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41回族的俗信禁忌 >

第2部分

041回族的俗信禁忌-第2部分

小说: 041回族的俗信禁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击动物之前,必须念诵真主之名。这样,即使兔、雉、鹿之类被射击而死,待血流尽也可以吃。而凡为火焚而死之物,虽诵念真主之名,也不能食用。 

    驱魔石。回民墓区,给人的印象是静穆肃重。不仅坟墓一排排,一行行排列得井然有序,而且你会看到每一坟墓之上,都压有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其中有些坟墓用纯白色或纯青色的鹅卵石堆成,肃穆、庄重。这些鹅卵石,回民称其为“驱魔石”。回族人以为,在墓地上压以驱魔石,一方面可增加墓地庄重肃穆的气氛,更主要的是还可以为亡人驱魔。实际上,因早先回民的墓地多处荒郊,时常受到野兽的侵扰,为了防止野兽(回民称为“伊比利斯”,意为魔鬼)的刨挖,便开始在坟上压以石块,以使坟内亡人得以安息。长此以往,坟上压以鹅卵石,便成了回族丧葬中的一个习俗。 

    驱魔石是亡人亲属每次上坟时,逐渐携带压上去的。有的依原坟在底部周围和顶部之上压以较大的石头,而周围则用形状各异的鹅卵石铺压,坟墓仍呈长圆形状;有的则将坟墓底部以大石头堆为长方形状,而上方却用小石子堆压为椭圆形状。在回族一些先贤哲人的墓地,群众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坟外大都以精美的青、白两色的花岗岩石砌成,底部仍呈长方形,上方大多呈拱形状,工艺精细,倍显庄重。除在坟外铺压驱魔石外,内地一些回族坟内,还须放些小石子或碎石,一般置于“埋体”旁边,它同压在坟外的鹅卵石有同义之用,也是为了驱魔。 

    “都阿”治病。“都阿”原意为“祈祷”,即向真主祷告。早先一些回民生病之后,久治不愈便有向阿訇讨“都阿”的习俗。这里的“都阿”,则为向阿訇讨要治病之方,实际上就是通过阿匐向真主祷告,以使疾病早日痊愈。用“都阿”治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称为“吹都阿”,由家人请来阿訇为病人念一段“索勒”(《古兰经》选段),然后由阿訇向病人吹几口气;或者在阿匐念“索勒”时,家人在桌子上放上盐、糖、茶之类的饮用品,念毕后,阿訇对这些物品吹几口气,称“糖都阿”、“盐都阿”、“茶都阿”等,然后让病人服下,以此希望能够治愈疾病,使病人早日康复。另一种称为“写都阿”,即由病人家属请阿訇在纸上用毛笔写一段“索勒”,拿回家将纸烧成灰,灰末由病人用水冲服;也有请阿匐用墨笔在茶蛊、饭碗之内写上一段“索勒”,用开水让病人冲服的。 

    “都阿”治病在乡村或边远地区的回族中至今仍流行。南方一些地区的回民,还有带糖、茶等食品到“筛海”(阿拉伯语,德高望重、有宗教修养的人)坟上诵经祈祷,之后作为“都阿”服用来医治疾病的。回族的“都阿”不仅用以治病,有时也被用来作消灾驱祸。在宁夏南部回民山区,由于每年的旱灾和冰雹严重地危害着这里的农业生产,所以旱象严重时,回族常常又有集会作“都阿”,以挖井掏泉,或荒郊求雨的习俗。到七、八月间,麦子成熟时,又常常有“压山头挡冰雹”的活动。一般由阿訇在纸条或者布条上,写一段“索勒”,把它压在一些最高的山顶上,以求真主能够驱雹防灾。 

    善待鸽子与蜘蛛。回族视鸽子为和平的象征,在有条件的回族家中,几乎都畜养有鸽子。在所有家禽中,回族最喜爱的也要数鸽子了。来到回族聚居区,常常会看到成群的鸽子,在空中悠然飞行,回旋不离,那悦耳的哨音,为人带来和平与安宁。 

    根据伊斯兰教传说故事,公元622年9月20日,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希古莱年),穆罕默德在古莱什部落贵族的迫害下,与其志友艾布·伯克尔逃亡麦地那,半路上遭古莱什贵族的追赶,穆罕默德便与艾布·伯克尔躲进一个山洞。当追兵赶到时,看到洞口密布着许多的蜘蛛网络(原本没有),看起来好像是很久以前就形成的。稠密的蜘蛛网使得追兵看不到洞内是否有人,而且这时从洞口还飞来几对鸽子,追兵由此认为洞内无人,于是喊叫着由原路退回。 

    洞口的鸽子、蜘蛛网,使得穆罕默德幸免遇难。所以,穆斯林把鸽子看做是和平、吉祥的动物。回族讲,鸽子救过“圣人”,因而忌杀鸽子。阿訇一般不替人宰鸽子,而当危重病人要补身体,或者作偏方治病用时,乃讲究用“金刀子”宰,“银盘子”盛血。同样原因,回族也忌讳随便乱打蜘蛛,屋内出现蜘蛛,或有了蜘蛛网,只是将其轻轻扫出屋外。 

    禁踩蚂蚁。在回族居住的村庄、院落,无论大人、小孩,看到蚁群、蚁巢,总是小心翼翼,绕道而行,决不有意踩踏。遇到阴天,蚁群大批出巢时,大家走路更为谨慎,小孩若故意踩踏蚂蚁坝要受到大人的谴责。 

    传说在穆罕默德传教初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越来越多,激怒了古莱什部落的贵族们,他们干方百计地迫害穆罕默德及其穆斯林,并要求古莱什部落的人不要同穆罕默德及其支持者来往,不和他们进行商业交易,不与他们通婚。贵族们把这些决定写成公约,悬挂在克尔白神殿里,并开始对穆罕默德和其它穆斯林实行封锁,威胁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们。时间一长,穆斯林的物品用尽了,孩子们饿得面黄饥瘦,整日啼哭。穆斯林就这样度过了艰难的三年。一天,穆罕默德告诉大家,真主已经让蚂蚁将古莱什贵族挂在克尔白内并写有他们誓言的那张公约吃掉了。古莱什贵族听到消息到克尔自一看,那张公约果然被蚂蚁吃掉了。于是他们只好解除了对穆斯林的封锁,穆斯林们重新获得了自由,自此以后,更多的人加入了伊斯兰教。回族群众由此以为,蚂蚁受真主之意吃掉了古莱什贵族的公约,挽救了伊斯兰教和早期的穆斯林。所以,他们忌讳随便、故意踩踏蚂蚁。 

    禁坐门槛。来到西北乡村回族家中,你会看到家家院中都备有许多木制小凳,以供家人在院中聊天、休息时坐用。虽然乡村回族的门槛既高又大,清洁光亮,可以当板凳使用,但注意观察,回族人从不坐用,且也忌讳他人坐在门槛上面,即使回族儿童也深知不能坐门槛。传说伊斯兰教传播初期,由于遭受异教徒的迫害,先知穆罕默德经常带领穆斯林与异教徒作战,由于当时条件困难,且昼夜作战,人人身体劳累不堪,穆罕默德因此曾将门槛当做枕头睡过觉(早期阿拉伯人以地铺为床),回族因此有忌坐门槛的习俗。他们不仅禁止成人坐门槛,儿童也不准将脚踩在门槛上或双脚站在门槛上。跷足于门槛或双腿长时间叉在门槛之间,是要遭到长辈的训斥的。 

    回族人民勇敢善良,纯朴敦厚,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礼仪规范,并积衍钟聚出别具一格的民族心理和社会习尚。这一现象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对回族社会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至今仍有很强的民族性。 



 

 
 


本书由骆肖达免费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