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

第1部分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1部分

小说: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写这篇序
已是
世纪的事(
编写“世纪之光
”丛书还是
世纪了。
世纪发生了许多震撼历史的大事。可以举出发生过两次
世界大战,如此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造成
人类空前的浩劫。这笔账只能算在资本主义制度身上,已是铁铸
的事实了。可以举出从
年代中期开始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
为开端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这场声势浩大的新产业革命将极大地
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
世纪将展现出一
场真正的伟大的社会运动。还可以特别举出,
年美国社会劳
动结构第一次出现“白领”超“蓝领”,此后“蓝领”工人比例越来
越少,到
世纪末已降至
以下。这是一个被人忽视而其意
义实在重大而深远的事实,它表明体力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第一次
降至次要地位,从此脑力劳动者第一次取代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
生产的主力军,将成为人类更先进更美好的新社会的创造者。
这套丛书要讲的是另一件震撼历史的大事。
年俄国十
月革命成功,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了人类社会发
展的新纪元。如果说
世纪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那么
世纪的社会主义则是从理论走向实践。十月革命的道路鼓舞和指

引了全世界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地奋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高
潮接着一个高潮。然而,到了
世纪末,苏东剧变,一些共产党领
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特别是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苏联的崩溃,连共产主义的敌人也为之瞠目结舌。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诞生要经过许多挫折、磨难,这是社会发展
的规律。资产阶级当年与封建王朝的斗争也经历过数以十计的成
功与复辟的曲折。共产主义运动有高潮,也有低潮,这也合乎规
律,过去有过高潮,现在又跌入巨大的低潮。问题是在低潮面前,
共产党人怎么办?有人叛变了,有人落荒了,历史总是嘲弄着那些
在高潮中混入运动的投机分子和意志薄弱者。真正的共产党人将
“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揩干身上的血迹,又重新战斗”。重要的是
如何战斗?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做好两件事:
重新组织队伍,
凝聚革命力量;)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理论创新。没有革命的理
论,就没有革命的动力;一个全局的深刻的运动失败,一定是理论
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理论创新,也不可能凝聚真正的革
命力量,共产主义运动也就不可能走出低潮。因此,理论创新是首
要大事,也是至关紧迫的大事。
如何进行理论创新?
第一,“老祖宗不能丢”。我们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创
新,决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已经被历史实践证明是真理的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持,并把它与当代世界的实际结合起
来,创造适合新世纪的新理论来。抛弃真理还能创什么新呢?
第二,要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不敢扬弃那些经历史检验已
经证明是不正确或过时的观点和论断,创新从何而来?如果像教
条主义那样,把老祖宗的话神化为句句是真理,当做不可逾越的雷
池,自己不敢跨过去,也不让人超越,那就从根本上窒息了马克思
主义的生命力。这不仅不可能有任何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而且必

将断送马克
主义。
第三,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理论创新不能从概
念出发,更不能囿于传统的条条。惟一正确之路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从事实出发。
多年约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是最根本的事实,
正确总结它是理论创新最好的源泉。要敢于正视共产党人用血、
汗、泪换来的失败,引出教训方能化为新的正确的起点。要全面地
掌握客观事实,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抓一两个事实为己所用。在这
个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
及彼”。这里,邓小平同志提出分析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是十
分重要的方法。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看清历史的总趋势,指
出我们前进的方向。就像站在足够的高度才能看到长江之水浩荡
东流,如果随便站在长江岸边,站在长江某一段,那么就可能得出
长江向南,或向北,甚至向西流的荒谬结论来了。
第四,要放到
多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来
总结,来创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孤立的在真空中的运动,而
是始终并永远与人类社会发展休戚与共地融会在一起。这就是我
在前面谈到的
世纪还有许多震撼历史的事实。其中新的科学
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格外值得重视。不联系这些划时代的变革一起来研究,就共产主
义反思共产主义运动,无论如何也是不全面的,也难以准确深刻。

年前《共产党宣言》诞生之日,人类就敲响了资本主义灭亡
的丧钟,开辟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时代。大体上
说,第一个
年是资本主义危机与国际共运形成阶段,资本主义
陷入重重危机,共产主义在理论和实际的斗争中前进,逐渐形成声
势浩大的国际性运动。第二个
年是革命与战争阶段,在这个阶
段中,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市场的战争、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侵略
与反侵略的战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等层出不穷。战
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个阶段,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

引导下不断夺取政权,实现社会王义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
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辉煌一时。辉煌的时候经验很重要,是珍
贵的财富,但“福兮祸所倚”,也决不是没有值得认真总结的教训。
第三个
年,人类进入了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阶段。在这
个阶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失败了,痛定思痛,总结教
训就是财富,但也决不是没有经验需要认真总结上升为新的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举世公认的成功例证。
第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理论创新当然主要地要靠以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问题是党中央的理论从哪里
来?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党中央领导脑子里固有的?当然都不
是。除了来自他们自己的社会实践外,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
“尊
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集全党的智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
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再号召大家创新,提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和理论创新”三大历史性任务。我们应该深刻领会,认真实行。
须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马克思主义理
论创新也必然是全党全民共同的责任。如果每个共产党人不以天
下为己任,把国家民族兴亡,把共产主义运动走出低潮的历史使命
担当起来,不贡献自己一份智慧和创造性,那么党中央如何“集全
党的智慧”呢?又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呢?邓小平同志
说得好
“: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
我们的事业愈有利。干革命,搞建设,都要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
于创新的闯将。”因此,党的意识形态领导部门首要的责任就是遵
循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教导,发现、支持和组织那些勇于思考、勇
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真心实意、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进行理
论创新,否则就是失职。不敢面对理论创新的挑战,错失理论创新
的机遇,必将给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新的重大损失。
毋庸赘言,要理论创新是不容易的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更是一项历史性的重大课题,不下“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

句空”的功夫是不行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又是十分重
大的课题。重大的课题往往总是敏感的课题,因为它必然触动各
种人们的神经。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所以敏感,主要表现在右
的和“左”的干扰。自称“自由派”的学者,往往借理论创新为名,
批判马克思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理
论来代替在
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马克
思主义。而一些自封的“百分之百马克思王义”者,视理论创新为
大逆不道。因此,马克思主义要理论创新必须排除右的和“左”的
干扰,牢牢记住邓小平同志的教导
“:警惕右,主要防‘左’。

许明同志是一位勇于
考和创新的青年学者。我们原本不认
识。几年前,在一次学术研究会上倾听了他的发言。他对共产主
义价值理想的真诚追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后,他写
作或主编丛书,我都非常乐意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我曾为他写
了一首诗:
男儿不言愁,
忧民情未休;
但求报国事,
布衣亦风流。
现在,他主编的“世纪之光”丛书即将出版,约我写序,我有权
利拒绝吗?抚今追昔,写了如上一些话,是为序。
时间是无情的,历史是公正的。我坚信播下真理的种子,总是
要发芽、开花、结果的。
刘吉


日于和平里五乐斋

第 1 页
绪论
如果说,政党是政治的一个谜,那么,苏共就是政党的一个谜,
是谜中之谜。苏共在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和政党发展史上占有的地
位,都是别的政党所无法相比的:它作为第一个共产党执政,被赋
予了重大的象征意义,被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自此开辟了新的纪元;
它的垮台,同样被赋予重大的象征意义,被一些人看做是
世纪
开始的共产主义实验的失败。正是这种地位,才使得大量通过研
究苏共得出的结论,意义都远远超出这个国家和这个党本身。这
就是为什么尽管它已失去执政地位若干年,人们研究这个党的兴
趣仍然不减的根本原因。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研究苏共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历史造
成了中共与苏共之间的特殊联系,也就造成了苏共的理论与实践
对于中共的特殊影响,造成了研究这种失败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特
殊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党理应从苏共的教训中得到
更大的收获。
苏共是一面镜子
对素无民主传统的中国来说,政党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舶来品。
从把这个舶来品移植到我国的最初尝试到现在,我国的政党政治

第 2 页
年的历史。翻开这段历史,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一个政
党会像苏共那样,对我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无
论从我们党的主观愿望看,还是从共产国际的要求看,在党的组织
原则、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对党员的要求等方面,苏共都是我们党
效法的惟一模式。对这个问题,当时几乎不存在任何疑问。事实
上苏共也不允许任何别的党创造有别于苏共的党的建设模式,不
允许对苏共模式提出任何形式的质疑。
世纪
已有
年代,我们党逐渐成熟起来。但革命武装斗争的
环境,使苏共模式看来很适合我们的国情,因而我们党对苏共的学
习也就更加自觉。如一位老同志所言: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是
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后简称《教程》)中懂得马克思主
义的。这本《教程》早在延安时代就被列为我们党的“干部必读”。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学到的是俄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值
得称道的是,我们提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且在
这一阶段确实结合得很好,在这种结合中,西欧的和俄国化了的马
克思主义变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世纪
年代,作为一个执政党,我们党开始领导社会主义
建设。经验告诉我们,独立自主,不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才能找
到符合本国国情党情的新路。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毕竟是前所未
有的事业。在这样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没
有任何把握。惟一有强大影响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是苏联和苏共的
经验。所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再度把学习《教程》作为必
修课,掀起了向“老大哥
”学习的高潮。书中的第十章“布尔什维
克党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第十一章“布尔什维克
党为实现农业集体化而斗争”,第十二章“布尔什维克党为完成社
会主义建设和实施新宪法而斗争”,加上结束语,被指定为干部学
习社会主义的基本教材。不能说我们要刻意照搬苏联的经验。相

第 3 页
反,由于看到了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党主观上想摆脱苏联模
式的愿望日益强烈。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回过头来看,那
时的探索,在许多方面都仍然没有能够跳出苏联模式的窠臼。
世纪
年代,我们党和苏共之间爆发了大论战。论战的
根源,实际上是国家间利益的冲突。这场论战导致了两个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决裂。从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角度看,这场矛盾和
冲突不可避免,我们党的抗争有完全正当的理由。而且更重要的
是,这里面还包含了我们党想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道路的愿望。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不但没有扬弃苏
联模式和苏共模式,反而否定了赫鲁晓夫修正这个模式的企图,成
了斯大林模式的坚定捍卫者。我们同苏共的决裂,非但没有导致
对苏联模式的否定,倒毋宁说是赫鲁晓夫要修补这个模式,而我们
站在不容忍这种修补的立场上来反对苏共和赫鲁晓夫。这样,在
走自己独立的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道路的选择面前,我们失去了
放弃苏联模式和苏共模式的良机,还把这个模式的内容变成了
“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绝对真理,从而使之更僵化、教条化了。我
们从“左”的方面批判了赫鲁晓夫,这种批判的反作用力把我们推
到了比苏联模式和苏共模式更“左”的方向。
在这样的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