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论辩技巧-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以总理身份接见外国记者。一个不怀好意的美国记
者挑衅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周总
理听了,朗朗一笑,说:“这好理解嘛!我们中国人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
就简称‘马路’嘛!”显然,说“马路”就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简称,
这是一种曲解。然而,在这种场合,面对这样的对象所作的挑衅性的提问,
能有什么比这样的回答更为巧妙得体呢?它既不露声色地回击了对方的无
礼,又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豪感,维护了中国人人格、国格的尊严,而中
国总理的伟大风度也就在这一巧答中生动显露出来了。
当然,曲解在交际中的作用还不只这些,上面所谈只是常见的几种情况。
至于构成曲解的方法,不外如下两种:一是谐音曲解。如上面把“天性
也”曲解为“天姓‘也’”的例子就是利用了“性”与“姓”的谐音。二是
会意曲解。可以利用一词多义或者不同的语言结构或语言环境来曲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曲解”要服务于良好的目的和动机;那种为了不
良目的与动机的“曲解”,是我们应该反对与坚决唾弃的。
(王培焰)
捕捉“弦外之音”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A、B、C 三人应邀做客,由于其它客人未到,主
人刘大不免焦急,顺嘴说了一句:“怎么该来的不来呢!”A 听后起了疑心,
觉得主人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不该来,于是托辞而去。主人更加心烦,又顺
口说到:“唉,不该走的又走了!”B 听到后也起了疑心,觉得主人是暗示
自己该走,于是也借故走了。C 责备主人,主人又着急地说:“我不是说他
俩呀!”C 一听更来气了,不是说他俩,那必是说我了!于是也甩袖而去。
固然,刘大说话有口无心,A、B、C 三人本不应过份敏感而使一次挺好的聚
会不欢而散。反过来在社会中不善于倾听交往对象的“弦外之音”,在人家
有意递话让你锣鼓听音的时候,你却象一只“呆鹅”一样,麻木不仁,毫无
反应,同样会使交往对象对你产生鄙视和嫌弃之感。准确地把握“弦外之音”
是社交中洞察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怎样从语言中捕捉“弦外之音”呢?
第一、听声。俗语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同一句话,由不同的声调
表现出来,其含义就不一样,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听声就发现声调中的异常
因素,做出辨析,抓住“弦外之音”。其要领可以归纳为“三点一线”,即
以场合、身份、背景三点连为一线,对异常因素作出判断。比如,你的一位
同事结婚,你在单位里提议大家捐些钱,以表祝贺之意。当你征询意见时,
一位同事对你说:凭你这份热心,我们也不能不交哇!这句话本来很平常,
但其弦外之音究竟是不满,还是嘲笑,或者提示呢?如果你对当时的场合、
讲话者的身份和你单位的背景加以综合的分析,就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了:原来他是提示你在这种场合由单位领导出面张罗为好。
第二、辨义。说话者总是从一定的角度来表达他的思想。辨义主要是抓
住说话角度这个关键,发现其中的异常因素,从而分析出其语言之中的弦外
之音。有一则笑话说:一人喜欢闲唠,一次去人家做客,久谈不去。主人厌
烦,指着院中的一棵树问道:你看树上有一只鸟,我们把树割倒,捉来鸟做
下酒菜如何?他不解地问道:树割倒,鸟不就飞了吗?主人笑道:放心吧,
那是一只不知什么时候该走的呆鸟!笑话中喜欢闲唠的客人就十分缺乏洞察
的能力,主人的第一句话就已表现出了一种异常因素,谁能把树割倒去捉鸟
呢?然而,他没有抓住这一因素,呆问下去,结果使自己显得真象一只呆鸟
了。人们对不好直说的事情,往往喜欢换一个角度含蓄地表示出来,而角度
的改变,常常会表现出某种异常,辩义就是抓住这种异常因素,很快悟出对
方的意图。
第三、察句。在不同的场台,使用不同形式的语句,也可以制造出言外
之意。察句就是根据语句的构成形式来察觉语言中的余音。在《东方快车谋
杀案》这部电影里,私人侦探波罗就是根据女仆的用句方式,推断出她目击
了现场。在案件调查中,她本应回答“我没看见”,但是她没有这么说,而
是说:“如果我当时在甲板上,我就能看到现场。”波罗认为,在问话时,
凶手肯定在旁边,因为女仆的这种构句方式就是想留点“余音”,向凶手敲
一笔钱。结果,由此破获了这起凶杀案。在各种谈判中,谈判者也往往喜欢
以假设句式来透露某种信息。在一般情况下,句式应与说话的场合协调,同
样一个意思,可以用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假设句、反意句等许许多多
的形式表达。使用哪种形式总是从场合的要求而出发的,因而也是与场合相
协调的。如果出现不协调现象,那就表明说话者可能有什么言外之意。察句
的核心点就是发觉不协调因素,从中辨察说话者的真意。
第四、悟词。同一个事物可以由不同的词来表达,说话者往往通过用词
来表现某种言外之意。悟词就是依据特殊的用词,悟出说话者的弦外之音。
如果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回答教师,这种回答就较为正常。假如回答“教
书的”、“教书匠”、“孩子王”之类的词句,便多多少少含有一些弦外之
音了。在具体的环境中,怪异的用词常常特有所指,并由此产生影射、暗示
等效果。悟词的要领就是留心怪异的用词,然后综合说话前后的具体情况,
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
捕捉“弦外之音”的方法很多,不仅可以“察言”,亦可“观色”、“识
人”,关键在于用心、留神,不断积累经验。“弦外之音”听多了,分析透
了,“弦外之音”就容易进入到你的耳朵了。
(杨哲昆)
即兴发言快速构思八法
人生如战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常常会“逼”我们在毫无准备
或很少准备的情况下作一番即兴发言。如果你希望在别人“突然袭击”面前,
能够沉着应战,有娴熟的“捷言之才”,那么,就应当认真研究,努力掌握
一套即兴发言的快速构思法——
一、片言居要法。“立片言以居要”,是古人作文常用的技法。即兴发
言可选取一二警句“居要”,劈头讲出,作为议论的中心。然后分层论述,
旗帜鲜明,效果往往很好。一位自学成才的青年在某次经验交流会上即兴发
言,一开头便说:“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我
在书法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这主要是因为我对中国这门古老的艺术如
痴如狂的热爱。正是‘热爱’这位‘最好的老师’教我九年如一日,不避寒
暑,不知劳累,始终紧握了这管毛笔。。”接着,他讲了几件苦练书法的事
迹,十分感人。他的发言获得了热烈的掌声。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
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为主脑者是
也。”即兴发言中以“片言居要”,就是要在极短促的时间内快速抓住能体
现“主脑”的一句话,将它放在极重要的位置,围绕着它边想边说,逐层论
述。
二、顺水推舟法。即兴发言可承接前几个人讲话中的某一观点,某一事
件,某一提法,“顺势趁便”,进行引申发挥,或归结点化,常能获得构思
快、收效好的结果,事半而功倍。如有的同志即兴发言时说:“方才有同志
讲到,教语文应当注重积累,这话极有道理。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强调积累,
还有如下几层意义。。”承接前面的发言,顺势而下,构思自然而敏捷。
三、平中见奇法。正面文章反面做,反面文章正面做,从平平常常的素
材中讲出一番与众不同的道理,就是平中见奇。有人称这种思考方法为“逆
向思维法”。掌握此法,能迅速组织整篇讲话的框架,还能讲出新意。如“知
足者常乐”是很普通的俗语。如能从反面思考,正面文章反面做。提出“不
知足者常乐”,就能发表很多鲜明的新见解,如,科学研究要求不知足,永
远进取,就会在一个个新成就中“常乐”;鲁迅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日常工作要求不知足,广取博采,兼收并蓄,如大海容纳百川之水,如此才
会“常乐”。。此外,亦可反面文章正面做,如“班门弄斧”,讽刺某些人
狂妄自大,常含贬义。如从正面考虑,可提出:“弄斧就要到班门,唯有
如此才能得到鲁班的指点,更好地学习鲁班,超越鲁班。”观点新颖而有力。
四、词语撮要法。用几个人只为自己懂得的词语,极简单地把即兴发言
的要点勾勒出来。此法十分实用。例如,有同志在即兴发言前的二三分钟内,
在小本子上迅速写下这样一些词语:一、教法改革;二、改革方向(方法、
习惯、能力、智力);三、实施方案(试点、推广、总结)。他根据这20
多字的“撮要”,侃侃而谈,讲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讲了他的设想:指点
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开拓发展智力;又讲了分三步实
施的具体方案。讲得井井有条,不慌不忙。以若干词语“撮要”,飞速写出
讲话的框架,再边看边讲适当补充,简便可行,很有效果。
五、“三”字组合法。如果讲一个问题,只讲它的三个方面;如果讲
一个观点,只从三方面论证;如果分析一件事情,只从正面、反面,侧面讲
三个层次;如果列举事实,只摆三件。。以“三“为数,组合讲话内容,可
起到“一而再,再而三”的雄辩效果,有助于快速构思成篇。例如:曲啸同
志在北京军事院校演讲,有人递上纸条问:学校不准大学生谈恋爱,您有何
看法?这问题敏感而棘手,如何快速构思、当场解答?曲啸略作沉思,便沉
稳地提出,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要做到三个分开,即:把爱情与事业分开:
把朋友与对象分开;把婚前与婚后分开。然后作了具体精要的分析,使听众
频频点头。曲啸以“三”字组合法,构思发言,技巧娴熟,十分成功。
六、彩线串珠法。以某一词语、某一句话、某一件事或某一观点等串联
全篇讲话。陶行知先生于1925 年底,在南开中学以《学做一个人》为题,作
即兴发言。通篇以“要做一个整个的人”一句话串联全部材料。先在第一段
提出此话,再分三层论述:(1)有五种人算不上“整个的人”;(2)做
一个整个的人要有三种要素;(3)中学生怎样“学做一个整个的人”。此
语的优点是:有“抓手”,能引申,易发挥。“抓手”就是“彩线”。构思
时,只要先想妥某一关键语句,以此串联有关材料,讲话的框架便迅速构成。
七、起承转合法。整篇讲话,以某一点(社会新闻、名人轶事,史料片
断、偶发事件等均可)引起,以一段分析的话作承接,再转述某些相关的现
实问题,转述中亦可分析,以求深化,最后用几句话归结。构想时,依照“起
——承——转——合”四步顺序,把讲话分为四大段,也能很快构想成篇。
八、数字串连法。先请看两段讲话的开头:“我认为,我们教材,应该
是一条线,两本书,三大块。。”这是某同志在一次语文教材编写会上的讲
话开头。“当前中学写作教学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我准备讲一个序列、两
组关系、三个环节,四种实践。假如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教学效率不愁提不
高。”这两段开头,都用数字顺序排列,把讲话内容串连一起,显得概括性
强,吸引听众注意力,效果很好,构思也较快。
即兴发言的快速构思离不了平日的积累,“厚积薄发”才能快速。要多
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摘录,建立丰富的知识库、语汇库,再掌握一套
快速构思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那么,届时你便会“胸
藏万汇凭吞吐”,千言万语汩汩而来。
(沈宝良)
言语交际中的假言断定法
言语交际中的答话一般情况下是针对问话作直言断定,请看张凤雏著《皮
定均将军轶事》(《中国作家》91。 1)中年轻的司令员皮定均与涉县县长
郑昌华的一段对话:
“哎,这是谁呀?”皮定均望着身影消逝的门口问。
“这是我们县的妇救会主任。”
“呃——没见过。”
县长对这种微妙的流露是很敏感的,笑了。
“她叫什么名字?”
“张烽。”
“哪里人?”
“涉县城关的。”
“多大?”
“十七八岁。”
“她没有嫁人吗?”
“那我可不知道。”郑县长哈哈地笑起来。
这里郑昌华县长的每句答话都是针对皮定均将军的每句问语采用直言形
式直接作答的。这种直言断定的答话方法,是言语交际中采用最普通、使用
频率最高的常规答话方法。然而,在我们的言语交际中,时常又会遇到一些
难以按常规要求作直言回答的问语。这些问语或是对方以此来诘难我们,另
有他图,或是对方以此来测量、检验我们的智慧。对这些问语既然不能采用
常规的直言断定法回答,那么必须另辟蹊径,寻找巧答难题的妙法。本文所
要介绍的假言断定法就是巧答这种不宜用常规直言断定法作答的问语的妙法
之一。请看实例:
有一次皇帝与阿凡提一起散步。当他们走到一口池塘边时,皇帝说:“阿
凡提,人人都说你很有智慧,你知道这池塘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回答
道:“陛下,如果这个桶有池塘大的话,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个桶有池塘
一半大的话,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池塘十分之一大的话,就有十桶
水。。”
此处皇帝的问题的确是个难题,不便按常规的直言答话法回答。即使勉
强作答,那也会给对方留下可以攻击的漏洞,从而受制于对方,使