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

第5部分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第5部分

小说: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美梦成真,心想事成,必须具有真正可以行动的身体。所以灵魂明知身体难以掌握,控制,也要冒着风险,把身体创造出来。有合适的工具可以使用,才华于焉展现。

灵魂为了身体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另外还赋予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务求与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心智相配合,以期相得益彰,如愿地完成这一辈子所要完成的使命。

然而,身艘既拥有七情六欲,又有无穷无尽的需求。灵魂和心智控制得住的时候,同然是最有效的工具。万一控制不住,由于物欲高涨,致使身体不顾灵魂和心智的指挥,而胡作乱为,灵魂和心智又将如何因应?

巴尔蒂斯坦为了吸更多的游客,势必做出很多修改。对于环境的破坏和气氛的改变,已经顾不得原有的构想和宗旨,弄得大家逐渐矢去信心,不再认为这就是原先心目中的香格里拉。身体把灵魂囚禁起来,使灵魂不见天日。也使得这个人,失去应有的品格和形象。

心智对于身体的偏差行为,相当不以为然。几度用心加以矫正,身体却愈来愈不接受心智的意见。依然故我,变成以身体为中心,置心智于一旁,而徒叹奈何?

行为由观念而产生,然而偏差的行为,有时行之日久,也会反过来影响观念。由于一念之差,导致心智和身体有志一同,共同违背灵魂的本意。

要不是身体有其局限性,寿命的大限来临,便会宣告死亡。巴尔蒂斯坦一直保有香格里拉的美名,很可能大家在失望之余,把香格里拉带给人们的美梦,也放弃了。不再追寻人间的乐土,却安于熙熙攘攘的现实社会。

巴尔蒂斯坦这个身体毁坏之后,香格里拉的灵魂,终于脱离身体的囚禁,带着修复的心智,重新投胎。又构造木斯塘这个身体。使原先的理想,得以恢复应有的面貌,散发可爱的光辉。这才吸引大家的注意,再次点燃希望的火花,把木斯塘当做新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身体,按照心智的记载,应该蕴含着丰富的金矿。依据人类的实际经验,不管什么民族,那一种文化背景,黄金都经常与人类的贪婪和罪恶相连接,而难以分离。恰恰与《失去的地平线》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大相径庭。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淘金美梦,将在香格里拉的理想王国中破灭,最后耗尽青春,空手而返。

心智和身体若不尊重看不见的灵魂,其结局大多十分离奇而悲惨。应孩怎样良性互助?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0。最好以心智为中心
我们借用电脑的概念,来看看灵魂、心智和身体的关系。

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ory),输出输入装置等电路及机械零件的总合,称为硬件( hardware),好比人的身体。光凭这些东西,计算机并不能发生作用。必须要有使用上的程序,也就是计算机系统的标准作业程序,称为软件( software),有如人的心智,才能够产生作用。硬件与软件齐备,若是没有人加以操作,亦属徒然。这一只负责操作的手,便是灵魂。

巴尔蒂斯坦、木斯塘和迪庆都是硬件,共同以「失去的地平线」为软件,而香格里拉则是那一只看不见的手。没有香格里拉的操作,就不可能造成「失去的地平线」那样轰动的小说,也不可能出现巴尔蒂斯坦、木斯塘的缔造旅游佳绩,以及迪庆的堂皇声明。

灵魂固然是一切的根本,毕竟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如果没有心智的控制,在身体上表现不出原先的理想面貌和行为,我们将永远感觉不出灵魂的存在。

身体的表现,并不能保证一定依据心智的指导。有时候硬体出现了问题,影响到软件的作业程序,也可能产生偏差的后果。完全看身体的言行,不一定可靠。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以心智为中心。促使心智配合灵魂的旨意,并且妥善掌控身体的言行,当然产生良好的互动。三方面一体,才是晟为妥善的身心灵整合。

以心智为中心,我们才有所依据,来判明灵魂和身体的关系,是不是和谐融洽,朝向一致的目标?换句话说,评鉴身体的表现,是否符合灵魂的本来需求?必须以心智为依据,当做标准,比较具体而实际可行。

香格里拉的主要内涵,在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不同民族和平共存,各种宗教并存互重,社会安宁平静。大山谷的深处藏有丰富金矿,但是人们必须适度开采,为未来子孙保留一些宝贵的资源。香格里拉的最大任务,在唤醒人们,灵魂原本是美好的,却由于有了身体以后,逐渐表现出丑陋的面貌和态度。自然的美景,禁不起人为的污染,很快就会被破坏。

这些内涵和任务,必须透过心智的宜示,身体才能够知所遵循。有了心智的媒介,身体与灵魂互助良好。正如计算机软体,促使硬件和使用者之间,妥善配合。

计算机软件不断推陈出新,然而形体、构造和功能,基本上十分相近。巴尔蒂斯坦,木斯塘和迪庆,—代比一代精彩,而基本条件,则彼此大抵相同。使用者再热心认真,负责,若是软体不合适,效果就不可能良好。所以软体程序,居于关键的地位,实在非常重要。

中华心学,儒家心传,并非唯心论,却是十分重视人的心智。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尊敬鬼神而保持安全的距离,以免受到迷惑。不讨论那些—般人搞不清楚的事情,希望还没有懂得奉事人的道理,不必急于谈论奉事鬼的道理。但是祭神的时候,一定要相信神在那里受祭。所以他说:「若不能亲自参加条祀,虽然有人代表致祭,也好像没有祭祀过一样。」他要我们知天,敬天、事天,都是寄望于我们的心智,能够公正清明。


二、一切都是能量的变化

1.宇宙是一个能量场

我们说宇宙是一个能量场,并没有加上「大」、「巨大」或「超特大」的形容词,来加以描述。因为宇宙本来就可大可小,大起来极大,小起来又极小。古圣先贤,用太极来表示。「太」这个字,由「大」和「?」组成。「大」极了,加上小「.」极了,当然叫做太极。能量能够膨胀,也可以收缩。可大可小,并非固定不变的。宇宙是能量变化的场所,所以称为能量场。

英语中的能量,写成energy。它由两个希腊字组合而成,分别具有「在……之中」和「功、劳动」的意思。合在一起,便是「加进去后能够做功的东西」。

希尔顿的灵魂,来自宇宙中的能量。我们可以这样说,宇宙能量和希尔顿的脑袋互相感应,使他产生一些灵感。把这一部份的能量,转化成《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也是一种能量,吸引电影界的注意,把它拍成电影,促使大家热心地寻找真正的香格里拉。而香格里拉也形成一种能量,使大家找到了巴蒂斯坦、木斯塘、以及迪庆这些令人向往的胜地。

任何实体或非实体,物质或精神,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都具有能量。因此我们可以扩大范围,把能量解释为:各种事物以及彼此之间的讯息和互助关系。

宇宙间各种讯息及关系,都是能量的变化。宇宙的本质,就是能量。一切人。事,地、物,都是能量的变化。能量可以和能量互勤,也能够和能量转化而成的物质互动,产生各种关系。能量也可以封闭起来,保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的守恒状态,这时候并不产生任何关系。产生关系的开放系统,和不产生关系的封闭系统,都能够互相或在内部传送和吸收某些讯息。基本上都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在天上,呈现日月星辰、昼夜,以及季节气候等现象。在地上,形成山河、动植物等形体。在人事上,彼此利害的调和与冲突,产生吉与凶的变化。

能量进入希尔顿的脑袋,产生《失去的地平线》。投入美国出版界,缔造销售奇迹,引起好莱坞的注目。拍成令人激赏的影片,将香格里拉深植在世人的心目当中。这一连串的变化,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莫非都是—种关系。有些人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过香格里拉的大名。然而香格里拉并不至于受到这些人的影响,而有所减小或毁损它的美名和价值。正如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见能量,因此有人相信,也有人不加以理会。还有一些人,经常把能量挂在嘴边,却搞不清楚它的真实状况。我们常常接触到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原子能,化学能等等,属于科学已经知道的能量,可以称为明能量。还有迄今尚未明白的能量,不妨称为暗能量。人类最好面对自己的局限性,体认自己的认知能力,毕竟相当有限。不可能完全了解,所以出现某种程度的神秘性,也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或者故意拿来吓唬人,弄得自己也神经兮兮,很不自在。

能量是一个统一的名称,包含已知的和未知的,全部涵盖在内。有明有暗,有开放的也有封闭的。

2.大霹雳造成万物

宇宙的情况,正如《三国演义》开宗明义所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且分分合合,随时都在变动之中。

我们姑且把宇宙譬喻为一付扑克牌,整整齐齐,完完全全地安放在桌子上。总有一天,遇着这么一个孩子,好奇或者顽皮地把它的封套扯开来。猛力向高空抛去,让扑克牌四方八面地散开,逐渐飘荡下来。掉落在地面上,形成一片混乱。原先黑桃、红心、方块、梅花分门别类的状态,也被爆破掉,杂乱无绪。经过一段时间,又来了这么一个人,弯下腰来,细心地把遍地散落的扑克牌收集起来。然后耐心地分门别类,再度依照黑桃、红心,方块、梅花的类别,由A到K,整整齐齐,完完全全地装妥在封套里。又过了一段期间,过着这么一个醉汉,顺手抓起一付扑克牌,向高空用力抛出去…,历史不断重演,但是每一次的情况都不太一样。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保罗·斯坦哈特( Paul  Steinhardt)教授与英国剑桥大学尼尔·图罗克( Neil  Turok)敦授共同提出的「循环宇宙J模型(Cyclic Universe Model),认为宇宙处在循环不断的历程中。现在的宇宙,是在上一个宇宙尘埃中诞生。换句话说,大霹雳并不是宇宙的起点,也不是宇宙的终点,却是宇宙的前后两个不同阶段,中间的过渡。宇宙的上一个阶段,经过一次大霹雳,好像扑克牌被抛向高空后散落一样。形成下一阶段,有如散落的扑克牌,被人捡起来,重新装好。然后又经过另一次大霹雳,再次飘落满地,又形成—个新的阶段。这样循环不断,持续地变化下去。宇宙与我们的身体一样,不但充满了活力,而且不断地新陈代谢,可以说是活生生的,并不是死板的,静态的。

我们身体的变化,是由于细胞不断的改变。宇宙的变化,则是能量持续转化的效应。二十世纪二O年代,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 Edwin Hubble)利用「距离我们观是地点较远的星系,颜色比距离较近的星系要称为红一些」的红化(RedShit/)理论,观测到地球以外的星系,都逐渐红化的现象。表示这些星系,都离我们愈来愈远。也就是说:现有的宇宙,正在逐渐地膨胀。红化的原因,和波长有关系。在白光的光谱中,蓝光位于短波的一端,而红波则位于长波的那—端。光波变长的红化现象,证明宇宙正在膨胀。以致各个星系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愈来愈红化。

宇宙膨胀到什度程度,才会大爆炸?科学家并不知道。我们只能说宇宙固然生生不息,但是宇宙的每—个阶毁,也就是这一次大爆炸与下一次大爆炸之间的时间距离,是有限的。到底有多长呢?应该是「不一定」的,而不是固定的,才合乎宇宙动态的常理。就好像人必定会死亡,然而这一辈子活多久?谁也没有把握。宇宙必定会毁灭,这一次什么时候会灭绝?应该也是谁都虽以预料。

大霹雳所造成的星尘,全都是能量,转化成为万物。万物同源,所以众生平等。原本是相同的根源,应该彼此平等。可惜一生下来,便全都不平等了。各色各样的星尘,各有各自的规划,构成了多元的世界。但是从本质看,可以归于一,那就是能量。也就是星尘,并没有什么分别。


3.生命是怎么来的

哈佛大学有一个研究「宇宙生命起源创新计书」(Orig…ins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Initiative)  ,主持人刘戴维(DavidR.Liu)教授预期「把生命的起源,分解成非常简单的系列逻辑事件,并不需要神明的干预」。

到目前为止,进化论和创造论相持不下。另外还有一种智慧设计论(intelligent design),也加入争议。

进化论认为:物种是数以百万年的漫长期间,逐渐进化而成的。这种说法,被认定是基本的科学理论。

创造论(creationism)说:上帝创造万物。

智慧设计论指出:地球上的生命太复杂,以致不可能由进化而来,暗示有—个更高的力量,在从事设计。

我们把这三种主张,综合起来。因为这些说法,都有相当的道理,不应该有所偏废,以免顾此失彼。

想一想:当烟火在天空爆炸开来的时候,是不是一开始十分迅速向外飞散,接着散开的速度逐渐减缓下来呢?大霹雳开始,有如那一付被扯开封套的扑克牌,被猛力摔向高空,四方八面地散开,然后逐渐减缓,向地面上到处飘落。如果主持大霹雳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当然可以创造万物。把大霹雳,变成万物,就是伟大的创造。

这些被同时创造出来的万物,随着速度减缓,各自发挥「适者生存」的优势,逐渐进化。我们必须把这个「适」字,做出正确的解释。并不是「弱肉强食」叫做「适」,而是「适合于生育」的意思。凡是不合适于生育后代的生物,自然灭种而不存在。进化的目的,在于改变自己,以增加繁衍的能力,否则就要遭受淘汰。

先创造后进化,是人类尚未进化之前的自然景象。宇宙的能量,转化成万物,称为创造。万物被创造出来之后,各自进化,由于优胜劣败,所以适者生存。人类的进化,分成两个层面:一是身体方面,一为心灵方面。人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