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

第13部分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13部分

小说: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俄共中央曾派斯大林参加了乌克兰共产党
年的那次代
表大会,会上斯大林对选举结果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月,钢铁工人工会中的党员以
票对
票否决了中央委员会为
这个工会的监察委员会提出的候选人名单。中央委员会却对表决
结果置之不理,委派了一个由它自己提名的几个人组成的委员会。
干部任命制对巩固政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
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最主要的弊端,就是广大党员对作为“公
仆”的党的干部失去了监督和约束,官僚主义和种种不良作风蔓
延开来。党内许多人都起来批评党内民主的缺乏。例如捷尔任斯
基在

月中央全会上指出
“:党的涣散、党内生活的窒息和
任命日益代替选举导致了一场政治危机,并使党对工人阶级的政
治领导陷于瘫痪。

认为它用“死气沉沉的官僚主义”“彻底败坏了”
列宁对登记分配处的工作也是很不满意的,
干部选拔分配
工作。列宁后来越来越清醒地看到了这种“在特殊情况下
”才“必
要”的任命制的弊端,多次提出要以自下而上的选举制来代替它。
为此,年俄国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作出决议,强调
“:在特殊
情况下,对应由选举产生的职务实行任命在原则上是必要的,但同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程:《苏联高层决策
年》,世界知识出版社
年版,第
分册,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页

第 83 页

时建议中央委员会在分配工作人员时一般应以推荐代替任命”
党的十大通过的决议强调,在配备党的干部时,不允许损害选举原
则,认为“工人民主制的形式排斥一切委任的制度,它的表现就是
从下到上的一切机关都实行普遍选举制、报告制和监督制”。决
议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实行选举制,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
以推荐制代替委任制,逐步实行选举制。“对一切最重要的问题,
在全党必须遵守的决议通过以前,应开展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充分
自由地进行党内批评,集体制定全党性的决议。”党的十三大也
确认,工人民主制“就是全体党员有公开讨论党的生活中一切重
要问题的自由,有对这些问题展开争论的自由,同时,自下至上的
各级领导人员和集体领导机构都应由选举产生”。可惜的是,列
宁没有为此作出进一步的构想。而在实践中,委任制仍然顽固地
存在。年书记处成立的推行任命制的两个重要下属部门
登记分配局和组织指导部恰恰是在党的十大提出要排除委任
制后的年全面开展活动的。和以往的公开任命相比,
这以后的任命往往被称为“推荐”,表面上地方委员会的选举形式
得到了保留。任命制演化成变相任命制。
这样,在列宁死后,党的火车开向了一个他本人都不曾料及的
方向。
驾轻就熟的集中
还有三件事情与权力集中、加强纪律的趋势有关。
一是对党的队伍的整顿。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页。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分册,第
分册,第
页。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分册,第
页。

第 84 页
党手中掌握了权力,必然使大批投机者混进党内。列宁清醒
地看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布尔什维克政权越是取得成就
“,小资
产阶级分子和十分敌视整个无产阶级的分子涌进党里来的势头就
会更猛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列宁设想了一些办法。首先,
他认为,入党应当规定更严格的条件。他主张规定较长的预备期,
例如一年半至三年。如果要缩短预备期,就应当有不少于

多数同意,而且应当是在几个(不是一个)党组织里都得到

数的赞同。其次,列宁发起清党运动,清除已经进入各级党组织的
不良分子。年月月的第一次清党中,共有年近
万人被除名,占党员总数的,这里面还不包括个省级地
方的材料。
二是赋予中央委员会开除自己委员的权力。
《关于党的统一》决议第
条规定
“:如果有三分之二票数认
为必须把某个中央委员降为候补中央委员或开除出党,那么这项
措施就应当立即执行。”列宁是因为看到了党内存在分裂的危险,
才建议写上这一条款的。所以他强调,这是一条特殊措施。在他
看来,中央委员会是党的代表大会选出的机构,从理论上说,只有
代表大会才能开除中央委员,因而这一条款并不符合民主集中制
的基本原则。列宁明确解释了这一点:“让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
委员会有权开除中央委员,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民主制和任何集中
制都不容许的。。代表大会选出中央委员会,这是对它表示最大
的信任,让它来领导。至于说中央委员会的中央委员有这种权利,
那是我们党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也没有容许过的。这是一种极
端措施,只有觉察到情况十分危险,才能例外使用。。我希望我们
不去用它。
”为了把这一决定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的限度,列宁当
时建议不公布这一条文。“我们建议不公布第
条,是希望不用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版,第
页。
月第

第 85 页
这一条。

中央委员会有了开除自己委员的权力,但同时中央委员会自
己的权力则被大大压缩了。由于有了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中
央委员会的权力实际上被分散到了这三个机构中。
年党的
十大明确规定,中央委员会会议由以前的每月开两次变成两个月
开一次。中央委员会权力的这一扩一缩,恰恰说明中央机关不受
约束的权力的扩大。
三是党内监督的加强。
列宁主张扩大在俄共九大上成立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权力和
职能。中央监察委员会必须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而且要
“由党内最有修养、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能够严格执行党的监
督的同志组成”。中央监察委员会应成为与中央委员会平行的、
在解决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问题时享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
领导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作出的决定由中央委员会执行。要是
中央委员会同中央监察委员会之间有不同意见,就把问题提交这
两个委员会的联席会议解决。如果两个委员会还不能取得一致意
见,则把问题提交最高一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监察委员
会的任务是“同侵入党内的官僚主义和升官发财思想,同党员滥
用自己在党内和苏维埃中的职权的行为,同破坏党内的同志关系、
散布毫无根据的侮辱党或个别党员的谣言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破
坏党的统一和威信的流言飞语的现象”作斗争。
不过,在设计监察委员会这个机构时,存在一个重大的缺陷,
那就是:监察委员会不是出于对权力进行监督的考虑建立的。当
时的监察委员会主席索尔茨就明确强调:“监察委员会肩负着严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页;
《俄共(布)第九次代表会议记录》,莫斯科
分册,第
年版,第页。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分册,第
页。

第 86 页
肃而又重要的任务,谨防各种阴谋活动和派别的形成,并与之展开
斗争。
”从列宁的考虑中也可以看到这方面的迹象。列宁曾说:
“监察委员会的特殊任务就是,对那些在苏维埃机关和党内的野
心未遂而神经失常的所谓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应该建议采取关心
和个别对待的态度,甚至往往采取一种给予直接医疗的态度。应
该尽量安慰他们,以同志的态度向他们说明问题。
”由此可见,监
察委员会更实际的意义是要配合中央委员会的工作,防止和对付
反对派。特别是党的十大通过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以后,这个任
务就更加明确了。如
年党章所说,监察委员会的任务是“帮
助巩固中央、区域和省的党的统一和威信”。把这个机构定位在
“帮助”各级党委会上,就等于说,它不再是监督各级领导机关(在
中央如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乃至中央委员会)工作的机构。所
以,尽管从理论上说,成立监察机构是抑制高度集权的步骤,但从
实际的效果看,它却加强而不是缓解了高度集中的倾向。到后来
斯大林利用监察委员会打击反对派,压制不同意见,监察委员会就
更成为党内权力斗争的工具。
综上所述,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既对党
内民主给予强烈关注,又强调了集中。列宁显然是想把民主和集
中都纳入正常的轨道,按照这个轨道来调整和修正民主和集中的
内容。但同时应该看到,实践的结果,不是党内民主和集中同步发
展,而是出现了失衡,主要是集中的方面大大加强了。其原因在
于,所有提出的原则要得到落实,最终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俄共需
要一个既能够使各种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又能在共识和为大多数
文森特
[美]罗伯特
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
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美
罗伯特
文森特
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
出版社
年版,第
页。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页。
分册,第

第 87 页
所认可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之后得到贯彻的机制。然而实际上,
地下斗争和国内战争条件下形成的党的组织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原
封未动,而这个体制又是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这样,党内就出现
了越来越集中的趋势。
许多有经验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家对党内集权给予关注。“民
主集中派”的主要人物萨普龙诺夫批评中央集权,称“你们同发号
施令的领导人一起把党员变成驯服的留声机”,认为长此下去,中
央委员会也会由一个领袖取而代之:“甚至这里可能只任命一个
独一无二的指挥官,这样革命就要失败了。
”不幸的是,这一点后
来变成了事实。
列宁的最后努力
列宁在对党的前途忧心忡忡中离去。他给布尔什维克党的领
袖们留下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也留下了一系
列有关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问题。
执政党是什么?执政党就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党。权力是一
个函数。这个新的要素的介入,使党处于一个全然不同的环境和
条件之中。权力既可以给执政党施展宏图提供条件,也可以给执
政党带来困惑、难题,甚至会腐蚀执政党。其实,列宁去世前已经
十分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对于党内不同观点的争论,列宁一直
是持宽容态度的。但是,在党手中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情况下,这种
争论可能会演变成许多因素掺杂在一起的权力斗争。对此,列宁
也看得十分清楚。他甚至推测到,党的高层领袖之间的这种斗争,
很可能会导致党的分裂。
这种状况,是身为党和国家缔造者的列宁极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列宁在他生命将息之际,以自己
的健康为代价,作了最后的努力。

第 88 页
首先,列宁看到,分裂的危险,一大半是由斯大林和托洛茨基
之间的关系造成的。“现时中央两位杰出领袖的这两种特点会出
人意料地导致分裂,如果我们党不采取措施防止,那么分裂是会突
然来临的。”所以,列宁提议把斯大林从总书记的职位上调开。
“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
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当然,列宁这样做绝非偏袒
托洛茨基,也不是刻意削弱斯大林的权力。他显然是想让两人的
权力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以构成双方合作的基础。然而遗憾的
是,列宁的良苦用心并没有为党的领袖们所理解。在列宁去世后
的中央委员会上,讨论列宁政治遗嘱的时候,季诺维也夫、加米涅
夫等人出于个人目的和政治上短视,极力支持斯大林留任总书记,
托洛茨基则只好保持沉默。这样,中央全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斯大林手中的无限权力没有被削弱,在这方面导致党分裂的因素
没有被剔除。
其次,列宁建议增加中央委员的人数,把它增加到50—100
人。列宁坦率地说明
“:我不必向同志们隐瞒,我认为增加中央委
员人数的重大好处在于减少中央委员会决策时的个人的、偶然的
因素,为决策作更多的准备,更精细地检查在这些会议上作出的所
有决定,从而使我们中央委员会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就是说,既能
保持它的工作的继承性,又能防止在这个机构与群众联系不够的
情况下可能引起的分裂。
”列宁认为,这样做“可以达到双重甚至
三重目的:中央委员愈多,受到工作锻炼的就愈多,因某种不慎而
造成分裂的危险就愈小。
”列宁强调,要吸收第一线的工人参加中
央委员会
“,这种工人出席中央委员会的一切会议,出席政治局的
一切会议,阅读中央委员会的一切文件,能够成为忠诚拥护苏维埃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第 89 页
制度的骨干,他们,第一,能使中央委员会本身具有稳定性,第二,
能真正致力于革新和改善机关”。列宁认为,“为了提高中央委
员会的威信,为了认真改善我们的机关,为了防止中央委员会一小
部分人的冲突对党的整个前途产生过分大的影响,这样做是必要
的”
月召开的俄共(布)十三大接受了列宁的这一建
议,将中央委员的人数扩大到


人。但是,这些被扩大进中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