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日大决战 -孙庭信1019 >

第44部分

中日大决战 -孙庭信1019-第44部分

小说: 中日大决战 -孙庭信10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宫崎向冈村宁茨进言:“在雪峰山阻击我军的中国军队, 虽然数量并不大,但全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所辖部队,战斗力不 容忽视。从敌战力等各种因素考虑,要扭转雪峰山的被动局面,至 少还需投入七个师团兵力。因此,现在应该采纳冈部将军的意见, 果断中止芷江作战。”
冈村宁茨无论如何也不愿承认派遣军的失败,因此,无论如 何也不愿下令中止芷江作战,但是,若要向雪峰山大量投入兵力, 中国军队也必然热烈响应,大量投入兵力,这样下去,将出现难 以预料的中、日两军大规模决战的局势。在雪峰山决战,只有对 中国军队有利,而对日军来说,那里简直是个无底洞。
冈村宁茨痛苦地犹豫着。
雪峰山前线。
南麓战场。
汤恩伯的部队如同出山之虎,前出广西边境,扑向日军,会 同第74军,立即将南路日军分割包围,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5月4日。
汤军和第74军发动总反攻。
南路日军关根支队和木佐木支队全线崩溃,一片混乱,各自 夺路而逃,各级指挥官无法统率指挥自己的部队。
日军呈现出兵败如山倒的现状。
其第115大队在万福桥附近被包围全歼。关根支队司令部及 其附近部队,被汤军包围,歼灭殆尽。其他各联队也在武冈、花 园、隆回等地溃不成军,几被全歼。
汤恩伯将军指挥部队一路横扫北上,在隆回的桃花坪地区,同 南下的胡琏第18军会师,完成了对敌的全面包围。
北路战场。
敌重广支队从韶山地区拼死突出重围,进至新化、洋溪地区, 又陷入中国军队重围。激战数日,损失惨重,于5月8日,未待接 到撤退命令,即突围逃跑。幸得前来增援的第47师团主力相救, 残余兵员才得以逃脱。
中路战场。
第116师团各部陷进雪峰山中,被优势的中国军队分割围歼, 战况空前激烈。
中、美空军和地面部队的配合作战,达到较高的协调和一致。 混合空军频繁出动,对重围中的日军实行地毯式轰炸,并大量投 掷凝固汽油弹。在雪峰山中,到处是一片片火海,数万日军在火 海中痛苦挣扎。
5月9日。
菱田师团长终于收到第6方面军转来冈村宁茨总司令官命令撤 退的电报,菱田中将绝望地向师团各部发出命令:“杀开一条血 路撤退!”
挺进部队之残部乘夜暗偷档祷出重围,向东逃窜到老隘塘附 近,再次被中国军队包围。拼死突围不成功,且已弹尽粮绝,虽 经苦战,仍全军覆灭。
师团主力被歼灭,残部在第34军主力和第47师团的拼死救 援下,才侥幸逃脱。
雪峰山一战,日军陆军部承认,伤亡共计:二万六千五百一 十六人。当然这是大创打了折扣的数字。
6
日军中国派遣军的西进计划,先是在西峡口碰壁而裹足不前, 后又在雪峰山冒进遭受惨败,使日军统帅部感到冈村宁茨大将的 西进计划,如果不是出于急于表现自己,就是一种毫不顾及实际 的轻率行为。
日本陆军部鉴于美、英的大规模反攻和有可能在中国登陆、另 一方面又凛于中国陆、空军的加强,已具备大规模反攻的能力,乃 提出了收缩集中大陆兵力的方案:即撤回长江以南的湖南、广西、 广东数省的日军。也就是撤掉用了一百五十个大队的地面部队和 一个航空军的兵力,扫了半年才完成的大陆走廊南段。
此事经请示陆军大臣阿南大将和陆军次官柴山兼四郎中将, 他们都表示同意,但又觉得自己一下子毁了那么一大段“走廊”不 合算。于是又提出只撤出广西全境、广东一部分和福州的兵力,暂 时保留湖南那一大片水网地带。
陆军部将这个方案上奏天皇陛下,请其“圣断”。
天皇也觉得兵力排列在那么长的“走廊”上,实在是势单力 薄,随时有被敌人拦腰斩断,分块吃掉的危险,同意从广西撤退。
陆军部还考虑到,皇军为打通“走廊”付出的代价太昂贵,仅 在衡阳城下就损了一万多人马。刚打通马上又撤毁,实在有点儿 “儿戏”。为了尽可能弥补这昂贵的代价,提出在将撤毁的“走 廊”地段,彻底破坏城镇和村庄(实行三光政策),同时,将撤退 地段的铁轨全部撬走,运回国内制造枪、炮、子弹。
对此,天皇的指示有三条:第一,撤除“走廊”,要防止敌人 的宣传和世界舆论,不要让敌人把我们说成是在败退;第二,皇 军撤退时要隐蔽,仿止敌人追击;第三,橇走铁轨,破坏城镇、村 庄,要注意是否会给民心以不良影响。
对于撤除“走廊”,向东方收缩兵力一事,冈村宁茨大将因在 西峡口、雪峰山两处丢脸,再也说不起硬话,只得同意执行。
日军首先从广西南宁悄悄撤走。
中国军队第四战区司令官张发奎现改任第二方面军总司令, 率部驻于百色地区,密切注视着广西境内日军的动向。
他的部队改编为第4方面军后,在美军顾问博文上校等人的 协助下,经几个月的休整,战斗力有所提高,将士无不跃跃欲试, 准备反攻广西,收复失土。
5月上旬,张发奎得到报告,驻南宁的日军第22师团主力已 秘密撤往越南,南宁仅有两个联队的日军。
过了几天,张发奎派出去打游击的突击营,在南宁郊区打死 一个日军少佐军官,从尸体上搜到第22师团长给南宁日军的训 令:“如受压迫,得向谅山撤退。”
张发奎判断:日军准备放弃南宁。
张上将激动不已,决心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独断向南宁之敌 发动反攻。
5月中旬,张发奎命令两个突击营,挺进邕龙路两侧,截断了 南宁与越南的交通线。又令第64军越过左江推进到南宁近郊,屯 兵于南宁东南和西南方。令第46军主力,突过右江,迂回到南宁 北面。
至此,南宁已处于中国军队包围之中。
5月26日。拂晓。
中国军队对南宁之敌发起总反攻。经一天激战,攻取南宁城。
接着,张发奎命令第46军往北,向柳州推进;令第64军沿 铁路线向越南挺进;令第62军从靖西,向越南高平方向挺进……
5月下旬。
何应钦命令汤恩伯第3方面军主力,从雪峰山南麓地区挥师 南下,会同张发奎第2方面军,迅速包围了柳州之敌,经数日激 战,攻取了该城。
第2、第3两个方面军乘胜北上,包围了桂林。桂林之敌勉强 抵抗了一下,便夺路而逃,退人衡阳地区。
中国军队收复了广西全境。
何应钦马上拟订了反攻广东的作战计划。
5月中旬。
福州。第80师师长李良荣得到侦察报告,日军将从福州撤退。 李师长立即指挥本师官兵,单军反攻福州。经一天战斗,日军无 心对抗,夺路逃走。
5月18日,李良荣师长率部凯旋进驻福州城。
日军呈现一派穷途未日状态。
7
中、美空军的大规模反攻作战,从1944年6月就开始了,进 入1945年,空军的反攻规模更加空前。从中国大陆西南航空基地 起飞的轰炸机群,同太平洋上马绍尔群岛、菲律宾等地的航空基 地上起飞的轰炸机群,对日本本上构成了空中央击。
进入1945年春季,在长江中、下游数千公里的战场上,以及 重庆和整个大西南后方基地上空,已很少见到涂着“红太阳”的 飞机了,相反,涂有美军星徽和中国空军星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却经常大群大群地翱翔于广阔的兰天,对日军进行了毁灭性的轰 炸。
1945年2月下旬开始,B29战略轰炸机开始使用燃烧弹攻击日 本城镇。
3月10日,午夜。
天气晴和,但北风猛烈。在强风横扫下,日本领土上的雷达 无法正常工作。
深夜零时八分。三百三十架 B29轰炸机超低空飞临东京上空, 立即进行地毯式轰炸。大量燃烧弹爆炸后,使全城各处火光冲天。
轰炸持续了八分钟之后,东京才发出空袭警报。但此时市民 已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无法组织疏散和躲避。
东京防空飞行队的飞机起飞迎战,但因B29飞得太低而无法追 踪,急得在天上团团打转。
日本人信奉神道,但这天夜里,被他们虔诚供奉了千百年的 神灵,好像都变了。阵阵强风,像是受了神的驱使,把被燃烧弹 点燃的大火,一下子就吹腾上了天空,风助火势,火借风势,遥 相呼应,全城火势顿时蔓延开来,浓烟笼罩了整个城市。
B29轰炸机的踪影,被那弥天浓烟掩护得神神秘秘,忽隐忽现, 简直难以寻找和捕捉。
日本飞机只得听凭中美飞机在他们的首都上空乱施炸弹。
东京地区各防空阵地上千百门高射炮,纷纷翘起长长的炮杆, 对着弥漫着浓烟的夜空乱放。那一夜,他们一共打了一万一千多 发高射炮弹,却没伤及B29飞机一根毫毛。
B29机群整整轰炸了两个小时又三十二分钟,才悠然离去。
东京的大火,烧红了半边天际。大火直烧到翌日八点,与初 升的太阳“比试”了一阵亮度,才渐渐被扑灭下去。
这次大轰炸,仅东京民房就被烧毁三十余万户;炸死、烧毙 居民八万三千零七十人(驻军死亡除外);轻、重伤十一万三千六 百零二人;受灾者达一百二十万人。
天皇在宫内大臣们陪同下,巡视了灾区。投入他眼底的是:一 望无际的焦土,被烧焦的、发散着臭味的遍地死尸。
居民们扶老携幼,成千上万地向城外蜂涌奔逃,仿佛是天要 塌地要陷,人类未日将要来临一般。
天皇心头无限悲伤,他闭上双眼,在心里默默祈祷:愿新日 本由此灰烬中诞生!
4月13日深夜和15日深夜,B29机群又接连对东京进行大空 袭。皇宫被炸,火光冲天。明治天皇的神宫化为灰烬。皇族住宅、 不是被炸就是被烧。宫内大臣们也成了无家可归者。
在轰炸东京的同时,全日本各大城市无一幸免,许多地方变 成一片废墟。生产设施大部被摧毁,战力、国力已根本无法恢复。
在对日本城镇、工业区和军事设施进行大轰炸的同时,美军 飞机还在日本列岛周围海域,投放了大量水雷,封锁了孤岛与外 界的水运航线。
日本空军已无招架之力。飞机在战争中消耗之后,无力再行 生产、补充,打掉一架少一架,越战越弱。
为了报复美国军队,海军派遣了一艘名叫“伊一25号”的 潜艇,从浩无边际的太平洋水底潜过去,在美国俄勒冈州海岸冒 出水面,对着哥伦比亚河港口,恶狠狠地打了十七发140mm的炮 弹,但其中十六发都是臭弹。美国人为了讥讽、羞辱日本军队,就 在那颗唯一不是臭弹的地方,高高地竖起一块纪念碑,上刻赫赫 然六个大字:
历史性弹着点。
自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国空军(含有一小部分中 国空军)轰炸日本本上共出动飞机一万六千五百架次,投掷炸弹、 燃烧弹共七万吨。
日本飞机对中国城镇的侵略轰炸是惨无人道的。但是,日本 本上遭到美、中空军的报复轰炸也是很惨的。日本方面作过统计, 以重庆和东京为例,日本飞机每向重庆丢一颗炸弹,那么后来东 京遭到的报复轰炸,则为23颗炸弹。
日本无力用飞机反击美国飞机的攻击,就研制了一种纸气球, 让气球携带十公斤的小炸弹,漂洋过海去炸美国人。
这种气球是用日本纸和魔芋胶作外皮,直径十米,内中充满 氢气。挂上十公斤重的炸弹,可升高一万至一万二千米高空,随 着太平洋上冬季特有的自西向东的急气流,以每小时二百五十公 里的速度飘行,需用四十个小时时间,飞越八千公里宽的太平洋, 对美国本土进行报复轰炸。
日本军阀为了进行这种软弱无力的反抗,以保卫神圣皇国为 口号,动员了大批人民投入这项纸气球的加工。日本各地剧场、国 技馆和舞伎座等公共场所,都成了加工纸气球的工场,穿着黑色 短裙的中、小学校的女学生们也被动员起来,夜以继日地为皇军 糊纸气球。
1944年11月至1945年4月,日本共施放纸气球九千个,其 中约一千个抵达美国本上。
8
1945年7月16日,意大利和德国先后战败,美、英、苏首脑 齐聚柏林郊外的波茨坦森林举行会议。会后,于7月26日,以美、 英、中首脑杜鲁门、邱吉尔、蒋介石联合署名,发表对日本最后 通谍式的《波茨坦公告》。主要内容是:一、欺骗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 久剔除。
二、盟国军队必须占领日本,直至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 序成立,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时。
三、日本之主权必须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 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四、日本军队应全部无条件解除武装。
五、严厉制裁战争罪犯,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 强之所有障碍必须予以坚决消除。
六、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和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 之工业将被禁止。
七、在达到上述目的及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以后,同 盟国占领军队当即撤退。
公告以非常强硬的口气限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吾人通告日本 政府文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 予以适当及充分保证。仅此一途,否则日本将迅速完全毁灭。”
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探求结束战争的政治力量。《波茨坦公 告》发表后,促使他们更加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认为:日 本的决底失败已成定局,战争往后拖一天,日本就加大一天的灾 难,长此下去,日本将彻底毁灭。因此,日本只有选择无条件投 降,以保全大和民族。
但是,随着苏联参战的趋势明朗化,他们又认为,这给日本 的无条件投降增加了一个选择机会。他们看出,美、苏将很快成 为水火难容的两大阵营,日本是向美国阵营投降还是向苏联阵营 投降,这是决定日本民族将来前途命运的异常严肃的大事。
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言,美国是日本的头号敌人,美国把日 本炸得最惨,但是,鉴于前不久苏军占领半个德国后的一些做法, 又使他们不寒而栗。经过反复争论,他们认为,鉴于苏联占领半 个德国后的情况,日本情愿向头号敌人美国投降,情愿让美国人 来占领日本本上。
日本军方亦看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但对无条件投降这一 字眼讳漠如深。他们觉得,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