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谁都不能相信 >

第35部分

谁都不能相信-第35部分

小说: 谁都不能相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火锅”说,他会永垂不朽

    说到这会,我和老孔用同情的眼光看着“火锅”,好像马上要为他末日的来临流下眼泪。    
    “火锅”不动声色,一派沉得住气的模样。卖西瓜的永远就是卖西瓜的,摆出这派头来也还是卖西瓜的。一车西瓜都娄了,看他还有没有派头。    
    “火锅”终于缓缓开了口。他说,我知道你们心底里瞧不上我,也不相信我。我从卖西瓜起到卖车,就从来没有遇见过相信我的人。老孔从我手上买的车,好使不?好使。可他心里还是别扭,到死都认为我坑了他。我就是把心掏给你看,你能信?你还会说那是移植的。所以,这个行当就不能有老实人。    
    不过,你们让我敬仰读书人了?休想。家乐福可靠吧?不照样买到生瓜?不照样看到你们这些有头有脸的知识分子紫头胀脸地跟人矫情?你们以为4S店可靠?我们这行该有的照样有。他们中有很多人以前都是我们一伙的,现在就是粉擦得多点,可惜黑皮照样还是黑皮。    
    “火锅”有些激动,老孔待要分辨,被我拦住。“火锅”说的有理,我就在沃尔玛买到过半生的西瓜,因为面子还有退货的时间、油耗等成本,没有去退,把能吃的部分吃了,其余的都扔了。想起来还不如在农贸市场买,一来便宜,二来不放心还可以当场切开看。沃尔玛的好处在于它说是北京的京欣西瓜,那就一定是;而农贸市场全部都自称北京京欣,一看就有假。所以,一个悖论便出现了:买真牌子的可能买到生瓜,买假牌子的能买到熟瓜。要买到真牌子的熟瓜,到了还得靠消费者自己。“火锅”这种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论调,虽说过激,但也有理。    
    “火锅”说,其实他们现在想黑也黑不起来了,“老三样”、“新四军”、奥迪、别克等等大路货,行情都是公开透明,买家也都是有备而来,在加上4S店的掺乎,基本没有赚钱的余地。他现在已经渐渐离开这些大路货,专攻各车。    
    各车就是少见的,存量稀少的车,比如老孔现在开的林肯“唐卡”,再比如庞帝亚克跑车、三菱跑车、福特野马等等,全是进口的,有的还是风冷的,这些车不多见,价格没有可比性,但能满足一些玩车族和特殊需要如用车抵债的人的要求。    
    一辆进价27万元的进口二手车,被二手车商花5000元进行翻新处理后,转手价格可高达38万元,车商从中获利10.5万元。    
    一辆上个世纪80年代出厂的凯迪拉克,对其车身、内饰、仪表盘以及座椅用特殊的药水进行除污、修补等翻新处理,几个小时的工夫,原先满目疮夷的“老爷车”便可焕然一新:仪表盘光可照人,座椅整旧如新,车门蒙皮的破洞已经修补完好,宛如一辆刚出厂的新车。这种车,进价可能只有几千元,但卖价可到几万元。    
    不少外观和内饰差强人意的二手车如果不经过翻新直接转手,不但价格上不去,也很难成交。因此有不少二手车公司出几千元对二手车的内外进行翻新处理,随便一转手,就能至少获利万元以上。不明就里的购车人根本不知道二手车原来的“邋遢”样。    
    所以,“火锅”一见老孔第一句话就是“车什么时候卖?给你一个好价钱。”他不否认自己干的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些翻新后卖高价的买卖,京城里的这些各车他都有数,每次一个来回,他都要把车精心打扮一下,一倒手,比卖新车还赚,而这些车4S店没有。所以他永远有生存的土壤。    
    卖西瓜还要把西瓜洗一洗呢,何况翻新车。翻新车4S店也做,为什么没人指责他们?再说,翻新车还养活了一批人。“火锅”语无伦次地辩白,真让我同情。    
    不过,“火锅”最后还是奉劝买二手车的人不要因为贪便宜好面子买他的车,应该买大路货,最起码修起来省钱。买大路货时,就按照上面的提示逐项做到就行。    
    当然,如果真的有特殊需要,又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尽可以去找他,愿打愿挨是缘分。    
    第五节车虫宛若站街女    
    “火锅”说他最早也是车虫,粘车的本领可以参加华山论剑。对于在他公司门口转悠的比看车的人还多的后辈们,他不屑一顾。    
    车虫一般在三处扎堆:    
    一在设有红绿灯的大路口。当红灯亮起的时候,经常有一些人手里捏着一沓儿名片或是广告纸娴熟地穿行在成串排列的汽车队伍中,旁若无人地将手里的纸片塞到汽车的雨刷下或是扔进开着的汽车内。他们的眼神十分伶俐,只要你对名片上的内容稍表兴趣,他就会探过头来说上一句“卖车吗?我们什么车都收。”    
    二在车辆税费交纳大厅前。车主们在车管所办完牌照手续后往往需要到指定的地点交纳首次养路费。不管你是刚刚拍号挂牌的新车还是略带斑驳的旧车,只要你一停下就会有一批人哗啦一下围过来,一边争相问着“有车吗?要卖吗?卖给我吧,价钱可以商量”,一边向车主手里、兜里不停地塞着名片之类的东西。    
    三在二手车交易市场门口。这是最常见也是粘车人最扎堆儿的地方。尽管他们有时会凑在一起聊天、抽烟,但这些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在过来过往的人群中搜索目标。看见开车来的人刚刚停车下来,他们便会热情地搭讪:“大哥,来看车还是想卖车,我们那儿办车手续简便、时间快,而且什么车都收。”从进交易市场大门,到最后上车走人,一直都会有人在跟你搭讪着收车的事情。甚至有“作风坚决”的会一直跟着你的行程,只要你从经纪公司的店面出来,他就过来跟你闲聊天似的谈着,但主题却始终在规劝你把车卖给他。    
    这些人当然不是经纪公司的业务员,而是粘车的”或是“拼缝的”。他们不属于哪个固定的二手车经销商,他们的业务是‘粘’到车,然后把卖车的人带到正规的经销店里。生意做成了就给粘车的能得2000块钱。你的车卖10万块钱,如果是粘车的领来的收车的只能给你9.8万元,另外的2000块钱就给了车虫。实际上这笔钱是从你的钱里掏出来的。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和老孔都说,这帮人不能相信,肯定是蒙人。    
    “火锅”白了我们一眼,莫测高深又答非所问地说,“他们比我们辛苦,比站街女都不如,挣的是血汗钱”。


第三部分售楼小姐的裙子会不会越来越短?

    售楼处可不是调情的地方,那里充满杀气。其实很多人在进行或    
    许是这一生最大的一次赌博…购房时,才发现自己学会了与美女杀手推手,学会了解决超能力的问题,学会了应对从没有想像过的困难。当然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惨重的。如果他们不再买房,这些经验或许就会尘封在记忆之中,但毕竟他们因此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在签合同前,拼命睁大眼睛。有爱心的媒体和业内人士都会这样    
    劝说买房人,询亲访友、前思后量、反复衡量、决定反悔、再决定再反悔,直至冲动。不过,后半句通常没人愿意提:在签订合同之后,尤其是交了钱,哪怕是一点点定金后,就应该使劲地闭上眼。因为再聪明的人,想得再周到,也会有所疏漏。即便是小小的不满,也会因为几十万、几百万的,也许是一生中唯一的“豪赌”而放大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所以,要学会宽慰自己、学会忍、学会视而不见,千万不要把自己掉到陷井里的事告别人。


第三部分买房就是挖坑

    不过这种劝人法缺了点德。我记得姚明在雅典奥运会对西班牙的比赛后说了一段非常体现他智慧的一段话,“上半场我们的坑挖的太深了,下半场再怎样努力也爬不出来”。他的意思是,坑是必然的,而且是自己参与挖的,聪明的人只能做到不要挖的过深,好让自己今后有机会爬出来。    
    买房的过程就是挖坑的过程。第一个合作挖坑的对手,就是具有最深厚解构价值的售楼小姐和售楼先生。    
    很多买房人都会有相同的遭遇:不管什么时候到售楼处,想买的户型总是只剩一两套了。销控表插满了红旗,给人一种极大的压力,好像再不下决心,仅剩的这一两套恐怕也订不上了。其实,销控表上插红旗的房子不一定是卖出去了,但没有插红旗的房子多半都是不好卖的房子。所以,买房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被人为的假象所迷惑。    
    有人说,售楼处就是发展商自家的客厅,客厅是给客人下马威的场所。    
    我的一位朋友去年生了孩子,想买房,来个双喜临门。他看上了CBD附近的一个楼盘。在售楼处,他看上一套三居室,售楼小姐说这种户型只剩下首层和顶层两套了。“这个户型卖得特别好,今天不订,过两天也许就没了。”听销售人员这么一说,我的这位朋友顿觉血往上涌,一通奔忙,从卡里取了钱,交了订金。过了两天,他想去验证一下自己的英明决策,没想到却看见一位售楼先生在推荐中间楼层同样户型的房子。肝立马就发胀,他说,找到那位“可爱的小姐”理论,售楼小姐说,那是有一个客户换了其他户型的房子,把这套退了,他如果要换这套也可以,但每平方米要加200元。因为楼层不同,而且他们楼盘的均价又涨了。    
    最终他们扯皮扯出什么结果,我没问,朋友也没说,但我知道,他没搬家,找他打麻将还是老地方,增加的项目是要附加忍受满屋的尿骚和朋友妻的苦瓜脸。忘了提一句,当初他的新房规划中除了婴儿室外,还有一处书房兼麻室。计划落空,连麻将都快打不成了。可怜这个嗜麻如命的家伙。    
    我把这事跟孔太说了,她不以为然地说,这一招没什么新鲜的。多逛逛服装摊就全会。在服装摊买衣服,谁都遵循一个潜规则,想退货,没戏;只有一条路,换。换货肯定要比先前买的贵。这就是看走眼要付出的代价。她唯一没想到的是,几十块钱的买卖这样做,几十万的买卖竟也可以照方抓药,真没有创意。    
    其实,开发商的这种游戏已不是秘密:项目开盘时,开发商对房子卖得怎么样也没谱,因此肯定不会拿出最好的房子开盘,通常是将好的户型先封上,给人造成热销的假象,而一旦房子卖得不错,这些房子也就可以涨价了。通常开盘的房子都是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户型,这部分房子卖出去后,开发商心里就有底了,除了会在销售特别不好的时候拿出一两套好户型的房子,其它的肯定都会涨价。    
    为了让客户下决心交钱,售楼小姐或先生有许多营销手段,客户拿不定主意是不是交订金时,肯定会有另一个销售人员过来问:“你那套房子卖了吗?我的客户下午要来看房”;有时候,遇到客户犹豫不定,销售人员会提前约另一位客户或者是“托儿”过来,然后到旁边或别处去谈,回来会告诉你:那边有客户也看上这套房子了,您要是不订可能明天就没了。多数情况下,客户多少都会被现场的气氛感染,变得亢奋冲动,甚至当场拍出钱来。    
    售楼小姐或先生会想尽一切办法要求客户在5到10天内交上定金,因为在这个阶段,他还没有从冲动中解脱出来,依然在憧憬美好未来。推销术中成为成交兴奋期。这个时期,客户会经常接到售楼处的电话。过了这段,客户就会很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决定,而售楼处的电话也会戛然而止,约好了似的。    
    老孔最恨“托儿”,80年代他在西单就上过当,摊前涌满了人,抢鞋子抢袜子,煞有介事地翻来覆去地看,累了便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一看就假。可他还是上了一当,不堪回首啊。


第三部分“叛徒”的忠告

    的确,为了将产品卖出去,商家无所不用其极,房地产商更是集大成者。比较典型的营销手段有:    
    内购或预购    
    某楼盘在还未开盘之前,便会有消息广为散播,说它上升潜力巨大,目前正在进行内部的预购,仅仅其预购券,市面上已经炒到了几万元一张。用预购券或者内购券,100万买下该房,实际它已经升值了10%。这不等于天上掉金条?这么好赚的钱,开发商为何自己不赚?事实上,那些预购券的持有人,就是开发商自己,然后做出升值的假象,似乎房子很有投资潜力。普通购房者不可能预购到。    
    摇号或抓阄    
    号称客户很多,房源不够分配,只能采取摇号的方法,分配房源或者先后顺序,摇到号的应该如同彩票中奖一样喜出望外。    
    排号或排队    
    第xx期有500套房子,可是已经排到了3000多号,供不应求,只好早来早得。听起来这是久违的单位分房。    
    好房子没了    
    每当新楼盘开盘,客户前去询问,售楼小姐常常会说,房子都卖完了,只剩下一些楼层和朝向不好的。每一个楼盘,总有更喜爱一点,更急迫一点的客户。他们肯出较高一点的价格,更少一点的挑剔。同样的价格,开发商先推次房,把这批优质客户吸收掉。然后再大规模地开盘,用平均价卖给普通客户,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的尾房。    
    明星楼盘    
    媒体常常评选投资潜力楼盘,有关的权威机构也会评选明星楼盘。这样的楼盘恰恰是没有潜力的。光天化日之下,是不会有便宜货的。当一个楼盘太有名,许多人都会注视着时,也就意味着其价格到顶了。再看看目前榜单上的几个楼盘,比周边同类更贵一大截,便是明证。最近一个售楼先生爆料:不要再相信任何奖项,我们公司买到的最大的一个奖是全国人居经典奖,五万一个。    
    高位收盘    
    当一个楼盘卖得差不多了,最后一期广告,发展商通常会把价位猛地拉高一截。一个平时卖7500元/平方米的楼盘,此时要卖9000、10000了。业主们皆大欢喜,齐声赞扬开发商有实力,并庆幸自己的投资眼光正确。    
    而事实上这个价格根本不证明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