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演讲论辩技巧 >

第43部分

演讲论辩技巧-第43部分

小说: 演讲论辩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子很不乐意地说:“不,妈妈,我还要穿那套草绿色的衣服。”妈妈问为
什么,他说:“解放军叔叔也是这个样子。”小孩的话,表明了他心里觉得
军人八面威风,他崇拜军人,并且要尽可能地模仿他们,甚至包括衣着。

由于人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加之我们在日常言语交流中,实际上并未
曾深思熟虑,而是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言语与心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就不全是
如此这般的直接清晰。有时候说出的话,连自己也难以解释,有这样一个故
事,战国时期的某一天,齐宣王安坐在朝廷的大殿上,看见有人牵着一头牛
从下面经过,就问道:“把牛拉到哪里去?”牵牛人回答说:“准备拉出去,
宰了衅钟。”衅钟是上古的一种祭礼,具体做法是先宰杀三牲,然后用鲜血
涂抹到钟上面。一听说衅钟,齐宣王不加思索地说:“放掉它吧!我不忍心
看到它临死前恐惧颤抖的样子,像一个没有罪的人一样无端被害。”手下人
说:“那么是不是以后就不搞衅钟?”齐宣王大声道:“怎么可以不搞呢?
用羊去代替牛。”此事传出以后,齐国的黎民百姓都认为齐宣王小气吝啬,
舍不得一头牛,而用羊去替换。齐宣王对自己背着个小气的恶名,百思不得
其解。后来孟子对他说:“大王不要奇怪百姓说您小气。您假如是同情牛毫
无过错而被杀,那么羊不是同样如此吗?您是只看到牛而没有看到羊。”由
此我们可以看到,齐宣王口中所道与他心里所思有相当一段距离,他的话没
有完整准确地传达出他心底对衅钟一事所持的态度。结果致使百姓误解,他
也只觉得自己冤枉而不知何故。

在我们日常的言语交流中,类似这种言不达意或说者自以为达意,实际
上却极易让人误解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如果这种误解正好与说话者的初衷
截然相悖时,那么此种交谈,非但不能取得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互通感情
的功效,甚至造成交流的双方脸红反目,二者的关系也会由融洽和悦一变而
为不谐生分。请看下面这则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甲、乙二人都是一所
大学外语系的教师,甲年富力强,专业成就斐然。乙年纪比甲稍轻,虽然专
业水平远不如甲,但虚心好学,力求上进。一日乙向甲请教了几个专业上的
问题后,二人有一段对话:

乙、你真不简单,近三五年来就出了四本大著。

甲、这算什么大著,只不过是些资料堆砌与翻译罢了。其实我早在十多
年前就着手准备了。

乙、还是你行,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丢专业,我大学毕业后这么多年,干
的是些与外语毫不相干的事。

甲、真正说起来,我也是近十年来正儿八经做了点事。大学毕业后,还
没做几年学问,文革就来了,一荒废就是十多年。

一听这话,乙脸色渐变,借故托辞走了。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都希望自己给别人留下谦虚的印象,而不致于让别人对自己敬而远之。
在此处,乙虚心请教,无疑是个谦虚好学的人。甲平日里并不盛气凌人,洋
洋自得,也是个容易让人接近的人。所以当乙称赞他短时间里写出四本书时,


他就客气地声明,书并不高深,而且也不是短时间里撰就的。当乙佩服他长
期以来不丢专业(有赞赏他有恒心,事业心强的意思),他就赶紧说明他也
荒废了许多时间。孤立地看,甲的每句话并无可挑剔之处。但综合起来看,
他的话客观上传达出了这样的意思:他仅仅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专业上取
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似乎是要表明他富有才华,智商高人一筹。浓厚的骄
矜之意溢于言表,在相形见继的乙听来,尤其如此。而这些含义甲本人恰好
没有意识到,因为它们是与他的本意背道而驰的。

现在看来,素日里被我们视为极平常的言语交流,却有如此玄奥的一层
意蕴。为了不致发生意料不列的事情,我们应该谨慎视之。

(陈信凌)


克服演讲恐惧

朋友,当你第一次抛头露面,当你第一次登台演讲,你最突出的感觉是
什么?——“紧张!”“害怕!”许多人会脱口而出。是啊,这一点不奇怪,
连最为开放的美国人都同我们一样呢:据美国著名口才大师戴尔·卡内基调
查,已步入社会的成人, 100%都恐惧发表公开演说。这连大人物也不例外。

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承认,他在演讲时,“也有一种畏惧、惶恐和忙乱”;

担当过英国首相的狄斯瑞黎说,他“宁愿带领一队骑兵冲锋战死,也不
愿意首次在国会发表演讲”;

古罗马最著名的演说家西塞罗说,“演讲一开始我就感到面色苍白,四
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

老练机智的演讲家邱吉尔说,你最初开口演讲,“心窝里似乎塞着一个
几寸厚的冰疙瘩”;

举世闻名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说,他第一次演讲时感到“嘴里象塞满
了棉花,脉搏跳得象在争夺赛跑奖杯”:

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无数幽默的形象,而台下却
对人说“第一怕的就是演讲”;

更有甚者,美国某公司一位副董事长对顾客演讲时,由于紧张害怕,竟
一退再退,脚下踏空,一头栽下临时讲台。。

尽管如此,生活中可没几人能逃避得了公开演讲。政治家、外交家自不
必说,教师、律师也不待言,就拿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来说吧,谁还没遇
上个出席会议、参加婚礼、宴宾会友、亲朋团聚而需你站出来说上几句的时
候呢?逢到此时,你可能和我一样,往往口不曾开,先自脸红心跳;纵千言
欲吐,无奈“恐惧”当道。于是,便有了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罗罗嗦嗦、
糊糊涂涂。。于是,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

“怎么搞的,天生不是这块料!”我也这么骂过自己。其实,想想平时
我们和知己闲聊,也是蛮流畅、蛮中听的,可为什么一到公开场合就“堆”
了呢?主要是由于大脑神经受到新的环境刺激而产生了一种紧张、消汲抑
制,这种抑制直接导致内分泌的剧烈变化,由此引起体态、言语的一系列形
形色色的恐惧状态的出现。看起来,我们缺少的绝不是“天生的”语言能力,
而是克服恐惧的勇气!

健步如飞的,绝非没摔过跟头的人;口若悬河的,也绝非没经历过脸红
心跳时刻的人,朋友,说你的,别怕!这里,经历过演讲恐惧的我奉献给你
们几条小计,或许对你克服公开讲话时的恐惧有所稗益:

一、事先了解集会目的、性质、对象,据此确定演讲内容:写草稿、列
提纲都成;如果是措手不及的即兴演讲,也要利用他人发言间隙,迅速理出
个思路;或用笔写出几个关键词,以便“纲举目张”。

二、会前搞好“实战演习”。没人时,对着镜子和录音机,把桌椅板凳
等家具当“听众”练上几遍,演讲时,就可把听众看成桌椅板凳,“不放在
眼里”;如能找到一二“莫逆”模拟现场听众,那将是更有成效的“实战演
习”。

三、熟悉会场的自然环境。是隆重庄严的大会场,还是普通随便的小礼
堂?会场布置是否新异?讲桌高矮是否适宜?恐惧常缘于陌主,熟悉可派生
自然。


四、最好坐在朋友、熟人身边。以谈笑风生缓解紧张情绪。如能集中精
力与陌生人搭话,也会使你忘却紧张。

五、起身前尽量表现得满不在乎。实在心慌,可做三次深呼吸,然后自
语:算什么?无所谓!这种“口是心非”,往往构成奇迹般的暗示,让你真
的出离了恐惧。

六、如果是在宴会上讲演,轮到你之前,只管尽量吃喝,不可“绝食待
毙”。
七、开口前,站稳脚、运足气,尽量精神饱满地说出你演讲词的第一句,
“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恐惧也将随之匿迹。
最后,你只需记住:你在台上,你就是上帝!要心中有人,“目中无人”,
即使林肯、邱吉尔坐在台下也得听你的!鼓足勇气,打退恐惧!
朋友,说你的,别怕!

(张苹)


演说忘词急救法

演说在进行中,演说者突然忘记了下面的词或句,从而使整个演说处于
停顿状态,这种令人恼火的语流卡壳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忘词。事实证明,
几乎人人都有出现忘词的可能,即使是最优秀的演说者,也不例外。据载,
邱吉尔首相当年初入政坛时。有次演说就因为一时忘词而差一点被听众哄下
讲台。撒切尔夫人一次在下议院演说时,由于情绪未进入正常状态,连事先
准备好的开场白也好久想不起来。由此可见,忘词并不稀奇,也并不可怕。

不过,因为忘词而使演说中断毕竟是件棘手而又痛苦的事情。倘若缺乏
积极的补救对策,一场本来很精彩的演说就可能完全失败。俗话说,“车到
山前必有路”,“事在人为”。如果真的遇此“大祸”临头,下列急救法可
以帮你摆脱困境,劝君不妨试试。

1。提问法。传说,美国有位名气不小的演说家有次演说时,由于对讲稿
不熟,讲到某处突然记不起下面的内容了,这时,他友善地关切地向听众问
道:“女士们,先生们,我刚才所讲的是否听清了?”就在听众点头或小声
回答的一瞬间,他很快就想起了下面的词句。显然,这位演说家就是运用提
问法以赢得回忆时间的。一般说,在情绪波动不大和讲稿纯系自己所写的情
况下,只要有一定的回忆时间,大多数演说者都能很快理顺思路,使演说能
比较自然地进行下去,而随机提问就是争取回忆时间的一种有效之法。
2。重复法。一旦忘同,就用不同的语速和音量把刚刚说过的几句话或一
段话再夏述一遍,或根据其大意另择话语再说明一番,这就是重复法。这种
有意重复,不仅在客观上可以起到提醒和强调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使演说者
获得比较充分的回忆时间。在重复的同时,反应敏捷的演说者往往就在较短
的时间内迅速想起下文来。
3。装饰法。此法与上述两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一次报告会上,某领导
干部的演说至今使我记忆犹新。在演说时,这位领导人偶尔扶扶话筒,偶尔
提提眼镜,偶尔喝口水,偶尔摆弄一下讲桌边上的书籍。这些装饰性动作,
少许出于需要,少许出于习惯,但我想主要意图还在于:赢得回忆和思考讲
辞的时间。散会后,我以某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采访了他,果然验证了我的
猜测。由此看来,只要运用机智巧妙,装饰法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4。跳跃法。自己写的演说辞,即使出现了多种忘词制约因素,也不会忘
得一干二净,总会有记得起的地方。如果陷入忘词的困境,你就想到哪里便
从哪里接着讲吧。这种处理方法,可能会使演说的某些部分显得不太连贯、
严谨,但总不至于因中断而影响整个演说的效果。如果忘记的句子或段落是
比较重要的而且以后又想起来了的话,还可以这样巧妙地加以补述:“我要
特别强调的是。。”,“这里需要着重提到的是。。”,如能如此补救,整
个演说恐怕就不会有多少破绽和漏洞了。
5。即兴法。万一上述诸法都不见效,那就只有即兴编造了。当然,即兴
编造不是信口开河、东拉西扯,而是要紧扣主题,根据上下文意思临时遣词
造句。这是最值得提倡也是最困难的一种补救方法。说它最值得提倡,是因
为它比较灵活和自然,可靠性大;说它最困难,是因为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
和蜗熟的技巧,很容易给听众造成强烈的反差甚至导致失败。正因为如此,
在背稿演说时,即兴演说能力强的人就比较主动,占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6。速决法,在一次演说比赛会上,一位青年朋友演说的前半部分相当不

错。不料,讲到后半部分老是卡壳停顿,这位青年后来干脆将结尾部分提前,
讲后便索性退台。这种做法虽然给听众留下了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印象,
但总比长时间冥思苦想或时讲时停的好,演说者总还能够比较体面地走下讲
台。这就是速决法。

总之,能否从忘词的困境中成功地摆脱出来,这是检验演说者是否具有
演说才能的一个重要标志,演说者断不可简单处理,更不可掉以轻心。尚需
特别强调的是,以上诸法只不过是在忘词已是既成事实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权
宜之计,其实,要真正解决忘词问题,关键还在于必须少用甚至不用背诵演
说方式。

(万一平)


演说口娱及其补救

(一)

按西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公众演说称呼听众的顺序一般是:“女士们,
先生们”。据说,在一次演说会上,法国某城市市长才开口讲到“先生们,
女士们”时,会场顿时一片哗然。次日,在上诉未得到市政府受理的情况下,
愤怒的女士们又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以抗议市长对妇女们的不
礼行为,最终迫使市长不得不亲自出面陪礼道歉。

演说中诸如此类的语言现象,人们常常称之为口误。顾名思义,口误不
是明知正确而故意说漏嘴、开皇腔,而是明知正确而无意说错,或者是只需
稍加思索即知不该说而说了不妥当的话。演说里经常出现的口误,大凡有这
样几种情况:

语法方面的口误。其主要表现是:发音不正确,如一时疏忽,误将“卢
梭”读成“卢俊”,误将“恬不知耻”读成“括不知耻”,误将“中东局势”
读成“中通局势”;遣字不准确,如该用“批评”的地方则用了“批判”,
该用“逝世”的地方则用了“死了”;句子成份不完整,如说“在上级党委
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词语搭配不妥当,如说“他们在劳动中,
发挥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事理方面的口误。有的是因粗心大意而说了不合事实的话,比如:在一
次演说中,美国前总统里根竟然说“80%的空气污染来自树木和植物”;在
某单位召开的党的生日庆祝会上,某公竟无意识地将建党时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