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出发,和每个人谈一次梦想 >

第2部分

出发,和每个人谈一次梦想-第2部分

小说: 出发,和每个人谈一次梦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虱目鱼汤喝过吗?”我手上的车轮饼还没完全下肚,郭伯伯又有了新提议。在美味面前,我是从来都不会客气的。

    虱目鱼,这名字听起来缺乏美感,鱼却是雪白的。而虱目鱼汤用的是肉质最鲜嫩的鱼腹做成。据说是一种近海养殖的鱼类,以台南虱目鱼最为有名,刺多,但独独鱼腹肥硕,少刺。做汤时,将鱼腹去刺,用清水煮成。

    白色瓷碗,盛着白嫩的鱼肉,撒些葱花,加上作料,汤清香且带些回甜,又绝对不是糖味。夹几根姜丝,蘸着生抽,咬一口鱼肉,入口即化,十分过瘾,令人回味无穷。台湾人自己在家做鱼汤时,用汤勺刮掉鱼油,口感没有那么润滑,但一样回味无穷。

第一部分 台湾,我那一岸的家(5)

    这一碗汤喝下,感觉恍然隔世,过去吃过的鱼,都似白吃了,未来还没品过的,想象不出如何能与它相媲美。竟然有些小小的伤感。接着,我被拽着出了门,心,却还没回过神。

    前方的小吃,一如既往地令人目不暇接。一家摊位上写着“范太太宁夏总店”;另一家写着“60年老店”;斜对角,一个20岁出头的男孩,穿着红色的围裙,正忙着裹润饼,上面的牌子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三代老店”。

    “在台湾的小吃街里,有很多像这样做过两代、三代的店。你看这条街上,各家都有各家的特色,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选择,他们不会为了哪种好卖就随便放弃自己的传统。”

    总觉得郭伯伯的话是特意说给我听的。

    “好像很多小孩子也在帮忙。”

    “嗯,很多小孩在上学期间就会帮家里的忙,下课就跟着大人出来摆摊。有点历史的小吃摊,都希望家里有个孩子能把家业继承下去。”

    放眼望去,每家小摊后面的人都忙得热火朝天,不知道是不是春节将至的缘故。但脸上,却是一样的微笑。手忙,心,却是不乱的。

    “猪肝汤,喝吗?”

    郭伯伯,你又向我发起挑战!

    虱目鱼还在胃里晃悠,但他一“挑衅”,我的斗志又盎然起来了,生怕错过了美味。

    “好!”

    “再来个麻油鸡吧?”

    “麻薯,吃过吗?”

    ……

    这下,有种需要扶着墙走路的感觉了。

    卖麻薯的是一位老汉,他并没有固定的摊位,是推着车走着卖的。一辆很小的木车,上面竖了个自制的灯泡。灯下,黄豆面里,裹了一颗颗拇指大小的麻薯,像是用糯米做的。我们买了一袋,四五个,换算成人民币,两三块钱。又要了两根竹签。老汉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很不情愿。

    “郭伯伯,他说什么呢?”

    “就这么点钱,还要两根竹签。”他苦笑一下。

    听他说罢,我心有不忍。做这样的小吃,每一份赚的都是辛苦钱。然而,却是因为有了这些小吃,才让生活多出了情趣,祝愿台湾的小吃可以一直一直做下去,无论商业的世界如何变化。却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妄想。

    最后是怎么走出宁夏夜市的,连我自己也忘记了。路过“苦茶之家”,喝了一碗苦茶,既为清火,也为帮助消化。依然,是一家很老很老的店,名片上写着“三代祖传百年老店”。郭伯伯小时候也喝过的。

    半日浮生

    郭伯伯上午打来电话,说要陪母亲买些年货,问我有何安排。

    那会儿我正窝在宾馆里赶稿子,便对他说晚些去台北“故宫”,自己找得到路,不必担心。

    “那我晚点给你打电话。晚上有位陈伯伯要请你吃饭,他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在读研究生,你可以做采访。”

    我应了他,写完稿子,竟已是午后,再看时间,快四点了,这才晕乎乎地赶着去邮局。娇娇离开香港时,把家里的钥匙留给我。现在她人在重庆,要把钥匙快递给她。

    “今天有什么安排?”她在短信里问我。

    “想去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很值得一去,一天的时间也不够。”

    我感到很汗。现在已经下午四点了。

    在路旁吃了碗麻辣鸭血,对面,是西门町的大广场。坐在这个角落里,看地铁口进进出出的人流,不相信自己真的已身在台湾。西门町,是之前只在书和电影里见过的地方。

    坐捷运,再换乘公交车,下车,过一条很宽阔的马路,在数十株棕榈树后面,隐约露出蓝瓦黄顶的飞檐,这定然就是台北“故宫”了。小跑上阶梯,穿过“天下为公”的牌匾,走一段长长的道,上许多层台阶,最上端宫殿里存放的,便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家珍宝。

第一部分 台湾,我那一岸的家(6)

    卖票的工作人员提醒我,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参观时间,但,还是要去的。晚去的好处,是已经过了参观的高峰时间,大厅里,只有几位默默参观的客人,都是很懂事地闭上嘴,尽量放轻脚步,免得打搅到身旁的人。照灯低垂,从枣红的绒布上反射出的光,并不明亮,倒让人看得很尽兴。

    如“肉形石”“翠玉白菜”这般的镇馆之宝,自然不能错过。但台北“故宫”里的珍宝,每一件都是打动人心的,像那雕刻在竹筒上的八仙过海,或是得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清楚楚的桃核微雕,那青铜剑,玉佩,怎能不令人佩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仔细地趴在玻璃上看,贴得越近,越能看出新的细节,件件珍品,不知饱含了多少工人、技匠的心血,这些先人,就是现在说的艺术家吧。这些藏品,无论搬来搬去搬到哪里,只要是中国人,看一眼,就知道是祖宗留下来的财富,亦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说不出的震撼。

    此次做环球采访,路上所经历的一切,能写的,都一定尽力细心写下来,把一切体验与朋友们分享。然而有的东西,却是难以描述的。就如这台北故宫里的瑰宝,每一件,看过的,还有错过的。有一刻,我心里涌出许多说不清楚的复杂情感,庆幸、感激,还有遗憾。感激的是今生有机会目睹它们的光泽,心里生出骄傲与自豪,为祖先的伟岸;而遗憾的却是想起家里的朋友、亲人,多愿我爱的他们,不是通过我的眼睛和文字,而是亲自看一眼这些奇迹。近来有不少朋友计划着去台湾旅行,我的心里,是多么为他们高兴啊。

    在北京时,朋友德强特意嘱咐过,台北“故宫”里有许多工作都是交给志愿者完成的,他们把志愿者叫做志工。到台湾一问,才知道从中学起,台湾学生就有做公共服务的义务,亦要计入学分。

    问了一位圆脸的工作人员,她的年龄与我母亲相仿,一双慈目。

    “到台北‘故宫’做志工,有什么要求呢?”

    她也不问我做什么,细细地介绍了制度,网站上也有细则。无论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甚至退休人员,都可以申请。

    “中学生可以做什么?”

    “不同年纪的人有不同的服务对象。所有志工都要先接受专业培训,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例如中学生就可以带领小学生参观。”

    “通常一个志工会做多长时间?”

    “不一定,我们这里有许多人,从中学一直做到大学,甚至做到念研究生的都有。”

    “听说台湾学生的学业也很重,他们有那么多时间吗?”

    “大多都是利用周末,比如固定周六的半天时间。”

    “父母支持吗?”

    “当然了,来的小朋友都是家里支持的,小朋友也愿意,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帮助别人。”

    “对志工有身份限制吗?比如必须是台湾本地人?”

    “没有。”

    “有大陆学生在这里做过志工的吗?”

    “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

    她送我去搭乘巴士的站台,晚风中,挥手告别。这位台湾阿姨,与我在大陆的许多阿姨有着一样的微笑。这时,郭伯伯的电话打来了:“到哪里了?”

    你好,台湾女生

    郭伯伯没到,却是请我吃饭的陈伯伯在捷运站接了我。他头发微白,瘦而不弱,很健谈,嗓门不小,一见就是个快乐的人。

    “今天吃羊肉火锅。这家店很有名,别看店不大,却只在冬天才开呢。”

    一进店,雾气腾腾的,果然坐满了人。右侧的角落里,摆了一张四方桌,羊肉锅已经架上,最里面的凳子上,坐了一个留着齐肩黑发的女生,白净的脸庞,眉清目秀,轮廓分明,个子算不得高,身材匀称。一想起台湾女孩,便是这样的形象,干干净净,大大方方的。倒是她先向我招手。

第一部分 台湾,我那一岸的家(7)

    “我女儿,陈冠桦。”陈伯伯做介绍。

    我仍穿着红色的滑雪服,想从人海里挤进去,却卡在过道上,进也不是,出也不是,便脱下外套,挨着她坐下。不多久,郭伯伯也到了,发现我们已经吃得热火朝天,聊了不少话题。

    这家羊肉店,论店面陈设,毫无过人之处,就是路边的一家小馆,连锅碗瓢盆也是极为寻常的,但往锅里望去,羊肉、番茄、鱼蛋、金针菇、豆腐、黑木耳、蛋饺、银耳、酥肉,料是料,汤是汤,丝毫不混,味道对得起“鲜美”二字。再上一份姜炒羊肉、九层塔羊肉、麻油拌面,各是各的味,每一样都鲜而不腻。每到大口吃饭、大碗喝汤的时候,就觉人生如此,真是说不出地畅快。

    胃口一好,我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幸而冠桦不见外,也是很健谈的。

    陈伯伯是天性爽朗的人,站起来,掏出名片扔给我。这名片,是我见过的最有双重个性的。一面,花里胡哨,印了许多钉子器械,写“飞翔国际五金兴业有限公司”;另一面,却清雅了许多,一朵玫红色的莲花上,绘了一座宝塔似的图案,旁边写着“济世功德会、成功清寒植物人安养院理事、台北市南区副召集人”——好长的名字。徽标下写着“行善积德,服务社会”,下方又用粉色字体补充“为善最乐邀天下善士同耕福田,发慈悲喜舍之心同造爱的社会”。名片两面的风格截然不同,却很和谐地安在眼前这位陈伯伯身上。

    在台湾,除了本职工作,许多人亦身兼公益慈善的工作,服务的项目大多就在居住的社区,很普遍。

    “台湾有很多旧书和旧衣的回收站,但我爸喜欢自己寄,我们从小就跟他一起整理家里的旧书和旧衣,每年定期寄给花莲的孤儿院。”冠桦插嘴道,她又跳过话题道,“对了,爸,今年我们去哪里点灯啊?”

    “点灯?”我好奇地看着她。

    “对啊,太岁灯、平安灯,你们过春节的时候不点吗?”

    “怎么点?”

    “就是去庙里啊,交上香火钱,请他们给你点一盏灯,保你一年平安。”

    “啊?”我越听越摸不着头脑。

    “在台湾,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都要给全家人点上灯。香火越旺的庙,越难点,像龙山寺啊,行天宫啊,是最难的,常常是在春季前放出第二年的名额,门前要排好长的队,龙山寺要排上三天三夜,名额一放出来,一下子就被抢光了。”

    “为什么一定要去这几家庙呢?”

    “因为香火旺,很灵啊,点不着的,就去别的庙了。”

    “那么灵?”

    “对啊,不同的庙求的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文昌宫点智慧灯,考学的人、要升职的人就会去那里,城隍庙是求姻缘。对啦,迪化街有一座很有名的城隍庙,连小S也去的。”

    “真的?”我的好奇心像泉水一样,从这刚被冠桦挖开的泉眼里,汩汩地冒出来。

    “等下你带她去看啊。”郭伯伯提议。

    冠桦做出为难的表情:“那家庙很灵的,他们说要是月老觉得你们不合适,就会把你们拆开。我现在的这个男朋友,还挺满意的,不想换。”随后她又转头看我,很抱歉的样子,“不好意思啊,不能陪你去那里。”

    看她一副认真的模样,我笑起来:“没关系。”

    自小,我便长在没有宗教信仰的环境里,连祖母和外祖母都不在我们跟前提半句神灵,更不用说父母了。即便长大了,跟着大人去庙里,却常常是在旅途中恰好经过,半当游玩儿,半当赏析,亦真亦假。身边的朋友、家人,即便定期去烧香拜佛,亦多是商人,或是家中有人有病痛,求的是心理安慰。把拜菩萨看做如此正式的一件大事,我倒是生平第一次遇到,遂觉得格外有趣。

第一部分 台湾,我那一岸的家(8)

    觉得亏欠我似的,冠桦又道:“等下带你去文昌宫,就在附近。”

    “好啊!”我期待得很。

    “爸,那我就顺便把我和我弟的智慧灯点了。”

    吃过饭,冠桦挽了我的手,顺着漆黑的夜路走,一路上津津乐道地说起点灯风俗。

    “到文昌宫一般是点智慧灯,最灵验的是考学,去年啊,我考研究生,就是在这里点的智慧灯,后来考上了。今年我点个光明灯就好了。”

    “上学的人一般都要点智慧灯,长智慧啊。”她又补了一句。

    夜里8点了,文昌宫依然还开着大门,不知是不是春节前夕的缘故,工作人员还在忙碌。亦有母亲带着十多岁的小孩,在菩萨面前虔诚地许愿。门口的石狮上,挂满了香客的祈福语。

    “成绩进步,希望能考前10名。”

    “保佑考上研究生,‘台大’‘清大’‘交大’‘中山’……”后面列了一大串学校的名字,字都写得端端正正,一笔一画。

    点灯的明目有很多,平安灯、智慧灯、光明灯、状元灯、太岁灯……程序倒不复杂,交过钱,在一张纸条上写下名字和生辰八字,交还给寺庙。

    “到大年初一,工作人员就会把有名字的纸条放在灯下,把属于你的灯点亮。”

    “万一他们不点呢?”

    “不会的。”

    “万一呢?”

    “不会的。”她很有把握。

    我问过的每个台湾人也都这样回答。

    “万一有人偷偷把香火钱收起来了呢?那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