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演讲论辩技巧 >

第23部分

演讲论辩技巧-第23部分

小说: 演讲论辩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奖的四川省邓晓立同志的演讲《我们已别无选择》,反映的是当前的教育
危机问题,作者有目的地把这样几组材料用对比的方式组接在一起:

当各种会议、各种讲话、各种社会调查、新闻专访都在论证教育的重要,
呼唤教育的复兴,而我们的教育却依然出现大倾斜、大滑坡。

当教师被要求向水仙花学习,只需一碟清水,几粒圆石便能生存、贡献,
并且还应该显示出他高洁人格的时候;当教师的菜篮子里蛋白质和时鲜蔬菜
日益减少,而不得不听从营养学家的告诫,多吃豆制品的时候,一年却有八
百个亿的公款随着成吨成吨的佳肴美酒,从以各种名义举行的宴席桌上,流
进污浊的水沟;一座座时髦的宾馆大楼、办公大楼也拔地而起,竞相追逐着
豪华。

当教师为着生计,为着给上学的子女筹措经费,为着买几本不断涨价的
参考书,为着补贴出版自己毕生的教学科研成果,而不得不掏尽积蓄,东挪
西借的时候,一批又一批的“官倒”、“私倒”却在彼此的心照不宣中捞进


大把大把的钞票,毫不满足地放纵着他们的私欲。

更令人愤慨的是,教育经费被挪用,被挤占;教师被侮辱,被殴打;教
室在倾斜,在倒塌;大量的学龄儿童荒废学业,消融到低效率的劳动之中。。

演讲者把这些材料组接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有力地揭露了
造成教育危机的是贪污、腐败、自私自利和官僚主义的短期行为,是蔑视科
学文明的封建意识,是缺少法制规范、民主监督的各种行为。呼吁全社会都
必须重视教育,决不容许中国教育再出现第二个断裂带,使演讲的内容具有
极强的现实性和号召力。

总之,在演讲中有意识地、自然地运用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手法,紧扣演
讲主题,把各种生活画面按一定的艺术构思剪辑组接起来,构成一个完美的
艺术整体,可以通过听众的形象思维把听众的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使
整个演讲成为一部“彩色的有声的立体电影”,那么,就可以使演讲更加生
动形象、引人入胜,使演讲者与听众的感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黄中建)


演讲稿权当小道具

每当举办演讲、朗诵之类的活动,总会有人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在你
耳边嘀咕:“背不出来可怎么办?”这时,你可告诉他:“背不出来不要紧,
带着稿子上台就是了。”上台带稿子必要时可以瞥一眼,不用时。可以把它
当做一个小道具。这肯定是个可行的好主意,不信你可试试看。

以演讲稿之类作为小道具,大的好处是可以壮胆子。

谁部知道,演讲或朗诵,照稿宣读,一般很难收到好效果。而要脱稿,
却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做不到,却要人硬去背稿子,结果便结结巴巴,
使语言无味,甚至出现体态木然;两眼无神、僵立台上的情况。这种局面是
谁也不希望出现的,但又常常无法避免,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初次登台者。

那该怎么办?带上讲稿肯定是个好办法。当你带着稿子上台时,一般说
来,心理上不大会过于紧张。因为这时你有稿子在手,不怕遗忘,大不了是
小有停顿,而这时你只要将稿子稍一翻动,瞥上一眼,便可将演讲或朗诵继
续下去。于总体上虽有小碍,但无大妨,这不是很可以采取的一个好办法么?

只是要注意,带上稿子,用起来要自然,词儿忘记了,眼瞥稿子时,要
尽可能在他人知不党中一带而过,不要留下明显的痕迹。而不用时(也可能
是一次也不用),却又不能使它成为一种累赘。带上台的稿子,应该是一种
有机体,你可以让它随着你的手势的摆动而翻动,也可以从这只手换到那只
手,切记不能使它成为多余物。如果你在运用演讲稿之类作为小道具时觉得
还不大有把握或不够熟练的话,你可以去注意相声演员手中的扇子、说书先
生手中的小木板之类是怎样在它们主人的手中活起来并成为他们整个演出中
的有机体的。

(徐宝作)


演讲题目纵横谈

一次成功的演讲,其中心主旨、体裁、情调与色彩,无不在题目上有所
反映。题目也鲜明地表现了演肿者的心态,艺术地折射出民族和时代的特色,
构成了演讲鲜活明亮的“眼睛”,使听众悦耳赏心,引起共鸣。

听众听演讲,总是那些新颖、不落俗套的题目率先流入耳际,落进心田。
徐程的演讲《“0。 313 与“960 万”》,就是这样一则别出心裁、奇趣横生
的好题目。乍一听“0。13”如何敢与“960 万”平行并列?区区“0。313”又
何足挂齿而入讲题?惊奇的大问号,紧紧地揪住听众的一颗悬着的心,洗耳
恭听后,原来这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守卫的地方——黄海深处一个仅有

0。313 平方公里的小岛。虽然在305 万分之一的祖国地图上找不到,但是,
在守岛战士的心中,它却与960 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有着同样的份量:”
我是战士。日夜守卫你呀,‘0。313’——如同生活在松花江畔,美丽富饶的
家乡!”如此构思巧、形式新、表述奇的上乘佳题,怎能不使听众如咀嚼甘
果,品尝香茗,回味再三。
演讲须以形象饱满、生动鲜活的事实表述观念、观点和主旨。这一特殊
要求,决定演讲题目应采用“春秋笔法”,以“一字为褒贬”而“微言大义”,
即将鲜明的倾向性寓于客观事实的表述中,由听众多方面地去领会演讲的主
题与含义,以收“平字见奇、常字见脸,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之效。杨璇
的《“豆芽菜”的苦恼》,巧借“纤细、柔弱、娇嫩、白皙的身驱,短短的
根须,瘦小的脑袋,一个个弓腰驼背”的“豆芽菜的苦恼”,比喻娇生惯养
的孩子经不住风吹雨打,难挑重担的弱点。因而“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给我们
制造拐棍”,不要再培育新的“豆芽菜”,大胆地让孩子们经风雨,见世面,
“去接受一些实际的锻炼”。如此巧妙比喻使全篇提纲挈领,形象逼真,耐
人寻味,从而增强了演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陈天生的《做一个含笑的改革者》,一个“笑”字使披荆斩棘、奋发进
取的改革者的荡荡襟怀、翩翩风度,情景交融地跃然而出,表达出浓烈的向
上意识,激动鼓舞听众同坚定的改革者一道“大踏步地向改革的纵深走去”!
王春霞的《青春之歌的作者该是谁》,巧设悬念,提出疑问,含而不露、神
与物游,有声有色、形象真挚地把新一代风流人物和谐奔放的青春交响曲款
款推出:“现实生活里到处都有青春之歌,它的作者应该是我,应该是你,
应该是他,应该是我们大家。我们自己便是青春的主人。”如此“犹抱琵琶
半遮面”地谱写“青春之歌”的主旋律,真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胡大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演讲,援引美国言人女作家海伦·凯
勒的名言:“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
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不会从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
贵的三天?”提出了一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发奋进取,从现在做起”
的“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的现实问题,从而把生命的价值升华到一个辉煌
的高度,使演讲主旨高屋建瓴,光彩照人。全题仅用八字,就把演讲主题不
同凡响地拎了出来。“简练是才能的姊妹”,“动人春色不须多”。这则讲
题出神入化地达到了这种境界。

口才当随时代。演讲好题目好就好在出新颜、换新貌、开新篇、有新意、
以情动人为上。诚如艾青在《诗论》中所强调的:“问题不在你写什么,而
是在你怎样写,在你怎样看世界,在你以怎样的角度上看世界,在你以怎样


的姿态去拥抱世界。”我们应当把自己的情感燃烧起来,用全部的情感去感
应演讲对象,努力使我们的演讲题目形式美、手法活、感情真、寓意深,书
写我们绚丽多彩的历史,呈现我们千姿万态的生活,讴歌我们日新月异的时
代,抒发我们豪迈激越的情怀。

(南玉杰)


演讲评价意义谈

演讲评价是对一定演讲现象的认识和评论。作为一种社会现实活动,演
讲必然有优劣成败和得失之分。在现场聆听演讲,甚至在阅读演讲辞时,人
们也自然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对它们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评价。例如,
在1905 年举行的布尔什维克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列宁发表了关于时事和土地
问题的两个重要演讲。彼时作为南高加索代表的斯大林后来对此曾说:“当
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
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
一个不剩。”期大林的这番议论,显然是对列宁演讲的评价。当然,演讲评
价的对象是极其广泛的,但是,无论对象是什么,演讲评价都只能以具体的
演讲为基础,离开了演讲本身,评价就无从谈起。

因此,要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演讲评价的性质,首先必须弄清楚演讲评价
和演讲实践的关系。演讲实践是演讲者具体的现实的演讲活动,演讲评价则
是对具体的现实的演讲活动作出判断和评价的一种科学活动,两者有着明确
的界限。但是,两者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一方面,
只要有演讲实践,就往往有演讲评价,随演讲实践的发展,演讲评价的科学
化程度就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演讲评价又可以反作用于演讲实践,它能
够帮助演讲者认识演讲的社会实际功效,提高演讲水平。

其次,必须弄清楚演讲评价和演讲理论的关系。演讲评价主要是评论具
体演讲者的演讲,而演讲理论则着重于探讨和总结演讲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
问题,两者之间同样有着明确的界限。但是,它们之间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方面,演讲评价是一定的演讲理论的具体运用,人们总是根据一定的演讲
理论来评价具体的演讲的;另一方面,演讲理论是在演讲评价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它对演讲买践的指导作用,也往往要通过演讲评价才能实现。

再次,必须弄清演讲评价和演讲欣赏的关系。无论是演讲评价还是演讲
欣赏,都要以具体的演讲为自己的认识对象、都要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
识的过程,都要受主体的阶级立场、世界观、生活阅历、演讲修养等主观条
件的限制。可见,欣赏和评价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欣赏是评价的基础,
凡评价必定先有欣赏;另一方面,好的评价,可以为正确的欣赏提供指导,
促使健康的欣赏风气的形成。然而,两者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欣赏
可以允许也应当允许欣赏主体育不同的爱好和情趣,而评价则必须严格遵守
和掌握评价的客观标准,不允许存在个人好恶和偏见。正因为这样,所以当
时不为听众欣赏的演讲就未必是坏的演讲,当时为听众欣赏的演讲也未必就
是好的演讲,这两种情况在演讲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

我们总结演讲经验,不仅要研究演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
演讲内容与演讲形式的关系:不仅要研究著名演讲者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而
且还要研究杰出演讲在内容上和艺术上上取得的成就:不仅要研究古代和近
代演讲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研究现代演讲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演讲理论需要深入总结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演讲评价
需要深入总结和研究的课题。

第二,评价优秀演讲,提高演讲者的演讲水平和听众的欣赏能力。

分析和评价优秀演讲的成败得失,以提高演讲者的演讲水平,是演讲评
价的一项基本任务。众所周知,好的演讲评价不只是一般的褒贬,它在分析


和研究的基础上,能够揭示出演讲自身所固有的甚至连演讲者本人尚不曾明
确意识到的东西,能够发现演讲者演讲才能的特点,并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
对演讲者提出恰当或比较恰当的要求。因此,好的演讲评价,不仅对某个演
讲者的演讲可以起鼓励和指导的作用,就是对其它演讲者的演讲也可以产生
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演讲者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演讲评价,即使是
再有才能的演讲者,也还需要演讲评价的帮助。当然,评价古今中外优秀演
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评价毕竟是一种严肃的科学活动,评价者只
有具备良好的修养,才可能对优秀演讲作出客观的分析,进而帮助演讲者不
断提高演讲水平。

评价优秀演讲的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广大听众的演讲欣赏能力。
听众不仅是构成演讲活动不可缺少的形式要素,而且对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社会价值的高低,历史意义的大小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尽力通过
对古今中外优秀演讲的科学分析,指导广大听众正确地进行欣赏,不断提高
他们的欣赏水平,促使全社会健康的欣赏风气的形成,理应成为演讲评价义
不容辞的任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参
差不齐,也由于我们长期忽视演讲教育,听众的演讲欣赏能力并不是整齐一
律的,因而这就更加需要演讲评价的帮助和指导。

第三,研究自身遗产,建立科学的演讲评价理论。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人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和人类自我完善意识的
普遍提高。演讲活动在当今社会己显得更加频繁了。然而,从我国现实情况
来看,演讲评价工作尚不能适应演讲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其主要表现之一
即尚未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演讲评价理论。这就表明,演讲评价只有不断地
提高自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应用的社会作用。

翻开人类演讲史不难发现,各个时期在评价工作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
的经验,不少演讲家、演讲理论家、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