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月召开的俄共(布)十三大接受了列宁的这一建
议,将中央委员的人数扩大到
年
。
人。但是,这些被扩大进中央委
员会的人不像列宁所设想的那样主要是来自第一线的工人,而是
由斯大林主持的组织局和书记处挑选出来的基层干部。看来,由
于领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列宁的意图,事情尽管做了,却没有起
到列宁所希望的那种作用。
失去了高超的舵手列宁之后的苏共之舟,将驶向何方?
①《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第
版,第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第
版,第
页。
第 90 页
在党的建设方面,列宁给党留下的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却又是
不完整的遗产。同时又可以说,他留下了一幅未完的蓝图。继承
这份遗产、继续这幅蓝图设计并把它付诸实施的重任,最后落到了
斯大林的肩上。他不得不回答列宁没有回答的一系列问题,如执
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领导国家,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群
众的联系,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等。在这些方面,斯大
林并不只是简单继承。他有他的探索,有他的创新。但是,就像列
宁曾经评价的那样,这个“只会炒辣菜”的政治厨师把它做成了一
道辣菜。后来苏共乃至其他共产党经历的曲曲折折、风风雨雨,都
和他建立的这套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 91 页
第五章
斯大林党建模式的确立
人们通常把斯大林时期形成的、并被看做是惟一正确的社会
主义模式,叫做传统模式。在这个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也生长出了
党的建设的模式。我们可以叫做传统党建模式。什么是传统党建
模式?这个概念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和被称为传统模式
或斯大林模式的那种社会主义制度相匹配的党的建设的一整套体
制、理论和实践;第二,它表面上与列宁建立的那种新型无产阶级
政党的模式一脉相传;第三,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都在
一开始执政就全面地搬用了它,因而逐渐成为所有这些党发展的
障碍和要改革的对象。
这个传统党建模式,是在斯大林时期确立的。
党内论争
列宁防止党内矛盾(特别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个人之间的矛
盾)激化的尝试未能获得成功。就在列宁病情加剧的时候,这种
矛盾和争论就开始变得激烈起来了。
年
月,托洛茨基就党内民主问题给中央委员会和中
央监察委员会写了一封措辞尖锐的信,矛头直指斯大林为代表的
第 92 页
党的机关,认为党的机关的官僚化已经达到了闻所未闻的程度。
他指出:“一个广泛的党的工作人员阶层已经形成并已分布到党
和国家机关中,当这个阶层认为等级森严的书记体制就是能代表
党的意见和作出党的决定的机关时,它已完全放弃了发表自己的
看法或者至少放弃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机会。在这个放弃发表
自己看法机会的阶层下面是广大的党员群众,每项决定都是以要
求的形式和命令的形式转达给他们。”托洛茨基的指责有许多是
切中要害的。实际上,正是列宁晚年对这个问题的强烈关注,才使
托洛茨基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他选择列宁病重这个
时机向当时已经控制了党的组织系统的斯大林发起挑战,又显而
易见带有争权的性质。
支持托洛茨基的一些人跟着也给党中央政治局写信,后来这
封著名的信被称为
“
人声明”。以斯大林为核心人物的多数派
理所当然地要起来反击。结果是,托洛茨基等人在
月底的中央
全会上遭到谴责,他们的行为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
客观上具有“派别活动的性质”
“、派别分裂的性质”
“,使党的统一
有遭受打击的危险并造成党的危机”。
实事求是地说,托洛茨基等人的主张在当时的确代表了相当
一部分党员的看法。由于过度集中带来的弊端日益明显,党内有
比较强烈的要求民主的呼声。所以,尽管托洛茨基等人受到批判,
年
月
日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决议还是比较充分地表达了
这方面的思想。决议表示,要严格实施各级负责人员的选举制,特
别注意支部书记应由选举产生;一切问题都必须交给全体党员讨
论;更好地向全体党员报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省代表会议和全党
代表会议应每两年召开一次,以使全体党员每年有两次发表意见
[美]罗伯特
文森特
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
出版社
年版,第页;《真理报》
月
日。
年
第 93 页
的可能性;监察委员会的任务是反对党的机关和党的实际工作中
的官僚主义歪风,处分那些阻碍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工人民
主制原则(如限制会议上的发言自由,不按党章规定而限制选举
等)的党的负责人;等等。遗憾的是,这个决议实际上后来被看做
是向机会主义分子的让步,不再被提起。
双方的争论并未结束。
月上
半月,辩论达到了最激烈的程度。这次辩论,最初似乎是围绕党的
几个现任领导人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进行的。后来,争论涉及党
内民主方面更广泛的问题。出于斗争的需要,托洛茨基曾猛烈地
抨击斯大林无限扩大机关权力的行为。尽管他有自己的目的,但
从他的批评中,大体上可以看到党内集权已经达到的程度。托洛
茨基指出:“不管战争时期的官僚主义在个别情况下具有何种畸
形的形式,但它同目前的官僚主义比较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目前的官僚主义是在和平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党的机关不顾党的
思想水平的提高,继续顽固地代替党考虑和决定问题。
”“纯粹的
或者绝对的集中制是不能实现的,是同群众性的党的本性不相容
的,集中制和党的机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目的本身。民主和集
中是党的建设中的两个方面。任务就在于,用最正确的办法即最
符合实际情况的办法把这两个方面平衡起来。这种平衡在最近一
年里丧失了。重心被不正确地移到机关方面去了。党的主动性被
贬到最低限度。。通过削弱党的主动性来过分强调机关的集中制
的做法使党内产生了一种不适感。。大家几乎都认识到或至少感
觉到党的官僚主义有使党陷入绝境的危险。人们发出警告的呼
声。
”托洛茨基警告:“党要求我们的制度中少一点官僚主义习
气,有人则打算用党的统一的要求来抵消这个要求。如果党走了
年
年
月下半月至
《真理报》
年
月
日。
《真理报》
月
日。
年
第 94 页
这条道路并牺牲了党内民主这种最必要的生存因素,那么,除了加
剧内部斗争和损害自身的中枢系统外,将会一无所得。如果对党
本身都不表示信任,那就决不能片面地和以最后通牒式的口吻要
求党信任机关。这就是问题的实质。对党、对党的自觉性和纪律
性所报的偏执的官僚主义的不信任态度是机关制度中一切坏现象
产生的主要根源。党。。希望革新机关,并提醒它:它是党的机
关,是由党选出的,它不应当脱离党。
”但是,争论带有明显的人
身攻击的成分。特别是越到后来,这种特点越明显。由于托洛茨
基已经被定性在“分裂党的派别”上,党内听不进这种理智的批
评。据苏共历次党的会议文献记载,每当托洛茨基或其他什么已
经被看做派别领袖的人作类似的发言时,会场上总是伴随着“胡
说!
“”污蔑!
“”滚下台去!
”这样一些完全情绪化的粗鲁叫喊。
所以,辩论的结果,又是托洛茨基陷于孤立,承认错误。
年中央全会批判了“托洛茨基主义
”,解除了他的主要职务,并决
定继续在全党开展批判托洛茨基主义的运动,揭露它的“反党”、
“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性质。
托洛茨基两次挑战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党内斗争的完结。相
反,随着权力越来越集中到斯大林为首的党的机关、特别是书记处
的手里,党内政治力量失衡,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内斗争也一轮接一
轮、一浪高过一浪地继续进行。托洛茨基的挑战失败后,原先与斯
大林结盟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同斯大林之间的矛盾显露出来。
他们围绕组织问题和理论问题展开了论争。相互间的批评看上去
是由于看法、观点的不同,实际上仍然是围绕权力问题进行的
季、加等人认为斯大林权力过大,需要限制,而斯大林则针锋相对。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首的“新反对派”
在党的十四大上遭到失败。新反对派被定性为具有“托洛茨基主
《真理报》
年
月
第 95 页
义孟什维克主义的实质”,而季、加等人被看成“是一些伪装
得不高明的托洛茨基分子”。
两个失败了的反对派不甘就此罢休,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
斯大林。在
月中央全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上,
两个反对派捐弃前嫌,实现了联合。然而,联合没有壮大反对派的
力量,倒是其显而易见的派别特点成了他们的致命伤。斯大林抓
住这一点狠狠打击。经过一年多激烈的斗争,在
年
月的
中央联席会议和
年
月党的十五大上,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
涅夫为首的一大批反对派分子被开除出党。党的十五大给他们的
定性是十分严重的
“:反对派在思想上已同列宁主义决裂,蜕化成
了孟什维主义的集团,走上了向国际和国内资产阶级势力投降的
道路,客观上变成了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的第三种势力的工
具。
”
其实,就党内这些辩论的内容讲,所涉及的问题都没有超出探
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范围。很多矛盾主要是由于党的领袖
们对列宁思想理解的深度和角度不同所致。其中的观点和看法,
有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也有的只是着眼点不同的可供选择的方
案。这些问题包括:在苏联这样一个落后的、为资本主义所包围的
国家,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通过什么途径来
建设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和“党专政”是什么关系?怎样概
括列宁主义的基本内容?怎样估计党内状况和存在的弊端?怎样
看待世界形势和世界革命?等等。在领导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的
情况下,存在意见和认识的不同毫不奇怪,发生争论也在所难免。
问题在于处理矛盾和争论的方式方法。为了在辩论中取得胜
利,双方都要极力证明对方的不正确。这就使得辩论的火药味越
来越浓。如果说,在争论之初,双方都还能比较客观地探讨问题的
话,那么到后来,就发展到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例如,在最
初的争论中,斯大林等人承认托洛茨基不是主观上想分裂党,反对
第 96 页
有人提出的把他们开除出党的“割除
”政策。但到后来,这种主张
完全改变了。斯大林公开赞许使用极端措施。他宣布:“有人会
说这是高压手段。是的,这是高压手段。高压手段在我们党的武
库里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不可以用的。”在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中失
败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不但被扣上了“反党”、
“反列宁主义
”的帽子,而且还被逐步降职、褫夺职务,直至最后
“自绝于党”而被开除出党。连本性善良、最初不同意对反对派采
取组织手段的布哈林,后来也同意采用组织手段。反对派对斯大
林、布哈林为代表的多数派的攻击同样是变本加厉的:从批评党的
机关的“官僚主义蜕化”,到认为斯大林执行的是一条资产阶级思
想路线,把他看做资产阶级和官僚主义的代言人。
争论发展到后来是如此失去理智,以致托洛茨基开始看到政
治迫害乃至从肉体上消灭反对派的可能。“我担心你们正要像乌
斯特里亚洛夫那样,即像热月派篇章那样来枪毙我们。”到
年,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公开谈论的话题。托洛茨基在党的会议上
称“:斯大林为他们自己所提出的当前任务就是分裂党,清除反对
派,使党习惯于肉体消灭的方法。
”他预见到这种做法对党的肌
体的危害:“组织上的恐怖制度不可能仅仅限于对付所谓意识形
态上的异端邪说,不管这些异端是真的还是臆造的。这种制度不
可避免地一定会渗透到(党)组织的整个生活和全部活动中去。
”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对派的失败带有必然性。这样说至少有
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反对派反对的实际上不是个别人,而是一
个群体。这个群体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利
益。支持它的是高度集权体制的受益者。这一点,决定了理论论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版,第
页。
②《托洛茨基言论》下册,第
页。
《托洛茨基言论》下册,第
页。
《布哈林与布尔什维克革命》第
页。
第 97 页
争背后隐藏的权力斗争的本质。二是,反对派的论点有时是正确
的,但他们采取的方法却是过时的派别斗争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
被列宁所否定。正是这两条,使反对派处处被动,如同一个人,要
同一群手持冲锋枪的战士决斗,却又穿一副老掉牙的盔甲、手持长
矛,无论如何也不能逃脱被击倒的命运。
斯大林在党内斗争中取得了胜利。通过把所有与之意见相左
的领袖人物从政治上完全搞臭的办法,斯大林确立了他在党内的
统治地位,结束了列宁去世后的过渡时期。斯大林成了列宁开创
的事业的合法继承人。
斯大林党建模式的确立
斯大林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继续其对党的建设的探索的。
所谓探索,首先是继承。斯大林的继承是怎样的一种继承?由于
认识和水平所限,更由于党内斗争的极端化,决定了其理论的不可
避免的片面性。他的继承带有很大的缺陷。和反对派一样,他对
歹宁的理解也受到自身素质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