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例如,不了解“全民党
”的概念是在认为苏联社会已经进入建
设共产主义阶段的前提下提出的,就很容易把这个概念看做是故
意要抹煞党的阶级性、降低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斯大林时
期的重大错误给苏联人带来的严重创伤,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即使
改革使人们的生活失去了保障,绝大多数人也仍不愿意回到改革
前的时代。
(三)应当从有机体的角度看苏共领导国家的整个活动。苏
共对苏联社会的领导,从总体上看是失败了。但是,苏共领导苏联
国家
年这一事实,毕竟是存在的。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存
在的,就是合理的。”当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苏共失败的原因时,
我们会发现,黑格尔的这句名言讲出了一个十分深刻的真理。苏
共的确有很多错误。在许多次的历史选择中,苏共都错过了历史
给予的机会,误入歧途。但是,即使是错误的选择,也并不总是荒
谬的,仍然会有它合理的因素。我们以往对苏共的认识,恰恰缺乏
这方面的深刻性。我们往往用我们自己认定的标准作为依据,把
苏共这样一个活生生的肌体肢解成我们所需的部分,要么鉴定苏
共符合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党,
其失败只是因为改革以后违背了这些基本原则;要么认为,苏共本
来就没有按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办事,性质上是背离的,宗旨上是
背离的,指导思想上是背离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
面也统统都是背离的,才最终导致了今天的下场。。如此等等。
如果我们不去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而满足于用现
成的理论往苏共身上套,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获得教训和启示,
甚至连苏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什么会容忍这种背离都说不清
第 11 页
楚。这样去总结所谓的“经验教训”,恐怕我们自己也总有一天会
误入歧途。
(四)应当从政党发生发展规律的高度把握苏共的失败。什
么是政党?政党应当是干什么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过去我
们一直以为解决了。然而实际上,正是这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国
家的执政党无一例外地都没有搞清楚,或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
总以为,政党是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代表,是这些阶级、阶
层或集团取得和巩固政权的工具
这已是把握了政党最本质的
东西,还能有什么比这更深刻的内容吗?孰不知,恰恰是在这一点
上,我们忽略了作为政党所共有的性质。无视这些性质,就等于无
视政党活动和发展的共同规律,就不可避免地要因违背规律而受
到惩罚。从这个角度说,苏共的失败首先不是它作为一个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失败。苏共的失败,首先是它作为一个政党的失败。
政党作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政治现象,有它特定的地位、任务、功
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有自己的地位、任务和功能。但是,如果
马克思主义政党连一般政党的位置都没有摆正确,连一般政党的
任务都担负得不好,连一般政党应有的功能都不具备,要做一个合
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很难的。苏共首先不是违背了共产党活动
的规律,而是违背了一般政党活动的规律。作为一个政党,它有自
己的目标,而且就其目标本身来说是崇高的。但是,它的运作却缺
乏科学性。它没有在政党该在的那个位置上,没有起到政党应起
的作用。需要它的地方,它不愿驻足,结果使政府与人民之间缺乏
联系,出现桥梁真空;不应当由它待的地方,它却凯觎,贪婪地抓住
不放,结果为国家机器所同化,变成了国家机器的奴婢和附庸。
关于政党的几个基本论点
把握了认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苏
第 12 页
共悲剧之所以发生,关键在内因,在党本身。苏共是苏联社会的政
治核心,是整个苏联政治体制的核心。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败就
败在它没有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应有的体现,败在老百
姓不再认可这个制度。之所以造成这样一个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
果,归根结底在于领导这个社会的党由一个充满活力的、得到广大
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党,渐变成了一个失去活力、群众对之离心离
德的党,逐步丧失了领导国家和社会前进的能力,难以担负起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使命。苏共没有满足国民对一个执政党
的基本要求,在国民眼里领导国家和社会不得力、不够格。这是苏
共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
因此,本书对苏共失败原因的探讨有两个支点或逻辑起点:其
一,分析的中心对象是苏共本身,是这个党在路线方针、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自身的社会基础、组织运作等方面,即党的建设中的
问题和失误。苏共最终执政失败,主要滥觞于此。其二,把苏共作
为一个通常意义的政党来研究,而不只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
党来研究。除去光环和神话,才能冲破乌托邦标准对我们思考的
束缚,得到实事求是的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弄清关于政党的一些最基本的理念。
政党不是自古有之。政党产生的前提,是人们对国家及其权
力认识上的转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专制社会,为了使普通人远
离权力,以永远保有统治地位,掌权者给国家权力罩上了一层非常
神秘的面纱,似乎权力来源于上帝,非凡人所能左右。这就是“君
权神授”说。在这种条件下,政党是难以生存的。随着人们政治
意识的觉醒,特别是随着资产阶级作为独立阶级的发展壮大,人们
渐渐不满足于对国家的神权政治的解释,而把国家权力与人的天
生权利联系起来,认为“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用民主政治的观
念取代了神权政治的观念。这之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卢梭的《社
会契约论》对国家权力来源的解释。他认为,国家权力并不神秘,
第 13 页
不过是人们为了组成社会,让渡出自己的部分与生俱来的权力,构
成了公共权力。人们可以把这些权力授权公共机关来行使,也可
以在认为必要的时候收回它们。
很显然,这种解释并非个别智者的遐想,而是资产阶级这个在
经济上强大起来的新兴阶级在政治上提出掌握国家权力的要求的
理论体现。所以,这些解释虽然今天看来显得有些粗糙,却始终是
主张民主政治的现代国家赖以立足的基石。当代最有影响的国家
理论,如政治多元主义、政治精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等,无不与此有深厚的渊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也深受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这些民主政治基本理念的影响。
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不能不采取组织化的形式。掌握权力的
阶级为保住自己的权力和既得利益,同样以政治组织的形式相对
抗。这种组织,就是政党。政党是各阶级利益、愿望和要求的组织
化。可以说,对民主政治的诉求,产生了近现代政党。
因此,我们的第一个论点是: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
民主政治是参与政治。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政
党的产生,是和政治参与密切联系的。这里面有两种情况:
一是,专制统治者凭借手中掌握的权力,拒绝民众(或一部分
民众)的参与要求。这时政党就不得不首先领导民众进行争取民
主权利的斗争。斗争的方式依统治者的状况而定。如果统治者慑
于民众的力量,被迫作出让步,逐步施行民主,民主政治就能通过
和平过渡的方式逐步确立。如果统治者顽固地对抗民众,甚至以
暴力对付民众的要求,代表这些民众的政党就往往诉诸暴力,带领
民众用革命手段来推翻专制统治,为民主政治扫清道路。马克思
主义关于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论断,揭示的就是这一本质。
在上述情况下,往往是政党的建立在先,民主政治的确立在后。
二是,在民主政治已经或正在形成的条件下,政党积极参与和
第 14 页
推进民主政治,成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手段。民主政治的原理
其实很简单:民众作为国家事务的最终决定者,决定权力的使用,
决定直接执行权力的人选,对施权者进行监督,对施权结果进行评
价。这就是所谓的直接民主。但在实践中,直接民主的实施有很
多不可逾越的障碍,如国家规模、公民素质、操作成本等。实践的
结果,就是出现了和直接民主相匹配的间接民主形式。民众通过
选出的代表来代替自己行使一部分(不是全部)权力,即代议制民
主。政党作为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代表,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
有效手段,理所当然地成了代议制民主的主角。
因此,我们的第二个论点是:政党是民众参与政治的工具。
政党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工具之所以不可少,是因为政党有
着许多独特的功能。在民主政治中,国家作为民众授权的公共权
力机关,分散的权力如何科学地变成集合在一起的有机的权力,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公共权力大于个人力量,民众个人是
无法控制它可能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趋势的。这又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看到,政党作为自愿组成的政治组织,
逐渐具备了这些方面的作用和功能。这是政党虽然为许多人所讨
厌、却又能在讨厌情绪的包围中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学者对政党的研究不断深化,其中
包括对政党的功能和作用的研究。应当注意的是,这里面概括出
的一系列比较深层的内容,有许多方面是作为政党共性的东西来
勾画的。有的学者认为,政党的作用体现在两个功能上:一方面,
政党向社会作出反应;另一方面,政党对社会进行控制。几乎所有
政党都表现为两种功能的结合。有的学者一一列举了政党的各个
方面的功能:目标制定功能,利益表达功能,社会化和动员功能,精
英形成与录用功能等。无论列出多少种功能,政党都越来越具有
这样一种共性:它一端连着民众,因为只有得到相当一部分民众的
支持,政党才能生存和发展;另一端连着国家、政府、权力,因为只
第 15 页
有掌握权力,或对政府的运作施加影响,政党才有存在的价值。政
党不同于民众,因为它是民众的组织化;政党也不同于政府,因为
它代表民众对政府的要求和控制。
因此,我们的第三个论点是:政党是沟通民众与政府联系的桥
梁。
政党从许多意义上说是一个桥梁。但是,如果政党仅仅限于
“桥梁”作用,那它就又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
种作用可以为其他社会组织工会、妇女组织、青年组织、压力
集团等所代替。政党不同于这些组织,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它除
了起政治桥梁作用之外,还以获取和掌握政权为基本目标。政党
不只是要维护自己那部分民众的利益不为国家权力所侵害,而且
要通过掌权,利用国家机器来为本集团的民众服务。这是政党掌
权的目的所在。无论是哪个阶级的政党,都必然以此为头等重要
的目标和任务。
掌握了国家权力之后的执政党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解决
一个重大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在掌权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与其民众
的联系。权力在手,对推行这个党的主张十分有利,但同时党本身
也由于靠近权力而有被权力腐蚀、同化的危险。所以,政党在政治
体制中需要有明确的定位。在西方国家这不成问题,因为政党是
在民主体制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但在有些国家,政党先于民主体
制而出现,政党不仅为争取民主权利而斗争,也参与了国体和政体
的创建。旧的政治体制向新的政治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真空,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党来暂时填补的。这就产生了两种可能:一
是,政党代行国家行政权力,而当国家行政体制健全之后,政党把
权力逐渐归还政府;二是,虽然政权机关重新建立,政党却并不把
权力还给国家,而是继续占用,从而形成了政党与国家、政府关系
的一系列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政党可能会由民众政治参与的工
具变成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这是政党的错位。这种错位,几乎包
第 16 页
含了政党变质的全部危险。政党始终应当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工
具,而不应当变成政府和国家权力本身。
因此,我们的第四个论点是:政党是人民控制政府之手的延
伸。
政党因着影响和控制权力的需求而产生,而权力又有凌驾于
社会之上的可能,有被滥用的可能,这就是掌握权力的政党有可能
腐败变质的根源所在。“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这个公理,说的不是权力本身会变质,而是掌握权力的人有变质的
可能性,不管这些人是由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由此而论,权力必
须受监督和制约。时时与权力有着摆脱不掉的干系的政党,尤其
是执政党,无疑也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为了监督和制约权力,西
方国家设计出了一整套的机制和办法:三权分立,多党制,舆论监
督等。这些机制和办法都是建立在西方社会所特有的那套文化、
价值观念基础上的,任何别国都不应照搬照抄。但是,权力必须受
到监督和制约,以掌权为目标的政党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却是政
治运作最一般最起码的游戏规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政权,还要利用政
权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以往政党的特
点,例如成员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自我约束的能力强等。但是,马
克思主义政党不是一个超越时空的抽象概念。既然它要掌握权
力,就不能不同时会受权力的影响。所以,和夺取政权一样,对马
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执政既是实现目标的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