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魂1937 >

第36部分

血魂1937-第36部分

小说: 血魂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张军不愧是一员国之良将!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之后,张将军一直对上海的日军十分的关心,还亲自参与了“国防线”的建设!如今,日军蠢蠢欲动,张将军又早早提出了这样的预案!

    如果中国的将军们能像张将军一样多在自己的敌人身上下一些功夫,不是一味的在官场上钻营,中日开战,我们怎么会输的那么惨!

    黄浩然守住心神,开始认真的听着蒋百里阐述他的观点和方案,黄师长不时的打断或者插入一些自己的意见,渐渐的,两人谈的入了神。。。。。。

    不知道什么时候,换了天气。。。。。

    屋子外面狂风大作,旋风卷着沙石直冲霄汉!

    1937年7月!

    一段对中国民族注定不平凡的岁月!

    就这么来了!

    。。。。。。。。。。。。。。。。。。。。。。。。。。。。。。。。。。。。。。。。。。。。。。。。。。。。。。。。。。。。。。。。。。。。。。。。。。。。。。。。。。。。。。。。

    第四卷全面上传!期待您一如既往的支持!

    万分感谢!呼唤收藏和推荐!谢谢!

    (  请牢记或收藏读读窝 。duduwo。  )

第四卷:淞沪硝烟 第二章:狂潮起!

    欢迎读者登录读读窝小说网。duduwo。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读读窝小说网。duduwo。更新超快,百度搜索: 读读窝    4。2狂潮起!

    1937年7月3日,日本东京。。。。。。

    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的电报到了内阁,外相、藏相、陆相、海相围绕着这份电报,争执不下。

    外务大臣广田弘毅只好前往叶山海滨夏宫,希望能让裕仁天皇给如今的局面定上一个基调,

    每到夏季,裕仁总喜欢登上港口停泊的那艘浅蓝色的生物科考船,去摆弄那些可爱的海洋生物。

    似乎内阁的争吵一点也没有传入他的耳朵,这个在日本国民心中“神一般的男子”真的就这么沉的住气么?

    其实裕仁并不是什么“神”,他的老师乃木西典就是个狂热的战争疯子,“肉弹”战术就是这个疯子的发明,裕仁在这样的老师的教育下性格自然受到影响,继承皇位之后,每次日本对外用兵,他总是津津乐道,他甚至对日本几次兵变中叛乱的士兵的死十分惋惜,他不止一次的对手下的人说:

    “这些大和民族的鲜血要是能撒在战场上,朕该是多么的欣慰啊!”

    这样的男人当然不会对内阁的争论无动于衷,可是他始终没有表示出自己的意愿,他想看看自己的这帮大臣是否能绕开自己谈出个结果。

    广田弘毅的到访让他知道,对支那用兵的尚方宝剑还是握在他的手里,裕仁感到一种大权在握的快感!

    潜伏在中国的特务机关传回了消息,支那人开始对他们的“国防工事”加以修缮,上海附近军队调动逐渐频繁,陆军部已经对和南京的谈判结果不再抱什么希望,现在他们需要的是天皇同意他们发动战争!

    广田弘毅在见到年轻的天皇的时候,发现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人,看来他不是第一个想起让裕仁定下结果的重臣。

    陆军总长杉山元已经在夏宫呆了很久了,他看了一眼外务大臣广田弘毅,知道对方来到夏宫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军部的意见,杉山元的眼中闪烁着怒火!

    早在1936年日本就制定了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

    之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可以说对支那用兵已经是万事俱备!

    然而发动的时机,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广田弘毅仍然坚持外交施加压力,逼迫中国转变和日本对抗的态度,顺便在谈判中谋求一些好处,继续坚持伊藤博文的“温水煮青蛙”的战略,一口一口的吞掉中国这头大笨象。

    藏相和海相坚持立刻发动对华全面战争的意见一直被压制着!

    如今广田弘毅已经在谈判桌上不能再给大日本带来什么利益,却还要一味的阻止军部的用兵计划,实在是个很可恶的家伙!

    广田弘毅没有和杉山元说话,他知道这个时候只有天皇的话是最重要的,杉山元很明显已经领先了时间,自己已经在天皇的心目中落后了。

    裕仁静静的听完了杉山元和广田弘毅的上奏,半响没有发出声音,他缓步走到墙边那副极大的地图旁边,眯起他细小的眼睛。

    中国,像一只巨大的雄鸡,盯着东边细长的日本岛,日本怎么看怎么像一条虫。

    如今,这条虫居然已经在雄鸡的身上咬出了许多的伤口,是天照大神在保佑日本么?中国这只大笨鸡似乎还在昏昏欲睡。裕仁突然转过身来,问道:

    “现在对支那开战,陆军是打算进行小规模的战斗呢,还是全面的动武?或者,像满洲事变一样?”

    杉山元没能猜出天皇的心意,于是说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从目前来看,局部战争的可能比较大,当然也不排除事件升级的可能!”

    外相广田弘毅顾不上礼仪,赶紧插话:

    “天皇陛下,如今已不是满洲事变的时候可比,支那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如果我们大日本再施加压力,恐怕就是全面的战争的结果,我们大日本需要的是利益,不是战争!这是伊藤博文先生留下的。。。。。。”

    “够了!”杉山元粗暴的打断了广田弘毅的话语,他用咆哮的声音吼着:

    “如今的支那人在和大日本的谈判当中越来越强硬,南京还打算武装60个‘德国师’,难道我们要等支那人武装起来再开战么?我们只要能一口气摧毁他们的精神!就能把支那一口吞下!大陆!是日本梦寐以求的起点!”

    广田弘毅刚想反驳,杉山元又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三个月!只要三个月!大日本的军队就可以将整个支那献给陛下!如果不能,我愿意辞去陆军总长的职务!”

    “有把握吗?”裕仁看了一眼将腰快要折断的杉山元,冷冷的扔下一句话:

    “对战争时刻要有清晰的判断!回去好好想想吧,怎么干才最有把握!”

    广田弘毅的脑子里面轰的一下炸开了!

    杉山元则露出了狂喜的表情!

    天皇终于给了军队动武的尚方宝剑!

    大日本的利剑就要出鞘了!

    1937年七月七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进行所谓的";搜查";。

    中国守军当然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无奈还击。这便掀开了日中战争的序幕。日本皇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7月17日,最高当局发表庐山谈话,指出:“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7月31日,最高当局又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称:“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中华民族危急!!!

    。。。。。。。。。。。。。。。。。。。。。。。。。。。。。。。。。。。。。。。。。。。。。。。。。。。。。。。。。。。。。。。。。。。。。。。。。。。。。。。。。。。。。。。。。

    (  请牢记或收藏读读窝 。duduwo。  )

第四卷:淞沪硝烟 第三章:焦急的指挥官

    欢迎读者登录读读窝小说网。duduwo。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读读窝小说网。duduwo。更新超快,百度搜索: 读读窝    第三章:焦急的指挥官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之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北缘,地势平坦,海岸缓直,河流纵横,交通便利,城镇密集。 其中上海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又是外国在华投资的集中地(1931年日、英、美在上海的投资分别占在华投资的66。4%、76。6%和64。9%),外贸额约占全国1/2,中国现代工业大部分都在上海周边地区。加之上海雄踞南京前哨,为进入江、浙地区的海上门户和溯江进入中国内地的水陆咽喉,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排名第5,因而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上海对于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远东战争策源地日本,具有特别的意义:与英、美等列强争夺在华利益的要地、遏制、征服中国的砝码、实现“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的跳板。。。。。。日本军队1932年1月28日在淞沪挑起了战端,并通过同南京政府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获得了在上海的驻兵权。协定规定,中**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苏州和昆山地区驻防,市内仅保留淞沪警备司令官杨虎所辖之上海市警察总队和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维护社会治安。与此同时,日军在沪派驻的海军陆战队达3000余人。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又将战火从山海关外烧到了华北平原,关东军参谋长东条甚至公开提出“如果军事力量容许的话,我们应该首先打击南京政府”的主张。

    在日本政府和军方看来,解决中国问题,最便捷的途径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挟迫国民政府投降,兵不血刃地占领之。于是,在不扩大战事的情势下反复重演威胁利诱的伎俩,便成了日军的首选方案。华北陷落,无疑增加了日本要挟中国的筹码,而要迫使国民政府低头,则需要进一步造成其首尾无顾。难以控制的危险局面。为此,1937年7月10日,日军参谋本部提出了动员15个师团,在黄河以北,根据情况包括上海方面,作战期限为半年的用兵计划,企图从华北、华东两面夹攻,实现自己的预谋。鉴于占领上海,等于卡住了中国的脖颈,可“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系”,从而使中国“军队及国民丧失战斗意志”,导致中国政府投降,达到迅速霸占中国的目的,日军对于上海是志在必夺。

    张治中将军这个京沪警备司令部司令近来感觉到箭头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压力不光来自对面的日本人,还来自南京政府的内部!

    1936年2月,国府参谋部决定将无锡、江阴、上海划编为京沪区,并任命他这个打过第一次淞沪抗战的老将为京沪警备司令部司令,说明南京已经对上海的日军十分的注意了。

    国防部这么想其实也正常!最高当局当然不想让日本人安安稳稳的呆在上海,然后在中日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在自己的后背上插一刀!

    消灭上海的日军,才能稳固自己的大后方,这样才能从容的抗日!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高当局的思想似乎有了改变,上海在最高当局的眼中似乎多了一重意义!

    张将军知道,最高当局的“外交智慧”又在发作了!利用上海打一仗,吸引美英法这些西方强国调停成了最高当局的首选!

    本来早在7月底,我军就计划封锁长江,并准备扣押武汉的日侨,结果此计划被行政院汪院长的秘书黄浚泄露给日本,日海军省得知情报后,于7月28日电令南京与武汉的日本武官,立即撤出日侨和陆战队,赶往上海。结果我军扑空。

    这里面的事情,最高当局未必就真的不知情!

    放这些日侨回上海,恐怕又是照顾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做法!

    要是在对上海日军动手的时候有这些日侨在手多好啊?虽然不能威胁日军退出上海,但是将这些侨民控制在手中,多少也会让日本人投鼠忌器!

    如今,居然将这样的一手妙棋放了个空手!还让日军在上海的兵力有所增加!

    打仗还讲什么礼仪啊?日本人是不会领你最高当局的情的!

    既然日本人已经察觉了我军的动向,那就应该赶快下手!中日不是已经全面开战了嘛?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上海的日军人数并不多,主要是大川内传七少将的上海特别陆战队,此时仅有6个大队,加上其它部队共为4000多人,主要集中在虹口和杨树浦,背靠黄浦江,前方直指上海市区华界闸北和江湾地区,横跨公共租界苏州河以北地区和越界筑路地带。其阵地以汇山码头为起点,沿吴淞路、北四川路、江湾路,以迄虹口公园及其附近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形成一条“长蛇”;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为首、汇山码头为尾,而位于军工路的公大纱厂,则为其外线的主要军事基点。陆战队司令部大楼和汇山码头是两个核心阵地,因为前者为其部队指挥中心之所在,后者为其陆上与江上舰队连接的主要通道。

    武汉侨民撤回上海之后,日军除在上述阵地加强工事外,还出动部分兵力扩大了外围阵地,并在虹口公园、公大纱厂、日本海军操场、海军俱乐部、精版印刷厂、泰康面粉厂以及百老汇路(今大名路)等几条街道构筑临时据点和的街垒

    现在,已有军事设施百余处,并控制了该地区内的码头,以为补给和增援之用。同时在日侨中建立了可随时应召作战的军事组织,编组训练。

    再等下去,日军的实力只能是越来越强!

    京沪警备司令部公开成立时,驻在上海附近的中**队仅有第87师、第88师一部及刚刚调至苏州的第2师补充旅,兵力上并不占什么优势,现在继续等待下去,日本人增兵怎么办?要知道吴淞口外面的海面上可都是日本人的军舰,日军如果从海上增兵,中国又能有什么能力阻止呢!

    中国的海军在日本海军的面前简直弱小的可怜!

    。。。。。。。。。。。。。。。。。。。。。。。。。。。。。。。。。。。。。。。。。。。。。。。。。。。。。。。。。。。。。。。。。。。。。。。。。。。。。。。。。。。。。。。。。。。。。。。。。。。。。。。。

    (  请牢记或收藏读读窝 。duduwo。  )

第四卷:淞沪硝烟 第四章:意外出现的99师

    欢迎读者登录读读窝小说网。duduwo。查看更多优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