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演讲论辩技巧 >

第12部分

演讲论辩技巧-第12部分

小说: 演讲论辩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见到报告的?”“早上还是夜间?”“是饭前还是饭后?”“你当时是从
哪里知道卢贝身上有党证的?”。。使戈林的谎言漏洞百出,彻底失败。尽
管这是法庭辩论,但性质和交涉中的驳论相同。少陈述,多追问,常会使交
涉者变得主动从容。


反问对方,造成压力

反问,又称反诘、诘问。是明知故问,用问句加强说服力,揭出对方的
矛盾,造成“结论自明,何必多说”的效果。毛泽东在抗战时期质问国民党
右派时,曾这样说:“许多国民党人肆无忌惮地天天宣传共产党‘破坏抗战’、
‘破坏团结’,难道尽撤河防主力,倒叫做增强抗战么?难道进攻边区倒叫
做增强团结么?”两句反问,矛盾揭得洞若观火,使结论不容置疑。

设问提醒,加强语意

先提出问题,再自作解答,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引人思考,强化语意,
有很强的说服力。有人为敦促对方履行合同,在交涉时这样说:关于质量标
准,合同上有没有写明呢?写得明明白白的。请看第四款第一项。。”,这
样设问,比一般性的叙述:“合同上早已写明质量标准,请看第四款第一
项。。”要有力得多了。

适可而止,有利有节

交涉中的问话,目标是使形势有利于我,因而,要适可而止,态度要有
节制,不能无休止地追问。否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一九七二年九月田中角
荣首次访华时,谈到日本的侵华战争,他说:“我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
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反省之意。。。”周恩来总理听完,昂然站起,声
调铿锵地反问:“你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害怎么理解?”接着又列举了日
军侵华的主要暴行,并严肃地问田中:对这些“你是怎么想的?”田中答道:
“那是事实,没有反驳的余地”,“我认为前来赔罪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尽
管自民党有人反对,我还是来了北京。”听到这里,周恩来“嗯”了一声,
立刻转了话题,“明白了,现在我们不去抓话把儿,论是非了,还有比话把
儿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马上讨论。”周总理的交涉技巧极为高超:原则问
题,寸步不让;在分清是非后,争论就适可而止。决不抓住“话把儿”,无
休止地追问,以免影响更重要的讨论。这对我们在交涉中运用追问方法,是
一大启发。

分清敌我,措词得体

对敌交涉,旗帜鲜明,语气激烈,选词可辛辣尖锐;对友交涉,对自己
人讲话,尽管也应据理力争,但在遣词造句上应注意与人为善。

交涉的内容是很多的。据《辞海》注释,交涉的定义是:就彼此间相关
涉的事进行谈判。这类“相关涉的事”,性质多样:有需要征询的,有需要
协商的,也有对方明显错误而需要辩驳说理的,等等。“以问为攻”的交涉
法,一般适用于最后一种。

当你接到交涉任务时,不妨设想一下,能追问几个为什么吗?能反问、
设问吗?这样一想,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新的说服手段。

你不妨试试看。


(钟楠)


反击无理语言的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难免碰到一些无理的语言行为。你对某人的不良
或错误行为进行直接责备,他却反过来与你顶撞。如在一外国球场内,一个
大学生的视线完全被前面一位年轻妇女的帽子挡住了,于是他对她说:

“请您摘下帽子。”可妇女连头也不回。“请您摘下帽子”,大学生气
冲冲地重复一遍。“为了这个位子,我破费了十五个卢布,却什么也看不见!”

“为了这顶帽子,我破费了一百一十五个卢布。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看到
它。”年轻的妇女说完,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她违反公共道德,却反而振振
有词地反驳大学生的正常干预。

年轻的朋友们,碰到这种情况,假如你是这个大学生,你会怎么办?换
个位子?这种忍法似乎太懦弱了;与对方条分缕析地讲道理,但对方又常常
没有那么平和的心境,甚至理直气壮,指着鼻子就和你骂起来了,为啥?这
种无理的行为有着特殊的机制。

1。它常常抓住对方语言中的小失误,就此生发。例如,大学生只是从自
己花了十五个卢布的角度说话,那妇女也就从他自己花了多少钱的角度说
话。
2。它常用双关语、比喻语侮辱人。如果你一批驳他,他就说,你多什么
心呢,我是说。。,反弄得你无话可说。如有个神甫得到一笔用以教区建设
的捐款,第二天,丧葬公司便来人要求将这笔钱用于修理教区公墓,并提醒
说,不然的话,狗和猪就会跑进公墓,把公墓地毁了。“知道了”,神甫说,
“只是有一点我不明白,爸皇怯幸坏阄也幻靼狗和猪为何这么快就知道有这
一笔捐款呢?”如果丧葬公司的代表斥骂神甫怎能将他们比作狗和猪,那么
神甫就会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呀,我是承你们的话来的呀。你拿神甫怎么办?
3。它常常讲一些歪理,叫你发作不得。如某人在饭店里吃了一顿美味的
午饭。付款时,人们要他付一块钱,可他连一分钱也没有。于是他问老板:
“请问在你们这儿,如果有人打了别人一记耳光,官司打到法院,他会
被罚多少钱?”

“我想,五块钱吧。”

“既然这样,”这人说,“请您打我一记耳光,再还我四块钱的找头吧!”

这个人简直是个无赖了,但他也有“理”呀,他欠你一块,挨你一耳光
赚五块,最后,你不是还得找他四块吗?你怎么骂他?

所以,碰到这种无理行为,人们常常大发一通怒火,大骂一顿无赖,可
到头来,对方还是振振有词,条条是道,“理由”充足得很呢。自己倒气得
手脚发颤,只会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那么,应该怎样说话,才能反击这种无理的行为,使得对方觉得理亏、
词穷、无言以对呢?有四点值得注意:

1。冷静。遇到无理的行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动,要控制情绪。
这个时候的心境平和,对反击对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现自己的涵养与气量,
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气概在气质上镇住对方。
如一下子就犯颤动怒,变脸作色,这不是勇敢的行为。古人曰:“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对方对此不但不会惧怕,反而会对
你的失态感到得意。二是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只有平静情绪,才能从容选
出最佳对策,否则人都弄糊涂了,就可能作出莽撞之举来,更不要说什么最

佳对策了。例如肖伯纳的名剧《武器与人》首演时,获得极大成功。他应观
众的要求来到台前谢幕。这时,有一个人在楼座高喊:“糟透了!”对于这
种无理的语言,肖伯纳没有怒气冲冲,他微笑地对那人鞠了躬,彬彬有礼地
说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见。”他耸了耸肩,又指着正在热烈喝彩
的观众说道:“但是,我们俩反对这么多观众又有什么用呢?”观众中顿时
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肖伯纳在反击对方的过程中,无论是那温文而雅的
举止,还是那调侃戏弄的言辞,都显示出一种情绪的平和,单就这种情绪的
力量,就足以压倒对方。

2。有力。对无理行为进行语言反击,不能说了半天,还不得要领,或词
软话绵。而要做到打击点要准,一下子击中要害;反击力要猛,一下子就使
对方哑口无言,既无招架之力,更无还嘴之功。有一个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
人,名叫汤姆。这天早晨,他正在门口吃着面包,忽然看见杰克逊大爷骑着
毛驴哼哼呀呀地走了过来。于是,他就喊道:
“喂,吃块面包吧!”

大爷连忙从驴背上跑下来,说:“谢谢您的好意。我已经吃过早饭了。”

汤姆一本正经地说:“我没问你呀,我问的是毛驴。”说完,得意地一
笑。

大爷以礼相待,却反遭一顿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气愤,可
是又难以责骂这个无赖。无赖会说:“我和毛驴说话,谁叫你插嘴来着?”

他猛然地转过身子,照准毛驴脸上“啪,啪”就是两巴掌,骂道:“出
门时我问你城里有没有朋友,你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没有朋友为什么人家会
请你吃面包呢?”

“叭叭”,对准驴屁股,又是两鞭子,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胡说!”

说完,翻身上驴,扬长而去。大爷的反击力相当强。既然你以你和驴说
话的假设来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认你的假设,借教训毛驴来嘲弄你自己建立
的和毛驴的“朋友”关系。给这人一顿教训。

3。含蓄。对无理行为进行反击,可直言相告,但有时不宜锋芒毕露,露
则太刚,刚则易折,有时,旁敲侧击,绵里藏针,反而更见力量,它使对方
无辫子可抓,只得自己种的苦果往肚子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象苏格兰诗
人彭斯那样: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见到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起。富翁给了那
个冒着生命危险救他的人一块钱作为报酬。围观的路人都为这种无耻行径所
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里去。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
解他生命的价值!”

彭斯没有采取路人的直接行动,而是用语言把富人对人家的侮辱还给他
自己,这种含蓄的讽刺方法异常有力。另外还可以采取更为含蓄的讽刺方法。
例如在接过富翁递过来的钱以后,马上从口袋里抓些零钱给他,说:“这是
给你的找头。”

4。巧妙。对无理的行为进行语言反击,是正义的语言与无理的语言的对
抗。所以,反击的语言一定要与对方的语言表现出某种关联,正是在这种关
联中,才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机智与力量。要做到双方语言的巧妙关联方法
有三:
①顺其言、反其意。这种方法的效果在于使人感到那个无理的人是引火
饶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例如德国大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常遭到一些

无耻之徒的攻击。在一个晚会上,一个人对他说:
“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

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驴子”在南方语言中,常常是“傻瓜、笨蛋”的代名词。面对是犹太
人的海涅,将“犹太人与驴”并称,无疑是侮辱人,可海涅没有对他大骂,
甚至对这种说话也没有异议,相反,他接过这种并称,换上“你我”,这样
就一下子把“你”与“驴”相等了。

②结构相仿,意义相对。这种方法是在双方语言的相仿与相对中,表现
出极其鲜明的对抗性。如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简朴、常常戴顶破旧
的帽子在街上。
有个不怀好意的嘲笑道:“你脑袋下面的那个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
是顶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面的那个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个脑袋
吗?”安徒生的话语和对方的话语结构、语词都相仿,只是几个关键词的位
置颠倒了一下,显得对立色彩格外鲜明。

③佯装入彀、大智若愚。即假装没识破对方的圈套,照直钻进去。这种
方示的效果是显出自己完全不在乎对方的那种小伎俩。例如:
一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讽刺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信上说:“我知
道你现在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块美元,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
海明威收下钱,回答一个字——“谢!”
海明威完全识破对方的刁难、侮辱人的行为,但他根本不将此放在眼里,

他就照他人的刁难要求办,结果也真搞得那人反而难下台。

(姚亚平)


向上级做口头汇报

你也许是一个基层单位的领导,你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但不管怎
样,事实上你都负有向自己的上级口头汇报思想和工作的义务。当每每做这
事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如何做好汇报呢?这里的几条建议或许可以给你一
点启发。

认真对待,充分准备。下属向上级汇报思想和工作,这是日常领导和
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上级获得信息情报、把握工作现状和
趋向的一个途径,而且还是制定工作措施的依据之一。因此,你一定要有高
度的责任感和充分的思想准备。你可能是被上级召去,也可能是自己找上门
去,汇报前,你都不要忘记必须要做的工作准备。经验丰富的领导找你了解
情况,事先他会明确地告诉你汇报的具体要求。假如你碰到的是一个粗心的
领导,你千万要想方设法弄清楚汇报的内容、时间等有关事宜。在你觉得有
必要找上级汇报时,你也同样应该想清楚究竟要汇报些什么,究竟要达到什
么目的。否则,随意打扰别人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你没有必要每次汇报
都草拟汇报稿,但是,如果你是不善于表达的人,或者是汇报的问题多而且
事关重大,你至少要准备一份提纲,写上要点和主要论据,并用合理的结构
组织起来。

气氛融洽,轻松愉快。创造一个和谐、轻松和愉快的谈话气氛,这是
口头汇报走向成功的一个条件,有经验较细心的领导者总是能主动地缓和谈
话的紧张空气,尽力使你能轻松而又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但从实际情况看
来,汇报者自我调整、克服心理障碍,似乎更为重要。一些不常做汇报工作
的人,一与上级见面,就神情紧张,动作失常,甚至吞吞吐吐、语无伦次,
这极有害于表情达意。要克服这个毛病,汇报者要主动卸去思想负担,排除
心理压力,并且多多实践。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听过许多比较成功的汇报谈
话会,发现那些沉着老练的汇报者,与领导见面时,并不急于谈论正经事,
而常是先聊几句,互致问候,当双方心情都松弛下来、感情融洽的时候,才
巧妙地开口转入正题:“你今天找我,我明白你的意思,那么现在我就说说
吧。”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汇报者自然就能较好地完成汇报任务。

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这是汇报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