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政人物寻踪-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军大学办公厅主任等。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行营副参谋长、长沙绥靖公署副参谋长及参谋长、第一兵团副司令官等。1949年12月率部退入越南。1953年去台湾。曾任国大代表、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72年6月在台北病逝。
黄朝琴(1897-1972)国民政府外交官员。福建南安人。四岁时随父定居台湾。早年留学日、美。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入外交部。历任侨务委员会设计股股长、外交部亚洲司第一科科长、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缅甸仰光总领事。1945年台湾光复后,任外交部驻台湾特派员兼台北市市长。1946年辞去官职,任台湾省议会议员长达十七年。1972年7月5日在台北病逝。
林 英(1898-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海南文昌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九十二师第二七六旅旅长、第九十二师副师长、第十四补充训练处处长、第二十七军副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司令部高参主任、广东粤南师管区司令、粤桂边区挺进纵队司令、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兼广东第四纵队司令等。1950年去台湾。1972年7月8日在台湾病逝。
石祖德(1900-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军委会特务旅旅长、第十六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军委会警卫团团长、行政院财政部缉私署副署长、暂编第二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第一编练司令部司令、国民政府参军处警卫室主任兼警卫总队总队长、总统府侍卫室侍卫长、第一编练司令部副司令长官、第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撤退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国防部高参、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参、联勤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等。1972年7月5日在台北病逝。
何 彤(1892-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顺德人。早年在上海参加辛亥革命。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历任粤军第三师参谋长兼第六旅第十一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官长、两广缉私局局长、国民党中央训练总监部国民军事教育处处长、第一一五师第四六五旅旅长、汕头市市长、广州市市长、第七战区粮食管理处处长、广东省参议会副议长等。1949年去台湾。1952年退役。1972年7月22日在台北病逝。
曹聚仁(1900-1972)大学教授、著名战地记者。浙江浦江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1年到上海,历任暨南、复旦等多所大学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上海抗日救亡协会理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社战地特派员。采访足迹遍及各个战区。1945年在上海任《前线日报》编辑、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特派记者、《循环日报》主笔等。曾作为中共密使,往来于大陆与台湾之间。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病逝。后遗体运回大陆安葬。
谭惠泉(1887-1972)民国政要。广东高州人。早年在高州读书,组织进步团体“新高同志社”。1908年,考入广东高等警察学堂,认识朱执信,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同年11月,回高州组织起义。1913年后,参加讨袁驱龙战争,曾任高雷讨逆军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三梯团司令。1926年后,任广州特别市党部常务执行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香港。1939年后,任广东省政府南路行署秘书处长。抗战胜利后,出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监察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1949年春去台湾。1972年7月在台北家中逝世。
沈向奎(1905-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福建诏安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三师旅参谋主任、团长、第二五五旅旅长、第十四军第八十三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十师第八十三旅旅长、新编第八军军长、第一二一军军长、第五军军长、第二十五军军长等。1949年7月后退守金门。后历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金门防守副司令官、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72年8月在台北病逝。
钱其琛(1900-1972)国民政府官员。江苏南通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历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邮电司帮办、电信总局副局长及局长。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交通部常务次长兼电信总句局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68年退休。1972年9月28日在台北病逝。
张耀明(1905-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陕西临潼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第五十二军副军长及军长、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四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十八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三十八师师长、首都卫戍总司令、中央陆军学校校长等。1949年后去台湾,1972年10月1日在台湾病逝。
陈训念(1907-1972)国民党政要。浙江慈溪人、陈布雷之弟。1930年毕业于上海同文书院,后在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政府任职,负责宣传及联系新闻界。抗战时期,任香港《国民日报》社社长、重庆《中央日报》社总编辑。抗战胜利后,奉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之命任负责接收报社南京特派员。不久,赴上海任《申报》总经理兼总编辑。1949年去台湾,任《中央日报》社社长。后到香港任《香港时报》社社长。1972年10月在台湾病逝。
李庆文(1889--1972)国民党海军少将。广东茂名人。1911年高州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黄埔海军学校第十五期读书,1917年毕业后分配在广东海军任职。1927年起任广东海防副司令、第一舰队副司令。1932年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海军处副处长,兼第一集团军舰队副司令,1932年间曾任短期司令。1935年任广东江防司令部副司令。1935年6月18日兼任黄埔海军学校校长至1939年该校停办。1937年起参加抗日战争,任西南航运局专门委员、粤桂江防司令部副司令。抗战胜利后,任广东省政府少将参议,负责船舶调配;不久被选为广州市航海技师公会荣誉会长。1948年,黄埔海军学校再次复办,再任校长。1949年迁居港。1972年11月12日在香港逝世。
邓萃英(1885-1972)国民政府官员、教育家。福建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美国。1912年后,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参事,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厦门大学校长、河南大学校长等。1949年到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72年11月26日在台北病逝。
邓经儒(1898-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电白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主任等。1936年,升任第88师264旅副旅长,参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战,升任第88师副师长兼264旅旅长,其后,又参加了昆仑关战役等。抗战胜利后,历任第23师副师长、第85军副军长、21补训处处长、新64师师长等。1948年退役。1949年后去台湾,曾任“国大代表”等。1972年11月29日在台湾耕萃医院病逝。
沈光汉(1887-1972)国民党将领。广东罗定人。广东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粤军军职。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之团长、第二独立旅旅长、第六十师第一一九旅旅长、第六十师师长等,1933年,参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失败后退出军界。抗战时期,曾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战胜利后,任国大代表。1949年后定居香港。1972年11月在香港病逝。
阙汉骞(1902-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宁远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十四师第四十旅旅长、第一八五师副师长、第十四师师长、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及军长。抗战胜利后,到率部到广州接收,并任广州警备司令。后历任整编第五十四师师长、第三十五军军长、第六兵团司令官、浦东兵团司令官等。1949年上海失守后去台湾,历任台湾中部防守司令、台湾防卫副总司令、台湾防卫副总司令兼东部防守区司令、澎湖防守司令官等。1972年12月在台北病逝。
罗浩中(1896-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广西中渡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二独立团团长、军委会高参、四川剿匪总司令部督剿专员、浙江省军管区参谋长、金华师管区司令官等。1949年冬去香港。1954年去台湾。1972年病逝。
翁照垣(1892-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潮州人。早年从军。192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1年毕业于法国航空学院。归国后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第一五六旅旅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抗战。1933年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闽南民军司令。抗战时期,任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七战区东江游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解甲归田。1949年去香港。1972年在香港病逝。
易君左(1898-1972)国民党政要。湖南汉寿人。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回国,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后历任湖南全境清乡司令部宣传处少将处长、湖南《国民日报》社主笔、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专员、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等。1949年后往来于港、台之间。1972年在台北病逝。
李永新(1901-1972)国民党军政要员。内蒙古卓索图盟人,蒙古族。1926年于北京蒙藏专门学校毕业。后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历任国民革命军内蒙骑兵指挥部教官、军械处处长、团长、旅长、军长等。1929年被任为内蒙国民党党务指导委员。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历届中央评议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72年在台湾病逝。
刘震寰(1890-1972)民国将领。广西柳江人。早年入桂军。历任军职。1920年后,任广西陆军第一师师长、驻粤桂军总司令、广西军务督办兼省长。1925年6月,称孙中山逝世后,与滇军军长杨希闵在广州发动叛乱。失败后逃亡香港,退出军政界。1972年在澳门病逝。
康 庄(1905-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安岳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四十七军第一七八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十七师第四十八旅旅长、整编第十七师师长等。1949年兵败后离开大陆。1972年在美国逝世。
广 禄(1900-1973)国民党政要。新疆伊犁人。锡伯族。早年入伊犁惠远师范学校,后入北京俄文政法专门学校,1926年后,历任新疆省政府秘书、省政府委员、驻南京代表、中国驻苏联塔什干总领事、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等。1973年1月4日病逝。
沈发藻(1904-1973)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大庾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七师副师长及师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第三分校主任、暂编第二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署长、装甲兵编练总处处长、国防部第五厅厅长、第十三兵团司令官、第四兵团司令官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陆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台湾防卫副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73年2月4日在台北病逝。
王国华(1900-1973)国民政府高级官员。陕西榆林人。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上海沪江大学商科主任教授、国民政府交通部总务司司长、全国公路总局代局长、物资供应委员会赴美采购团团长、交通部顾问等。1948年去台湾。历任台湾航运业公司总经理、高雄港务局局长等。1973年3月12日在台湾死于车祸。
谢寿康(1897-1973)经济学家、国民政府官员。江西赣县人。早年留学欧洲,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27年后,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条约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驻比利时代办等。1973年6月11日在台北逝世。
刘广济(1897—1973)国民党陆军中将。山东郓城人。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历任北洋军下级军官。1929年后,历任第140旅第4团上校团长、少将参谋长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处长、第32集团军少将参谋长、第26师少将师长、第100军少将副军长、第100军中将军长。1942年7月因指挥作战失利被撤职查办。1943年3月出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1945年3月调升第3方面军司令部中将参谋长兼兵站主任。抗战胜利后,任军整部第20军官总队队长。1947年3月调任第3训练处中将处长。1948年2月辞职赋闲。1949年10月移居台湾。1973年8月2日病逝台湾台北。
刘攻芸(1900-1973)国民政府高级官员。福建闽侯人。早年留学美国、英国,获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副局长、交通部邮政总局副局长、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部长等。1949年去台湾。1950年任新加坡华侨银行顾问、华侨保险公司董事经理。后退休经营矿业。1973年8月在新加坡病逝。
陈大庆(1905-1973)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江西崇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北伐。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第四师师长、新编第二军军长、第二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台湾警备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等。1973年8月在台湾病逝,追晋陆军一级上将。
孙 科(1891-1973) 国民党政要。字哲生,孙中山之子。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早年留学美国。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