,吃了一地,即放弃他徙,在流动过程中一路受到追击阻截,损失惨重。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行至宜阳,业已疲惫不堪,突然发现刘秀亲率大军早已等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便投降了刘秀,把在长安得到的传国玉玺也交给了刘秀。这时的赤眉军尚有10余万人,兵甲器械堆放在宜阳城西,高与山齐。刘秀下令给饥饿的投降士兵发放食物;第二天又把他们集合起来,排列在洛水岸边,让其首领观看,并对樊崇等人说:“是不是对投降后悔呀?现在放你们各回军营,指挥你们的军队,和我决个胜负。我不想强迫你们服气。”徐宣等人叩头说:“我们出了长安,君臣就商量归降听命,只是老百姓愚昧无知,不能事先告诉他们。现在能够投降,就像走出虎口,回到慈母的怀抱,诚心诚意地欢喜,一点也不后悔。”刘秀不无快意又不无蔑视地说:“你算是钝刀中的快刀,庸人中的能人了。”刘秀把樊崇等赤眉军将领及其妻子安排在洛阳居住,给了他们田宅。赤眉军所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是皇族中的人,刘秀让他在叔父刘良的赵王府中当了个郎中(管理车马门户并内充侍卫的小官)。
赤眉平定了,刘秀仍然面临着一个群雄割据、山头林立的局面:农民起义此伏彼起;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刘邦的后代布满天下,在新莽乱世、“天下咸思汉德”的潮流中,凡是有些实力的,哪个不想继承他们祖宗的“大业”?力图争夺皇帝宝座或打算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大有人在。刘秀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基本除掉了这些对手,取得了当时所谓“天下”的大致统一。
四、好儒任文以柔治国
在总结前朝失政的基础上,刘秀确立了一套新的治国方略,其核心是好儒任文、以柔治国。
早在征战的时候,刘秀就认识到儒学的重要。所谓“未及下车,先访儒雅”。他想方设法把一些著名儒学人物拉到自己的身边,或任以官职,或冠以衔号。这样他身边很快就集中了如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等一大批当时的著名学者。刘秀对他们以礼相待,或听取他们的策谋,或利用他们的名望和学识从心理上威服僚属,抑制他们居功自傲、自觉无所不能的情绪。
刘秀自己就是一个爱好儒学的人。当朝廷议事结束以后,经常与文武大臣一起讲论儒学经典里的道理,直到半夜才睡觉。太子刘庄劝他重视健康,保养精神,他说:“我喜欢这样,不觉得疲劳。”刘秀有时亲自主持和裁决当时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争论。自从平息隗嚣、公孙述以后,除非紧急时刻,刘秀从不讲军旅问题。皇太子曾向他问起有关攻战的事,他说:“这个问题不是你所应该涉足的。”有一次,有人上书建议趁匈奴内部分裂而又遭到严重灾荒的机会,用几年的时间一举消灭匈奴,他坚决地否定了这个建议。
刘秀如此倡导儒学,不言兵事,为的是筹划着改造他的官吏队伍,以适应由取天下向守天下转变的这一根本需要。他本来的官吏队伍,多是在战争中凭军功提拔起来的。这批人善于斩将屠城,但也喜功放纵,不适用于治理地方、安集百姓。而且他们即使有些不顺手、不听使唤,甚或在某种程度上违背法纪,刘秀也不便对他们有过于严格的要求。随着战火的平息和儒学的活跃,刘秀逐渐改变了官吏队伍的素质和结构,用文吏职代功臣,功臣们交出手中的权力,离开官位,各自回到家中养尊处优。
刘秀少时生性温柔,缺少凌厉之气。即帝位以后,仍是如此。有一次刘秀回到家乡,同族的婶子大娘们见了他这个当了皇帝的侄子,接受着他的赏赐,吃喝着他设的酒宴,异常喜悦。叫着他的名字相互议论说,他小时候谨慎诚实,对人厚道,不计较小事,什么都好,只是太温柔了些。刘秀听了哈哈大笑,说:“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刘秀并非说笑,他的确是要以“柔”作为治国之道。
刘秀的“柔道”,首先表现在征伐占领之后,注重安抚,不事屠戮。凡是投降的,只把他们的首领送到京城来,对小民百姓,遣散回家,让他们种地;拆掉他们的营垒,不让他们重新聚集。他主张征伐战争不一定攻地屠城,要点是安定秩序,召集流散的人口。
刘秀柔道的第二个内容是,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奴婢的政令。建武十一年下诏书宣布:“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敢于用火烧烫奴婢的,按法律论罪;对被烧被烫的奴婢,恢复其平民身份;废除奴婢射伤人判死刑的法律。建武二年诏书宣布:被卖的妻、子愿回到父母身边去的,听其自便;敢拘留者,按法律论罪。建武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一再下诏宣布:自建武八年以来被迫当了奴婢的,一律恢复平民身份;自卖的,不再交还赎金;敢拘留者,按《略人法》(针对当时青州、徐州一带豪强势力抢逼弱民为自己当奴婢的法律)从事。
刘秀柔道的第三个内容是,减刑轻税,并官省职。建武七年,下令京都地区及各郡、国释放囚犯,除犯死罪的一律不再追究,现有徒刑犯一律免罪恢复平民身份;应判两年徒刑而在逃的罪犯,由地方吏发布文告公布姓名,免治其罪,使其放心回家。建武六年诏书宣布:因军队屯田,储粮状况好转,停止征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制度,恢复汉景帝二年(前155)实行的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田税制度。
汉朝的官府及吏员设置在汉武帝时曾大为膨胀,庞大的官僚机构是造成汉武帝时期及以后民用匮乏的重要原因。刘秀即位后大量合并官府,减少吏员。在这个问题上,刘秀也表现得很有气魄,仅建武六年对县及相当于县的封国进行调整,就“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些措施使费用大为节省,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颁行图谶,神化皇权,也是刘秀“柔道”治国的内容。本来刘秀是不相信这些东西的,后来发现它实在是支持、维护自己政令、统治的“法宝”,于是便大肆推行。他晚年干脆“宣布图谶于天下”,作为法定的思想统治工具。有一次他与太中大夫郑兴议论要不要举行郊祀典礼的事,他说打算靠谶书来决定,郑兴说自己不研究谶书。他就勃然大怒,说:“你不研究谶书,是不赞成谶书吗?”郑兴只好说自己学识浅陋,有些书没学过,不是不赞成,才免了一次大祸。著名唯物哲学家桓谭曾上书说谶书“群小之曲说”,与《五经》不同,应当摒弃,刘秀读后大为不满。有一次议论建灵台的事,刘秀说他打算靠谶书决定,问桓谭,桓谭沉默了好久说:“我不读谶书。”刘秀问他为什么不读,桓谭又讲了一通他对谶书的看法。刘秀立即怒喝道:“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桓谭跪在地上磕头,直到流血,才免了杀头,被贬为六安郡(治今安徽六安县北)丞,途中忧恐而死。
五、效法明君律己责人
刘秀作为明君,从不恣意放纵、豪华奢侈。他不喜饮酒,不喜听音乐,手不持珠玉。他曾令太官(掌管膳食的官职)不要接受郡、国奉献的珍馐美味。远方异国进贡的名马宝剑,赐给骑士。汉朝自武帝以后,后宫掖庭人数达到3000之多,除皇后以外,有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