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硐耄遣皇且渤晌6俚拇醋髁楦校课颐鞘翟诤苣鸭右月鄱稀�
《失去的地平线》于一九三三年出版后不久,便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Hawthornden)文学奖。在美国出版界创造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入意料的销售佳绩。好来坞( Holly…wood)哥伦比亚(Columbia)电影公司又把它拍摄成为令人喜悦的电影。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香格里拉的名字,响彻云霄。内容风靡全球,成为人们最大的诱惑。
它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个在金字塔形的壮丽雪山下,由喇嘛统治的神秘小王国。蓝天白云,衬托出青山绿水,还有喇嘛寺、尼姑庵、道观,清真寺和天主教堂。人们笃信宗教,生活宁静而安祥。山谷中出产大量黄金,赖以创造富裕的生活,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
香格里拉的诱惑,造成很大的商机。印度政府抢先于一九七五年向世界宣布:位于印度境内,克什米尔( Kashmir)喜马拉雅( Himalayan)山冰峰下的巴尔蒂斯坦(Baltistan)镇,就是大家所憧憬的香格里拉。很快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成为最热门的旅游圣地。
大家对巴尔蒂斯坦和小说中的描绘,做出比较之后,有人赞赏,也有人失望。于是尼泊尔政府,再接再励于一九九二年宣称,以「香格里拉」的名义,向全世界开放木斯塘( Mus…tang)。但是,根据书中的交待,「香格里拉」位于喜马拉亚山东南麓的中国藏区,地处雪山环抱中的某个神秘峡谷。一九九六年,新加坡国家电视台、新加坡报业集团和中国旅游界,成立「云南迪庆访问团」。聘请数十位专家,分别从文学、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地理学、藏学等领域,对云南省的迪庆地区,进行大规模调查和深入的考察,发现当地的地理景观、人文特点,和「失去的地平线」所描述的,完全一致。
云南省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四日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能不能获得世人肯定,仍有待观察。
2.一切都是人为的花样
地球上没有人类的时代,是一种样子。有了人类以后,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人」的出现,使地球产生划时代的改变。没有人类以前,地球以「天」为主。我们所说的天,实际上包括地在内,也就是「天地」的意思。天地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无生物的主宰,没有「天地」这样的环境,万物根本不可能存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以「人」为主。虽然说没有天地,就不可能有人类。人类仍然应该不忘根本,敬天顺天也事天。然而,人间的事情,还是让人来做主,比较合乎天理。
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说:上天下地,唯我独尊。这个「我」字,如果解释为「个人」,未免口气太大。若是解读为「人类」,那就十分恰当。因为有了人类以后,上天下地的事情都要以人为主。人为什么可以改变天地的样子?由于人具有一般动物所缺乏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人能创造出自然发展不出来的东西,人可以发挥独有的自由意志,做出其它动物做不出来的事情。有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意志力,地球上的一切一切,几乎都充满了人的花样。于是,人类的行为,对全球所有的事物,构成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希尔顿这位作家,创造了《失去的地平线》这本小说,把其中的人间乐园,取名为「香格里拉」。
我们不能说没有希尔顿,就不可能产生香格里拉。因为其他的小说家,也可能把它创造出来,只是名称不一定叫做香格里拉,说不定取了其它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原本没有什么「香格里拉」。英国作家希尔顿,凭他的灵感,把它创造出来。这个世界才有「香格里拉」这样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了这样的概念,又有那么多人对它产生兴趣。我们就算把它否定掉,或者用各种方式,禁止它的传播。或者把它说成迷信,恐怕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所看到的,是大家有了「香格里拉」这样的概念之后,更进一步,依据它所提出来的标准,去寻找真实的人间乐园。把它当做是真的,好像它就会变成真的。出版界的精心策划,电影界的广为宣传,以及印度政府的推出巴尔蒂斯坦,全都是人搞出来的花样。
人类尚未出现之前,地球上纵然有美丽的景色,也由于没有人欣赏,而提不出「香格里拉」的构想,更引不起「那里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的激烈争夺战。
所有动物当中,只有人类会玩这种花样。我们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惟有人类,最喜欢装神弄鬼,也最擅长装神弄鬼。」愿来不存在的东西,对其它动物来说,永远不可能出现。但是,对人类来说,那就不一定了。说不定那一天,就可能出现。说快很快,说慢也可能真的很慢。要看人的灵感,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什么人身上?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种种配套,就出现了。
总结—句话:—切都是人想出来的。
我们常说「心想事成」这句话,样样都是人的心,所想出来的。「心想事成」这一句话,最好不要把它当成祝愿语、祈使句。它应该是叙述语,说明句。心一想,事就成了。
附:诸葛孔明擅长装神弄鬼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记载七星坛堵葛亮设祭坛借东南风的故事。孔明先向心急如焚的周瑜,承诺登台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周瑜喜出望外,遵照孔明的指示,下令差道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孔明亲自指挥,布好阵势。于甲子吉辰,沐浴斋戎,身着道衣求雨。这一段过程,显然是孔明有意装神弄鬼,所编造出来的,如果换成现代的科学话言,应该这样叙述:
孔明对天文气象,研究甚深。知道隆冬季节,吹的是西风北风,很少有东南风出现。但是天气变化莫测,即使在隆冬,偶尔出现短暂的东南风,也很有可能。于是向周瑜都督建议,在江边南屏山开旷处,设置气象观测站。由士兵轮流值班,一旦东南风起,立即向都督禀报。周瑜欣然接受,派人速建观测台,果然测得东南风,立即把握黄金时间,火攻曹操大军。
诸葛亮为什么不如实地提出建议,却要显现鬼神不测的法术呢?因为蜀吴初次联盟对付曹操,双方的人马十分悬殊。假若不采用这种方式,恐怕周瑜不肯轻易接受他的建议,那就会影响到作战的效果。所以才三番两次,用装神弄鬼的方式,先向曹军借箭十万支,以增强周瑜对他的信心。再透过鲁肃的协助,使周瑜相信他可以祭坛借风。在周瑜下令置他于死地之前,巧妙地离开险地。在民智未开,科学知识不普及的时代,诸葛亮采用这种方式,应该是令人折服的良好策略。
3.假定香格里拉是一个人
网络时代,大家很擅长虚拟。反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别人自行分析,也各人自行负责。何况虚拟的事情,弹性很大,自由度很高,更容易获得自我的满足。
虚拟其实就是假定,自古以来,人类就习以为常。下雨时假定有雨神,打雷时假定有雷神。信不信由你,要怎么假定由我。若是相信的人愈多,那就显得愈逼真。
我们现在假定「香格里拉」是一个人,他的名字就叫做「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本来就是一个名字,代表一个适令人类居住的理想乐园。活蹦乱跳,十分吸引人。
如果「香格里拉」是—个人,按照我们的习惯,他的心在那里?身又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灵魂呢?
一个人,基本上由身,心、灵三个部份组成。身指身体,心即心智,而灵则为灵魂。
身体比较客易辨认,我们通常把身体当作这个人的一切,最起码也是这个人的代表。
香格里拉的身体,大家一想,原来就是《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从小说中看到的香格里拉,长得秀丽悦目,却又体格强健,荷包里装满了诱人的金子。
大家认识香格里拉,是从这一本希尔顿所写的小说。换句话说,希尔顿是香格里拉的父母,把香格里拉生下来,并且抚育长大,使大家有缘来相识。
希尔顿怎么会写出《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书呢?不管大家如何猜测、推论,真正的答案只有希尔顿心里明白,至少也要经过他的认可,才能够成立。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说它来自希尔顿的灵感,应该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说法。为什么叫灵感呢?我们常把出乎意料的东西称之为「神」,神来之笔表示精彩得让人喜出望外。灵感原本就是神感,来自神的感觉。由于「神」字被高度神化之后,人们不敢用神感这样的字眼,只好改称灵感,以表示对神的尊敬。
希尔顿的灵感,便是香格里拉的灵魂。有了希尔顿的灵感,使他写成了《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而他的灵感也创造了香格里拉,成为香格里拉的灵魂。
我们可以说,先有希尔顿的灵感,才造就了香格里拉的诞生。而香格里拉的灵魂,创造了他的身体。
那么,香格里拉的心智在那里呢?
愣严经说得好,「颠倒」就是心。凡是正变反,而反变正,—颠倒,心就出现了。
最初,我们以身体代表「心」,认为脑筋一动,手足配合,东西就做出来了。后来,究竟什么是心?心在那里?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找了很久,思虑得很多,还是找不到,想不通。心在那里?那里都是心。
不颠倒,以为《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便是香格里拉的心。一颠倒,便发觉「香格里拉」道部电影,原来也是'香格里拉」的心。香格里拉起心动念,想要和广大的读友见面时,他就现身为小说,以引起读友的兴趣。而当他改变心意,想要同各地的影剧爱好者见面时,他又摇身一变,成为卖座的电影,与观众欢聚一堂。他心里最清楚明白,他仍然是他,叫做香格里拉!
4.香格里拉真的变成一个人
以上所述,香格里拉的身,心、灵,全都是虚拟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但是,人类喜欢弄假成真。有了这些虚拟的小说和电影,仍然不能满足。
在大家热烈期待中,果然心想事成。大家的心愿,终于促成香格里拉的灵魂,第一次投胎,成为克什米尔的巴尔蒂斯坦镇。那一世的香格里拉,为他的父母印度,创造了近七亿美元的旅游收入。第二次投胎,便是木斯塘,同样的为他的父母尼泊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这一次再度投胎,成为云南的迪庆,能不能和前面两世一样,为他的父母中国,完成他先天的任务?按理说应该相当有把握。除非香格里拉的心,已经产生很大的变化。
巴尔蒂斯坦是「香格里拉」这个「人」第一世的「身体」;木斯塘是第二世的「身体」,现在迪庆又成为他的第三世的「身体」。转世的速度,实在快得惊人。
这样一来,就实体的层面来看,我们可以说:巴尔蒂斯坦是香格里拉,而香格里拉却不是巴尔蒂斯坦。因为巴尔蒂斯坦不过是香格里拉某一世的名字,并不代表香格里拉每一世,都叫做巴尔蒂斯坦。
香格里拉是不死的灵魂,而巴尔蒂斯坦、木斯塘,则是这个不死的灵魂,在第一世和第二世所寄寓的身体。当一个身体毁坏之后,把它丢弃掉,再换一个新的。
灵魂不死,但是身体必定有寿命的限制,也就是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当巴尔蒂斯坦死亡的时后,木斯塘才有新的机会。
当木斯塘逐渐丧失光芒而死亡时,迪庆又成为香格里拉所选用的新的躯体。到底能够维持多久的生命,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就是迪庆要不要现代化?大批的旅客,能够保持原来的面貌吗?
「香格里拉」是不死的「灵魂」,到现在为止,已经投胎了三次。而且每一次都投胎为「人」,每一世都有不同的「身体」,而分别取出不一样的「名字」。
「身体」是有期限的,我们称之为「寿命」。使用的期限届满,便宣告死亡。只要灵魂不死,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投胎。每一次都选用不同的身体,而且用坏了就加以丢弃。
「香格里拉」的「心智」在那里?可以说就在《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其中所有关于人、事,地、物的描绘,都是「香格里拉」的「心智」。
「心智」成为「灵魂」和「身体」的媒介。
当「心智」出现时,我们才有所依据,用以判明「灵魂」和「身体」的关系。换句话说,当我们评鉴「身体」的种种表现,是否符合「灵魂」的原来需求时,必须以心智做为依据,当做标准,才能获得答案。
世界上那—个地方(身体)最符合「香格里拉」(灵魂)的标准?最好的评鉴依据,当然是「失去的地平线」(心智)。这样,身、心、灵三者的关系,应该相当清楚。只要心智不改变,香格里拉永远是那个样子。
但是,心智一旦有所改变,香格里拉就会变成不同的样子。我们常把心智和灵魂合在一起,说成心灵。可见心智和灵魂的关系,看起来比身体更为密切。心智和灵魂都看不见,而身体则是活生生的,谁都看得见。
5.人类可以无中生有
世界上原本没有香格里拉,是希尔顿这—位作家,从无中生有,把香格里拉创造出来。好比我们本来没有汽车,是喜欢无中生有的人,经过长期的摸索、试验,才设计、制造出来。
就像人造卫星一样,也是无中生有的成果。人类具有创造力,所以能够无中生有。
问题是香格里拉创造出来以后,大家能不能接受?也就是打从心里头,相信有这么一回事,还是根本不相信?相信的人愈多,香格里拉活在更多人的心里,当然活得更久。换句语说,有人相信香格里拉,它就会存在。若是大家都不相信,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美好的地方。《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就像很多、很多小说的命运那样,一阵子便从大家的记忆中消失掉。没有人印刷,没有人发行,也没有人阅读,香格里拉很快就不见了。无中生有,可以存在很久,也可能很快消失,回归无的原点。关键在于人的心智,是不是接受?能不能认定?
香格里拉相当幸运,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