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始皇 >

第136部分

秦始皇-第136部分

小说: 秦始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大人也是身不由己,老夫不怕惊扰先圣之灵,破例让大人进殿搜查。不过,请大人只带十名兵卒,而且不得喧哗。”    
    “谢孔老先生成全。”县尉闻言大喜,一挥手,向身边的十名亲兵命令道,“走!”


第十五章 焚书坑儒第226节 《焚书令》(3)

    亲兵们跟在他身后,一齐走进大成殿的大门。孔鲋也跟着进去,陪着县尉把大殿里里外外搜查一遍,连一根竹简的影子也没看见。“大人,这会儿该死心了吧!”孔鲋冷冷地说道。    
    县尉还是不放心。因为那几片竹简明明是刚刚跌落的,肯定有人往大成殿藏过书籍。可是,会藏在哪儿呢?他一双贼眼不甘心地东瞧瞧西看看,搜索着一切可疑的地方。    
    “对,夹墙!”他忽然想起似的。有几起藏匿的典籍就是他从夹墙里发现的,并因此受到监御史的奖赏和提升。颇富经验的他早该想到这一点。    
    得意忘形的县尉举起手,用手指轻轻敲击大殿的墙壁,以判断是否中空。孔鲋一见大怒喝道:    
    “这里是孔圣祠庙,大人不得无礼。”县尉冷笑道:    
    “这里是空的。孔老先生,里面藏着什么?”孔鲋讥讽地说:    
    “大人言而无信,休怪老夫无礼了。来人,把这些惊扰先圣的狂妄之徒赶出去。”    
    一直等候在门外探听动静的孔氏子弟闻声一齐涌进殿内,推推搡搡地把县尉和他的十名亲兵赶出殿外。县尉差恼成怒,威胁着吼叫道:    
    “孔老头,你等着,监御史大人马上就到。”孔鲋轻蔑地笑道:    
    “孔氏子孙没有软骨头,就是始皇亲来,也不能拆大成殿。”话音未落,忽听孔氏族人中有人惊叫道:“不好了,官兵来了!”    
    众人往驿路方向看,果然有一队骑兵队伍正往这边开来。孔鲋看那队首的旌旗,不是郡守的旗号,却是朝廷旗号,便知是监御史来了。看那些骑兵,都是薛郡的精骑,约有一千多骑。原来,县尉看孔氏人众,悄悄派人通知了监御史。    
    县尉大喜,不等队伍靠近,忙躬身迎了上去,跪叩施礼。“大人,您总算来了。这帮姓孔的狗胆包天,竟敢阻拦下官执行公务。大人一定要把他们抓起来论罪。”    
    监御史是武将出身,人高马大,一脸的横肉,听到县尉的报告,怒道:    
    “他们真敢违抗圣命?本官亲自问问。”说完,下马向人群边走去。孔鲋早已作好应对的准备,上前施礼道:“孔圣八代孙孔鲋叩见大人。”监御史打量着他,嘲弄道:    
    “什么孔圣人,圣上查剿古典经籍,就是不要他们妄称圣人。圣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始皇帝。”孔鲋轻笑说:    
    “圣人是天下读书人敬重先祖孔丘的尊称。大人不许老朽这么称呼,老朽不说就是。”    
    “孔老头,你老实说,大成殿里到底藏没藏书籍,本官可不追究你们的罪过。如果被搜查出来,一定严惩不贷。”    
    孔鲋明白,现在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便把银须一扬说:“县尉大人不是搜查过吗?没有!”    
    县尉一听,忙在监御史耳边低语几句。监御史立即冷笑说:“有人看见你们往里面搬运书简,而且就藏在大成殿夹墙里。”孔鲋才不相信孔氏子孙会有这种不争气的人,因此,平静地问:“谁看见的?大人请把他叫出来,老夫要当面问问他。”“还用得着问,本官命人拆开夹墙便见分晓。”孔鲋断然拒绝道:    
    “对不起,大人绝不能拆大成殿。先圣孔丘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于旧居建成大成殿祭祀先圣,历代鲁君及各国诸侯无不视为圣地,只有人来修建,从没有动过这里的一砖一瓦。连南方蛮楚之鲁之后,楚王也是年年派人来祭祀。大人要拆,天下人答应么,大人担得起这个责任么?    
    监御史一听,这文绉绉的老头还挺硬的,顿时恼怒道:    
    “本官奉旨专门监察《焚书令》的执行,还有什么可怕。县尉,命令你的部属往里冲。”    
    县尉有了靠山,顿时有恃无恐,向属下的二百名县卒命令道:“都愣着干什么,还不给我往里面冲!”    
    县卒们闻命,你推我挤,正在犹豫不决。忽听孔鲋哈哈大笑,说道:    
    “要拆大成殿,哼!那就先杀了老头,再踩着这一万多孔氏子孙的尸体过去。”    
    “对,放马过来吧,我们等着呢!”    
    围在前面的一层层孔氏族人忽啦啦全站起来怒吼道,万千人的声音如雷轰响,震得县尉耳朵嗡嗡响。他这才注意到,大成殿已被人群层层围住。每个人都紧咬嘴唇,脸上流露出与大成殿共存亡的表情。这么多人,恐怕不下两万,里面肯定也有闻讯赶来的外姓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还有怀里抱着孩子喂奶的村妇。    
    县尉害怕了,他也是本地人。为着查禁古籍邀功请赏得罪了不少人。现在又要得罪这么多的人,说不准哪天自己会被突然飞来的石块打死,上面有再多的封赏也不属于自己的。    
    “大人,众怒难犯,依下官之见,还是……”县尉说道:监御史一听,威严地“哼”了一声,叱喝道:    
    “怎么,你想退缩吗?本官就是专门监督你们这些执行不力之辈的。临阵退缩,可要按律从事。”话没说完,突然抽出佩剑,点着县尉胸口,命令道:“命令他们往里冲!”    
    县尉断了退路,只得抽出佩刀,往大成殿一指,命令道:“违令者立斩不赦!冲进去!”    
    县卒都是本地人,而且有多半是孔氏子弟。一看当官的下了死命令,不得不闭上眼睛,咬紧牙关,驱马冲进人群。    
    静坐的人们见他们真的冲进来,顿时轰动起来,妇女哭、孩子叫,乱成一团。年轻体壮的则站起来与县卒展开搏斗,很快有人被马踩伤踩死,更多的人则是大声叫骂。“狗娃子,你背祖灭宗,一定不得好死!”    
    “二小子,你他妈的伤着老少爷们,还是人吗!”“大牛,你没有人性,回头告诉你爹宰了你!”    
    二百名县卒只管往里面冲,根本不忍心动用兵器。刚冲到第二层,里面的人就有了准备,有人脱下衣袍,撕成长条,结成绊马索,有人准备好了木棍等武器。大家齐心协力拉起绊马索,将最先冲进来的马匹绊倒,用木棍把马上的人击昏,捆绑起来,后面的孔氏子弟县卒一看,不等他们动手,便故意跌落马下,扑到大伯大叔的身上,低声央求他们多在身上留点伤痕,以便交差。就这样半真半假地纠缠了一会儿,二百名县卒全被活捉了。孔氏子弟抢过县卒的战马和兵器,迅速武装起来。因为监御史手上还有一千多官兵,他们可不会像县卒那么客气。果然,监御史暴跳如雷。    
    “反了,真的反了。来呀,把这些逆贼给我就地正法。杀!”只身一人逃回的县尉,慌忙上前劝解阻止。    
    “大人,形势不妙。要闹出大事了,大人您也担当不起啊!”监御史一马鞭抽在他脸上,怒骂道:    
    “无能之辈。有什么不能担当的。孔氏族人抗拒官军造反的,就是陛下亲临,也不能饶恕他们。众将士,给我杀!”    
    孔氏族人也不示弱。男子大多是儒生,儒家有习剑的习俗,所以,孔氏子弟不但饱读诗书,还会些功夫,他们利用抢夺的马匹兵器,迅速作好迎战的准备。    
    孔鲋一看形势,真有些害怕了。他倒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一万多族人的性命担忧,先圣的经书典籍再重要,也比不得一万多人命当紧。先祖要骂,就骂他一人好了。    
    孔鲋正要出面制止官兵的行动,表明自己的屈服之意,忽然,村口驿道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人高喊:“快快住手,不得妄动!”    
    众人一看,只见几匹战马急驰而来。    
    “郡守大人来了。”正犹豫着发起冲锋的官兵顿时松了一口气,惊喜喊道。监御史一看是薛郡郡守,忙收回冲锋的命令。急奔而来的正是薛郡郡守和几名随从人员。他刚从属县回到郡衙,就听说监御史率一千多官兵去了孔府大成殿,顿时吃了一惊。郡守素来敬重儒学鼻祖孔子,经常去孔府大成殿祭拜,《焚书令》颁行后,监御史几次要求搜查孔氏族人和大成殿,都被他劝阻了。没想到今天监御史竟独自去了。


第十五章 焚书坑儒第227节 《焚书令》(4)

    郡守立刻带着随从乘快马赶往大成殿。他来的正是时候,官兵与孔氏子弟剑拔弩张,一场流血事件一触即发。监御史跟郡守见过礼后,说:    
    “郡守大人,你来的正是时候。这帮刁民阻拦官府执法不算,还敢抗拒官兵,简直是造反。本官正要督兵镇抚,请大人共同协助。”孔鲋认识郡守,知道他向来敬重孔子,肯定不会像监御史一样粗暴蛮横。忙屈身施礼大声说:    
    “郡守大人,大成殿乃天下圣地,任何人都拆不得,孔氏子孙誓与圣地互存亡。”    
    成千上万的人跟着怒吼道:“誓与圣地互存亡!”    
    郡守一看,向监御史施礼道:    
    “大人,大成殿非一般宗庙祠堂,乃天下圣地,不可鲁莽从事。”监御史不满地说:    
    “道难任由乱民逍遥法外?”    
    “先平息民愤,防止事态扩大。下官冒昧请求,能否将此事移交下官处理?”    
    “郡守大人不拆开大成殿夹墙,搜查古籍便是违抗圣令,本官可要上奏了。”监御史警告说,随即愤愤离去。    
    郡守命令官兵撤走,之后,与孔鲋等族人代表谈判。孔氏愿放回二百名县卒和马匹、兵器,但郡守必须保证不拆大成殿,郡守答应了。监御史得知郡守果真没拆大成殿夹墙搜查,气极败坏,当即上奏章举报郡守执行不力,庇护逆犯。同一天晚,郡守也上了一份奏章,控告监御史处置不当,酿成民乱。    
    两份观点不同的奏章送进咸阳宫,在朝廷上也引起了两种不同主张的争论。    
    始皇同时也接到来自齐、燕、赵,甚至楚吴之地类似的告急奏章,他把奏章交付廷议。    
    李斯作为《焚书令》的炮制者,坚决要求此项法令贯彻到底,不可心慈手软。他说:    
    “《焚书令》为什么要出台,陛下和各位大臣都清楚其中的原因。所以臣以为此项法令乃是为了我大秦千秋万世打算,原则上是正确的,是不容置疑的。各地出现的这些问题,只是在具体执行中出现的,应该是地方官员的执行方法问题。无论如何,此令一定要执行到底,让天下黔首养成遵法守法的习惯。一旦半途而废,以后朝廷再有法令颁行,天下人先是议论,然后抵制,乃至反抗,势必造成整个行政的瘫痪,朝臣和官府还有什么权威可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国家法令是需要百姓遵守,不是让他们议论的。当年商鞅变法,秦人都因苛酷而反对。但是事实证明,秦国大治。反对的人又都赞扬商鞅,可是,任何一项法令都必须在贯彻执行后,才能显现它的作用。”    
    李斯刚说完,廷尉蒙毅就起身表示不同的意见。    
    “李丞相大谈原则问题,可是,陛下和诸位却在为奏章所反映的问题忧心。不仅是孔府大成殿发生了民乱,各郡都大小规模不等地发生了百姓罢市抗议、示威等事件。如果按照法令的规定,偶语诗书者弃市,不知要有多少人下狱、处死。这对大秦来说,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原先已经销声匿迹的市井游侠和反抗分子,也借着这股风潮频频活动,他们袭击执行《焚书令》的官差和官员,一天数起,弄得到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有抵触情绪的百姓不但不支持同情官府,反而庇护犯法者,为官府的缉捕造成困难。这些问题难道不是关乎大秦千秋万世的问题?难道不是原则问题?难道不是迫在眉捷、不得不尽快解决的问题?”    
    蒙毅对李斯一手炮制的《焚书令》颇为反感,所以言语犀利,不留情面。    
    始皇点点头说:    
    “蒙卿言之有理,眼下还是以解决问题为要。首先是孔府大殿的问题,诸卿有何高见?”    
    李斯被蒙毅的话说得不舒服,起身态度坚决地说:    
    “臣以为大成殿必须拆开夹墙,接受官府的搜查,不可妥协。否则,就无法拆查其他的房屋建筑,不拆开搜查,人人都将违禁书籍藏在夹墙里,《焚书令》还不是一纸空文。臣还查明,各地的民乱事件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儒生鼓动挑唆引起的。臣主张对这些首恶分子要严加惩处!”始皇愠怒,说:    
    “朕对这些儒生够优遇、容忍的,没想到他们还是不领情,还在暗中与朕作对。蒙卿,你是廷尉,传诏各郡,追捕这些首恶分子,一定要严加审讯,找出同党,一网打尽。”    
    “臣遵旨!”蒙毅回答,“但是,臣以为大成殿不能拆。”“为什么?”    
    “李丞相说得太绝对了。原则归原则,但事实归事实。秦法虽严厉,但遇有特别的案件,陛下还要特赦呢。高渐离就是一例。臣以为大成殿乃孔族家庙,被天下视为圣地,不同于一般的民房建筑,应由陛下特赦免拆。即使一般的民房建筑,如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不能拆。如果仅凭怀疑猜测就拆人家的房子,岂不要把天下所有的房子都拆掉?其实,《焚书令》再严厉,总有人敢收藏古籍,仅凭一纸法令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经典古籍都烧完的。大成殿夹墙就算藏有典籍,也于大局无碍,何必因小失大,引起众怒呢?”    
    “好!”突然有人冷不丁地喊了一声,把大家吓了一跳。始皇循声看去,却是公子扶苏发出的赞叹声。    
    扶苏是始皇长子,为人贤孝宽仁,在朝野上很有些贤名。始皇虽然还没有立太子的打算,却希望扶苏及早历练政事,所以,从今天起让他参与朝政。始皇于是笑问道:“扶苏,你说廷尉之言好在何处?”    
    扶苏上前,先给父亲施礼,又向李斯、蒙毅等大臣谦恭地一笑,说:    
    “廷尉之言,既有原则性,又不乏灵活性。儿臣以为法律是死的,立法宜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