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目击台海风云 >

第4部分

目击台海风云-第4部分

小说: 目击台海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亦斌也反问来人,“经国先生有没有诚意”?来人回答:“经国先生有诚意。”贾亦斌再问,“诚意表现在什么地方”?来人说:“一是美国人在压经国先生,想把他换掉。美国人觉得他不太听话,美国“抑蒋换马”的念头长年不散,蒋经国与美国的矛盾始终不得缓解。近几年,美国一直暗助台湾党外势力围攻国民党,逼蒋经国放权。二是台湾内部也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如老兵要求返回大陆探亲的呼声越来越高,台北、台中闹得很凶,老兵们上街游行。蒋先生说:‘他们都是我带出来的,离乡背井那么多年,我怎好强压他们的请求呢?’这些都需要同大陆接触,所以蒋先生确有诚意,是认真的。”   
“尚有余篇惜未成”   
贾亦斌将这些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中央领导同志还请来人带去一封给蒋经国的信,信中表示希望“统一大业能在你我这一代人手中完成”。可惜就在蒋经国准备派重要代表再谈判时,却不幸于1988年1月14日在台北病逝。噩耗传来,在大陆的原经国先生部属和旧友,无不为之震惊和悲痛。贾亦斌于次日致电蒋经国治丧委员会,表示深切哀悼。唁电中写道:“惊闻经国仁兄不幸逝世,悲痛莫名。回首当年,辱承吾兄知遇,屡委重任,是所难忘。抗战期间,吾兄深怀国恨家仇,毅然带头参加青年军,主持政治工作,竭尽心力。去台以后,吾兄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近又作出开放台胞到大陆探亲之决策,此皆国人所称道者也。而今统一大业尚待海峡两岸共同努力完成之时,不意吾兄与世长辞。溪口一别,竟成永诀,于公于私,均甚痛惜。特电悼唁,尚望方良女士和其他家属节哀。” 
贾亦斌感叹道:“蒋经国的去世很可惜,他为推进祖国统一做出了实际努力,突破了昔日蒋介石设置的禁忌,这是非常难得的。”贾亦斌始终怀疑,为什么一切正朝着有利于统一的方向发展时,蒋经国却突然“病故”,而此前他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没有一点征兆,而且死的时候七孔流血。当时有人对蒋经国的死因可疑,台湾曾出过一本小册子——《蒋经国死亡之谜》,贾亦斌也有同感。 
蒋经国的猝然去世,对原本发展势头较好的两岸关系是非常不利的。贾亦斌深为痛惜。回顾贾亦斌与蒋经国将近40多年的交往,始以反帝御侮而合,中以政见不同而分,终以和平统一而合。分合之际,演绎出贾亦斌与蒋经国一生的恩怨情仇。贾亦斌与经国先生,公谊为重,私情难忘,曾殷切希望他能在晚年为祖国统一作出历史性的贡献。然而天不遂人愿,经国先生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时不幸去世,怎能不为之痛惜!悲痛之中,贾亦斌当时写下了《哭经国兄》一诗,表达了他对蒋经国的深切怀念和哀思。诗云:“萍水相逢知遇深,骤闻噩耗泪沾襟。难忘报国从军志,时忆轸民建设心。开放探亲赢盛誉,严防‘台独’最伤神。知兄此去留遗憾,尚有余篇惜未成!”     
石一宸将军亲历三次“台海危机”   
第一次“台海危机”:解放一江山、大陈岛(1)   
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 
1955年初的一江山岛之战,为石一宸将军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给了将军一次上演人生光彩的一幕。 
彭德怀:“用宰牛的刀子去杀鸡” 
攻打上下大陈,解放沿海敌占岛屿是我们夙愿已久的。早在1952年4月,中央军委原作战部部长张震,曾向聂、粟总参谋长和毛主席报告,提出了攻打上下大陈的作战方针,并建议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 
1954年7月,华东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准备在9、10月后,以空军轰炸上下大陈之敌,陆军攻打一江山,以此打击美蒋“协防”的阴谋,为尔后攻占其余敌占岛屿创造条件。军区司令部制定了轰炸上下大陈岛和进攻一江山岛的作战方案。经军区党委批准后,派石一宸带上作战计划到北京,当面向总参谋部汇报。 
石一宸说:我是8月20日到北京的。我先向粟裕总参谋长和陈赓副总参谋长以及作战部的首长汇报。汇报完了后,粟裕同志要我明天再来谈。次日下午,粟裕同志和张震同志要我和他们一起到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同志那里去汇报。我汇报得很扼要,整个作战方案只讲了半个多小时。彭总认真地听我汇报,然后给我作具体指示,他一口气讲了两个半小时,开始坐着讲,越讲越激动,最后又站起来讲,还一边走一边讲,讲的很多,很具体,很详细。彭总讲的时候,我刚想做笔记,彭总说:“你不要记,要认真听。只要你真正听懂了,回去就好汇报。”彭总逐条地讲了他对军区作战计划的意见后,强调说,要用宰牛的刀子去杀鸡。他解释说:“人们常说‘杀鸡焉用牛刀’,这次我们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子去杀鸡。”为什么要这样做,彭总讲了很多道理,讲得都很精辟。彭总讲完了宰牛与杀鸡的比喻后,接着说:“轰炸大陈的那一天,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查明大陈港内及其附近有没有美国的军舰,如果美国的军舰停泊在那里,我们暂时不攻击,等他离开以后再打,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麻烦。我们的原则是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示弱。如果美机侵入我们的领空,向我们挑衅,则坚决打击之。要告诉飞行员,美机来犯,力争将其击落在我们的领土或领海内,以此作为美国侵略我国领土的罪证。”他还说:“我们的空军一炸,大陈港内的蒋舰可能向港外机动防空,这时,渔雷快艇可以出击,具体由张爱萍同志去指挥。”彭总在谈到对空军的指挥时说:“空军和海军的航空兵要统一指挥,建议由聂凤智同志来统一指挥。”他语气深重地说:“要由有本事的人来指挥嘛!”彭总反复地讲,这次作战任务很重,政策性很强,组织很复杂,我们又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各方面都要准备好,确有把握后再打,不要急…… 
彭总接见后的第二天,石一宸便回到南京,立即向军区首长作了汇报,这时已是8月下旬了。参加作战的部队立即进入行动准备。空军总队在宁波、笕桥机场进行轰炸地面目标的训练准备,鱼雷快艇在石浦港进行攻击敌舰艇的训练准备,并在高岛开设鱼雷快艇临时基地。陆军60师180团先在乐清港隐蔽地进行登陆作战的基础训练,后又调到大榭岛、大猫山进行登陆作战的实战训练,先分练后合练,最后进行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经过两个月的准备,我们认为进攻的条件已经具备。 
11月1日,我军开始对大陈、一江山进行首次轰炸。当时,美军的第72特混舰队的一艘驱逐舰在南鹿山一带活动,企图阻挠我解放沿海岛屿。当时,我们估计发起战役后,蒋军可能会对我进行报复,美国可能以少量军舰在他的空军掩护下以策应蒋军的作战行动。我们本着彭总的指示精神,如美舰停在大陈港,我们则暂缓进攻。我发起攻击后,如美机入侵我国领空,则坚决还击,尽一切可能将其击落在我们的国土内。11月1日这一天,大陈港确无美舰,前线指挥部决定按计划攻击。我出动轰炸机1个大队,9架杜—2,另有12架拉—11护航,负责轰炸大陈港内的舰艇及大陈岛上被指定的地面目标,另用歼击机3个大队压制大陈岛的高射炮兵,负责间接掩护。海军的9架鱼雷轰炸机及12架歼击机为第二梯队。这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虽经验不多,但进行得比较顺利。从1日至4日,轰炸大陈共出动各种飞机49架次,投弹721枚;轰炸一江山两次,共出动飞机63架次,投弹430枚。这次轰炸地面目标的命中率均在90%以上,迫使蒋军转入地下。打舰艇的活动目标,炸得不准,只是在精神上给予了蒋军以沉重打击。11月5日,我军在头门山预先配制的130海岸炮兵击伤由大陈到一江山巡防的敌舰“永字号”。14日,我预伏在高岛的4艘鱼雷快艇对由大陈港出巡的护卫驱逐舰“太平号”进行闪电般的抵近攻击,连发8条鱼雷,将其击成重伤。这个庞然大物拖着浓烟烈火,驶向大陈港,在大陈港的东北角慢慢沉没。“太平号”军舰当时是蒋海军速度快火力强的王牌舰,偌大的军舰被我们的小快艇击沉了,实乃一大创举。这对蒋海军的震撼很大,同时也极大地振奋了我军。 
12月2日,美蒋正式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当蒋军遭我军武装攻击时,美军应“采取行动”。对此,我前线官兵极为愤慨!大家都说,美国军舰跑到我们这里来采取什么行动!真是岂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毫不含糊地对蒋军采取坚决的攻击行动。   
第一次“台海危机”:解放一江山、大陈岛(2)   
根据部队的准备情况和季节性的气候条件,前线指挥部决定战役于1955年1月中旬实施。 
1954年12月21日,我们侦知大陈敌人要换防,为了集中打击换防之敌,并暂时麻痹一江山的敌人。1955年1月10日,我又出动轰炸机28架次,歼击机46架次,连续轰炸大陈港内的舰艇目标。由于兵力集中,又吸收了上次轰炸大陈的经验教训,这次轰炸共击毁、击伤包括“太平号”在内的5艘敌舰。当晚,我海军又在大陈通往南麂山的航道上击沉敌“洞庭”号军舰。至此,我已完全控制了整个浙东战区的制空权与制海权,并且具有绝对优势。 
根据气象条件和部队老兵即将退伍等情况,前线指挥部决定1月18日攻取一江山。前线指挥部将计划报告了军区党委,并同时报告了中央军委。石一宸说:“为便于指挥,前线指挥部由宁波向前线指挥所转移,并派我由宁波赶回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室,负责转报前线的作战情况和传达军委领导的指示。我记得1月17日上午10时,总参谋部的作战部传达总部领导的指示。大意是:18日攻击一江山为时过早,还需要继续准备,在气象良好的情况下,确有把握再组织实施。望前线指挥部考虑是否推迟?甚至推迟2、3个月亦可。” 
“这时,张爱萍总指挥正经由临海向头门山指挥所转移,我立即电话跟踪到临海,将总参谋部的指示作了传达。张爱萍总指挥经过慎重考虑后,立即向陈赓总参谋长报告了战役的准备情况和他个人的意见。”石一宸说,“记得大意是说:气象预报18日全天气象良好,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大陈港确无美舰,现在各部战位均已展开,建议仍按原计划执行。总参首长报告了彭总,彭总立即报告了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总理。中央授权彭总作决定并全权处理。彭总马上批准了张爱萍总指挥的建议。我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了张总指挥。”当时,许世友副司令员正在作战室,他听说军委已批准了,大声说:“坚决支持张参谋长的意见,不要再干扰张参谋长的行动。”他的话很简单,但很有力,表达了他的态度。 
强攻一江山注定是一场硬仗,而且是一场十分复杂的政治斗争。一江山是一个不到2平方公里的荒岛,它是大陈岛的外围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蒋军的“国防部长”俞大维曾说:“一江山是大陈的门户,一江山不保,大陈难守,大陈不保,台湾垂危……”蒋经国也说:“一江山是反攻大陆的大门,我们不但要守住这扇大门,还要从这扇大门里进去,反攻大陆。”足见蒋帮对防守一江山岛的重视。美蒋还把一江山视为“保卫自由世界”的前哨据点。因而蒋帮煞费苦心地加强了一江山的防卫,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配备了50多门火炮和大量的轻武器,在滩头水际上设置了很多障碍物和爆炸物,加之岛岸陡峭,难以靠船攀登,易守不易攻。蒋军狂妄地说:“一江山是生物飞不过的钢铁堡垒”,是“击不沉的美国战舰”。我军要进攻这种坚固设防的岛屿,必须组织强大的兵力,充分发挥陆、海、空三军的整体威力才能取胜。 
三军联合进行登陆作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部队在战前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统一指挥,对登陆舰队如何组织护航;如何以火力支援登陆作战;如何夺取与保持制空权和制海权;陆军如何担负登陆队和陆上战斗队的双重任务;野战炮装到渔轮上,有的装到木船上,如何解决射击精度和各个时节的射击指挥问题。 
三军协同作战的疑虑也很多。如陆军顾虑海军能不能按时把他们运到登陆地点上,同时也担心空军误炸自己的先头部队;海军怕空军掌握不了制空权;而空军则担心支援的炮兵误伤我低空俯冲的飞机。 
这些问题都必须事先在战前解决好,否则难以完成任务,甚至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联合指挥部和参战部队的指挥员,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地开展军事民主,发动部队提出问题,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指导部队带着问题练兵。如果练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再研究,再练习。经过反复演练,终于把部队反映出来的问题一一解决。实践经验证明,这些办法都是可行的,而且在随后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登陆作战,我动用了陆军4个步兵营,组成为登陆队;组织了各种火炮283门,支援步兵登陆;还有各种舰艇船只186艘,各种作战飞机184架,以保证制空权和制海权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上。 
我登陆部队5倍于敌,我们的海、空军处于绝对优势。攻打一江山岛充分体现了“牛刀子杀鸡”的精神。总指挥张爱萍将军风趣地对前来采访的战地新闻记者说:“再等一会儿,就是海里的龙王,今天也不得安宁了。” 
石一宸当时写了阵中日记,上面是这样记载的: 
18日: 
8:00—8:30: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一江山实施第一次航空兵火力准备。同时对大陈敌指挥所和炮兵阵地进行轰炸。 
12:07:头门山的海岸炮兵对一江山的山嘴村、海门礁、黄岩礁的防卫工事进行破坏射击。 
12:20:支援炮兵群对一江山实施火力准备。 
12:15—13:22:登陆部队由金门岛、头门山起航。   
第一次“台海危机”:解放一江山、大陈岛(3)   
13:05—14:00:船载火箭炮兵对北江之敌进行两次射击。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