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分成两个层面:一是身体方面,一为心灵方面。人体的潜能,和心灵的意念,不断地发挥功能。所产生的智慧,已经逐渐改复世界的状况。如果说这是智慧设计,所产生的效果,并不为过。
那么,从事设计的更高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宇宙中的能量,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
能量具有潜在的活力,可以便物体动起来、热起来、活泼起来。这种活力,成为生命的起源。机械能使机械动起来,电能使器具做功,光能使某些东西发出光亮,化学能促使各种原料产生变化,都成为具有活力的生命。
我们不能说宇宙充满了能量,因为宇宙到底有乡少能量?并不是固定的数值,而是变动的。由于质能互变,能量可以和物质互相转换,所以能量可以产生万物。
有生命的能量,便是我们所说的生物。一般动植物的能量,表现为他们的本能。高级动物所特有的能量,特别称为灵魂。无生物的能量,也可以传递若干讯息。生物与无生物,都与能量有关。换句话说,万物包括生物与无生物,基本上都是由能量构成,我们把能量看做生命的起源。即使没有生命的物质,一旦转化成为能量,也可能产生不同形态的生命,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力。
4.能量的特性是「诚」
从物质的层面来说,宇宙的本质是「能」,也就是「能量」。从早期科学所发现的分子世界、原子世界,一直到近代所知道的粒子世界、量子世界,可以说这是一个波的世界。波即是能,所以说宇宙的本质是能量。
附:能量是所有东西的基本本质
西洋哲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发生于希腊,始祖泰利斯( Thales,624…546B.C)说了一句现代人不会注意的话:「水是所有东西的物质本原(material cause)。」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表示了三个基本哲学观念:
(l)所有的东西都只是它一时的形式,背后有一个基本本质( Fundamental Substance)。本质这个名词,现代纯粹用来指称物质,当时并没有道样的限制。
(2)所有的东西都充满了神,但是人们解答问题,不能依靠神话或神秘主义,必须回到它的物质本原。
(3)所有的东西,一定可能还原到一种本原。至于是不是水?根本不需要太过认真。他提出这样的假定,说不定抛砖引玉,把真正的本原引出来。
近代物理学所说的括,实际上和前迷的观念一致:
(1)能量是所有基本粒子的本原,它的全量不会改变,基本粒子从这个本原而形成.
(2)能量能够连成运动,变成光、热,张力,它是世界上所有东西的基本本原。
(3)要把闪耀不定的现象,和一种基本本质的观念调和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能量是「一」,所有东西代表「多」 ,能量的一,经由运动而变成多。
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透过光波和声波,来引起人的主意。所有宗教,几乎都以光和声来显现神置,便是这个道理。有人看到了光,有人听到了声,所以才相信。光是电磁波,无远弗届。声属机械波,有距理的限制。光和声都是能量,传达的方式不同,本质相同。
从精神的层面来看,宇宙的根本是「诚」。在人类初生,甚至古代早期,「诚」是人类自然具有的精神。与生物的本能,无生物的本性,原本都是相通的。
孔子以后,世道人心愈来愈弱,「诚」才逐渐为大家所重视。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自诚明的意思,是由至诚而自然明白的,叫做全然天性。自明诚的途径,刚好相反。从明白道理,然后才至于诚的,那就是教化。
接着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表示这两种情况,最后是一样的,称为「诚明」。诚能发光,使人光明磊落,自然发出无比的光辉。诚也能发声,说出来的话大家都听得进去,而且十分喜欢。至诚的人,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便是以「诚」和宇宙万物相通,所获得的功效。和神明一样的灵光和灵通,所以中庸说:「至诚如神」。
能量的特性,就在于「诚」。能量之所以能够变化,即在于中庸所说的:「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能量转换成物质,就有形象。形象显着,很容易和其它物质产生磁场,而且相互感应。有了明显的感应,就产生变动,发生各种进化或转变的作用。
曾国藩先生说过:「心里面没有一念的时候,便叫做「诚」。换句话说:「动一念即不诚。」诚才有物,不诚便无物。我们今天常说的信息( information),其实也是一种能量的型式。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莫过于诚。人之所以能够赞天地之化育,参与宇宙变化的工程,而成为万物之灵,即在掌握「诚」的要旨。
能量具备「诚」的特性,表现在「对称」、「平衡」、和「动态」这三个永远不变的作用上,说明如下:
(1)对称
世界上有阴就有阳,有宇宙便有反宇宙,而有物质也就有反物质。每一种质点,几乎都有一种反质点存在。这就是能量的对称,两边的数量相对地维持均衡。由于能量一直在变动,所以不可能绝对均等。
(2)平衡
高向低流动,使低变高;高又向低流动,以求平等。如此往复循环,为求保持对称而变动。对称本身也是变动的,永远需要努力,以求取平衡。
(3)动态
对称之中求平衡,平衡之中求对称,以致能量永远处于流变和建构之中。保持动态的平衡,才能够维持对称的活动状态。
各种人、事、地、物以及彼此之间的交互关系,可以说时时都在变动。但是所有的变化,目的都在追求对称和平衡。
然而,一旦达到绝对对称和平衡,就会呈现静态而失去动态,那样一来,宇宙即会爆炸而毁灭。
5.诚则灵表示诚与能相通
我们常把「诚则灵」解释为「求神拜佛的时候,心要诚,祈求才会灵验,而有求必应」。实际上「诚则灵」的意思,应该是「当我们心中没有丝毫杂念的时候,我们的智慧就会充分展现。使我们对于一切事理,都能够通达明了而没有错误。这种诚即明的状况,和宇宙磁场相通,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和神佛一样的明白清楚。这时候所获得的讯息,和未来相印证,当然十分灵验」。我们照镜子,如果镜子清净光明,镜子里所呈现的影象,必然十分逼真。明镜的清净光明,不是外面来的,是它本来具有的。镜子上面的灰尘盖得很厚,丧失照的作用。我们只要把灰尘拭除,便恢复原来「能照」的功能。人的聪明智慧,是与生俱来的。心地愈清净,智慧愈高。愈容易达到诚明的地步,所以愈加灵验。
宇宙是一部大计算机,一切信息,都在因特网上面。我们的脑袋,则是世界上最好的个人计算机。随时随地,都架设在肩膀上,用不着插电。只要调整好自己的脑波,便可以上网,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所有的计算机,都迅速、方便而有效。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放松,不要施力,也不能紧张。然后花一分钟时间,在内心想象自己的心愿,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获得成效的情景于是闭上眼睛,自两肩以下,全部放松,保持混沌的状态。自然轻松上网,找到自己当时所需要的讯息。能量是相对的,有正便有反。宇宙射线中,有电子( Electron),带着阴(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的轨道上。也有反电子( Anti…electron),其质量与电子相等,而所负的电荷相反,为阳(正)电,后来称为「阳电子」。世界上有阴就有阳,有电子便有反电子,有物质就有反物质,有宇宙也免不了有反宇宙。科学家相信:在太空深处的某个地方,可能有一个和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宇宙相反的宇宙。如果有那么一天,这两个宇宙发生撞击时,世界末日便会出现。有人类也有可能有反人类,当人类与反人类相遇时,会不会同归于尽?那就不一定。因为一九六0年代,科学家用高速器实验结果,证明正、反质子相撞,并不会完全毁灭,却产生一部份新的质点。原子能之母费米( Enrico Fermi,1901…1954)在意大利从事电子与反电子撞击实验,结果两者的质量完全消灭,转化为伽玛射线(Gamma ray)的放射能量。换句话说,有时候相反的东西,也能够获得统一,形成二合为一的共存现象,不一定要毁灭。
要了解能量,明白它的互动、转化和维持的道理,只有「诚」才做得到。离开这个字,方向就错了。变成装神弄鬼,胡说八道,而不是诚明一致的圣灵。
希尔顿诚则明,把香格里拉描述得那么动人。大家诚则灵,把香格里拉找出来。至于那些不关心也没有兴趣的人,希尔顿和香格里拉不过是一种封闭的能量,引不起感应,好像并不存在一样。信息有正有反,看各人的搜寻方向而定。方向对了,便得到正面的信息;方向错了,就获得负面的信息。
我们说人各有志,而且要彼此尊重,便是各人依照自己的意向,和不同的能量互动。
6.正宇宙和反宇宙
汪少伦先生综合东西圣哲与现代灵学家的观点,写成「多重宇宙与人生」书。首先指出「绝对宇宙」与「相对宇宙」这两种宇宙,具有不一样的情境。
绝对宇宙以绝对灵魂为其构成的最小单位。绝对灵魂不是任何一种东西,却可以变成所有的东西。具有极大的伸缩性,伸展时与绝对宇宙合而为一,收缩时能够自由出入于最小的原子或粒子。由于千变万化,所以享有绝对的自由,彼此之间绝对平等,—切都绝对光明。
绝对灵魂的形象,可以用「光」、「无」或「力」来显现。绝对灵魂的光,合有无形的灵气,所以用「无」来代表,不同于一般的空气。充满了放射力,也称为灵力。地面上所有生物及无生物,都由绝对灵魂而产生。光、无、力三者,不但浑然一体,而且名异实同。
绝对宇宙既然为绝对灵魂所构成,其性质和绝对灵魂相同,具有光、无、力的形相,说明如下:
①绝对光明。光无所不照,无所不穿,因此绝对光明。我们常说的无所不知,实际上即是这种特性。
②绝对生命。无产生一切生命,即为无所不生。生便是善,所以也无所不善。我们常说的无所不在,便是这种能生一切,而又一切皆善的特性。
③绝对能力。力由能而生,集合宇宙间所有的能,便成为我们常说的无所不能。 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是绝对宇宙的代表。上帝创造宇宙万物,便是光、无、力的绝对发挥,也是绝对宇宙三大特性的绝对表现。
绝对灵魂具有绝对自由和绝对平等,必须大公无私,才能保持浑然一体的常态情况。一旦稍有私心,启动私念,想要自己形成一个小宇宙( Microcosm),不再和其它灵魂共组大宇宙(Macrocosm)。就会立即从整体中分裂出来,变成「诸行无常」的相对灵魂,因而造成「变动不居」的相对宇宙。绝对灵魂所具有的绝对光明、绝对自由和绝对平等,也随着改变为相对光明、相对自由与相对平等。浑然一体的绝对宇宙,由于绝对灵魂的妄动私念,变成万象纷陈的相对宇宙。由于相对灵魂的光、无、力,强弱互不相同,以致出现多重多级的现象。
原本只有一重的绝对宇宙,形成多重多级的相对宇宙。前者呈现正圆形,如图4。后者呈现相对多重的椭圆形,如图5 。有如太极生两仪之后,有阴有阳。相对的男女、智愚、强弱、善恶、贵贱、美丑、富贫、天地、日月、寒暑、始终、上下、先后、生死、昼夜、冷热、明暗、有无、刚柔、吉凶、利害、动静、高低、成败、简繁、难易、快慢等等现象,都同时出现。绝对圆满成为相对不圆满,幸福成为苦海。反宇宙是大霹雳之前的绝对宇宙,正宇宙则是大霹雳之后的相对宇宙。反宇宙浑然—体,圆满、和谐、整合。正宇宙分裂无常,缺陷、冲突、分离,造成灾祸不断、人心失调、社会动乱,人类前途难以预料。
圆4 绝对宇宙 圆5 相对宇宙
7.先有反宇宙才有正宇宙
绝对宇宙有如—付完整的扑克牌,由于完全对称而平衡,反而丧失了动态的作用。原来那一股波动起伏的潜在力量,恰似一位勇猛有力的人,将扑克牌向高空掷去,造成大霹雳。爆破的星尘,好似那些散落各地的扑克牌,彼此呈现相对的情况,造成了相对宇宙。
先有绝对宇宙,然后才产生相对宇宙。牛顿( Issac New…ton,1642…1727)的见解,比较符合绝对宇宙。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的相对论,较为晚出,却更合乎相对宇宙的情况。一般人从绝对宇宙而来,比较倾向于绝对。对于相对的事物,反而不容易了解和接受。因而带来很多烦恼和苦难。易经的阴阳,六、七千年前就已经提出,迄今仍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爱因斯坦于一九0五年发表狭义相对论,一九一六年公开一般相对论,到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东方的伏羲氏和西方的爱因斯坦,这两位「曲线世界」的创导者,似乎都和一般大众,生活在直线的想象世界,有很大的距离,以致曲高和寡吧!伏羲氏的生平,受到很多责疑。爱因斯坦在校读书时,日子也不好过。经常被同学骂为「笨蛋、糊涂蛋」,还要以神经衰弱为借口,申请退学。
牛顿的运动三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都是建立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上。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洛克( John Locke,1632…1704)评论人类的理解能力( On Human Understanding)时,即已指出:「我们把一组棋子放置在棋盘上,然后把这个棋盘从这个房间拿到另一个房间,我们会说棋盘上的那一组棋子是不动的。」棋子安放在棋盘上面,看起来一动也不动,却没有想到整个棋盘,已经从这一个房间栘动到另一个房间,人类经常如此自以为是。
一般人对于时间的看法,也是抱持着绝对的观点,譬如:时间从无穷的过去流向无穷的未来,构成亘久不变的长流,永远不中断。全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