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豺狼的智慧 >

第5部分

豺狼的智慧-第5部分

小说: 豺狼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可以学到的。

智慧20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机灵

并不是人格高尚的人才能被称为君子。只要能够保持着稳健朴实的想法,就可以称为君子。

古人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敏于行”,照现在的理解就是做事要机灵。嘴上虽然不用多说,但心里却不是一块“死木疙瘩”。万不可一条道跑到黑,而要顺应时势,及时调整自己。

所谓顺应时势调整自己,是指受到外在客观因素而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想法而改变自己。

真正圆滑的人并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真正处事圆滑的人懂得配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来改变自己的态度,以最合适的方法让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

心胸狭窄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一旦话说出来就非得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一点转换的余地都没有。对他人的看法也是保持着先入为主的观念,丝毫不曾努力地去发现别人的优点。最怕别人指出自己的不是,如果有人批评他字写得不好看,他就再也不帮你写文件。

身为现代人确实需要有包容的胸襟,昨日的敌人也可以变成今天的朋友。即使是面对着同样的对象、同样的环境,还是要能够顺应不同的现实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态度,这是身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交际技巧。这与没有主见、没有原则的墙头草完全不同,要推翻昨天说过的话必须要有充分、合理的理论及根据,否则就是没有原则的墙头草。如果只是盲目地跟随在别人所带动的风潮之下,却没有观察力与应变能力,这只是迎合世人而并非是顺应时势。

自己的思想、意念并非一定不能改变。外在的客观环境随时都在改变,自己的立场也会因而改变。只是,一定要很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改变的理由及立场。

在与朋友交往时,最忌讳的就是态度摇摆不定。当你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之前,想想清楚自己是不是有充分而完整的理由,唯有保持光明磊落的态度,才是顺应时势的君子。

智慧21披上一张羊皮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不可以弱示人。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

示弱能表现一个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客观上给积极进取者以鼓励。

要使示弱产生积极效果,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有所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人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下,有意以己之短,衬人之长。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事业之外,平时对小名小利应淡薄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的弱者。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把表面的风光让给别人,把沉甸甸的实惠留给自己,何乐而不为!

智慧22狡诈不是最高的智慧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个好好先生,但却不会曲意奉承,更不懂狡猾地作假这一套,这样是不是就无法很圆滑地待人接物呢?

有位体型肥胖、看似大企业家的先生说:“其实我自己就是个好好先生型的人,而且常常受骗呢!但是,我也有我的原则。通常,我虽然明知道别人不怀好意,仍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并不是真的毫无所知,只是不想揭穿罢了。”“但是,可别真的被人当成了大傻瓜,装傻也是要有智慧的。”

“好好先生”其实有很多种说法,有些人就被人指为“乡愿”。究竟要如何拿捏才能做得恰到好处,而不被人指为没有原则的乡愿呢!

纵观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人士,都绝非人们通常所说的“大老实人”一个。凡事为他人着想,绝不伤害别人,固然很好,但还远远不够。若想出人头地,不能没有一些城府,料事不能不精明,待人不能不讲求一些策略。

然而,这并不表示说阴险狡诈的人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尤其是在朋友交往上,一般人对那些阴险狡诈的人总是会有防范之心,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踩自己一脚。若非是让人感到亲切,一般人绝对不会想和他交往。做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好好先生,反而容易让人亲近。做个让人容易亲近的人,不是比那些看上去聪明却不容易亲近的人,更容易赢得友情吗?

问题是这个好好先生是不是个反应迟钝的人。做个好好先生但却又保持灵敏的头脑,这样将会比他人更容易看清事实的真相,得到更多的朋友。

所谓狡猾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也可以说是愚笨的人。首先,不论是狡猾也好,小聪明也好,其心术不正一定会流露在脸上。这种人就等于是在自己的脸上标上了“危险人物”的标志;如果说话时再让人感受到不诚恳,朋友们一定会躲都来不及。但许多人却不自知,还把狡诈当成是最高的智慧。

像这样连自己面临了危机却还不知,朋友都已经站在不同的阵线,他还在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这在第三者看来简直是愚不可及。

不论是狡猾或是愚笨都不是处世高手的做法,如何拿捏得恰到好处才是高手。

第二章   豺狼修身智慧

命中注定我将处于孤独,

荒凉与寂寞中我学会了忍耐。

我盘踞于荒原的一角,

养精蓄锐,屏息以待,

终有一刻,

激情和体能会全面爆发,

支撑我那勇猛的一击……

——豺狼如是说

智慧23换上狼眼看世界

从小开始,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做一个好人。在所有我们接受的一切正确的美好的教育中都含有这种意思。为了让父母满意,我们俯首贴耳,言听计从。为了赢得老师的欢心,我们勤奋好学、规规矩矩。我们跟小伙伴一块玩自己的玩具,这样他们就喜欢我们。当我们的行为超出这种规范时,我们就立刻招致指责、被划入“坏人”的行列,面临被疏远和歧视的危险。

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问题变得越来越多,总是谦和恭让,寻求他人的赞许,并不是能够出人头地、获取成功的有效途径。尽管如此,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依然继续这种无效的行为,甚至已经习惯这种行为、无可救药。有时候,我们尝试着作一些自私的举动,可是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惯性的制约,我们往往发现它给我们带来苦恼。

“好”人不应该常常表现得自私自利。尽管我们知道自己努力争取获得成功,需要采取某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措施,但是我们仍然要继续做好人。这样做的唯一报偿就是我们

自认为自己高尚的“美德”是对的。

这如同许多别的“自私”的品德一样。不过,它其实是一种经过矫饰和隐蔽的行为。我们经常把对自己的关心和对别人的关心埋在心底,而继续用放弃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权利来博得别人的赞同。

由于我们不想与别人发生对抗或挑战,也不希望搅乱自己心灵中对是非曲直那种根深蒂固的见解,因此我们时常把别人不公平的对待我们埋在心头,忍气吞声,而用精神上的优越感来安慰自己,使自己进入仿佛超脱了各种烦恼的幻觉里。但是,不管我们怎么想,当有人打了你一巴掌,你转过另一侧面颊来让人打,不是因为这样做是对的,而是因为这样做容易。

在我们所受到的好人教育的寓言里,总是要求你像绵羊一样的听话,像兔子一样的温顺,像小鸟一样的依人,像猫咪一样的乖巧,在这个好人的童话世界里,充满着小羊乖乖,小牛弟弟这样的甜言蜜语,而当豺狼出现时,立刻乌云密布,腥风扑面,一种邪恶的感觉笼罩你的全身。所有关于豺狼的描述都带着不祥的印记,“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吞虎咽”……当危险降临时,人们就高喊“狼来了”。

当你就这样平庸一生,老眼昏花,坐在轮椅上回想一生,忏悔不已地仰视着那些成功者时,你忽然发现你的童话教育中的那些故事全是狼讲的,当你相信了这一切并心安理得之后,他们却走上了成功的领奖台。

你现在必须从那些美好的童话里清醒过来,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狼的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奥妙无穷,你会发现成功的钥匙就在你的面前。

智慧24学会残忍才能善良

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所说:“我必须残忍,才能善良。”你干万不该不发慈悲,失掉一颗爱心,可是应当放聪明点儿,有节制而且超然地表示同情。

每个人都渴望慷慨解囊,无私奉献,这包括爱、同情、尊敬和物质财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就像上帝的孩子似的,都希望自己的劳动不要报偿,纯粹是为了表示爱。与此同时,我们希望给予别人丰厚的报酬,这种报酬比他们期待得到的还要多。然而,日常生存这一现实使太多的人们觉得自己太渺小,内心诚惶诚恐。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时地超越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与穷人分享我们的财产。

我们及时发现,同情好些不知名的穷人,为他们提供一计,比对我们认为是自己的“亲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通过切身经历,我们看到出于怜悯之心。我们过分慷慨。对一些人来说,似乎是你给予他们越多,你越应该给予他们。这些人的举动就好像你欠他们似的。由于你渴望心地善良,你毫无遮挡,将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m

刖。

令人不可思议但又确实存在的事情是,我们常常虐待那些最支持和最爱我们的人。

贝思和丽沙已经相识二十多年了。丽沙是一位离过婚的女人,孤身生活了十几年。最近,贝思的丈夫通知她,他要跟贝思离婚。贝思搬到丽沙的家中居住,她自己的房子被卖了。

丽沙同情贝思,想竭尽全力帮助她,为了减少贝思的生活开支,她让贝思跟她住在一起,分文不收。丽沙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来满足贝思的一切需要。六个月过后,贝思搬走了,从此以后他们俩人再也没有说过话。这一事件使丽沙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和虐待。她告诉朋友说:“我太快而且毫无保留地敞开自己的胸怀和钱包,慷慨地给予一切。我难以抑制自己的表现,可是贝思的胃口愈来愈大。”

为了做到善良,我们不得不做棘手的事。厚、黑实践者清楚有节制是很必要的,而且要抑制自己过分表示同情心的愿望。同情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盲目地比赛你能为别人做多少事情。为了做到与人为善,我们常常必须抑制自己过分行善的欲望。同样的道理,好的父母都知道,控制自己过度娇纵和溺爱孩子的迫切心情,是很重要的。他们明白:我必须残忍,才能善良。

智慧25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中国人常说“后生可畏”,这句话有着年轻人前途无量和不可轻易得罪两层含义,所以在社会交际中,人们都习惯于首先衡量对方的实力和潜力,来确定与之交往的行为界限和方式。但也有一些不聪明的人常常无视别人的实力和未来的前途状况,很不明智地用恶意的言行来对待别人、这样的人既不为别人的未来考虑,也不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太多,最后常常发出“要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叹

水往低处流,人们处于实力微弱、处境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受到打击和欺侮最多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抗争力也最差,如果能避开大劫也算很幸运了。那么,此时面对别人过分的“待遇”,最好是忍下一时之气,立足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作为忍的动力和理由。

我们所提倡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目的在于摆脱对方的纠缠和其制造的麻烦,而不在于日后的报复。对于小恩小怨采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姿态未免是小

题大作了,甚至还会有损个人形象。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应把握好行为界限。其一,目的应该是为了度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其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对鸡毛蒜皮的事耿耿于怀;其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行为;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一时之忍换取一世的不受气。

刘邦就是一个很能忍的人。楚汉相争之初,刘邦势力较弱,常吃败仗。汉高祖四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而大将韩信却自领一军北上作战,屡战屡胜,便趁机要挟刘邦封他为“代齐王”。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他妈的,我坐困荥阳,日夜盼着你韩信来救驾,你不但不来,反要自立为王!我……”正说着,张良踩了一下他的脚,刘邦停止了说话。张良悄声对刘邦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