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艳后 >

第6部分

大宋艳后-第6部分

小说: 大宋艳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聚贤里?”一个轿夫瞪大眼睛,显然不晓得“聚贤里”居何方位。
“你只管按我指定的方位走,愈快愈好。”
两个轿夫点头放开步伐,急赶快跑,方至戌时,好不容易才出现在聚贤里巷口。付过力资,陈尧叟下轿照直南进,两箭地之外,便又横出一条小巷。他在巷口止步,前后左右观望片刻,便敲响了第一户人家的街门。
稍候片刻,街门便开出一道一人宽的缝儿,露出一个老妪头发蓬乱的脑壳。
“劳问婆婆!这里可曾住有一个叫刘娥的女子?”他躬身询问。
那老妪瞪着昏花的双目,打量他一刹儿,随后摇了摇头。他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是用西蜀方言会话,老妪十之八九听不懂。他立刻改用北方语问道:“劳问婆婆,您老家里,住没有住一个叫刘娥的来自西蜀成都府的妙龄女子?”
“唔!官人是外地人?”老妪仍痴望着他。
他赶紧点头:“晚生乃成都府人氏,同寻找的这个刘娥,是同乡。”
老妪手指拢一下蓬松零乱的华发:“俺家人多房少,没留过住房的客人。”她将上身探出门外指着巷右方向,又说,“再到前边那几家打问打问,兴许他们留有房客呢。”
向老妪鞠躬谢过,陈尧叟又来到里巷前面的第二户人家。出来开门的是位白发老者。一看便知老人年轻时曾是个走南闯北的江湖客。老伯伯对他讲:隔墙邻居上月留有两个住房儿的,是一对夫妻。男的是个银器匠,二十岁上下;女的会唱曲儿,十五六岁的样子,挺俊俏的,特招惹人眼。
陈榜眼听后冷森森地凉了半截儿身子。算来刘娥正好十五岁,确到了大婚之年,莫非正值新婚燕尔?……但这短暂的扰心杂念眨眼即逝,他心里咬定:心上人不会这般快完婚,即便已作他人妇,亦当尽快寻到,更何况,是何等情景,尚待探清问明,如是便欲却步,可悲可怜,小人之胸襟也。
陈尧叟踱到隔壁邻家的门口,临街的大门未关,朝门里望去,依稀可见影壁上的山水画儿。他没敢贸然入内,正要向门里打声招呼,一辆独轮车吱扭吱扭地打影壁的一侧走出来。推车者是位中年男子,扶车的是位中年女子。两人均不像常干粗活之人。
“劳问两位——哦!请见谅,晚生真的不知应当如何称谓二位。”
独轮车停稳,中年男子见他穿着御赐的榜眼服饰,忙掸尘施礼:“原来是新贵人驾到。有失远迎,请涵谅之。”
他仔细打量眼前的中年男子,从服饰判断,是位早年秀才。想必是家道败落的读书人,久试不中沦作了自食其力的底层士人。
“大哥不必拘礼。晚生虽是新科,并无官身。我是来寻人的,大哥知否,请予明示。”
“原来如此。”中年人笑道,“不妨讲来,倘知一二,敢不诚告?”
“劳问前辈,贵府是否有人客居?”
“客居者确有,但已成旧事。午时三刻,两位客居者用过最后一顿中餐,便匆匆离去了。不才夫妇现收拾的这间东房,就是他们新腾出的。”
陈尧叟顿时心头一凉:竟是如此不巧,一步来迟,已是人去房空,满屋飞尘了。他追问客居的女子是否叫刘娥?秀才答是。他问客居之女子是否籍贯成都府、芳龄十五六岁?秀才答曰“然”。他问此二人搬至了何处?秀才直摇首,只告诉他,是一位韩王府的给事,给他们找好了新去处。但新去处居何街何巷,秀才便一问三不知。
已近子时,夜风袭来,陈尧叟情不自禁便打一个寒噤。秀才夫妇约他去房里喝杯热茶,被他婉辞了。回春风客栈途中,新科榜眼陈尧叟心灰意冷地坐在雇来的小轿上,久久地仰望轿窗外满天星斗发愣……

4喜乔迁龚美宴贵客贪杯酒张耆鞭门卫(

却说龚美、刘娥夫妇,由聚贤里搬到了义仁巷。一者因聚贤里距都市闹区太远,龚美揽活儿太难,本来就是很少有人问津的手艺,自打住聚贤里以来,几乎得主顾上门,只能靠刘娥摇鼗唱曲儿为生;二者从韩王府到聚贤里,正好方位相反,一个在开封城东南,一个在城西北。张耆既暗恋于刘娥,便欲常来常往,自然要为之选择一个便当的去处。所以,龚美夫妇二人听说张耆为他们选定了好去处,便恨不能马上搬到那里,借以改变生意上的惨淡局面。由于是上月刚至京师,家什甚少,搬家亦极简单。龚美一个担儿,挑起便走,还同进京时一样,一个在前边悠悠儿地迈着大步,一个紧紧儿地跟在后头。前晌两个人还挤在人堆里看状元郎游街,后晌便搬了过去。
为贺乔迁之喜,图个吉利,亦为了答谢张耆的关照,这天傍晚,龚美打好了酒,刘娥特意备了几样菜,就专等着张耆到来了。可是,一直等至戌时正刻,还是不见张耆的影子,急得他们夫妇二人悬着心儿,搓着手儿,在屋里直打转儿。
张耆,表字元弼,祖籍开封,十二岁便在皇宫宫殿当值。由于他生性机敏好学,文武才干俱佳,去年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韩王赵元侃出阁开府时,便被吏部选进了韩王府任给事,深得韩王赵元侃的信赖。韩王府第一次涉远公干差事,便派在了他的头上。
其时,张元弼的那颗心,亦早飞到了义仁巷八号。他午时便打好一壶酒,还买下五斤熟牛肉、三斤猪耳朵,包装整齐,就盼着日落黄昏了。可是,暮色将临时却来了事儿——韩王的乳母秦国夫人骤感不适,韩王便着他进皇宫请太医,这一耽搁就是两三个时辰,岂不急煞他也。
送走太医,他刚要拔腿出发,韩王府翊善杨崇勋又叫住了他,叫他传阅中书省新到的制书。他不看则已,一看倒又为龚美夫妇担起忧来。因为制书上分明规定:金银、箔线、贴金、销金、泥金、蹙金线等,非命妇不得以为首饰;冶工所用器皿悉送官府;严禁僧道造神像塑金身 ……一纸制书,足以令龚美顿无立身之地。试想,连锻造金银器的器具均需交官,锻银匠人还靠什么揽活儿?天下的命妇毕竟是少数,既然平民百姓之女子不得以金银为首饰,即令私藏锻造器具不交官,众多的匠人专靠为少数命妇做活儿养家口,岂不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此不是砸人饭碗么?!”张耆推开制书,愤愤不平地说道。
“注意身分,”杨崇勋乜斜张耆一眼说,“王府之人尚且如此悖言诏命,平民百姓岂不要造反?”
韩王府翊善杨崇勋,表字宝臣,祖籍苏州,其父杨全美曾任宋太祖殿前指挥使,父亲病卒之后,崇勋先是在潘美府上任虞候,亦于去年擢授韩王府翊善。翊善的职守是翊助王爷处理王府的全面事务,是王府除王爷外品位最高的官员。同时,杨崇勋亦是韩王府干员中年龄最大的,二十二岁,比张耆大出那么一二岁,张耆平时将他以大哥待之,故而张耆听了他的训责,便没有还口,就走出了翊善房。可他迈出几步之后,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便又复转了回来。“缘何去而复返?”杨崇勋停下手里的笔,昂头望着他问道。
“有否现成的散银,暂借四两,以助燃眉之需。”
杨崇勋拉开抽屉取出一锭银子,往案上一拍:“拿去!好借好还。这般道理,我想你是知晓的。”
张耆故作不悦地先瞪了他一白眼,然后顽皮地一笑:“大人放心吧!张元弼是何等人物,不会为一锭银子赖账的。”
张耆告辞出得门来,带上银子和酒肉,翻身上马,一路飞驰赶到了义仁巷八号院。龚美早已候在院里,接过缰绳将马拴在院中的树上,慌忙将张耆引入室内让入上座。刘娥笑盈盈地从内室出来,递上热毛巾让客人净面,又拎起壶儿,将香茶斟上。
“奴妾以为贵人多忘事,今晚来不了呢!”刘娥玉面飞霞,递过茶杯对张耆道。
“我说了,张贤弟不会不来的。”龚美瞟了娘子一眼,又含笑目视张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张贤弟乃正人君子,岂肯食言?”
张耆抱拳先向龚美次向刘娥道:“实乃抱歉,让二位兄嫂久等了,小弟这厢赔礼则个。”
龚美大手摆了摆:“赔么子礼?道甚子歉?自己兄弟,来了就好!”他向刘娥挥挥手,“上酒。我今儿个要陪贤弟喝个一醉方休。”
酒和冷盘菜肴都是现成的。刘娥掀帘儿走进内室,便一手托盘端上一壶酒和四碟儿凉菜踱将出来,说声:“张大官人且用,奴妾这就去炒几个热菜上来。”
张耆忙向刘娥作揖道:“慢,愚弟岂敢劳动小嫂大驾?”
刘娥很不习惯张耆称她小嫂,顿时红涨了粉面,笑脸上现出两个盛满羞涩的酒窝儿,便扭动纤腰,进了灶房。她是跟上龚美以后,才上灶学做淡食素菜的。今日招待贵客,饭菜的色味相对要精细一些。对于精食佳肴,她做姑娘时却从未做过,因此,虽是鼓足了勇气,操起刀来还是极谨慎极紧张的。但她十分自信,以为只须如法炮制,要比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容易得多。她炒好一个鱼香肉丝,便兴冲冲地端了上来,请张耆品尝。张耆细细地咀嚼之后道:“美极,经小嫂纤纤玉手这么一操持,就是树叶草屑,亦准会变作上等佳肴的。”
刘娥口里谦逊道:“哪里,哪里。薄酒淡食,又不谙细做,官人就只能勉为受用好了。”心里却把张耆之言信以为真了。孰料她每端上一个热炒,张耆的评价竟全是一个调儿。她方疑心张耆是有意恭维她,凭她实际的烹饪本领,并非每个小炒都是“美极”、“妙极”的。
“来!小弟敬小嫂一杯。”上齐热菜,刘娥还没有向客人敬酒,张耆就站直身板将酒杯举向她。
“奴妾本不会饮酒,”不知怎么的,她今儿启用开了“奴妾”这个词儿,“但为表达近一个月来的感激之情,还是奴妾先敬官人一杯吧。”
“小弟欣领小嫂的这份情。”张耆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双目盯视着刘娥,“不过,小弟有个要求,”他向右边的空座位摊摊手,“请小嫂乖乖坐这儿,多陪小弟几杯。”
刘娥腾的一下涨红了双颊,勉为其难地侧脸儿瞅着夫君,见龚美已喝得面红耳赤、涨头涨脑,对她眼神的反应,已不是平时那么迅捷了。“贤弟叫坐你就坐嘛。”迟疑良久,龚美才向妻子示意说,“又没外人,自己兄弟,你就是陪坐个通宵,又有何妨?”
刘娥听罢方迟迟疑疑地坐了下来。张耆一高兴,立即端起酒壶说道:“为感谢小嫂屈身陪坐,小弟先自斟三杯。”说毕,竟真个儿自斟自饮,先干了三杯。
龚美一见,哈哈大笑。刘娥却难堪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张官人如此豪爽,奴妾亦只好舍命陪君子了。”被逼至这分上,刘娥只好端起酒杯说,“但愿此首杯亦是最后一杯。”
“岂可,岂可!”张耆将近唇的酒杯缩了回来,“方才还说要舍命奉陪,随之又道是最后一杯,如此捉弄小弟,小弟岂敢领受?”
“娘子就先喝一杯嘛。”龚美催促刘娥说,“劝酒不喝酒,走遍天下绝少有。张贤弟是我家的贵客、大恩人,今后还得多仰仗他呢,喝罢!”
刘娥终于喝干了一杯。张耆随之又敬了一杯。龚美拎起酒壶为二人斟酒时,发现酒壶已近乎干底了。张耆见状,立时出屋,从马背上解下褡裢,拎出一只大个儿酒葫芦,携将进屋,咕咕嘟嘟又斟了个满壶:“今儿个是龚兄的乔迁之喜,小弟我心里忒高兴。喝起酒来亦煞是痛快!”说罢,又主动敬酒,同龚美对干了三大杯,然后用手指向刘娥道:“咋着,小嫂,是摇鼗唱支曲儿以助酒兴呢,还是再干一杯?”
刘娥难为情地说:“本该唱几支曲子为官人助兴,只是夜已深了,怕打扰了左邻右舍的安宁。”
“那就再碰一杯!”张耆将酒杯伸到刘娥面前。
刘娥很有礼貌地端杯恭立,又同张耆碰了一杯。龚美端起酒壶,又要为二人斟酒,只听院里“咴咴咴 ……”一声悠长的骏马嘶鸣,将三人都惊吓得一激灵。
“这厮通人性,是怕我喝醉酒,催我回府呢。”张耆充满爱怜地指着窗外说,“今儿个我偏不听它的。来!接着喝!”
两壶酒下肚,龚美已有几分醉意了。张耆斟第三壶喝至一半,龚美早已将额头搭在酒桌沿儿上,连抬头睁眼睛亦颇有些艰难了。张耆见状,拍拍龚美的肩头道:“龚兄!可别装醉,不然小弟可就搀你回内室了。”
龚美蓦地昂起头,吼道:“醉?谁醉?十分酒刚喝到三分。来!咱兄弟俩连干三杯!”
刘娥闻言,忙不迭地起身夺过龚美手里的酒壶,说道:“不能再饮了。酒逢知己千杯少,亦须量力而行才是。”
龚美没听清刘娥说什么,便趴在桌上沉沉欲睡了。张耆乘机向刘娥送去一个媚眼,说:“龚兄海量,小嫂就放他一马嘛。”随之还从桌下伸出一只脚,轻轻蹭了她三下。
刘娥身心猛地一缩,浓眉高挑,圆睁秀目,庄重且严肃地盯了张耆一霎儿,跟着又是嫣然一笑道:“官人亦喝多了。院里的坐骑还通人性呢,屋里的你们两兄弟,可别真的喝昏了头。”
张耆讪讪地笑道:“小嫂所言极是。小弟确实喝多了一点儿。”
“不多,不多!”龚美强抖精神,又昂起头,“距一醉方休,还差十万八千里呢。”说着,他夺过酒壶,为张耆和自己各斟一大杯,率先高高举起:“贤弟,干!”
张耆瞅瞅刘娥,亦端起了酒杯……
龚美猛饮几杯刘娥调制的醋茶,反而越发清醒起来。待第三壶酒喝完,他反而屡屡发起攻势,反倒是张耆挺不住了——他醉醺醺地东倒西歪去了趟茅厕,经冷风那么一吹,回屋时就像被人抽去筋骨似的,刚落座,冷不丁一出溜,竟从凳子上滑溜到桌底下去了。
“这可如何是好?”刘娥见客人醉成这般样子,看着龚美,犯起愁来。
“凑合着点儿,就让他在我们这儿住一宿算了。”
刘娥责怪地盯视着龚美,欲言未语,只听拴在院中央树上的那匹坐骑,又“咴咴咴”地长嘶了一声。张耆立刻睁开了眼睛,头脑亦似清醒了许多。他慌忙从桌子底下爬将出来,又从褡裢里掏出那锭银子递向龚美道:“龚兄,先用这锭银子,暂时维持一段时日吧。打明天起,大哥就不要出挑儿了。”
龚美惊疑之下忙问为什么。张耆便把中书衙门明朝将要贴出的制书文告内容简单扼要地讲了,然后说道:“挑儿出不得了,小嫂抛头露面唱曲儿,亦非长事儿。二位久居京师如何维持,尚需日后从长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