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执着 >

第1部分

执着-第1部分

小说: 执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着》
作者:冷水人生
内容简介:
   《执着》是一部反映现代人生活经历的励志小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按照时间和地点的推移顺序,以“我”为线索,描写并叙述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时期的思想情感、文学梦和为之不懈奋斗的心路历程,详细记述了一个现代平常人所经历的平凡事。文中涉及到的们一个人物均有生活原型,命运各不相同,他们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生活在社会的不同阶层,这些人群里面,有悲剧人物,也有诸如全国劳模、全国十大爱心教师、全国十大优秀少年、民营企业家等成功人士。小说主旨表达了一个崇高的生活理念:人性毋完美,曲折亦风景。一个人,应心中有梦,志存高远。只有不懈努力,为之奋斗,甘于奉献,不管你经历多么坎坷,生活多么艰辛,人性多么复杂,最终会梦想成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又用的人。




☆、序言

序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生老病死,饱尝酸甜苦辣,经历人生的种种磨难与挑战。
   无论何人,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黎民,从你出生第一眼看世界,到你依依不舍的离开亲人,一生中是不会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发生,酸甜苦辣咸的生活滋味让你饱尝终生。
   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小职员,居住在“叶公好龙”和“古昆阳之战”的发祥地——叶县城,工作、生活在基层乡镇,不会脱俗:吃家常饭,穿平常服,说正常话,干平凡事。我把曾经的经历变成生活中的回味,把尘封已久的往事镌刻在记忆里。


☆、第一章  童年趣事

第一章  童年趣事
      我出生于文革后期的1963年7月1日。童年的记忆应该从我8岁上小学开始,对8岁前的生活没有星点记忆,只记得小学一年级以后的故事。记忆让我回想起小学一年级报名时的情景。记得那是1971年9月6日上午,吃罢早饭,我背上妈妈做的崭新书包和妈妈一块儿去的学校。学校离我家有2里地,是当时的大队办学,据说学校建于1958年,“水寨公社张侯庄学校”的校名是由时任张侯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赵俊所起,学校里办有初中,鴇F多名教师几乎全是民办老师。我们张侯庄大队当时辖张侯庄、桥头张和赵庄3个自然村,三个村的学生都集中到这所学校读书。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妈妈把我送到学校,除了本生产队几个同龄的孩子外,其他的学生我一个也不认识。我的班主任老师叫赵兰英,家住赵庄村,和我一个村,按辈分得叫她姑姑,她是个年龄约20左右的姑娘,她个头高挑,头扎羊角辫,面荣俊俏,略带腼腆的脸庞上透漏出一丝威严。我们班有50多名学生,我个头较小,老师排位时把我坐到了第一排,我的同桌是个十分调皮的孩子,刚排好位,他就用小刀把座位刻上一条线,告诫我不要越位。我气得背起书包跑回了家,哭着告诉妈妈不想上学,结果挨了一顿打。妈妈连骂带拽的把我送到了学校,把我交给班主任,做了一些道歉和嘱咐后便回去了。兰英老师批评了我的同桌,让他给我道歉,不成想,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经彼此介绍才知道,同桌叫侯国方,比我大一岁,家是张侯庄村的。之后,我们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耍,甚至一块儿逃学。
   童年记忆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和同龄孩子一块儿玩耍。主要游戏有:蹈级、蹦弹子、压牛车、推桶箍、摸瞎儿、跳绳、藏马虎、撂窑儿、抓子儿、打仗等,儿时所玩的这些游戏,至今回想起来仍是记忆犹新,萦绕脑际。每到夏天,生产队里同龄的孩子还会相约到生产队的瓜地偷瓜吃。为了一块儿偷瓜方便,大家便相约晚饭后带上席子和单子宿到生产队的打麦场里,一到夜深人静时,同伴们便开始行动了,他们悄悄避开看瓜人,在瓜地里乱摸乱摘,只要是瓜,无论大小一概摘到,等大伙回到打麦场里后,会共同庆贺,一块儿分享“劳动果实”。这种游戏到四年级才结束,现在想来,当时是多么幼稚可笑。说起逃学更加可笑。一年级时,由于年龄小,不知学习的重要性,终日想着怎样玩耍或者装病逃学。学校北墙有个废弃厕所,为了不被老师发现,我们曾从厕所的猫洞里钻进钻出,跑到墙外的麻地里摘“麻索”吃,后来被同学发现报告了老师。班主任赵兰英老师让我们在讲台上做了自我批评和表态后才作罢。后来,兰英老师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里,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学习的重要,鼓励我加劲学习,并在班里多次表扬我,从此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第二章  当了班长

第二章  当了班长
      逃学事件后,赵兰英老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把我这个“捣蛋鬼”彻底征服了。赵老师在课堂上不断表扬我,说我课堂上注意听讲了,学习进步了,和过去判若两人。老师的表扬让我颇感震惊和意外,这让一贯顽皮的我真的有所收敛,课堂听讲精力真的集中了,知道学习了,期末考试时,成绩居然是第一名。
   自此以后,我的学习成绩一路领先,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和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二年级时,班主任仍是赵兰英老师,鉴于我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她提名我当了二年级班长。
    当了班长,并不影响我的学习,反而更加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在我的脑际里自有一套逻辑,班长就是班主任的影子和助手,就是在老师没在班里时,帮助老师管理学生。“打铁需要自身硬”,所以,当上班长后,我学习上更加勤奋,班级的一切管理工作更加让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满意。学习上,我主动找差生补习功课,帮助他们进步;每到放学组里值日,我会提醒组长和值日生,等值日生扫完地、撒好水、放下凳子后,我才锁上教室门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进入三年级时,班主任老师换了。他是一位30多岁的男教师,他叫张松军,担任我班语文,张老师中等身材,体态匀称,待学生和蔼可亲,没有架子。
    不知什么原因,三年级里,张老师也提名让我继续当班长。
    一到三年级,语文老师就让学生学写作文和记周记。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技巧,张老师不知从哪里找到一些优秀作文,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抄下来背诵。那个时候,新华书店里好像没有卖作文选的,学校也没有打印机,更没有复印机。张老师有一手好字,他天天让我们练习书法,既练写毛笔字,又练钢笔字。“字无百日功”,不足半年,同学们书法大有长进,班里有不少同学的毛笔字和钢笔字在学校举办的写字比赛中获奖。这些学生后来也帮了张老师不少忙。
    那个时候,学校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台油印机,张老师找来的作文范文就让这帮学生帮忙,轮流刻板油印,同学们就依靠这一张张油印的范文页子逐渐学会了仿写作文。
    我的钢笔字也是那时练就的,身为班长,组织学生刻板印刷范文页子,更是自己的份内职责,我把印好的页子一张张发给同学们,让他们挤时间背诵。依靠这一篇篇油印的页子,不知不觉中,我的作文大有进步。从此我也就爱上了写作,甚至梦想有一天会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作家。


☆、第三章  油印的页子

第三章  油印的页子
   自从张松军老师让学生背诵课文和油印页子以来,学生们的作文进步很快。我也感觉到作文课不再害怕了,每逢作文课,只要语文老师稍加讲评和提示,一篇篇构思精美的文章就萦绕脑际、跃然纸上。
   我从未骄傲过,反而更加虚心向老师和高年级的老大哥请教写作方法。除了每天挤时间背诵课文和页子油印外,我开始借助字典涉猎连环画、民间故事、童话、小说等,这也为我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素材。
   五年级时,我的学习仍旧很突出,每个学期依然当班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课外读物的进一步丰富,我对作文写作方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使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我开始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对于写日记,我从不马虎应付,对于每天社****上、家庭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我都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正是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写日记,才让我体会到作文时“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从此以后,我的作文经常当做范文被语文老师拿到课堂上念给同学们,有些文章甚至被学校刻版印刷成活页,分发给学生当范文背诵。
   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这些油印的小册子,还时常沉浸在家乡小学阶段的美好时光里。

☆、第四章  荒唐的初中生活

第四章  荒唐的初中生活
      当时的学制是七年一贯制,小学、初中设在同一所学校,小学五年,初中二年。小学毕业后,我顺利进入本村中学读书。记得上初一时是1976年秋季,那个时候正值“四人帮”横行之时,“反潮流”、“白卷英雄”成了当时师生谈论的话题。学校里不再抓教学质量了,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学唱“样板戏”,让学生搞“勤工俭学”,把学校弄得一团糟:老师不敢教,学生不愿学。二年初中几乎没学到什么知识。
   那个时候,学校几乎天天组织学生帮助生产队劳动,一会儿去帮助生产队点包谷,一会儿又去帮助生产队剔包谷苗。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家能干体力活的不多,让他们去点包谷简直就是出洋相,生产队长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下点种方法,孩子们仅仅是出于好奇,没人能把生产队长的话听进耳内。
   说是帮生产队干活,倒不如说是给生产队添乱,生产队长要求一个坑里最多点二粒包谷种,可这些好奇的孩子们硬是不听生产队长的提醒,每个坑内少则五、六粒,多则百十粒,二口袋包谷种没用多长时间就被埋进土里,生产队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农,眼睛又不好,看到二口袋包谷种很快就没了,还直夸孩子们干活卖力,一周后,真相大白,看到地里一簇簇的包谷苗,生产队长直接报告给大队书记,大队书记把校长狠狠地骂了一顿,难怪学校又让老师组织学生去剔包谷苗。
   学生们除了帮助生产队干活,还得搞“勤工俭学”。学校给各班买了几只羊,让学生轮流喂养,学生们每天还得带上草篮子和镰刀,到野外割草喂羊。另外,学校还要求各班到田间地头采草药卖钱。学生们几乎成了劳动力和赚钱工具,这样的情景,能有几个学生会静下心来学习?
   哎,二年的初中生活时光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回想起来真是令人叹息呀!
////XD/鴇F/5918fb863146899f。jp/

☆、第五章  和校长打赌

第五章  和校长打赌
   初中快毕业时,学校教学秩序才逐步走向稳定。记得那是1977年5月,那时“四人帮”刚刚被打倒,国家提出了“抓纲治国”的理论纲领,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各级教育部门开始注重抓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可是由于学生们对学业荒废太久,想一下子提高上去谈何容易。
   文革时期,无论是出去当工人、上大学、或是上高中,必须经大队支部推荐,只要出身好,阶级成分没问题,学习好坏无所谓。
   我初中毕业那年,正赶上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公社高中打破以往推荐招生的办法,实行严格的考试录取制度,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生。
   学校校长专门来到毕业班,把这一消息传达给同学们。校长姓侯,名贵轩,40来岁,瘦高个,带个眼镜,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校长家住张侯庄,担任毕业班物理。记得那天校长正在课堂上眉飞色舞的读文件,而我却低着头在下面摆弄玩具,刚好被校长发现,他二话没说,来到我课桌前,抓起玩具摔在地上,并让我写封检查交给他。校长用手指着我的头说到:“快毕业了,不知道学习,今年公社高中将实行考试录取新生的办法,你这个样子下去,如果能考上高中,我给你摆一桌宴席。”说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让我一阵脸红。
   校长说的可能是气话,也可能用的是激将法。总之,这句话起到了作用。我开始重拾课本,认真钻研,由于初中阶段几乎没学住东西,脑子一片空白,复习感觉无从下手,恰巧这时父亲从叶县回来了,父亲当时在县城商业局工作,知道我即将毕业考高中,特意到县教育局了解情况,想给我准备些复习资料,父亲来到教育局后,找到了老乡朱庆云老师,朱老师是我们邻村余寨村的,和父亲同在一个县城工作,彼此很熟,在朱老师的推荐下,父亲给我买了一些复习资料,并及时的骑自行车送回来。
   有了复习资料,我不再贪玩,终日专心致志的读背、做记录,不懂的就向各担课老师请教,两个月的复习,让我获益匪浅,考试揭****时,我竟然榜上有名。我们班48名学生参加了考试,公社高中录取了8名,我是第2名,侯贵轩校长拿着通知书亲自来到我家,并提出要兑现诺言,被我笑着婉拒了。


☆、第六章  辗转求学

第六章  辗转求学
       1977年8月16日,我带着录取通知书和行囊、衣物去公社高中报到,当时的社办高中学制是二年。我被分到了一年级(3)班,班里共有40名学生,班主任是许会民。
    许老师那时20多岁,个头中等,脸庞有些黑,稍微有些胖。据许老师自我介绍,他是工农兵学员,高中毕业后,经村里推荐上了大学,毕业后就分到了这所高中,他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
    到了高中,吃、住在学校,一周才回家一次。除了正常的教学,学校的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学校设有操场、各种运动器械应有尽有,课余时间,同学们可自由的在操场打篮球、打乒乓球、玩单双杠及其他运动。学校还办有图书室,借阅十分方便。
  学校对面鴇F0米就是公社拖拉机站,一到放学,同学们就三五成群的去拖拉机站玩。
    那个时候,电视很少,学校南面500米处有个炮校,里面驻有部队,炮校里有部黑白电视,为了能看上电视,下自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