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永昼无垠 >

第12部分

永昼无垠-第12部分

小说: 永昼无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诉说着古老的咒术。

    若说平时四季在全国人民眼前的祭典展示叫阳祭,那么此时在举行的就应该叫阴祭。鲜少人知晓,这神圣的明台除了白天的祭典,还拥有另一项功能。

    这要追溯到一百年以前,策画修建全国最宏伟的祭坛一时,一共有六位工艺出众的工匠负责统筹筑台工程;因白露国信奉日教,因此祭坛以接近太阳为目的,一共铺设了七十七阶石梯,方能到达祭坛一顶端。但在这六名工匠中却有三人是白露国内不为人知的月教信徒。

    月教和日教本共存于白露国,但因日教信奉者多于月教,因此借故打压消灭月教,试图统一全国,让日教成为国教。事实证明,日教成功了,寡不敌众的月教在毁谤和离间的打击之下终至灰飞湮灭,但在困境中仍有极少数的月教徒坚持信仰,将教义暗埋于国土下,默默延续着月教的血脉。

    时光荏苒,百年已过,但种在月教教徒心中的恨意却从未消退。已成为国教的日教想建造亘古未有的祭坛,这对残余的月教教徒而言,正是替被邪魔化的月教以及被屠杀的月教信徒雪恨的最好机会;他们要将月教的敦义以及仪式不着痕迹的刻画在日教引以为傲的祭坛上,每当日教信徒向此祭坛膜拜时,也同样在对月教臣服。

    七十七,是月教圣书的章数,也是月教信徒朝月亮礼拜的周期;同心圆,则是月神手中的法器;精密的测量设计之下,将祭台中心的凹槽放满水后,每天的月轨都一定会倒映在水面上,这也是月教的仪式之一;甚至,他们更将祭坛命名为“明台”,这份不共戴天之仇将永远被无知的白露国人味唱下去。

    在见不得光的一百年之中,月教的本质已经不是从前的安详与和平,而是充满了仇恨的邪恶与偏激;曾几何时,存活下来为了平反月教冤情的教徒们,竟演化成了日教口中的邪教,失去了当初的纯净信仰。

    回到此刻,观看着月教仪式的,不是别人,正是白露国的国王──旭日。

    旭日二十五岁时接下王座,他的父王被喻为海王;在海王当朝时,白露国的渔业遭逢瓶颈,白露国人赖以维生的鱼群因海水洋流改变而迁徙栖息地,一度无法找出捕鱼地点的渔民失去经济来源,生计面临危机,同时也牵连到整个国家的运作。就在此时,智慧过人的王在海上居留了一个月之久,和渔师们研究风向、洋流、海水温度的变化,终于找出新的渔场,更集众人之力写出记录白露国西岸洋流潮曲的经典,在位期间更多次改良渔船结构,将国家的渔业引导至高峰期,因此得名海王。

    旭日的父王交给他一个和平的盛世,告诫他要爱护人民,要视民如子,但海王却没有教导旭日应该如何抵御外侮,所以当异族来犯,旭日才惊觉自己除了爱民,其它什么也办不到。

    有一个这样强大的父亲,对旭日而言就好比一座高山压在他的身上,不分日夜,让他透不过气,备感压力。他努力的做个称职的王,不贪恋权势,不沉迷美色,每天看着朝阳升起,他都感谢老天赐与这个国家太平,但为什么却总是不时的听见臣子们在缅怀海王的年代?那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代,天灾人祸不绝如缕,为什么臣子们怀念的是那样的一个年代?

    “如果海王陛下在世,这样的小事他一弹指就能做出决策。”

    “不只这样,海王陛下总是在下决策前就已经顾及四方,有了周全的对策。”

    海王两个字像是一把尺,每当他高坐王座上处理朝政之事,底下的文武百官皆以那把尺默默地比较着;他永远不及那伟大的父王,他做的决策永远无法满足大部分人的期望。小时候躲在母后怀里看着父王被众人包围,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引领着众人的目光和关心,那样的父王是他所崇拜的,将来有一天,他也会成为那个人群中心的人物,被簇拥着,讲出的每一句话,都有人记载下来;转眼间,他成了王,但事实却和想象不同。

    旭日看见那些望着他的人眼底都印有他父王的影子,记载他说过的话的人,也许会在纸上批评他的无能,而不是替他歌功颂德;一想到这,他就无法自拔地怨恨起优秀的父王,甚至处处猜忌,心生疑念。但他不愿。

    旭日命运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出现在十八年前。

    体弱多病的王后生下了皇室的继承人,虽然是个女孩,但王公大臣们似乎不以为意,认为女王一样能够治国;也许是因为他的女儿拥有一双罕见的蓝眼珠,那双如同海洋一般的瞳仁让臣子们忆起了海王。他的父王虽不再有形体,但他的影响却从未消失,反而更深更深地加诸在他身上。每当他注视着自己的女儿,在心底深处的角落就会有一个声音,在催眠着他:“这个女孩,是父王转世来和我抢夺王位的。”那声音时大时小,试图摧毁他和女儿的亲情,然而旭日却无能为力,因为他害怕。

    永昼出生,举国欢腾,他们称她作海神之女,意味着她将来也会像人民怀念的海王一般才德出众;原本聚集在旭日身上的目光渐渐地转移到了永昼的身上。臣子们督促永昼学习,教导永昼所有成为王应该有的知识,无论她能否负荷。这些举动,看在旭日眼中,只感到羞辱。他知道,他们迫不及待要创造出另一个海王,取代他的位置。

    五年前,边疆乱事起,邻国的王撕裂了属于白露国的和平,大举入侵。已经有百年未曾接触战争的白露国就好比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丝毫没有反抗之力。旭日在朝上听着从边疆传回来的战事一天比一天扩大,距离首都的距离愈来愈近,同样也慌了手脚的大臣不断催促着王,尽快想出对策,否则将会招致灭国的悲惨命运。眼看着战事不受控制,百姓生灵涂炭,有些大臣又不禁怀想起海王的干练,对现在的王心生不满。旭日愤恨地想着,他的父王并没有经历过战争,除了海,他还知道些什么呢?就算是父王在世,也不见得能打胜仗,就算是他父王,也不一定能扭转这恶劣的情势。

    所以,那些不在其位者,凭什么断言他不如他父王?

    但说什么都是白费,仗,是一场一场的输了;将士,是一个一个的牺牲了。白露国已到了势穷力竭的窘境,旭日除了白了一头黑发,就只能继续做个仁厚的王,替人民心痛罢了。

    就在此时,敌人提出和亲的条件,说只要将宓姬送往黑沃国与黑冑战君成婚,战争就可停止。听闻这个消息,全国上下皆激烈反对。要将他们的海神之女赠与敌国,简直如剐心头肉那般疼痛,但王座上的旭日,却悄悄地、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旭日,还有这个国家,都已走投无路,他不愿这个国家毁在他手上,他不愿作千古罪人,如果牺牲永昼能保住这个国家、保住他的王位,有何不可?再者,他也想看看那些将永昼当作海王再世的王公大臣失去最大希望时,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到头来,他们会发现,白露国的王终究是他,是旭日。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送走了永昼,停止了战争之后,这个国家并没有因此而恢复以往的荣景,气氛反而像是举行国丧般地低迷,宓姬不在了,连同的将这个国家的灵魂也带走了,教身为王的他,要如何自处?

    王后病倒了,因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女儿。在护送永昼离国的队伍即将出发的前一个夜晚,枯槁的细手从病榻的纱帐中伸了出来,不偏不倚地指着旭日,王后悲怆地喊着:

    “你!就是你!把我的女儿送走,把她驱逐出境……因为你害怕她!就如同你害怕你父王!”

    王后尖锐地说出了他的心声,毫不留情地撕开他那张伪善的面具。从那天起,旭日就变了,应该说,卸下了伪装,露出真正的自己。

    无心朝政的他找上了月教的秘密敦主。他要报仇,他要杀了那个在五年前一手挑起这一连串战事的黑冑战君;至于杀人的刀,他会送至黑冑战君的枕边。

    月教教主告诉旭日,在十个最高祭司之中,有一个是月教教徒,她会告诉旭日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现下,旭日看着跪在水中的祭司将两掌摊平,缠绕在她手上的金线穿过一颗水滴形的晶石,和他那天为永昼系上的一模一样。那是当然的,因为这两颗晶石,是绝无仅有的双生冰晶,形状和蕴藏的能量完全一样,彼此之间更拥有强大的连结,经由月教祭司的念力,足以操控远在黑沃国王宫里的佩带者永昼。

    若是非佩带者想将之取下,将会危害到佩带者的性命。

    愈接近午夜,月色就愈趋于红。赤月,在月教进行仪式中,是最能提高执行者灵力的时刻,今晚,对祭司而言,正是如得天助的时机。

    旭日考虑过各种可能,但无论是哪一种,永昼的命都不可能被留下,行刺失败,黑冑战君容不下她;行刺成功,她的命也到了尽头。命薄如纸的永昼,是个不拆不扣的牺牲品。

    无垠没有丝毫惊讶地看着永昼起身,他甚至知道,她接下来会开始寻找他所在的位置,因为这样的情形已经上演了三十次,而他也连续三十个夜晚都不得安眠。

    无垠知道,永昼还是在沉睡中,她对于自己现在的行动完全没有意识,从她的动作也不难看出,她只是被操纵,至于被谁操纵,无垠了然于心。

    他曾在不经意间询问永昼,关于那个坠饰的来由。她说那是她父王亲手替他系上的,要她勿忘祖国。永昼对这个说法没有丝毫疑虑,但无垠可不。每晚永昼被控制时,那颗晶石都散发着微微的红光,这是累积了三十个夜晚观察的结果。

    对方操控永昼,是为了杀死无垠,而且此时永昼的力气会变得特别大,而那绝不是她的力量,是有另一种能量强迫性地灌输到她体内。

    闭着眼的永昼下了床,朝他笔直地冲了过来,也已起身的无垠不费吹灰之力就躲掉了她的攻击。那股能量似乎只能大略地操控永昼的身体,所以显得很不自然,甚至会伤害到她本身。就好比让无垠躲掉了的永昼无法及时停下的脚步,眼看就要撞上椅子,一边躲开她的攻击,无垠却还要伸出一手将她拦腰挡住,才不至于让她撞伤了自己。

    无垠心疼她,因她只是颗被放弃的棋子,被自己的父王背叛,却浑然不知,若是这件事让任何一个凌霄殿的人知道了,永昼隔天就会出现在法场,被处以死刑。行刺国王,是最严重的罪行。但无垠画他所能地,将这只发生在夜里的行刺事件隐瞒住,除了他,再也没有人知晓黑沃国的王夜夜都与刺客同房同床。

    白露国的王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却怎能忍心将女儿置于这种险境?最无辜的永昼会因此被牺牲,甚至到了黄泉路上都还不知道自己被背叛了。

    背叛她的人,竟然就是自己的父王,那是何其残忍的事。

    然而无垠不会让她被牺牲。他将她迎来,是为了爱她,但他没想到,这过程竟会如此艰难,若已经找到关键的坠饰,为何无垠无法拯救被控制的永昼?

    他试过,他试过强行将永昼压在桌上,单手想拔掉她额上的晶石,但他未料到,那竟会使永昼痛苦万分,才握住那泛红光的晶石,永昼便放声大叫,表情痛苦地扭曲,彷佛那会要了她的命;因此,那次的行动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因无垠的施力不当,硬生生地将永昼的皓腕握出一道瘀青,他因此而自责不已。

    还是没有找出解决的方法,无垠虽愿意为永昼花更多的夜晚来和她缠斗,但红莲的要求让他的意愿无法持续下去,只能陪她到今晚。

    他若在永昼意识清醒时向她说明事情经过,永昼不一定会相信,但更让无垠迟迟无法说出真相的原因,是他不忍心将这血淋淋的残酷事实摊在永昼的面前。她要面对的,是一个和原本认知完全相反的事实,她一直当作支柱的父王在一夕之间忽然想置她于死地,这叫她如何承受得住?

    止住踉跄脚步的永昼,朝无垠伸出五爪,在他胸前画出五道血痕,若不是他猛然后退,这伤势绝对不只这样。无垠缓缓地退后,无心去管胸口的血痕,他注视着永昼的双眼,唤道:

    “永昼……醒醒……永昼。”即使他知道此时的永昼根本听不见,因为这个方法他也尝试过,但,徒劳无功。

    这样的现象不会持续太久,原因是明台上的祭司灵力有限,每做一次这样的仪式,都会耗损掉祭司的体力,直到她无力继续,但其实影响咒术的还有另一项因素。

    围绕着石桌追逐的两人已经筋疲力画。无垠喘息着,无言地看着挂在她眉间的晶石,却无能为力。

    忽地,永昼从石桌上的绣盒中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子,那是她为无垠缝衣用的工具,但此刻却成为向他索命的利器。

    手持利器的永昼沿着桌缘走向无垠,即使她双眼紧闭,却还是知道他的位置。无垠竟忘了将绣盒收起,让她拿到了剪子。他并不担心自身的安危,反而是深怕永昼会不小心伤到自己,若是让她身上多出任何一道伤口,他绝不会原谅自己。

    “水昼,妳醒醒!醒醒啊!永昼!”他不放弃地喊着,只求那股能量能在此时用尽。

    另一头的明台上,祭司的额间满泛着冷汗,双眉紧蹙,捧着双生冰晶的手掌开始不听使唤地颤抖。施行这项咒术时,有几个要点,一定要选在被控制者意识最薄弱的时刻,若是被控制者有反抗的意念在,那施行咒语者将很难继续;然而只要一开始控制成功,接下来要被反抗的机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旭日看着祭司痛苦的神情,他可以预料到,今夜成功的机会很小。原以为女儿应会在第一天或第二天就被揭发罪行,命丧黑沃,接着两国战事再起,让全国的人都知道,不顾白露国死活的就是他们所景仰的海神之女宓姬,引领战争再次逼近白露国的,还是宓姬。至于这个国家的未来,旭日已经不是这么在乎了,若世人皆背叛他,他又何必替世人死?但他没想到,黑冑战君却让她活到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