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

第2部分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第2部分

小说: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教训与历练,于二十世纪末年,写成「人类自救三书」,分别为「远离浩劫的策略」、「智慧是最大的神通」,以及「人类光明的未来」。经过多位高明先进的指点,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王院长寿南教授、涵碧女士热心鼓励。好友志仁、亦青、明正诸先生,慷慨分享亲身的深刻体验。内子刘君政教授,长期共同研讨。长子以德提供很多有关生物科技的资讯。人类自救协会的同道好友,特别是明达、志辉、智雄三位,经常聚会交流。使得这一本小书,能够早日问世。承蒙商务印书馆惠予出版,在此敬伸谢忱。尚恳各界先进朋友,不吝赐教为幸。

曾仕强  序于明道阁
二0 0六年元旦



前言
诺贝尔奖得主,麦可·毕夏(Mrcbael  Bishop)说:人类的智慧,终将能够掌控可怕的癌症,最后甚至于可以解开这种致命疾病的秘密。这位生化科学家十分相信,人类很可能有办法克服癌症。

但是站在心灵研究者的立场,我们更加相信:人类克服癌症之后,必定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疾病。因为「人必有死」的规律,使「上天」不得不再创奇迹,来置人于死地。

「上天」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能」。

人有「身J…「心」,「灵」三大部份。我们不习惯于使用单名词,所以分别称为「身体」,「心智」,「灵魂」。而「能」的后面,也加上一个「量」字,成为「能量」,这些复名词的使用,无非在使原先的单名词,更为容易说清楚,听明白,而且便于记忆和传诵。

「身体」…「心智」…「灵魂」,是心灵哲学的基本观念。我们很难使用其它更为基本的概念,来加以解释。否则这些字眼,就不可能称为基本概念。我们希望,看完本书之后,能够有更清楚的了解。就好像「人」.「桌子」、「基因」、「飞机」,「红花」这些名词一样,各人自有不同的体认与和理解。

我们常把「宇宙」和「人生」连接在一起,合起来说。宗教,哲学和科学共同的目的,都在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人类知识的追求于发展,无非以此为目标,企求获得合理的解答。

  没有宇宙,那里有人生?

  易经序卦传开宗明义,便指出「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人是万物当中的一种,所以离不开天地。

  宇宙如何形成?天地从那里来?成为研究身、心,灵的首要问题。

  现代科学,认为大约两百亿年前,宇宙产生一次创生的激烈大爆炸。—般人对大爆炸的认知,不过是在地球上的某一个地方,引起巨大的爆炸。但是,宇宙这一次创生的大爆炸,却是各地同时发生,从一开始就充满整个空间的大爆炸。为了使这一次大爆炸,和一般大爆炸区分开来,科学家特别称之为大霹雳( Big Bang)。

「无极」或「道」的概念,可以用来形容宇宙未爆炸前的状态。依据现代科学的理解,应该解释为「没有任何物质,却充满能量的空间」。「无极」大爆炸之后,形成「太极」。

「道」大爆炸之后,造成「非常道」。宇宙这个原本「没有任何物质,却充满能量的真空」;大爆炸之后,创造了另一个「真空」,称之为「混沌」(Chaos)。

大爆炸后的「混沌」,不断地产生各种变化,造成万物。「太极」出现之后,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也同时产生。「道」成为「非常道」之后,一生二,二生三,接着三生万物。现在,宇宙中每—个原子,包括人类和所有万物,都是这个大爆炸所生成的星尘,所造成的。众生平等的概念,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殆无疑义。

佛家的「空」,原来也是「没有任何物质,却充满各种因缘」,和「无极」、「道」是一样的。由于当初使用这些名词的时候,彼此并无沟通,大家也缺乏足够的知识。以致原本相同的体系,由于使用的文字不同,造成不一样的说法。从此相争不休,互相排斥,竟至不能兼容。

一九四八年,乌克兰天文物理学家伽莫夫(Georgc Gam…ow)首先提出大爆炸的观念。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完成了一系列关于大爆炸的理论。

梵蒂冈(VaticanCity)公开宣称「大爆炸理论符合圣经」。因为圣经记载「上帝创造了宇宙」,天主教认为这一次创生的大爆炸,是上帝主导的。

梵蒂冈并未说明大爆炸的原因和作用,科学家也只研究大爆炸的种种现象,不涉及大爆炸的原由。但是,大爆炸前后,宇宙充满了能量的变化,似乎没有异议。

「上天」…「上芾」,「无极」、「道」…「空」,在某种层面上的意义,都是能量。只是它的内涵,超越了现代科学所能理解的范围。

能量普遍存在,滋养着万事万物,成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基础。宇宙万物万象,都是能量活动及运化的结果。能量包容一切,无一人、无一物、无一事可离开能量而存在。能量伐表整体,全部。在人类身上,借着呼吸也能转化,称为灵魂;在一般动物体上,能依直觉而行事,称为本能;在无生物体上,只能吸收或放出,称为本性。

所有神,佛、仙、魔、鬼,怪,都是能量的转化。我们为了扩大物理学界的能量解说,特别称之为能量界,也就是—般人所说的灵界。能量界透过能量的变化,在不同的时空背景,表现出「上天」、「上帝」,「无极」,「道」、「空」、「砷」,「梵」,以及「第一因」,无非在表示宇宙万物的根本源头。并不是能量界在这些体系之上,成为他们的更高主宰。能量界是这些体系的全部,而道些都是能量界的部份。

这个没有任何物质,却充满能量的真空,怎么能够创造另—个充满万物的空间呢?就是透过这一次大爆炸的能量波动。

而这么巨大的能量波动,以及后来的大小能量波动,基本上都是能量界的作用。

灵魂是什么?长成什么样子?具有那些特性?我们逐渐会明白,却可能受到认知的局限性,不能够完全搞清楚。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一股无限的能量及智慧。这股无限的智慧及能量,乃是生命及宇宙万物的共同源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

  附:灵魂的无奈
「灵魂」这个名饲,是大多数科学家敬而远之的东西。既不能证明它的存在,也无从否定。尽管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指出人体内确有某种独立于肉体之外的部分。对于灵魂离开身体的报告,也时有所闻。但是,由于不容易重复实验,依然得不到科学界的支持。
各种宗教,都认为灵魂是和肉体对立的那一部分。甚至肉身死灭后,灵魂还能够独立存在。
古代希腊,印度和中国,都相信灵魂不灭的说法。人们敬神,怕鬼,也害怕妖魔。迄今科学昌明,灵魂的问题,仍未获得彻底的解答。其实,世界上每一样东西,并没有特定的名称。人们为了合理的交流和沟通。随着话言的发展,对眼前的许多东西,冠以不同的称谓,久而久之,每一样东西,好像都有一个或更多的名称。
一九七O年以前,心灵学从来不曾在科学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诸如心灵感应,超感效应的等心灵现象,科学家大多避而不谈。虽然在有心人士不断鼓吹之下,近年来心灵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突破了往日极度盲从与过份冷漠的二分法陷阱。但是真正研究心灵学的人士,即使有了发现,也不敢过度宣扬,一方面怕被人滥用,一方面也怕受到科学家的嘲讽。

在人类出现以前,能量是宇宙的主宰。表现在自然的规律上面,万物都依照本能行事。—切都自然而然,并没有「神」或「不神」的问题。

人类出现以后,由于灵魂带给人类若干特殊性,包括创造力与自由意志的自主性。宇宙的重心,逐渐由天地自然,转移到人类身上。

赞天地之化育,是灵魂赋予人类的特殊能量。人的事情,由人自己来处理。人的力量,已经能够和自然规律相抗衡。世界上出现了「天定胜人」与「人定胜天」的拉锯战。有些事情,证明人定胜天:而有些事情,却令人不得不承认天定胜人。俗语说:「大富由命,小富由勤。」意思应该是以「小富由勤」为出发点,尽力而为。用来证明「大富由命」的可能性,和孔子所说「尽人事以听天命」,完全相同。

灵魂要有所作为,不得不透过身体。人的躯体,成为灵魂有所为的工具。身体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应该以灵魂为依归。—般动物依本能而生存,人类却依据灵魂的指示而行事。人为万物之灵,应该更为尊重灵魂。

人类刚开始的时后,发展出一套神话。便是透过神的旨意,来指导人们的生活。那时候「神」是灵魂的代言人,灵魂透过神明来发号司令。使人的身体,按照神明也就是灵魂的指导,表现出适当的行为。

灵魂把身体创造出来,原意是利用身体,当做表现的工具。想不到身体有形有象,又有七情六欲。花样逐渐繁多,以致成为人们注意的重点。反而喧宾夺主,取代了灵魂的地位。以致灵魂控制不了身体,逐渐丧失应有的主导权。

人类的无奈,即在创造出某种东西之后,不久便成为这种东西的奴隶。创造金钱,很快就成为金钱的奴隶。创造机器人,很快变成机器人的奴隶。创造大哥大,同样使得大部份的人,都变成大哥大的奴隶。电动玩具更是如此,成为今日儿童最大的奴役者。不但不能够利用这些东西,来造福人群。反而为了这些东西,增加自己很多负担,也添加了不少的麻烦。就算悔不当初,也无可奈何!

身体要吃要穿,要消化也要排泄。人们为了这些看得见的物质生活,逐渐不理睬灵魂的呼喊。人类成为「被囚禁的灵魂」,相当于肉体将灵魂囚禁起来,使灵魂失去自由。并且形成灵肉之间的种种不协调,甚至于产生严重的冲突,逼得灵魂不得不另想妥适的办法。

原来只有身心,两大部份的人类,再次把心的部份,划分为「心智」与「灵魂也就是灵魂让出部份空间」,创造出「心智」。希望透过心智的灵明,来制约身体的妄行蠢勤。使其不致为了欲望的满足,而毁坏了自己。因为身体遭受毁损,灵魂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

灵魂创造身体的时候,原本把智的功能,保留下来,由灵魂主控。那时候心和灵紧密合作,所以称之为心灵。人们在漫长的一段时期,只知道人由身体和心灵两部份组成。人的生活,便是身体与心灵的对待。后来心和灵不得不分开,成为心智和灵魂,原本的身心两大部分,一下子变成身,心,灵三大部分。

灵魂交由心智约束身体,哲学也逐渐超越神话。哲学家的言论,成为灵魂的新代言人,也是大家言行的准则。人们以哲学代替神话,似乎也获得相当的成就。

不料好景不常,灵魂创造了心智,而心智却步上身体的后尘,逐渐超越灵魂。依样画葫芦地喧宾夺主,企图取代灵魂的地位,成为人的主宰。一切以心智为主,不但心想事成,而且心想境成。「我思故我在」,便是典型的心智至上。好像灵魂为身体与心智所瓜分,自身已不复存在。神话不见了,宗教信仰也随着没落。哲学家退守象牙塔中,不再为人们所重视。

心想事成,原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原先的设计,应该是心智服从灵魂,才能够心想事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也就是心智代表灵魂,随时做出妥善的决定。

然而,心智逐渐挣脱灵魂的主导。反映在科学从哲学分割出来,却翻脸不认哲学的事实。哲学这位母亲,生了很多子女,便为这些子女所遗弃。人们唯科学是从,形成唯科学主义。已经造成很大的不安,主要在于「把自然科学的精神,用在人文社会方面」。求真而不必求美,求新求变却不必择善固执。心智打着求知权利的旗帜,大声疾呼知识就是权力,活像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庭那般,搞得宇宙不得安宁,人类也难以祥和幸福。

凡事「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以喜欢不喜欢,代替应该不应该?若是同样能够心想事成,请问自然的规律何在?天理还有没有作用?

现代人身、心,灵三者的互动,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危机,面临严重的考验。到底三者之间,应该以那一种为主?能不能由人来决定?还是必须惊动人以外的力量?成为人类今后何去何从的问题。不能不特加戒慎,以策安全。

且让我们冷静下来,看看身,心,灵的实际状况,研究如何加以调整?我们的切人点,打算从「香格里拉…(Shangri…La)着手。让我们真正站在人的主场,对自己的身体,心智和灵魂,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倘能因此做出合理的调整,找出心灵改革的有效途径。大家共存共荣,携手走上人类幸福的大道,那才是最理想的心想事成。


一、从香格里拉说起


1.楔子

「香格里拉」是二十世纪文学名著《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所描述的人间乐园。作者是英国作家詹姆士?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他依据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 Joseph F。Rock,1884…1962)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写的探险经历,写出这一部令人着迷的文学巨着。
洛克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家,在一九二二年到一九四九年这二十七年间,以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教授的身份,先后到过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一带,进行科学考察与探险的活动。由于他的深厚素养,使他的探险经历更为世人所重视。

他第一次进入四川省木里县的贡嘎岭地区,就把当地的美丽风光、淘金热、大喇嘛的威势,向外界做出相当深入的介绍。大家普遍相信,洛克的这些描述,应该是香格里拉的主要灵感泉源。但是,自从中世纪开始,西方基督教就盛传有—位长老,在东方统治着一个富庶而强大的王国。为了寻找这一个王国,许多传教士前仆后继地到东方探险。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传教士更是蜂拥来到亚洲大陆。这种企图把福音传给世人的理想,是不是也成为希尔顿的创作灵感?我们实在很难加以论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