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朝鲜-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街头没有色彩缤纷的广告。不用说,见不到手机,也见不到MP3、MP4。
这里没有证券市场。
这里没有商品房,甚至不知道“商品房”这个词。
这里没有房屋中介公司。
这里没有夜总会。
这里没有麦当劳,没有肯德基,也没有可口可乐。
这里不付小费,例外的只是我们这样的外宾旅游团,规定每人每天拿出10元人民币作为小费给朝鲜导游和司机。
这里所有的路标、商店招牌都写朝文,只有在涉外宾馆里见到同时标明朝文和英文。
我很注意观看了朝鲜的电视。朝鲜全国只有朝鲜国家电视台的两三个电视频道。清早,当我打开电视机,希望看朝鲜新闻,然而出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朝鲜歌舞节目。
朝鲜没有夜生活。入夜的平壤,灯光暗淡。人们的唯一娱乐就是看电视。
晚间,我总要看朝鲜的新闻节目。屏幕上出现“主体思想塔”,越推越近,最后停留在塔顶的火炬上——其实,“主体思想塔”就在大同江畔,我的窗口天天对着“主体思想塔”。新闻播音员严肃地出现在屏幕上。头条新闻要么是金正日视察什么地方,要么是金正日接见什么人。倘若金正日不出现,那就是领袖的教诲,人民的敬仰。我见到一位人民军的女军官在领袖像前长篇累牍地谈学习体会。
在新闻节目之后,则是电视连续剧。我在朝鲜的那些天,在播放关于朝鲜地下工作者的电视剧。
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一周五日工作制的情况下,朝鲜仍然实行一周六日工作制。其中的周六是全民学习日,学习金日成著作,学习金正日著作。
朝鲜这几年也开始使用“时尚品”——电脑。在平壤少年宫,我见到一个电脑教室,老师在教孩子们使用电脑。
朝鲜开始普及电脑,这跟金正日喜欢电脑有关。据美国一本名为《朝鲜的决战:南北统一与脱离美国的战略》的书中透露,金正日声称在自己的住处拥有三台电脑,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两个小时。
2000年,金正日在与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谈话时说,在21世纪,不懂电脑的人是傻瓜。
金正日的长子金正男也是个“电脑迷”。2001年,当时金正男担任朝鲜计算机委员会的领导人,负责朝鲜信息技术政策。
尽管金正日父子都喜欢电脑,但是朝鲜人的收入毕竟有限,电脑只能进入极少数人的家庭。
金正日在朝鲜是一个特例。他的三台电脑都可以上因特网,因此他可以浏览世界各国的网站。然而,朝鲜百姓只能用国内局域网,不能与因特网相连,无法得知境外的种种信息。
朝鲜的国内局域网“光明网”,是官方办的。通过“光明网”,网民可以从网上学习“主体思想”,阅读朝鲜官方发布的新闻。
朝鲜普通网络用户还只是停留在电话拨号上网的水平,没有宽带。不过,正如朝鲜的住房、医疗、教育都是免费的一样,朝鲜国内用户只需到各电话分局办理入网申请手续,即可通过电话线上网,无需支付任何入网费用。
朝鲜电脑用户也可以收发电子邮件,但是只限于朝鲜国内范围。
“好摄之徒”遭遇“不准摄影”
在朝鲜,导游口中频率最高的话就是:“这里不准摄影!”
在朝鲜,最为遗憾的事就是,“这里不准摄影!”
在朝鲜,最难以理解的也是,“这里不准摄影!”
对于一般的游客而言,到景点留个影,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也就行了。他们与朝鲜之间的矛盾不大。
作为纪实文学作家,摄影是我实地采访不可缺少的一环。我是“好摄之徒”,无法停留在“到景点留个影”的水准。我用我的目光观察着,捕捉着形象。我的背包里总是放着照相机,处于“时刻准备着”的状态。一遇上值得拍摄的场面,我会迅速拿出照相机拍摄。
不论是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我总是要拍摄上千张照片。尤其是在改用数码相机拍摄之后,拍摄、保存照片就更加方便。就在前往朝鲜之前的2006年6月,我在新疆就拍摄了1500多张照片。
不言而喻,到了朝鲜这么一个特殊的国家,我当然会大量拍摄照片。然而,导游不断发布“这里不准摄影”的命令,使我与导游之间不时产生矛盾。尤其是导游B小姐不是那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通融的人,而是死板地执行上级“这里不准摄影”命令的人。我在“生硬的导游”一节中,已经勾勒过这位B 小姐的形象。
对于种种摄影禁令,刚进朝鲜的时候,我不敢冒犯。后来,在从新义州到平壤的火车上,H先生对我说:“到了平壤之后,你都可以拍。只是如果你要拍朝鲜人,需要事先征得被拍摄者的同意。”有了他的这句话,我便有了“依据”,在平壤各处拍摄照片。虽然曾经有过不能透过火车、汽车车窗拍照的规定,但是在平壤,我在汽车行进时透过车窗拍摄诸多照片。我是当着前面的B小姐和后面的H先生公然拍照的。他们居然没有说“这里不准摄影”,我也就不断地拍下去。后来,从平壤到妙香山,从平壤到开城,我也在沿途拍摄了许多照片。
有一回,大巴士行进在平壤市区,忽然见到前方浓烟滚滚,显然是发生了火灾,我刚透过车窗拍了一张照片,B小姐就大声疾呼:“不准摄影!”
我问:“为什么不准摄影?在莫斯科,我遇上一场火灾。我在现场拍摄,谁都没说‘不准摄影’。”
B小姐这时候说了一句真话:“我们国家不愿意把不好的一面让别人拍照!”
原来,朝鲜作出种种“不准摄影”的规定,其实是不准拍摄“不好的一面”。
我百思不解,不明白为什么不准拍摄平壤火车站,此时才明白其中的原因:不是平壤火车站不漂亮,而是进进出出平壤的普通百姓太多,其中不乏衣衫不整者、面黄肌瘦者,生怕让外国人拍摄“不好的一面”!
B小姐盯着我,一定要我删去那张平壤火灾照片。我不予理睬。我说:“火灾,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有,为什么要删去?”
B小姐的固执是少见的。下车时,她把我留住,一定要我把那张火灾照片显示给她看,并当场删除。
我问:“如果我用的是胶卷呢,怎么删?”
她说:“那就没收整个胶卷!”
又有一次,B小姐带领旅游团来到平壤的友谊商场。照例,导游给予购物的时间是最充分的。我除了在那里买了几本集邮册之外,没有太大的兴趣。我走出友谊商场,想到马路对面看看。刚刚走到大门口,就被门卫拦住——外国人是不能走出这个大门的。我只得在友谊商场前的小院子里逗留。我刚刚举起照相机,打算拍摄附近一幢居民楼的时候,又从另一个角落传来看守者的声音:“不准摄影!”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连居民楼都不能拍摄。
在进入板门店军事分界线那一带的时候,导游B小姐说,这里是军事禁区,只能在指定的地点摄影。当然,我也掌握分寸,在那里只在指定的地点拍摄。
毕竟在朝鲜旅行是极其难得的机会,我仍抓紧一切时机进行拍摄。
B小姐不断用威胁的口气发出警告:“如果谁违反禁止摄影的规定,就把谁送回平壤,中止旅行!”
在旅行接近尾声时,B小姐则换用另一种威胁性的警告:“如果谁违反禁止摄影的规定,谁就不能回到中国!”
后来,我结识了另一个旅游团的导游J先生。这位难得直率的朝鲜朋友,告诉我朝鲜“不准摄影”的五条规定:
一是不准拍摄军人,除非得到同意;
二是不能拍摄军事禁地和军事机关;
三是在边境进行出入境检查时不准摄影;
四是对朝鲜人拍摄时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五是不准在汽车、火车上往外抛物,不得在车上摄影。
对于前四条,我表示能够理解,即使在别的国家,也是如此。但是我不理解第五条。
J先生告诉我,作出第五条规定的起因,是一个外国记者在平壤一处闹市,把许多食品从车窗里抛出去,引起过路群众哄抢,他在车上拍了许多照片,后来发表在国外的报刊上,对朝鲜造成不良影响。从此,上级部门对接待外国旅游团作出了第五条规定。
经J先生这么一解释,我也表示可以理解。然而,像这样故意制造事端的外国记者毕竟是极少数,不能因噎废食,从此规定“不得在车上摄影”。
他笑道,那只是条文而已。
我明白,那五条不过是官样文章,是供公开发布用的。实际上,接待外国旅游团的导游们是按内部规定办。那内部规定,也就是B小姐所一语道破的:不准拍摄朝鲜“不好的一面”!
正因为不准拍摄朝鲜“不好的一面”,所以在从新义州前往平壤的时候,不准在火车上朝外拍照,担心沿途农村的房屋太旧,担心农民的衣衫褴褛,有损于朝鲜的国际形象。
也正因为不准拍摄朝鲜“不好的一面”,所以入境朝鲜时,不准携带装有长焦距镜头的照相机,生怕长焦距镜头把朝鲜远处的“不好的一面”摄入镜头。
朝鲜“不好的一面”很多,所以导游才频频发出这里“不准摄影”、那里也“不准摄影”的警告。
爱面子的国家
我在平壤,住在羊角岛宾馆,客房的窗口正对着大同江,天天看见那矗立在大同江东岸的“主体思想塔”。
“主体思想塔”塔高150米,连同上面的红色火炬,高170米。
“主体思想塔”建于1982年。当时,70岁的金日成为什么要把“主体思想塔”的塔高定为170米呢?
其中的原因,是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那座如同一把硕大无比的倚天剑的华盛顿纪念碑高度为169米。金日成决定,平壤的“主体思想塔”要比美国首都这地标式建筑高出一米——170米!
这超出一米,典型地反映了朝鲜领导人的思维方式。
同样,世界上总共有300多座凯旋门,平壤的凯旋门是最晚建造的。
世界上最早的凯旋门在罗马,为庆贺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大胜暴君马森其,在公元315年建造的,被称为“君士坦丁凯旋门”。这座古老的凯旋门高21米。
最负盛名而且又是最高的凯旋门,是巴黎的凯旋门。那是威名赫赫的拿破仑下令建造的。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胜奥俄联军。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拿破仑在1806年开工兴建凯旋门。花了整整30年的功夫,终于在1836年建成。不过,凯旋门还没有落成,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已经战败。对于拿破仑来说,带着大军凯旋而归,浩浩荡荡地从凯旋门通过,已经成了无法实现的幻梦。凯旋门不凯旋,最后等来的是载着拿破仑灵柩的马车缓缓地从凯旋门旁边驶过——因为他是一个失败者,没有资格从凯旋门当中通过!
法国巴黎的凯旋门,门高49。54米。
1982年,当朝鲜在平壤新建凯旋门的时候,决定门高为60米,超过巴黎凯旋门的高度近10米!
这高出的10米,同样典型地反映了朝鲜领导人的思维方式。
如今,很多外国游客来到平壤,见到正在建造中的105层的柳京大厦,感到很难理解:这幢专供外国游客居住的105层的柳京大厦,拥有3000间客房。然而,由于朝鲜在世界上处境孤立,外国游客寥寥,建成之后客房的利用率恐怕连10%都到不了,显然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然而,朝鲜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韩国在新加坡投资建造了一幢103层的宾馆,于是朝鲜就要建造105层的柳京大厦——尽管柳京大厦是金字塔形的,尖顶上的几层小小的,只具象征性的意义,但是毕竟是105层,比103层高了两层!
不过,由于资金不够,柳京大厦在封顶之后,停工多年,成了“标志性烂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